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智謀 ” 潛心研究古人的智慧,總結提煉智謀精髓,古今結合,詳細揭秘職場潛規則以及辦公室政治
【參考書籍】《資治通鑒》晉紀九(公元310)
【事由】雍州流民大多在南陽謀生,朝廷下诏書要把流民遣返回故鄉,流民們因為關中地區荒蕪殘敗,都不願意回鄉,征南将軍山簡、南中郎将杜蕤分别派兵遣送,催促他們限期出發。 京兆人王如,于是暗地聯系精壯勇士,趁夜襲擊山簡、杜蕤兩軍,打敗了他們,于是馮翊人嚴嶷、京兆人侯脫,分别聚衆攻打城鎮,殺死縣令等官員來響應王如,沒有多久,聚衆達四五萬人,王如自己号稱大将軍,兼司、雍兩州牧,自稱藩屬于漢。
【解析】
1、糧草先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争燒的就是錢,燒錢必定影響經濟,朝廷為了維持軍隊開支,必定增加稅收,甚至使用剝削手段,戰争導緻民不燎生,百姓隻能外逃,這時也就産生流民。 晉朝八王之亂,高層發生内鬥,各地諸侯占地為王,為了争奪更大的地盤,戰争頻繁,因此導緻産生衆多流民,朝廷物質有限,不可能無限接濟流民,所以隻得趕走流民。
2、武力鎮壓 朝廷為了趕走流民,直接下诏書,把流民遣返回故鄉,流民們因為關中地區荒蕪殘敗, 無以為生,因此都不願意回鄉,朝廷見流民不願意回鄉,直接派兵武力鎮壓,強迫他們回鄉。 朝廷這一行為引發流民勢力的不滿,王如暗中聯系精壯勇士,趁夜襲擊山簡、杜蕤兩軍,并且打敗了他們,其它流民看到,紛紛聚集響應王如,沒過多久,就聚集四五萬人之多。
3、龐大勢力 為何會引起如何大的反應?因為朝廷遣散流民回鄉的行為,導緻觸動整個流民勢力的利益,流民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因此聚集鬧事,一傳十,十傳百,衆流民紛紛響應。 朝廷認為流民就是一群烏合之衆,翻不起什麼大浪,因此派兵鎮壓,但忽略了勢力的問題,一個流民翻不起大浪,但N個流民聚集起來,就形成龐大的勢力,這就是量變引發質變。
4、聚集反抗 站在流民的角度,戰争導緻家鄉荒蕪殘敗,在故鄉無法生存,被迫外逃謀生,此時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朝廷一紙诏書,就要剝奪他們的利益,流民肯定不願意,因此聚集反抗。 朝廷本想遣返流民,減輕朝廷的負擔,因為手段不到位,導緻引發衆怒,遣返不成,反而樹立了強大的敵人,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5、最佳上策 其實朝廷應該采取弱肉強食的手段,通過政策逼迫流民主動利益,例如可以提高流動人口的生活成本,當他們無法生存的時候,隻能走人,是你自己沒本事,怨不了别人。 這樣一來,朝廷既可維護權威,又可以遣散流民,也不會給自己樹立敵人,可謂一舉三得,當然這是個長遠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朝廷急于遣散流說,說明物資緊缺。
6、以史為鑒 XX城市是個開放城市,來到XX就是XX人,XX歡迎你,這樣可以展示廣闊的心胸,外地人聽起來也很舒服,但城市容納率有限,如果常住人口密集度過大,同樣不利于發展。 為了控制常住人口,這時就得使用淘汰法,通過政策淘汰,XX城市歡迎你,這沒錯,但能不能生存下來,這就得看你的本事了,物競天擇,适者生存。 常見的管制政策,比方說房産,對于背井離鄉的外地人,想在大城市買套房子,這可是艱巨的任務,僅僅房産這一項,就已經淘汰大部分外來人口。 其次教育問題,外來人口難以就讀公立學校,如果無法就讀公立學校,那麼隻能就選擇私立學校,但私立學校的學費很貴,背井離鄉,在外奮鬥一年的收入,可能僅僅夠支付學費。 9年義務教育,如果算上學前教育以及高中,大概十五年左右,普通百姓難以承受,這還隻是一個小孩,如果兩個或者三個,那就更恐怖了,為了孩子的教育,不但不返鄉,這樣又可以淘汰一部分。 朝廷通過政策,分階段控制流動人口,這時就可以轉移矛盾,外來人口認為大城市消費高,入不敷出,因此隻能選擇回鄉,不能紮根的原因,主要是自己沒本事,也就怨不了别人。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