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中醫論癌症治療的思路
九牧林醫家導讀:李可,1933年生,山西人。緻力于中醫臨床實踐50餘年。對仲景學說極其推崇,倡導“難症痼疾,師法仲景”,認為“仲景方能治大病,救急痛,愈痼疾,是攻克疑難大症的仙丹妙藥”。擅長應用附子、烏頭類竣猛藥物救治危重急症疑難病,為當今山西乃至全國的名醫,被著名中醫大家鄧鐵濤先生譽為“中醫的脊梁”。
可惜中醫大家李可老先生在今年2月7日下午1點駕鶴西去,享年83歲,我國名老中醫,又少了一人。
李可先生,逆境研醫,造詣精深,使用重劑,救治危重急症,活人無算,德藝雙馨,一代宗師也!中醫大家李可老先生駕鶴辭世,哲人其萎,杏林失色,乃中醫界之巨大損失,令人黯然神傷。
在此特将李可先生的治療癌症的思路整理,以志紀念。
中醫大家李可老先生的治療癌症思路
李可認為:腫瘤這個東西,最早産生的是陽虛。陽氣虛了以後,慢慢就結成小塊兒,然後逐漸長大,成為一個影響人生命的東西。所以,李可治療腫瘤的時候,就找原點,還在陽氣上下工夫。
李可說,首先保住這個病人的陽氣,不要讓他繼續再消耗,然後,想辦法把這個腫瘤慢慢縮小,使這個病人暫時和腫瘤共存。隻有等到它那個陽氣旺了,就可以攻下,把這個腫瘤打敗。
所以呢,這個腫瘤,需要很長時間調理。治療腫瘤病人,隻要不犯錯誤,不要做這個放療、化療,生命都可以延長好多年。
李可說,現在,國外西醫高層,對放療、化療這問題,都開始反思了。記得去年《參考消息》登過:美國做過一個試驗,什麼試驗呢?給一部分六十五歲到八十歲這個年齡段正常死亡的老人做屍體解剖,解剖的結果是,這些人全部都有腫瘤,有的腫瘤有拳頭那麼大,十公分左右。但是本人在生前沒有什麼感覺,一直到死都沒發現自己長了腫瘤。這個說明啥問題啊?
說明,腫瘤可以和人共存,隻要你不驚擾它,它也不能危害你。如果你越是對它采取一些措施——放療了,化療了,手術了……反而促使它很快擴散。
腫瘤這個東西,最早産生的是陽虛,陽氣虛了以後,慢慢就結成小塊兒,然後逐漸長大,成為一個影響人生命的東西。李可強調在治療腫瘤的時候,着重找原點,是在陽氣上下工夫。
為什麼腫瘤病人,經過手術或者放、化療或手術之後,腫瘤很快就擴散?
美國人,從那個微觀的角度,找了一下最基本的原因。
研究結果是:這幾種方法,刺激人體以後,病人體内生長了一種叫異常生長因子二号的東西。這個東西一旦擡頭,腫瘤就通過淋巴系統、血液系統等各個系統向全身擴散。因此,現在國外基本上都不主張做放、化療了。尋找替代療法,包括中醫療法。
有一位很著名的美國大夫,生前留下一部書,說我們動手術的這些病人,有百分之七十其實可以不動手術,也不應該動手術的。
現在許多腫瘤病人,能否搶救過來呢?
腫瘤呢,因為它長在體内,對五髒六腑的損傷過大,有的吧,可以救活,有的就算搶救過來了,不久也死去了。為什麼?因為西醫的放、化療,讓他陽氣更虛,這時使用中藥,往往太晚了。
若在腫瘤早期,中醫治療還差不多。因為不隻說腫瘤,好多病,都不是馬上就得的啊,往往當你發現的時候,整個五髒氣血,都損傷得很嚴重。
所以啊,人體内陽氣是将軍,養生就是養陽。
腫瘤治療應遵循"病證沖突當從證"原則
即當辨病與辨證發生矛盾時,要毫不猶豫地舍病從證。若對号入座,套用西醫診病病症,則是速其死也。
中西醫結合,中醫沒有現成飯可吃。丢棄了“以人為本,辨證論治”的法寶,何來中醫的特色與優勢!
