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孔子庭訓
無詩無禮,寸步難行
不學“詩”,無以言;
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用一句話概括,可以稱之為:無不出于真誠的情感”,又說:“同學們為什麼不學詩呢?學詩時,可以引發真誠的心意,可以培養個人的志節,可以溝通大衆的情感,可以纾解委屈怨恨。以近的方面來說,懂得如何侍奉父母,從遠的方面來說,懂得如何侍奉君主。此外,還能廣泛認識草木鳥獸的名稱。”
《詩經》,可以涵養性情,可以勵志,可以學會處世之道,甚至有博物學的作用。禮,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規矩,包括有形的國家法律、民事規則、企事業規章制度,無形的風俗、習慣等,不了解的話,确實寸步難行。
02
司馬談《命子遷》
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的源泉
且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揚名于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此言出自《孝經》。在古代中國,個人與家族、國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是集體中的人,并不像西方基督教文明中的人是原子式的個體人。
儒家認為人是祖祖輩輩的血脈流傳,因此,儒家文化首重孝道,強調忠君愛國,提倡個人通過為社會、國家服務獲得名聲,光耀門楣,以顯父母。
03
諸葛亮《誡子書》
學以修身,學以立志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論語》開篇第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是儒家最重要的文化特色,儒家認為道德品行需要學習。學,要立志,沒有遠大的志向則動力不足;學,要耐得住寂寞,聲色犬馬、利祿功名皆有害于學。
04
韓愈家訓
八句話,告誡後人如何成為有用之才
有人問我塵世事,擺手搖頭說不知。
須就近有道之士,早謝卻無情之友。
退一步自然優雅,讓三分何等清閑。
忍幾句無憂自在,耐一時快樂神仙。
貧莫愁兮富莫誇,哪見貧長富久家。
甯可采深山之茶,莫去飲花街之酒。
大丈夫成家容易,七君子立志不難。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夢中不驚。
做人要正直、寬容、上進;須交誠實厚道的朋友,不交無情無義的朋友;莫羨榮華,莫棄貧賤;耐得住脾氣,忍得了閑話;勤儉持家,不可荒淫;貴在立志,不可沉溺于兒女情長,守法不逾,不要為欲望铤而走險......這大概就是韓愈所要告訴子孫的善身之道。
05
陸遊家訓
千萬不要耍小聰明,不然會毀了前程
後生才銳者,最易壞事。
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
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學,
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遊處。
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
吾此言,後生之藥石也,
各須謹之,毋贻後悔。
做人最怕小聰明。孔融聰明卻害了全家性命,王安石《傷仲永》的故事也不得不警醒。越是從小表露出聰明的人,越要多讀書,陶冶性情,厚其品德,高其心志。
06
紀曉岚“四戒”“四宜”
一勤天下無難事
四戒:一戒晚起;二戒懶惰;
三戒奢侈華麗;四戒驕傲。
四宜:一宜:勤奮讀書;二宜:尊敬老師;
三宜:普愛衆生;四宜:小心飲食。
一勤天下無難事,勤的意思要珍惜光陰;生活奢侈,敗家之道,驕傲任性,取禍之源。讀書使人明理,尊師即是重道......
07
歐陽修《誨學說》
玉有不變之常德,人有内藏之良心。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
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
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
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玉有不變之常德,人有内藏之良心。玉不琢不失其純樸,人不修卻易随波逐流。玉琢之,風華盡顯;人學道,自放光明。優秀的家長,一定會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古人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在讀書無用論大行其道的今天,更值得我們反思。隻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不斷攀登人生新的高度。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