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簽: | 分類: |
納爾遜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概述
1956年,美國經濟學家()發表了以《不發達國家的一種低水平均衡陷阱》為題的論文,納爾遜利用數字模型考察了不發達國家人均資本與人均收入增長、人口增長與人均收入增長、産出增長與人均收入增長等方面的關系。他認為,當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長期處于生活所必需的最低水平上時,生活貧困會抑制人口增長,而當人均收入增長水平快于人口增長水平時,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會導緻人口增長的加快,從而使得人均收入退回到原有的水平,這樣就導緻了低水平均衡陷阱的出現。所以,不發達國家必須進行大規模資本投資,使人均收入的增速快于人口的增速,才能擺脫這個陷阱,從而實現人均收入和經濟的增長。該理論的核心在于說明了資本投入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
納爾遜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的意義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的意義在于:
第一、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貧窮落後的主要原因是人均收入過低、投資量小和資本形成不足,而人均收入低的原因在于資本形成不足。由此可見,資本稀缺是發展的主要障礙和關鍵所在。
第二、它提出了全面地、大規模地投資,以大幅度提高資本形成率,實現經濟增長的要求。
第三、它從多方面探讨了發展中國家和發展緩慢的原因,分析了資本稀缺對經濟增長的障礙,強調了資本形成對擺脫“低水平均衡陷阱”的決定作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