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能夠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并非給他僞裝一個美好的世界,而是陪伴他去面對他接觸到的不完美。當孩子被别人否定、被攻擊、被傷害時,支持他、接納他,讓他有所依靠,因為有後盾而變得強大——才是真正的保護。
1.乖孩子的崩潰都是靜悄悄的
父母若選擇情感忽視,孩子發出的所有情緒信号便會石沉海底,孩子等不到回音,更像一種無形的精神虐待。
和家庭暴力相比,情感忽視的表現雖然隐秘,卻傷得最深。
知乎上有人說:“在童年的記憶裡,有些父母從來沒有真正的在場過。”
《隐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陽從小生活在離異家庭,面對父親的疏忽、繼母和同父異母妹妹的冷嘲熱諷,他表現得平靜冷淡。但他的内心,往往壓抑着強烈的憤怒與崩潰,既不敢流露,也不知該如何表達。
其中,父親朱永平是對朱朝陽傷害最大的。重組家庭後,他對兒子忽視且冷漠,卻在兒子面前對女兒毫無掩飾偏寵與溺愛。
朱永平好不容易帶兒子去逛商場、買衣服,卻半路答應了妻女一起逛商場的要求。 見到妻子和女兒的朱永平,竟然馬上丢下朱朝陽,跑去陪妻子和女兒買衣服,留下兒子站在原地尴尬與不知所措。朱朝陽看似聽話懂事,但并不代表他真的沒有情緒,他隻能通過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來換取父母來之不易的寵愛與憐憫。
顯而易見,有些孩子的懂事與乖巧是被殘酷的現實訓練出來的,而并非是真心自願。
2. 父母的寬慰和接納是孩子崩盤前的最後一層保護
一位網友曾經分享過兩個發生在初中女生身上的真實案例:
曉陽在初二時,遭遇校園暴力,被同校的男生推搡,胳膊摔到骨折。她忍着疼痛,一路哭着跑回了家,哭哭啼啼向爸媽傾訴。
她的爸爸二話不說就沖出去了,走到門口回頭對她說:“你不要怕!媽媽會陪着你。”
爸爸找到作惡的男孩,狠狠教訓了一頓。媽媽也花了很長時間,陪她說話談心,緩解她的恐懼。
從此,再也沒人敢欺負她。是父母的愛,讓她得到了完整的治愈。
相反,另一個瘦弱的女同學曉敏被一個大個子男生打破了鼻子,回到家後,父母不僅沒安慰,反而訓斥道:“你怎麼那麼不讓人省心啊,他怎麼不打别人就打你啊。”
此後,曉敏無論受到怎樣的委屈,都不會再告訴父母,選擇自己默默承擔,後來她為了保護自己,和很多小混混混到了一起,從此人生堕入了深淵中。
如果孩子受了委屈,如果連最親愛的父母都不能給予安慰,還有誰能值得信任?
當你的孩子受委屈時,不要急着去責怪,也不要急着講道理,讓孩子知道,你是他最強大的後盾。
3.如何陪伴孩子度過脆弱青春期
武志紅曾說過:“一個人的脆弱,很少是寵出來的,大多是幼時被情感忽視造成的。”
所以,隻要是以孩子成長需要為核心,再多的愛都不需要吝啬。
孩子到了青春期,心理想法是抽象的,關注内心的需求,不要讓你的關心與孩子的需求不在一個“頻道”上。我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讓孩子知道你愛他
青春期的孩子的不滿會以各種形式爆發出來。
愛與陪伴,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無論家庭貧窮富有,工作忙碌清閑,請告訴孩子,無論什麼情況,你都永遠愛他,一直告訴他,讓他深信不疑。
(2)保持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也有很強的自尊心。青春期的孩子不僅僅滿足于被愛、被保護,他們更渴求得到尊重和理解。
孩子如果經常被父母當衆批評、揭短,那麼孩子自尊自愛的心理防線就會被擊潰,一個沒有自尊的孩子,很容易自暴自棄的。
(3)教會孩子接納負面情緒
從小我們都被鼓勵百折不撓、遇挫彌堅,但現代心理學發現,在經受挫折的初級階段,有這種堅定念頭的人,往往是心理恢複更慢的人。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嘗試抱着她問:“你看上去好難受,難受就哭出來吧
如果她略微遲疑地問你:“我總這麼脆弱是不是不好?”
請告訴我會告訴她:“難過痛哭或者發洩是人的天性,我不用你堅強,我隻要你健康。”
當女兒邊哭邊向你傾訴各種憤怒、恐懼、不平,便打開了心扉。
家長的鼓勵和支持,可以幫助孩子度過脆弱的階段,家長的适當的引導,幫助他看清生活的本質,能夠更有力量的去面對這個世界。
父母的情感支持是關注孩子需求的正确連接方式,它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去感受這個世界的溫度。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