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恐龍時代是巨獸橫行的年代,就連我們現在的小不點昆蟲,在那個時期都出現過巨無霸型。
圖片來源:Werner Kraus
比如這個(上圖)二疊紀巨型蜻蜓,它是現代蜻蜓的遠親,不過它的翼長可以達到71cm,從頭到尾長度可以達到43cm,體長和現在的喜鵲差不多。
昆蟲很難長得太大,這是因為它們通過身上的氣管呼吸,而這是一種非常低效的呼吸方式,它們很難獲取足夠的氧氣來給身體提供充足的動能。
恐龍時代的昆蟲之所以能長這麼大,其實一個可預見的原因就是那個時代的空氣中氧氣含量更高。
根據對8000 萬年前的琥珀中采集來的氣體樣本的研究分析,發現這些樣本的氧氣含量在 25% 到 35% 之間,這意味着那個時代是一個充滿氧氣的時代,平均氧氣含量可能達到30%以上,而現在隻有21%。
高氧氣水平對于所有動物都是平等的,其它動物也可以從中變得更大,所以就出現了巨獸橫行的年代。
海洋中的生物可以很容易長得比陸地動物大,這是因為陸地動物更容易受到重力影響,太大了身體難以支撐,而海水的浮力則可以抵消這種影響。
圖注:曆史上巨型動物體型比較
所以最大的動物都出現在海洋裡,比如藍鲸是目前已知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不過你會發現海洋的魚類基本很少長到鲸魚那麼大的。
其實原因也在于獲取氧氣的方式不同,海洋哺乳動物用肺呼吸空氣,而魚類隻能用鰓在水中獲取氧氣,空氣中氧氣含量達到21%,而海水的氧氣含量差不多隻有4.59‰~8.72‰之間。
由于獲取氧氣的效率更低,所以魚類很難像鲸魚那樣長得太大。
那麼現在動物普遍偏小就是因為空氣中氧氣水平變低了嗎?
答案,不完全是!
我們前面已經提到了,決定動物體型的不僅是含氧量,還要看它們的呼吸方式,或者說獲取氧氣的效率如何。
其實現在用肺呼吸的動物肯定可以比恐龍這些早期巨型爬行動物更容易獲取氧氣,即便這個時代氧氣水平下降了。
但是,現在的動物好像依然沒有史前的巨大。
很明顯,有另外的力量在限制着動物的體型。
對于所有動物而言,變大其實都是一種趨勢,在生存環境沒有大變化的情況下,自然選擇就會讓動物逐漸變大,因為體型增大不僅有利于生存,還有利于繁殖,兩者是生命存在的意義。
對于生存而言,變大可以讓自己更不容易被捕食者盯上;對于繁殖而言,有許多證據表明,個體越大得到的後代就越多,這可能是因為在内部競争中體型大也更具優勢吧。
所以,我想說的是,如果沒有其它的限制,現代那些可以高效呼吸(用肺)的動物很容易變成巨無霸。
其實,關于這個限制力量是什麼,你可能也已經想到了,現在能找到的就是人類。
大約20萬年前,智人用前所未有的合作方式占據絕對的優勢,對陸地所有競争者發起挑戰,很明顯其中受害最深的就是那些巨型動物,因為它們需要很多資源生存。
在人類的強勢競争下,現在除非洲外的陸地巨型動物已經全部被人類霍霍沒了,比如恐鳥,巨型地獺,短面熊,巨型犰狳,猛犸象。。。。等等。基本人類所到之處,巨型動物片甲不留。
非洲的巨型動物,比如犀牛、河馬等等都活了下來,其實原因就是它們和人類共同進化,懂得如何應對強大人類的壓力。
以前技術有限,人類的影響力基本隻在陸地,所以海洋中許多巨型動物都活了下來,這些動物可都不比史前動物小,特别是海洋哺乳動物。
最後
人類的壓力正在讓動物們變小,現在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證據,那就是海洋的魚類。
由于漁民們的“捕大留小”,現在的海洋商業魚類已經比幾十年前小了好多!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