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潘長宏讀書有感:王守仁心論精華(10-49--58)

2021年12月30日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在學術思想方面繼承宋代大家陸九淵,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王陽明的思想一出世,便産生了巨大的反響,就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也曾斷言:21世紀是王守仁的世紀。他的心學最高概括: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他的遺言:此心光明,亦複何言。基本思想的單個精華:

49、靜處體悟,事上磨煉。一個人如果你想做一番事業,那麼你每當一件事在開始做的開端必須先有一定的計算,這事我來做,要多長時間,要達到什麼要求和目标,中途會有什麼問題出現,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當你做完了後,就要靜下心來,體悟一下,這事從頭至尾做得怎麼樣,有哪些要總結的,有哪些可以作為今後一定要牢記的,所以,一個人的磨煉往往就是在于苦其心計,磨煉自己的意志。

50、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抛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當你在聽覺和嗅覺上獨自體悟時,這就是天地之間的根基,如果一本書自己獨收藏了,自有一種得意自在,但在表面上還要懷着一種不如他人的态勢,不要讓别人知道你的能耐有多大,這是一種謙虛的表現,這樣才不會遭人嫉妒。

51、淩崖望雙峰,蒼茫竟何在?載拜西北風,為我掃浮霭。登上雙峰山,滿眼皆美景,處處皆見蒼茫,唯有西北風吹來了,這時應該是秋天了,一掃上天的浮雲,清新的大自然啊,多美的祖國。如詩如畫。同時形容,作者遇到了前年未有的惬意,有一新氣象,為作者蕩去了心頭的浮雲。

52、聖人處此更有何通?在自己所做的事業上,求得了比較完美的結局,聖人也不過這樣,不會再有更好的妙招可以求得的。

53、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傳授知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貴在精典能讓學者們弄懂弄通。

54、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天。人心所向就行成了習慣,正确的思想指導下,各種事情就會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去辦理。

55、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孟子說,什麼是良知?一個人的心中會辨别真假的,這就要看你是不是去粗取精,學以緻用,再加上會擇善而從,這就是良知的了。

56、“良知之外,更無知,緻知之外,更無學。”讓世人知道,你的知識再多,學識淵博,但你缺少了良知,就是無知;緻知,要看前面格物所産生的方向是不是對,所做的是不是符合德性的标準。否則這個“知”,是一種愚知,而不是一種明知。

57、心無外物,物以心生。這是王守仁的最大的思想,當你學習之時,一定要心無雜念,然後,所有事物都會在你心中有規律的順其自然而動。

58、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聖門無口訣,良知二字是參同。在當今之世,有不少的人整日忙忙碌碌,有時還為一些不該做的事而生煩惱,古書中聖賢之人苦言之道,就是要規勸學仔們,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少良知,良知是一個人一生的要求,每一個人都是同樣的尺度。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