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博士認為,氣在人體内會形成一個圓,如果體内這個圓不運轉了,人就會生病,因此,養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養氣,使氣在人體内進行正常的圓運動。而養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調陰陽。羅博士教大家調陰陽最簡單最有用的方法: 最不上火的補氣法——生脈飲; 補心血最簡單的方法——龍眼肉; 補脾血最好的藥——歸脾丸; 化淤血最神奇的方法——蚯蚓; 我家最重要的秘方——蚯蚓治痔瘡; 最能消積化淤的食物——雞内金。 正文 第一章 萬病隻有一個原因:陰陽不調(1) 第一章萬病隻有一個原因:陰陽不調 生命是一種内穩定狀态,這種穩定取決于陰陽的平衡,陰陽就像天平上那兩個砝碼,一左一右,隻有它們重量相當,天平才穩定。一旦陰陽失調,天平向一方傾斜,平衡被打破了,人就會生病。所以,人要獲得長期的健康,就必須時刻保持陰陽的平衡。養生養的是什麼?養的就是陰陽,隻有陰陽調和,我們才能過上不生病的生活。 第一節 要想壽命長,全靠調陰陽 這些年,我曾經受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山東衛視等媒體邀請去主講中醫節目,期間很多人都問我:養生最重要的是什麼?我的回答就四個字:陰陽平衡。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歸根結底,可以分為兩類:一為陰,一為陽。陰陽是兩種相互對立的能量,它們一正一負,一左一右,一上一下,一前一後,相互制約,彼此依存。正因為陰陽彼此對立,相互依存,所以才有了天地、日月和男女。 人體雖然複雜,但說到底,也隻存在兩種能量:一是陰,一是陽。這兩種能量不斷變化,便有了人的生、老、病、死。 《黃帝内經》中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一部《黃帝内經》,洋洋十幾萬言,其實說的就是陰陽。 人的一生離不開生、老、病、死。生是什麼?生就是陰與陽這兩種能量在身體内聚合,獲得了暫時的統一。老是什麼?老是陰陽在體内不斷變化、衰減。病是什麼?病是陰陽這兩種能量在身體内出現了失調。死是什麼?死是陰陽這個統一體的瓦解。 生命是什麼?生命就是陰陽這兩種相互矛盾的能量所構成的一個平衡體,在這個平衡體中,正極為陽,負極為陰,陰陽平衡才有了人,《黃帝内經》說“生之本,本于陰陽”。人生天地間,天在上為陽,地在下為陰,人在中間追求的則是陰陽平衡。所以,生命是一種不上不下、陰陽平衡的狀态,如果這種平衡狀态被徹底打破了,生命也就結束了。生命結束之後是個什麼狀态呢?就是陰陽分離了。在八寶山火葬場人們就能看到陰陽分離這種現象,陽的能量化成幾縷青煙飄向天空,陰的能量化為骨灰被埋在了地下,一個頭頂藍天腳踩黃土的人就這樣從天地間消失了。 正文 第一章 萬病隻有一個原因:陰陽不調(2) 生命是一種内穩定狀态,這種穩定取決于陰陽的平衡,陰陽就像天平上那兩個砝碼,一左一右,隻有它們重量相當,天平才穩定。一旦陰陽失調,天平向一方傾斜,平衡被打破了,人就會生病。所以,人要獲得長期的健康,就必須時刻保持陰陽的平衡。養生養的是什麼?養的就是陰陽,隻有陰陽調和,我們才能過上不生病的生活。 人身上的疾病有成千上萬種,有的有名稱,有的沒有名稱;有的是常見病,還有的是疑難雜症。不管疾病有多少種,有多麼難治,它們的病理隻有一個,那就是陰陽失調。人體的陰陽是相對平衡的,如果陰盛,陽氣就會受損;如果陽盛,陰液就會受損,所以,《黃帝内經》說“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陰陽蘊藏在身體的每一個部分,腎有腎陰腎陽,肝有肝陰肝陽,心有心陰心陽,脾有脾陰脾陽,胃有胃陰胃陽,肺有肺陰肺陽……身體每一個部分的陰陽都必須保持平衡,一旦某一個部位的陰陽失調了,那個部位就會出現疾病。 