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大帝國系列」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

1684年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歐陸極盛)

1690年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海權極盛)

1756年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版圖極盛)

導言:從宏觀角度上來看,在荷蘭之後稱霸全球海洋的國家應該是英國,但是英荷海上霸權的轉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将近一個世紀。在這個漫長的時光中,有一個國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一度成為了當時的歐陸第一強國、海上第一強國以及世界第一大殖民帝國,這個國家的對外擴張基本上有三個階段,其第一階段即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


霸權解析和所屬大帝國類型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所擁有過的所有霸權按照獲得的時間順序主要如下:

  • 地中海:1643~1650、1676~1704、1744~1759年;
  • 歐陸第一強國:1643~1757年;
  • 歐洲霸主:1672~1704、1734~1757年;
  • 美洲地中海:1674~1708年;
  • 海上第一強國:1676~1692年;
  • 大西洋:1690~1692年;
  • 印度洋:1746~1759。

結合大帝國的定義,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符合以下一種海權大帝國:

  • 三角貿易之路大帝國:1690~1692年。

黎塞留的野望

1598年,法國波旁王朝的開朝君主亨利四世頒布《南特敕令》并簽訂《韋爾萬條約》,終于結束了近半個世紀的法國内戰以及與西班牙的戰争。在國内恢複穩定之後,法國也開始了其海外擴張之路。1604年和1605年,法國分别在南美和北美建立了法屬圭亞那和新法蘭西,成為了繼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和荷蘭之後又一個海外殖民帝國。

1624年,著名的阿爾芒·讓·迪普萊西·德·黎塞留成為了法國宰相。

阿爾芒·讓·迪普萊西·德·黎塞留

黎塞留輔佐年輕的路易十三,并開始大力發展法國陸軍和海軍,并從幕後(1631年後)到正面(1635年後)介入了決定歐洲命運的三十年戰争。但是,就在法國聯合荷蘭、瑞典等國扭轉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優勢并将要徹底勝利的時候,黎塞留卻在1642年逝世,路易十三也于次年逝世。随後,儒勒·馬紮然繼承其遺志,輔佐年輕的路易十四,在1643年的羅克魯瓦戰役和卡塔赫納海戰大敗哈布斯堡王朝,稱霸歐陸和地中海,終于實現了法國陸海雙強的夢想。

1643年 羅克魯瓦戰役——法國陸權的象征

然而,就在三十年戰争結束(1648年)的同時,法國國内卻爆發了投石黨之亂,羅克魯瓦戰役的名将大孔代甚至逃亡西班牙,一度讓西班牙在歐陸和地中海重獲優勢。

10年後,法國終于在的1658年的沙丘戰役大敗西班牙,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歐陸第一強國,但此時的海上已經成為了荷蘭人的天下。


路易十四時代

1661年,馬紮然逝世,路易十四開始臨朝親政,但不再任命宰相并實行絕對君主制。

路易十四

1667年,路易十四協助三十年戰争時期的盟友荷蘭在第二次英荷戰争中牽制加勒比海的英國海軍,幫助其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當其向西班牙發動權利轉移戰争時,卻遭到了荷蘭的背叛,後者聯合英國和瑞典組成三國同盟威脅法國如若不放棄剛征服的南尼德蘭據點就向其宣戰,路易十四權衡利弊之後不得不妥協,簽訂了恥辱的《亞琛條約》。

意外、憤怒和仇恨的路易十四在1670年與英國秘密簽訂《多佛爾條約》,成功瓦解了三國同盟,并聯合英國、明斯特和科隆主教區在1672年突然進攻荷蘭本土,發動了法荷戰争,幾乎将其滅亡。雖然攻勢最終被阻止。但是法國海軍統帥亞伯拉罕·迪凱納在1676年的奧古斯塔海戰成功擊殺荷蘭海神米歇爾·德·勒伊特,并進一步在巴勒莫海戰中徹底摧毀了荷西聯合艦隊,重獲失去的地中海霸權,法國也因此取代荷蘭成為了海上第一強國。

1676年 奧古斯塔海戰——法國海權的象征

最終,法國在1678年的伊普爾決戰徹底擊敗荷西聯軍,迫使其簽訂《奈梅亨條約》,取代其歐洲霸主的地位。次年,法國調停了北方的斯科讷戰争,幫助瑞典重獲波美拉尼亞和波羅的海霸權。歐洲也開始進入了著名的“路易十四時代“。

1681年,路易十四獲得了“the great”稱号。

1682年,路易十四将宮廷從巴黎遷往西南郊的凡爾賽。凡爾賽宮也從此開始見證法國一代又一代波瀾壯闊的曆史。

凡爾賽宮

1684年,法國更是赢得了與哈布斯堡王朝的再統合戰争,達到了其歐洲霸權的巅峰。

1684年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和其他大國

此時的法國,在歐洲同時擁有英國、瑞典、勃蘭登堡-普魯士、明斯特、科隆、熱那亞乃至鄂圖曼帝國等盟國和勢力範圍,在海外擁有新法蘭西、路易斯安那、法屬西印度、法屬西非和法屬印度等殖民地,同時擁有美洲地中海和地中海的制海權,法國東印度公司甚至一度控制東南亞的暹羅王國,此外也與東方的清交好。但是,同時稱霸大西洋、印度洋和東洋的荷蘭依然對法國産生着海上的巨大威脅。

