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貓科動物中,獅子無疑是最獨特的一種,它們做到了群居生活,并圍繞一個群體構建複雜的社會體系,這是其它貓科動物所沒有的。
雖然獅群的領袖是雄獅,但它們隻是“過客”,獅群是圍繞雌獅來構建的社會團體。
一般情況下,一個獅群是由2-3隻雄性獅子,以及5-10隻雌性獅子和它們的幼崽組成,雄獅負責巡視和抵禦入侵者,雌獅負責狩獵和哺育後代。
圖注:雄獅經常組團入侵獅群
雌性幼崽長大後會繼承獅群的領地——它們成年後會留在自己的獅群裡,而雄性幼崽隻能離開。
有時候,雄性幼崽會和自己的兄弟們組成草原雄獅聯盟去占領别的獅群,有時候獨自流浪基本得不到任何獅子的青睐,直到孤獨地死去。
而留在獅群中的雌性也沒有太好過,它們和自己的母親一樣,一生會經曆無數次喪子之痛,最終被新“獅王”趕出獅群。
那麼問題來了,如此強大的獅子,為什麼難以養活自己的幼崽呢?
獅子的分布,紅色是曾經,藍色是現在
獅子幼崽的死亡率很高
雖然,獅子的體型很大,但它們并不像巨型食草動物那樣生育能力很弱,相反,雌性獅子的生育能力非常強。
獅子是全年都可以繁殖的動物,而何時繁殖取決于食物,以及雌性獅子是否帶着幼崽。雌性獅子從懷孕到産下幼崽隻要三個半月的時間,一胎可以生2-6隻幼獅。
不過有一項統計發現,野外雌性獅子平均需要交配3000次,才能成功孕育一隻幼崽。這是一個令人意外的數據,也讓人難以理解,但很可能就是事實。
雄獅為了确保是自己的基因被遺傳下去,它們必須在雌獅的繁殖期間不停配對,而雌獅也是一種多情的動物,隻要雄獅稍有懈怠,機會可能就會留給别的獅子。
一般情況下,雌獅的繁殖期在4-7天之間,在此期間它們會不停配對,平均24小時将配對50次。
如果雌性在此之後沒有懷孕,它會在兩周後重新進入繁殖期(獅子的繁殖期平均間隔隻有55.4天),然後經曆和上次一樣的過程,直到懷孕。
雌獅每生一胎大約需要5次進入繁殖期,所以按照上面的這些數據,雌獅平均需要生殖3胎才能夠養大1隻幼崽。
很明顯,即便是草原的王者,它們幼崽的存活率也很低,這是有幾個因素造成的。在幼獅生長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風險存在。
獨自撫養階段:捕食者
獅子的有趣之處不僅在于它們是群居生活的貓科動物,它們在育兒方面也是獨樹一幟。
比如在生孩子這件事上,當雌獅發現自己快要臨産時,它們會離開獅群找一個隐蔽的地方躲起來,獨自完成産仔和幼崽的早期撫養工作,這個過程一般會持續6-8周時間,最多會持續3個月。
動物會找一個安全的地方生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像獅子這種群居的動物,離開群體獨自去産崽是不常見的。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雌性獅子離開後産仔可以提高它們幼崽的存活率。
圖注:鬣狗是落單獅子的捕食者
在獨自撫養階段,幼獅的死亡風險主要來自于其它動物的捕殺。
雌獅并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它們在獨自撫養階段經常會24小時離開幼崽去捕獵,這時候幼獅就會被其它動物叼走(幼獅是很脆弱的,前11天眼睛都無法睜開)。
比如狒狒就是有名的草原“偷娃狂魔”,已經被拍到許多次抱走幼獅的案例;還有鬣狗,它們也會對離群的獅子下手,不僅是幼崽。
但是即便如此,幼獅在這個階段的存活率是最高的,真正挑戰是回歸獅群之後。
回歸獅群階段:雄獅和饑餓
回歸獅群後,雌獅會把所有的幼獅放在一起撫養,就像我們的幼兒園一樣,這裡就稱它為“幼獅園”吧。
在幼獅園階段,幼獅會面臨兩個最大的壓力,一個是其它幼獅,一個是成年雄獅。
所有的雌獅都不會特殊照顧自己的孩子,當它們哺乳的時候,那些年紀大一點的幼獅更容易得到奶水。
也正因為如此,雌獅必須離開獅群生産,讓自己的幼崽稍微大一點再回歸獅群,不然幼獅沒有任何存活的可能。
幼獅和我們一樣先長乳牙,後面換掉
幼獅會在10個月的樣子會完全斷奶,在此期間,如果食物不充足的話,大部分雌獅需要為了食物而奔波,能給幼獅喂奶的就不多了,許多年紀小幼獅會死于饑餓。
除了饑餓之外,就是不穩定的統治者,獅群可以說是流水的“獅王”,沒有一隻雄獅能夠永遠“坐莊”的。
新來的雄獅絕對不甘心做一個“後爸”,它們會把前任獅王的後代殺掉,這種行為現在被叫作“殺幼”。
有一些統計發現,雄獅占領獅群的平均時間隻有2年左右,這個時間正好和雌獅撫養幼崽的時間是相同的(雌獅在撫養幼崽的兩年時間裡不會進入繁殖期),因此可以說雄獅來到獅群隻有一個目的——遺傳一次自己的基因。
所以,當雄獅占領獅群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死前任領袖的幼崽,隻有失去幼崽的雌獅才會再次進入繁殖期。
當然,雌獅會竭力阻擋這種“殺幼”行為,畢竟這些孩子也代表了自己基因的遺傳啊!
事實上“幼獅園”的存在就是為了防止新雄獅的,雌獅們把幼崽放在一起,能夠更好地和雄獅周旋。
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幼崽會被雄獅咬死,甚至有些不配合的雌獅也會被咬死。
同樣也是年紀越大的幼崽越有可能活下去,那些小于1周歲的幼獅,如果活在一個雄獅即将退役的時代,那麼它們存活的概率幾乎為零。
末尾淘汰階段:遺棄
當幼獅幸運活到可以跟随捕獵的階段,它們基本不會受到其它動物的威脅,但也并沒有迎來高光階段,殘酷的競争還在繼續,那些跟不上團隊的幼獅會被抛棄。
有時候幼獅會跟随獅群遷徙,尋找一個食物更充沛的領地,這個過程中會有一些幼獅跟不上獅群。
那些被抛棄的幼獅基本難以獨自在野外活下去,不過有一些例外,有時候它們會被其它獅群接納。
最後:母獅一生要失去多少孩子?
在每個階段,幼獅的生存都面臨着挑戰,但最多的死亡發生在幼獅園中,大約就是1歲之前。
在競争激烈的塞倫蓋蒂大草原上,大約隻有25%的幼獅可以活到1歲以上,而活到成年的隻有12.5%的樣子,差不多就是“三胎一隻”的存活率吧。
(不過,有些競争不是很激烈、食物充足的地方幼獅存活率還是比較高的)
雌性獅子的平均壽命比雄性長了大約三分之一,這意味着它們的平均壽命達到15歲左右,按照每2年換一屆雄獅的頻率,它們可能會認識8屆雄獅,第一屆是它們母親領回獅群時的雄獅父親和叔伯。
雌獅到達生育年齡之後,差不多每經曆一屆雄獅就會生一胎,雌獅的生育年齡是4歲左右,15歲前都可以生育,簡單地換算就是它們一生可以生6胎左右。
如果按照一胎兩隻幼崽來算的話,那麼雌獅的一生可能會失去10隻或者更多的幼崽。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