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職場法則
作者:毒哥&連理枝
來源:毒哥(ID:JokerDJT)
1
不被關注和過分關注
都會讓人不安
朋友最近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并和我分享了一下。
起初是因為他性格比較内向,不太喜歡更新社交動态。
而成年人交朋友,很多信息都是從對方的社交軟件裡獲得的。
于是他收獲了人送外号“活菩薩”,可見他的朋友圈是多麼的清湯寡水。
而如果提起他為什麼不擅長發朋友圈這件事,我覺得我有一定的發言權,因為我大概知道這個朋友的性格:
話很少,存在感不高,同樣還是個無欲無求極度佛系的人。
他說自己不善表達的原因,是因為不想被人過分關注,很多時候發了朋友圈收到點贊和評論還要思考一下對方是誰,關系如何。
甚至尴尬到不知道該怎麼回複對方的評論,生怕過分親熱或者過分生疏而顯得自己不夠禮貌。
那些突然冒出來的關心和不知道真假的調侃,很多時候都讓朋友覺得無所适從。
于是後來就有了逐漸變得沉默的性格,但是又好像沒有控制好那個度,成為了現在沒有分享欲的啞巴。
很多研究都表明“分享欲是最高級的表達方式”,由此可見如果一個人失去分享欲該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所以就有了他最近準備實踐的這個計劃,是針對他自己的,同時也适用于很多性格比較内向或者有一定社交障礙的人。
實驗内容如下:
給自己設立一個計劃,比如每天發一條朋友圈,或者每三天發一條朋友圈打卡,堅持一個月。
2
希望被關心
而并非被關注
實驗開始的第一天,那條朋友圈點贊量破了三位數,大家都像看稀有物種一樣說了一句“好久不見”。
朋友也特别珍重這次儀式感,朋友圈的内容是自己領養了小狗,正式迎接這名新成員。
雖然說這種被關注的感覺有點讓人緊張,但朋友心裡更多的是竊喜,因為在他看來,這條朋友圈證明了他的存在。
而之後幾天時間裡,朋友就陷入了僵局,他會因為找不到合适的内容而感到苦惱、會害怕自己的朋友圈影響到其他人的情緒、甚至害怕這一次的點贊量比上一次的少……
但是為了完成這個實驗他還是硬着頭皮發了朋友圈,内容開始随意一點,文案也是。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