雖然說對腫瘤的認識,目前尚沒有完全成熟的思路,在治療過程中有一些體會,在此求證于同道。
一、病因總括
1、人身各處,但凡一處陽氣不到便是病
《素問·生氣通天論篇》言:“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陰陽的關系不是對等的,陽氣是主要的,陽主陰從。《内經》強調“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陽氣失于敷布,陰寒得以凝聚是腫瘤的基本病因病機。人之陽氣的多少取決于脾胃。元陽雖藏于腎,但而要後天脾胃的滋養。元氣升降出入的運行也依賴脾升胃降的斡旋之能。如果進行中西醫比較,西醫免疫系統的功能可以與中醫的脾勉強對應。大家都承認免疫系統是人體對腫瘤的最後一道防線。換言之,脾胃虛寒是易于發生腫瘤的體質類型。
2、寒濕為患,十占八九
損傷人體陽氣者,寒濕之邪最重,陽氣受損則易形成陰證。《素問·舉痛論篇》言:“寒氣客于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澀)不得注于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疾。”已經明确表示“因寒而成積”。《景嶽全書·新方八陣》說:“夫寒之為病,有寒邪侵于肌表者,有生冷傷于脾胃者,有陰寒中于髒腑者,此皆外來之寒,生于無形無響之間,初無所感,莫測其因。”張景嶽總結寒的成因說:“或因禀受,可因喪敗,以緻陽氣不足,多見寒從中生。”人體的津液精血靠陽氣的推動才能運行,寒濕傷陽則津液精血的運行緩慢甚至停滞,易于形成瘀血、痰濕、食積等有形之邪。有形之邪又會阻礙氣機,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腫瘤患者除腫瘤本身表現出的諸多症狀以外,多數表現為口不渴,或渴不欲飲,或喜熱飲,手足厥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舌色淡或暗紫,舌體胖大,苔白膩而潤,脈沉細或緊硬等一派陽虛陰盛之象。
有的腫瘤患者有口渴煩熱、惡熱、喜涼飲食、持續高熱或低熱不退等現象,此為假熱或标熱,不能把它作為辨證用藥的唯一證據而恣用寒涼。這種假熱源于真寒,寒主收引,阻遏氣機,氣機升降出入受阻,郁而化熱。此時再用寒藥清熱,無異雪上加霜,則犯虛虛實實之戒。
3、情志内傷
《素問·血氣形志篇》言:“暴憂之病也。”《素問·疏五過論篇》言:“必問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内生,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并。”《諸病源候論》言:“夫五噎,雖有五名,皆陰陽不和……憂恚嗔怒所生。”又言:“憂恚則氣結,氣結則不宜疏,使噎。”《外台秘要》謂:“五病(指五膈)同藥,常以憂愁思慮,因而得之。”薛立齋的《外科樞要》認為:肉瘤之生,始于“郁結傷脾”。根據我們對腫瘤患者的了解,他們中大多數人有情志事件的刺激,有的病人治療後效果不錯,但由于精神的刺激又使病情加重。憂恚則氣結,氣結則陽氣不通,陽氣不通則出現在何髒何經絡,則腫瘤就有可能發生在何處。
二、治療方法
1、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顧護胃氣為第一要領
