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理論基礎
中醫學中的陰陽五行學說,不是沒有根據的概念,是以物質為其基礎從中升華成為理論,貫于一切生理病理之中。天地之間存在清氣和水氣兩種氣體,空中清氣因得陽光之溫,稱為陽氣,地面之水因得陽光之溫,蒸化成為水氣,稱為陰氣,一切氣象變化都是環流大地陰陽二氣升降浮沉的反映。
人類及其一切生物居于天地之間,體内一切流動物質均與陰陽二氣處于同步升降出入運動狀态。古人根據天人相應規律,借以說明體内氣血津液精五種流動物質的生理病理。按其屬性分類,氣為陽,血津液精為陰,其中谷精、腎精均為五髒功能動力能源,根據動則為陽之理,則陰中寓陽,古人為了便于論述,才簡稱陰陽。
大地存在木火土金水五類物質,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五者之間存在相生關系;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克木,五者之間又存在相克關系。五者相生相克,成為動态平衡,循環不息,所以稱為五行。古人根據天人相應之說将其作為五髒代稱,不僅代表五髒本身所有功能,并可借此反映五髒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協調和相互制約關系,于是産生了肝屬木、心屬火 、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的五行學說。
五髒均由肝系筋膜構成的經隧将五髒與五腑、五體、五官連接起來,構成肝心脾肺腎五大經脈系統,再由肝系少陽三焦膜腠将五系聯合成為一體,上連手厥陰大腦筋膜,成為六髒六腑而以大腦為其五髒中樞。雖然後來《内經》将手厥陰腦膜的功能歸入心系,稱為心包,成為五髒六腑,其實手足各有六經,仍有十二正經,合稱三陰三陽,成為以六經為綱的經脈和管道體系。
十二經脈之中流動的氣血津液精(包括谷精在内)是髒腑功能活動的能源,氣血津液精的攝納和生化輸洩又賴五髒協同配合,二者之間相依為命,缺一不可,從而成為闡述一切生理功能和病理改變的理論基礎,陰陽五行之說由此而來。其中陰陽尤其重要,宇宙若無陰陽之氣,則萬物不生,萬物若無陰陽為其物質基礎,則立即死亡,陰陽成為古人論述髒腑生理病理總綱,實有其理在焉。古人論述髒器盛衰,稱為髒氣盛衰,亦有其理在焉。
五經五緯是中醫辨證綱領
餘從事五髒生理病理研究40餘年,逐漸明白中醫辨證是以肝心脾肺腎五髒為主構成的五大經絡系統及其流動的氣血津液精五種物質為其生理依據。在受内外因素影響發生病理改變時,會出現不同證象。這些證象共同反映了疾病在一定階段上的陰陽失調,氣血津液的升降出入逆亂和盈虛通滞、髒氣盛衰和經隧弛張等病變本質。根據證象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的結論,就是病機。
由于心與小腸、肺與大腸之間除通聯五系的血絡和少陽三焦與其相連之外,并無其他管道相通,發生病變亦無必然聯系,将其歸屬脾系,可使脾系的結構及其功能更為完整,遂将六經辨證改成以肝心脾肺腎五系為經,氣血津液精五類流動物質為緯,成為五經、五緯的辨證模式。在此應當指出,雖然稱為五經,其實仍然包括手厥陰心包與手少陽三焦,共計十二經脈歸入肝系進行辨證而已。
或問:心包既然歸屬心系,在此提出僅将心包之膜歸屬心系,而将心包延伸之筋歸入肝系,不知何所據而雲然?《素問·瘘論》雲:“肝主身之筋膜。”筋膜遍布全身内外上下,大至髒腑形骸,小至微小細胞,均由筋膜連為一體。筋膜主司運動,不張不弛,才屬正常狀态。如果發生病變,不外痙攣、松弛、破損、增生、硬化五類病變,這類病變均從肝治。觀其腦膜病變,常呈神昏谵語,猝倒無知,煩躁發狂,失眠多夢……古人則從心治;痙攣、抽搐、痫證、中風癱瘓,則從肝治。
提出心包之膜歸屬心系,心包之筋歸入肝系,據此言也。深入研究其理,心神之膜發生病變,多由氣血津液上犯神明之府,以緻不明、不靜;心神之筋發生病變,則因内外因素引起心神之筋痙攣或傳導受阻使然。所謂傳導受阻,是指痫證、中風癱瘓一類病變言也。
辨證之際應該觀察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審察五髒功能盛衰,五系經脈弛張中醫所說功能盛衰,包括五髒功能亢奮、衰竭和五系經隧弛張在内。仲景《傷寒雜病論》将桂枝湯列于群方之首,即是針對五髒經隧攣急施治。觀其變方能治五髒經隧攣急證象,即是佐證。
宋朝末期以來,曆代醫家在注釋《傷寒論》時,不遵軒岐之訓,違背仲景原意,組織病變避而不談,隻究營衛變化,而營衛中的津液精病變,亦語焉不詳。成為現在隻講六經氣化,不論五系組織變化,以緻有些病理論述似是非。希望學者重視經隧弛張變化,不要等閑視之。在五系的筋膜、經隧病變中,經脈攣急病變常居十之七八,其餘病變僅占十之二三,學者留意。
其二,審察氣血津液精的升降出入,盈虛通滞中醫所說陰陽盛衰,包括氣血津液的升降出入失常和不通、太通、虧損在内。氣血津液的升降出入逆亂,常因出入受阻導緻升降失常。蓋氣血水津常因風寒外束,毛竅收縮,不能出表,以緻升降失常故也。氣血津液精五種流動物質隻有不通、外洩、虧損三種病變,其中阻滞病變常居十之七八,外洩、虧損病變僅占十之二三。
五種流動物質周流全身,心系血管是血環流之路,無處不有;肝系少陽三焦膜腠是津氣運行之路 ,無所不包。營行脈中,衛行脈外,陰陽相貫,如環無端,全身内外都有氣血水津運行其間。所以任何疾病都要仔細觀察氣血水津的盈虛通滞,才能得出正确的病機結論。此外各種内分泌液與谷精都是随血運行,則須經過血液檢測,才能知其盈 虛通滞,作出結論。
岐黃醫道奧非常,國之瑰寶慎勿忘;天狼食日瞬息去,過後依然照穹蒼。
——本文摘自《陳潮祖醫案精解》
——編輯整理:李汶峰
上一篇
監理月報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