1690年,法國雖然幾乎失去了所有的歐洲盟國和勢力範圍(皆倒向荷蘭并加入奧格斯堡同盟),但是卻在大同盟戰争中的比奇角海戰徹底摧毀了英荷海軍,獲得了大西洋的制海權,成功将美洲地中海、大西洋和地中海連成了一片,達到了其海權的極盛。

1690年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與其他大國

橫觀當時世界的其他大國:

  • 歐洲:控制着東半球海洋的荷蘭聯合幾乎所有剩下的歐洲國家組成奧格斯堡同盟,正在合力圍堵法國,但是卻在海陸同時遭到慘敗;鄂圖曼帝國進攻維也納失敗,甚至失去了匈牙利;
  • 西亞:薩非帝國在近半個世紀都沒有發生戰争,正處于停滞期;
  • 南亞:莫卧爾帝國已基本統一印度,開始了其短暫的極盛時期;
  • 東亞:曾經臣服于清的準噶爾汗國卻在俄羅斯的慫恿之下進軍喀爾喀與清鏖戰。

控制着西半球海洋的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相對四大陸權大帝國擁有一定的海上戰略優勢,且壓制着控制着東半球海洋的荷蘭,無疑是當時世界的第一大國。


霸權中衰與再起

然而,法國隻享受了2年的大西洋制海權,就在拉和岬海戰(1692年)被重新整合的英荷海軍擊敗,法國海軍因此從正面對抗調整為海上侵擾。經過漫長的對峙,大同盟戰争最終以平局結束。

1700年,路易十四的王孫腓力五世入主西班牙,這又一次引起了歐洲各國的恐慌,并與次年爆發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争,但是這一次,路易十四幾乎失去了一切,先後在布倫漢姆戰役(1704年)、馬拉加海戰(1704年)和卡塔赫納海戰(1708年)失去了歐陸、地中海和美洲地中海霸權。

布倫漢姆戰役名将——歐根親王

1714年,漫長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争終于結束,法國波旁王朝雖然獲得了西班牙王位,但是霸權盡毀,歐陸和海上霸權分别轉移至奧地利和英國。路易十四的大帝形象盡毀,在2年後郁郁而終。

但是,路易十四的曾孫路易十五即位後,勵精圖治,終于在波蘭王位繼承戰争(1733-1738年)擊敗了布倫漢姆戰役名将歐根親王,重獲法國的歐陸霸權。


世界第一大殖民帝國

1740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争爆發。稱霸大西洋的英國先後在卡塔赫納戰役(1741年)和土倫海戰(1744年)被波旁王朝法國和西班牙擊敗,幾乎退出了美洲地中海和地中海地區。與此同時,法國又通過尼加巴丹海戰(1746年)擊敗英國,獲得了印度洋的戰略優勢。雖然最終奧地利王位繼承戰争已平局告終,但是波旁王朝在部分海域已經獲得了優勢。

借此優勢,波旁王朝開始在海外全面擴張。在西方,新法蘭西、路易斯安那與西屬美洲已經連成了完整的一片,并壓制着英國的殖民地。在東方,法屬東印度公司從沿海向内陸不斷滲透,幾乎征服和控制了整個南印度地區,同時向南印度洋各島嶼擴張。甚至在七年戰争剛剛爆發的1756年,法國一度在梅諾卡島海戰大敗英國,徹底控制地中海。波旁王朝也在該年達到了其版圖的極盛。

1756年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與其他大國

橫觀當時世界的其他大國:

  • 歐洲:英國依然控制着大西洋,荷蘭依然是世界金融中心并控制着東洋和南洋,俄羅斯帝國控制着瑞典和波羅的海,奧地利和鄂圖曼帝國已進入停滞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一定意義上分别是英國和法國的附庸國;
  • 西亞:薩非帝國正被杜蘭尼帝國壓制,後者更是入侵南亞,一度控制了莫卧爾帝國;
  • 南亞:馬拉塔帝國已取代莫卧爾帝國成為南亞首強,正準備與杜蘭尼帝國一決雌雄;
  • 東亞:清已摧毀準噶爾汗國,正準備繼續西進并控制權力真空的中亞地區。

此時的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雖然在大西洋依然被英國壓制,但是無疑也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大殖民帝國。


七年戰敗與帝國瓦解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法國陸軍就在羅斯巴赫戰役(1757年)被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擊敗,成為了其歐陸霸權的轉折點。

1757年 羅斯巴赫戰役

1759年更是成為了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最為悲慘的一年,同時也是英國的奇迹之年,主要如下:

  • 明登戰役:徹底失去了歐陸霸權;
  • 亞伯拉罕平原戰役:逐漸失去了北美殖民地;
  • 馬德拉斯戰役:逐漸失去了南亞殖民地;
  • 拉各斯海戰:失去了地中海霸權;
  • 基伯龍灣海戰:挑戰英國的大西洋霸權徹底失敗;
  • 本地治裡海戰:失去了印度洋霸權。

1759年 基伯龍灣海戰

1763年,随着《巴黎條約》的簽訂,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因幾乎失去了一切霸權和海外殖民地而徹底瓦解。


結語: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的曆史雖然結束了,但是其依然在歐洲發揮着重要的影響力。在半個世紀後,他就将重新崛起并響徹歐洲乃至整個世界。

(上述圖片除了地圖以外皆來自于網絡或影視,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并予以删除。)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