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宅府文化】淺談中國古建築的屋脊裝飾

中國古建築的屋頂,一般用闆瓦、筒瓦覆蓋,用瓦條、磚或脊筒壘砌屋脊,按其位置稱為正脊、垂脊、戗(qiang四聲)脊等。

屋脊是屋頂上最容易漏雨的地方,在結構上加以覆蓋是完全必要的。古代建築的能工巧匠在解決這個功能問題的同時,更加注意了它的藝術處理,由簡單的樣式逐漸演變發展成形式多樣的各種屋脊裝飾。這些裝飾是中國古建築裝飾的一大特點。實用功能之外進一步被賦予了裝飾和标示等級的作用。

鸱尾:正脊兩段的構件,後代一般稱為鸱尾.有說法起源于漢代.北魏雲崗石窟九窟造型清晰.

鸱吻:鸱尾的形狀,在中唐開始發生變化,前端改為獸首,張口吞脊,已經由"尾"變為"吻 ",這種式樣習慣上稱為鸱吻.(高寬比例約為十比五)

  龍吻:鸱吻的發展形式是龍吻,也就是龍型的鸱吻,唇後出前爪,尾部出後爪抓住尾尖,留出一個空洞(高寬比例約為十比八)

龍吻在金、元尚未普遍,但是已經明顯的顯示出尾部上翹後卷的樣式,如永樂宮重陽殿的龍吻。

明代宮殿廟宇中的龍吻,尾部多向後卷,背上安“箭把”、“背獸”已經成為常見的附屬構件。有些廟宇的建築中還加上了鐵制的“拒鵲”,如山西晉祠聖母殿的龍吻。

清朝工部工程做法稱“鸱吻”、“龍吻”為正吻或大吻,規定高寬比例為十比七點五,避免了前代過肥過瘦的形象。清代許多地方建築中的龍吻式樣非常華麗,更加成為古代匠師在脊飾藝術創作中的重點構件。

魚吻:在屋脊裝飾中與鸱尾同時的還有一種魚吻。形如飛魚,尾上翹。明清時期,魚吻也是一些地方建築中常見的形式。

獸頭:宋代許多建築正脊兩端不用鸱吻而用“獸頭”。獸頭造型與垂獸相似,首向外,尾向内,獸角突起。明清城門樓上仍保留有獸頭裝飾。

金鳳:我國傳統建築,除對正脊兩端進行裝飾外,還注重對正脊中央的裝飾。造型優美,為後來的屋脊裝飾産生影響。

火珠:火珠也是屋脊正中的一種裝飾,隋代開始出現。

宋《營造法式》規定宗教建築中正脊正中用的火珠,分為兩焰、四焰、八焰等不同式樣。這個規定對後世建築屋脊裝飾影響很大,在民居中火珠演變為太陽形。據說,這是借太陽光輝來驅除邪鬼的一種法器。

明清時期的宗教建築大多數在正脊中央裝飾繁複的琉璃龛、寶瓶、琉璃樓閣,有的還夾雜一些神仙故事。現今的民居中還可以看到這一類型的火珠裝飾,如“二龍搶珠”、“雙龍朝三星”等。象征辟邪與祁福之意。

垂獸和戗獸:屋頂垂飾的裝飾是在盡端安垂獸。整體很薄,僅僅雕出面部類似獸頭。屋頂戗脊盡頭安戗獸,戗獸式樣與垂獸相同。

明清時期垂獸和戗獸,都雕刻出完整的獸頭,須向後卷,束起如火焰狀,頭下刻出部分鱗身。

蹲獸:戗脊一般分為前後兩段,前段俗稱岔脊。岔脊的屋脊裝飾稱為蹲獸,又稱跑獸。

清初頒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則例》規定沒個屋角用蹲獸可多達9個。清太和殿則為十個,是古建築中使用走獸最多的。也是中國宮殿史上獨一無二的,顯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威儀。

現在大家常見的是“仙人騎鳳”引領蹲獸的形式。

關于仙人騎鳳,傳說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缗王在一大戰中作中失敗,後面遇到敵人緊逼,前面又有波濤洶湧的大江阻路,走投無路之時,突然,一隻大鳥飛落眼前,齊缗王急忙騎上大鳥,渡過大江,化險為夷。因此人們把他放在建築脊端,寓意着逢兇化吉。

仙人後坐姿排列着一隊蹲獸,根據建築規模和等級不同而數目有所不同,多為一、三、五、七、九等單數。它們依次是:龍、鸱吻(龍的九子之一)、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故宮太和殿在最後增加了一個行什。數目越多,表示級别越高。

2.鸱吻:喜歡四處眺望,因此在檐角的前面。

3.鳳:象征尊貴、有聖德之人。據《史記·日者列傳》:“鳳凰不與燕雀為群。”鳳是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後的代稱。

4.獅子:代表勇猛、威嚴。《傳燈錄》記載:“獅子吼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獅子作吼,群獸懾伏。”

5天馬、海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

6狻猊: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的猛獸,也有說為龍的九子之一。傳說能食虎豹,有率從百獸之意。

7狎魚,是海中異獸,傳說和狻猊都是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的神。

8.獬豸:古代傳說中的猛獸,與獅子類同。《異物志》中說“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傳說能辨别是非曲直,獨角,又有神羊之稱,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9鬥牛:說中是一種虬龍,據《宸垣識略》載:“西内海子中有鬥牛……遇陰雨作雲霧,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棟坊之上。”傳說是一種興雲作雨、鎮火防災的吉祥物。

10.行什:一種帶翅膀猴面孔的人像。

總之把這些動物獸像放在古建築的屋脊之上,用以象征帝王的聖德與宗廟建築的尊貴地位:象征主持公道與剪除邪惡,象征消災滅禍與逢兇化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