《素問·血氣形志篇》言:“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食以索餅,不發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厥陰病主方要用烏梅丸而不是烏梅湯,大概也是恐其“以湯滅火”反而成害,故以丸藥緩圖,以複其陽。腫瘤患者大多數人已病入三陰,顧護胃氣尤為重要。在藥物的劑量上應把握準确,特别是在實施汗、吐、下法,及應用寒涼之品時尤當注意。放、化療及手術後的晚期患者每見納呆、腹脹、體倦乏力、便溏或便秘等胃所衰敗之症。很多患者不是死于腫瘤而是死于胃所衰竭。本髒自衰用理中湯;火不生土用附桂理中湯;濕濁盛者芳化,理中湯加蒼術、藿香、白營蔻仁、佩蘭、砂仁之屬;土壅木郁、木不疏土用生黃芪、桂枝尖。張景嶽言:“人之飲食在胃,惟速化為貴,若胃中陽氣不衰而健運如常,何酸之有?使火力不到,則其化必遲,食化既遲,則停積不行,而為酸為腐……必漸至中滿痞膈洩瀉等症。豈非脾氣不強,胃脘陽虛之病,而尤認為火,能無誤乎?”健中焦必補火,對于脾胃陽虛的人,當以理中或附子理中劑補脾陽,扶助胃陽,及早消除寒凝是最主要的。《脾胃論》言:“大抵脾胃虛弱,陽氣為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五髒之氣不升。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克水,則骨乏無力,是為蝕骨,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地,是陰氣重疊,此陰勝陽虛之證。大法雲,汗之則愈,下之則死。若用辛甘之藥滋胃,當生當浮,使生長之氣旺。言其汗者,非止發汗也,為助陽也。”中焦為上、下之樞,升降之本。《四聖心言》:“其上下之開,全在中氣,中氣虛敗,濕土湮塞,則肝脾遏陷,下竅閉澀而不出,肺胃沖已逆,上竅梗阻而不納,是故便結而溺癃,飲礙而食格也。”中焦阻隔則上下不通,當運中土以溉四旁,理中合半夏、秫米、砂仁。腹脹,虛者,塞因塞用,補大氣,理中加黃芪、砂仁,忌一切行氣破血之品(厚樸、青陳皮、枳實殼);實者,通法,大黃附子細辛湯加減,即溫下。
無論腫瘤發生在何髒腑,隻要有脾胃虛寒的症狀,隻能先顧護中氣而舍其他。無論中醫、西醫,無論用寒用熱都應在不傷胃氣的基礎上治療。
2、溫陽散寒是基本治療思路
四逆湯、附桂理中丸、真武湯、麻黃附子細辛湯是溫陽散寒基礎方。
(1)肺部腫瘤可用四逆湯合小青龍、四逆合陽和湯、四逆合千金葦莖湯。咯血加仙鶴草、三七粉;胸腔積液可加葶苈大棗瀉肺湯;胸痛加蜈蚣、全蠍;間用理中湯、補中益氣湯,培土以生金。
(2)消化系統腫瘤以附桂理中加砂仁、半夏為主方。肝膽腫瘤可加吳茱萸、當歸、赤白芍、三棱、莪術、菌陳、雞矢藤等;腹水可用真武湯、桂枝去芍加麻黃細辛附子湯;腑氣不通多因陰寒凝阻,當用破冰解凝之劑(大黃附子細辛湯加吳茱萸;若出現腸梗阻當用張錫純硝菔通結湯,便下即止)。
(3)腎、膀胱、腦部腫瘤用四逆湯、桂枝茯苓丸、大黃( )蟲丸、麻黃細辛附子湯、真武湯、八味地黃湯為主,間用理中湯。
(4)子宮卵巢腫瘤用四逆湯、當歸四逆湯、溫經湯,紫石英、吳茱萸常用。
(5)高燒不退或長期低燒多為本寒标熱,治療應以四逆、理中輩、當歸四逆、麻黃附子細辛湯。高燒的出現多為正氣漸複,陰證化陽之佳照,伏邪有從陽明透發之機;若出現大熱、大渴、大汗、脈大四症,可在附子劑中加石膏250克,冰碳同爐,熱退即止,不可過劑;腑氣不通暫加承氣釜底抽薪,應着眼于氣機是否通暢,不能着眼于寒熱。
(6)有形( )積,消之,磨之,鼓之,蕩之,持之以恒,主方加海藻甘草湯。化熱、腫物增大,加木鼈子;病勢緩慢,合陽和湯法。
(7)少陰陽衰,危在旦夕,救陽為急,大破格湯;重症痼疾多為元陽衰微。
(8)寒伏極深,麻黃附子細辛湯托裡透解于外,使邪有出路。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