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英 〔原創作品〕
第一次為人母親,我沒有任何經驗可言,隻能是一路摸索前行,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總結。
轉眼女兒已經步入現行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最後一學年,回顧十五年的育兒曆程,因自己初為人母的懵懂無知自然留下不少遺憾,不過細細想來,其中最後悔的隻有一件事。
那就是關于女兒的睡眠問題。在我的印象中,出了滿月後的女兒在睡眠方面就開始不達标,不但在白天總是處于時睡時醒的狀态,而且晚上也很難睡個囫囵覺。這直接導緻了我和她爸爸的睡眠紊亂,以至于我家先生說過了好幾年才恢複成正常睡眠。
從女兒一歲五個月到兩歲九個月,因我離開老家在外工作,曾經被托管在我父母那裡。在這期間,俺這寶貝閨女可把兩位老人折騰得夠嗆,弄得他們既吃不好飯又睡不好覺。
比如,該做飯的時候,我女兒會鬧着出去玩,非常寵愛她但已常年卧床的姥爺甯可不吃飯也要讓她姥姥帶着出去玩,以至于他們把一天三頓飯改成了兩頓飯。
比如,女兒一直不愛睡午覺,即使在夏日午休時間也很難把她哄睡,并且不分季節地在淩晨一兩點的時候常常要求大人開燈起來陪她玩。
那段時間,女兒還經常發燒生病。
在女兒兩歲半左右的時候,有一次生病時我父母打電話給我——之前孩子病了老人怕打擾我工作一般不告訴我,電話裡傳來她撕心裂肺般的哭聲,我立即請假趕回去,在回去的路上下了個決心,那就是從即将到來的暑假起就把女兒帶在身邊。
女兒三歲時我開始帶着女兒租房住,或許年幼的孩子就是需要媽媽的陪伴,從那以後,女兒就不會在半夜起來玩,生病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後來因家庭變故我辭職回歸家庭,陪伴女兒成長,這才發現女兒還是不愛午睡,讓她睡個安穩的午覺非常困難,另外女兒還特愛早起,天一亮就精神抖擻地有說有笑、上蹿下跳。
我從小因體弱導緻精力不夠充沛,老天好像為了補償我似的,給了我一個整天生龍活虎的女兒。然而當時我并沒意識到這是好事,反而總擔憂女兒因在小時候睡眠總不達标而影響心智發展。
在母女關于睡覺多少的不停鬥争中,時光如白駒過隙般逝去,那個頑皮貪玩的小孩長成了初具個人思想的少年。
随着年級的升高,學業壓力随之增大,如今的女兒無需我督促就開啟了早睡早起的自律生活模式,還經常說自己沒睡夠。每當我看到她睡不夠覺的樣子,除了心疼還有後悔: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就眼前的情形來看,女兒早年的睡眠不達标(所謂不達标指的是不符合醫學界公認的睡眠指标)并沒有影響她後來的心智發展。并且,既然她現在總覺得睡不夠覺,那就說明早年她睡得少是因為她根本不需要睡那麼多覺。
為什麼女兒早年不需要醫學界規定的那麼多睡眠時間?我肯定要探究一番。
最根本的原因是個體差異所緻。所謂“睡眠達标”的“标準”,隻是同齡人抽樣調查的一個平均值,具體到個人的睡眠情況,自然是因人而異。真正檢測一個人需要多少睡眠的指标是看睡眠質量和睡眠效果。隻要睡眠質量高效果就好,效果好的話就是即使你比别人少睡了覺依然能夠天天精力充沛。
當年我家女兒總是處于精力豈止充沛簡直是有富裕的情形中,自然意味着她不缺覺,也就是不需要睡那麼多覺。
這個原因在山東行知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特聘專家孔屏教授的講座裡也被提及。孔教授說她的女兒就是一個從小不愛睡午覺睡眠偏少的人,但依然身心健康地長大成才。
就這麼簡單的道理,卻因我偏執于信奉孩子睡眠不達标會影響身心健康的理論而忽略了個體差異的存在。
近日我跟女兒就此事緻歉,告訴她以前不該對她的睡眠偏少過度焦慮,以至于因睡眠問題我生了不少氣,她挨了不少訓,而現在有網文裡說小時候睡眠少但精力充沛的孩子可能是高智商的表現。女兒聽了坦承自己頗覺冤枉,對此甚感惋惜。
現在的我對自己當初的偏執感歎不已。我是個主張凡事盡量順其自然的人,在小學中低年級時女兒吃飯偏少、身高不達标我都從不着急,相信生長過程存在個性差異,怎麼就沒想通睡眠問題當同理?自以為明白,卻因“唯信書”犯了糊塗。
另外,反觀自己是從小被父母培養起午睡習慣的人,以至于一不午睡就和生病一般,平時我的睡眠偏多,卻遠不如女兒健康,經常精力不夠充足。這就是個體差異。
人類仍在進化中。想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出生的我與二十一世紀初期出生的女兒隔了三十三年的時間,我們的營養狀況和生活環境大為不同,包括睡眠在内的許多情況自然會有所不同。面對新世紀的孩子,不能用上個世紀的眼光來衡量。
高英寫于2021年10月20日,九月十五,周三申時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