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中國古村-----溫州泰順最美八大古村落,深藏浙閩交界山水間的絕美風景

泰順地處浙江最南端,悠久的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晚期。

唐代起,衆多名人賢士為避禍亂,陸續遷入這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創造出地方特色的文明

隐于青山碧水間的數十古廊橋與最淳樸原味之古村落民居,如同充滿濃郁文化色彩的奇葩,綻放在浙南白雲深處!

1 圓州古村落

清代,江西黃氏先祖為避免南昌豐城擾亂,且聞浙瓯山水名勝,遂入泰擇而遷。另吳氏先祖亦避亂之因,輾轉後由縣城羅陽遷入。

村子曾經繁榮一時,百年來由盛而衰,現存古民居四座、宗祠一座。布局中後有靠山,前有案山,左右為護砂,中間部分堂局分明,地勢寬敞,且有“玉帶水”曲流環抱,形成了一個前方略顯開敞而又相對卦閉的環境。圓州古村的最大特點是民居内彩繪處處可見,色彩鮮豔,非常精緻,大門門楣上還有精雕細刻的陰陽圖案,總體品味很高。

‖地址 泰順縣司前鎮台邊村,距縣城20KM

‖周邊 白鶴山莊、紅岩雙瀑、仙居古廊橋、三灘嶺紅楓古道


2 徐底岙古村落

徐岙居民不姓徐,姓吳。宋宣和年,方臘作亂,徐震(泰順仙居人)率兵抵抗不幸犧牲,扶柩返鄉途中,經此地顯靈,天降甘露,名“徐岙”以紀念。

村落具有悠久的曆史,深厚的文化積澱,而且形态上古樸自然村内街巷縱橫,路面鋪以鵝卵石,民居錯落有緻地分布在街道兩旁,頗具韻味。村内可參觀:文元院、舉人府、吳氏宗祠等古建築。如今村中已很少有人居住,顯得寂靜而荒涼,到處都彌漫着一派頹廢的氣息。當年的繁華已經凋零,令人惆怅不已。

‖地址 泰順縣筱村鎮,距縣城38KM

‖周邊 文興橋(古廊橋)、東洋橋(古廊橋)


3 塔頭底古村落

清康熙年間,季氏兄弟遊經此地,“觀其山川秀麗,竹苞松茂”,遂移居此地。經過季家幾代人的努力,在這盆地上,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村落。

具有濃厚的明代民居的建築風格。泥牆黑瓦,磚木巧構的塔頭底古建築群雖談不上巍峨堂皇,精美絕倫,但也是錯落有緻,極具匠心。随腳踏進一個又一個大院,令人不由自主追尋着大屋往昔的輝煌。所有的大院都是大門敞開的,甚至房門也都沒上鎖,鄉村淳樸是為遠古遺風。

‖地址 泰順縣雅陽鎮,東向1KM處

‖周邊 雅陽氡泉、百福岩古村落


4 百福岩古村落

康熙年周氏遷入,聚族而居,成為該村最大姓氏,另有其它十餘姓氏。古時村後有一石奇異似 “白腐”,故名“白腐岩”,後改“百福岩”。

村落山環水繞,建築或依山或傍水,整體環境甚是優美。從民居的建築環境來分,民居沿山勢興建,自然環境美不勝收,沿卵石鋪墁的林中小道上行,路旁有山泉潺潺,林中有鳥雀啁啾,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現存民居中品位最高的當數石門樓,布局講究,建造精緻,據考證,具有濃厚的川西和閩北建築風格。

‖地址 泰順縣雅陽鎮,西南向4KM處

‖周邊 雅陽氡泉、塔頭底古村落


5 庫村古村落

有記載的開村曆史已有1200多年。包氏和吳氏是該村最有影響的,唐代包全由會稽山遷居于此、谏議大夫吳畦亦隐居于此。開泰順耕讀文化之先河,一千多年來子孫昌盛,光唐宋年間就有82人賜為進士。

古村布局沿襲唐宋特色,其别具一格的鵝卵石地面和山牆會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村中縱橫交錯的道路一律是用鵝卵石鋪設,路的兩側也是一律的卵石牆。有的卵石牆因為常年雨淋,表面呈色黑色,但大部分還能保持原色,不過曆經幾百年的風霜雪月,略有剝落,更顯些許滄桑。

‖地址 泰順縣新鋪鄉,距縣城50KM

‖周邊 徐岙底古村落、東洋橋、文興橋


6 前坪古村

以張十一故居最為有名。張氏始祖于康熙元年遷居于此,傳五世後人丁異常興旺。五世張鴻娶妻三房,育15子女,最出名的楠青排行第十一,故名。三進五廳,屋44間,柱子360餘根。依中軸線而建,前後左右有門樓五座,門内各有小院,門外又能共享一個大院,結構既考究又實用。門窗、梁柱、牆壁均有精緻雕镂,讀來都是一種文化。院内又有水井五口,清冽甘甜,供各房飲用,可謂一應俱全。

‖地址 泰順縣泗溪鎮前坪村,距縣城40KM

‖周邊 北澗橋、溪東橋


7 橋西古村

以胡氏大院最為著名。胡氏祖居慶元,明天順年間胡道嚴徙居于此。傳至嘉慶年,家業日盛,遂開始大規模的建造住屋。前後曆時40餘年,經過前後三次的建造才形成今天的規模。

系江南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以三和院為平面布局,規模龐大、做工精緻,江南少有,具有很高的文物綜合價值。土木結構,用黃泥壘石塊構成的牆體,在曆經歲月的沖洗中顯得更加古老斑駁;房子的主體因年代久遠,門窗及棟梁等處盡顯陳舊和灰暗,多處是傷痕累累,加之院落規模比較大,人走進大院屋子裡,有股陰森寂寥的感覺。

‖地址 泰順縣雪溪鄉橋西村,距縣城36KM

‖周邊 仕水碇步


8 上交垟村

清嘉慶年間,兵荒馬亂,祖籍福建泉州的曾氏家族遷居于,修建高大結實,有糧有水的貯料與防禦型土樓自保。

土樓隻有一扇大門能進出,左右方和後方挖有護城河,既有隔離作用,又可為防火所備用。圍牆高大,下層用塊石砌成,上部用泥土夯牆,厚約43厘米。平時充當堆放谷物和農具的倉庫,一旦有入侵者,他們就集中入土樓藏身。共兩層,兩個坡頂,平面呈“口”字形布置,中間設有天井。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