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教育孩子,家長有時比老師重要!“雙減”後,父母更要做好這件事

有家長說,“雙減”了,孩子的作業負擔輕了,老師批改作業的時間相應也少了,就應該多管管孩子,做家長的哪裡懂那麼多?讓我們跟您聊聊家庭教育的話題,教育孩子,家長和老師,誰更重要?

“雙減”後,有些家長“慌”了

春季新學期剛開學,孩子們重返校園,閨蜜小蘭終于有時間找我喝茶聊天,聊着聊着,就開始說起了自己的育兒經。

小蘭說,“雙減”以來,自己的心情也是一波三折,一開始覺得很高興,孩子學習負擔輕了,家長的精神壓力、經濟支出也減輕了很多。但是眼瞅着家庭作業減少了,課外班不能去了,原本忙忙碌碌的孩子們一下子空餘出很多時間。一時間,小蘭感到手忙腳亂的,不禁發愁這多出來的時間怎麼辦?

于是乎,小蘭發出一句感慨“家長忙工作還得帶孩子,老師有時間就應該多管管,這不是老師的本分嘛!”

有些教育,不能推給老師,隻能靠家長

把孩子交給了學校,自己當起了甩手掌櫃,這種做法,對嗎?

從孩子生下來,一直到走向社會的整個成長階段,拿出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友善和關愛,這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基本要求。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父母的态度,是給孩子最有份量的愛,關乎着他們一生的命運。

“雙減”,不是減父母的責任

“雙減”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與此同時,家長也是“雙減”的受益人,孩子的成長,并不是學校和老師單方面就可以完成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在家庭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的對象。“雙減”之下,父母要做好放學後的接力工作,在家庭中助力孩子的成長,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圍。

爸媽帶娃,不是家事是“國事”

不少老師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老師,我的孩子就交給你了,以後有什麼問題你多費心哈。”“老師,孩子不聽我的,你幫我好好管他。”

可實際上,雖然老師能夠教授孩子知識、告訴孩子道理,但再好的老師也比不上家長的言傳身教。

近年來,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就家庭教育紛紛建言獻策,為家庭教育立法奔走呼籲。今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我們國家正式進入了“依法帶娃”的時代,通過法律的方式告訴父母,如何當好一個合格的家長,引導家長按照科學的方法和理念教育孩子。

“雙減”後,孩子的課餘時間比以前多了,孩子更需要家長的陪伴,家長更需要用心去“陪”,因為,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來的。

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來的

陪出好習慣

孩子每個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父母用心的陪伴,學習上的習慣,父母要耐心地幫助孩子養成;生活上的習慣,更是要以身作則。

孩子的好習慣養成關鍵期,往往是在10歲之前,這個時期,光靠催促、監督是沒用的,最好是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堅持。

不然,大人的懶散會直接影響孩子,比如想讓孩子遠離電子産品,自己卻放不下手機;想讓孩子多看看書,自己一年不翻一回書。

在孩子童年,幫他們養成好的習慣,未來才會真正的省心。

陪出幸福感

高質量的陪伴,往往讓孩子更幸福。相反,長時間缺乏父母陪伴,孩子内心是極度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的。

孩子成長過程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在孩子受挫時,有爸爸媽媽及時且積極的關注,這會讓他感受到安全,他才會無憂無慮地成長。

每一個幸福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的父母。

陪出好品行

如果說知識主要是在學校學到的,那麼孩子的品性與德行主要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最好的教育莫過于示範,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且是永遠的老師,需要在品德形成、精神塑造、毅力鍛造等方面,給予孩子及時的引導,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一位資深的班主任曾經跟我說過:“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最好的教育關系應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配合家長,老師與家長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不管何時,老師和家長的目标始終是一緻的,責任與使命始終是相同的,那就是共同培育好孩子。

【來源:勞動觀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