肝上的陰陽必須平衡,如果肝陰不足,肝之陽氣就會急劇上升,這時人就會面紅耳赤、頭漲頭痛、急躁易怒,中醫稱之為肝陽上亢,西醫用血壓計一量,很可能發現血壓變高了。 肺、胃、腎的陰陽也必須平衡,如果肺、胃、腎的陽氣偏盛,陰液不足,那麼,人就會多飲、多食、多尿,患上消渴。消渴又名三消。三消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來看一看。陽氣是人體内的火,陰液是人體内的水。陽氣偏盛,身體内的火大了,水就容易被燒幹。肺上的火大了,唾液、汗液、淚液和血液就容易被蒸發,這時人就會口幹口渴,要不斷地喝水,中醫稱之為上消;胃上的火大了,胃的功能始終處于亢奮的狀态,吃進去的食物很快就會被消化掉,這時人就會吃得多、餓得快,中醫稱之為中消;腎上的火大了,腎燥精虧,腎就控制不住水,腎不攝水人的尿液就多,總想小便,中醫稱之為下消。中醫的三消,在西醫化驗檢查的結果往往就是糖尿病。同樣,體内陽氣不足,陰液就會過剩,這時,整個人體就像是一個火力微弱的爐子,沒有辦法将鍋裡的水蒸騰起來,由于水汽不能上升,所以這個人會感到口幹口渴,總是不停地喝水;同理,火力不足,水汽無法蒸騰,喝進去的水就會直驅而下,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人會覺得喝進去的水,怎麼沒多久就出來了,這在中醫來看是陽虛型的消渴,若經西醫檢查,往往也是糖尿病。 心髒的陰陽必須平衡,如果心髒的心陽不足,人體就如同失去陽光的普照一樣,陷入一片陰霾的籠罩中,變得渾身發冷、精神不振。這時,水汽便會泛濫,出現水腫,結果,心髒的功能必然會受影響,甚至出現心源性水腫,西醫一檢查,發現這已經是心髒病甚至是心衰了。同樣,如果心陰不足,那就如同一個液壓機裡,賴以傳動壓力的潤滑油不足了,潤滑油不足,機器就會出現空轉的情況,就會動力不足;同樣的道理,心陰不足,人體就會出現心悸氣短、神疲力乏、失眠健忘等問題,西醫一檢查,結果往往是心律不齊,心髒病又來了。 正文 第一章 萬病隻有一個原因:陰陽不調(3) 總之,大到心髒病、高血壓,小到感冒發熱,一切疾病皆源于陰陽失衡。陽高壽短,陰重則病,陰陽失調,百病始生。為什麼一些人三天兩頭會感覺不舒服,不是頭痛,就是胸悶氣短,就是因為身體内的陰陽失調了,這就像一個地區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一樣,不是幹旱,就是洪澇。如何才能避免這些災害呢?國家的辦法是封山育林,讓生态重新恢複平衡。生态一旦平衡,大地就會風調雨順。那麼,我們的身體如何才能風調雨順呢?辦法也隻有一個,就是讓身體的陰陽達到平衡。一個陰陽平衡的人,他精力充沛、面色紅潤、無病無災,即使偶有病毒來襲,他體内的正氣也能很快将病毒趕走。所以,隻有陰陽平衡的人,才能健康長壽。 第二節 女性陰陽不調,臉上就會長斑 中醫有很多養生方法,有中藥、推拿、針灸、食療等,不管采用什麼手段,其目的都在于調理身體内的陰陽,隻要陰陽平衡了,疾病自然就消失了。所以,很多中醫師給人看病時,不說看病,隻說調理,這是很有道理的。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中醫的調理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其實,調理是從根本上解決身體的問題,《黃帝内經》說“治病必求于本”,本是什麼?本就是陰陽。我就拿女性朋友常患的黃褐斑為例來說一下吧。 北京電視台的同事介紹了一位女性朋友,說要找我調理臉部疾患。這是位非常美麗的女性,但美中不足的是,她的眼睛外側有兩大片顔色很深的黃褐斑。她說自己生活無憂無慮,一切都很好,工作輕松,也非常富裕,但就是這個黃褐斑讓她覺得很煩惱,她曾經去美容院處理過,花費數萬,當時似乎效果不錯,過後卻依然不見好轉。 我給她打了個比方,說局部治療就好比是樹葉黃了,我們不去找樹根的問題,卻往樹葉上塗抹綠色,這樣的做法不可能有好的效果。黃褐斑其實是她身體内陰陽失調的表現,因為女性的身體就像月亮一樣,月亮一個月經曆一次圓缺,女性的氣血一個月出現一次盈虧。氣為陽,血為陰,女性的氣血随身體陰陽的消長而盈虧。如果因為某些原因(比如情緒抑郁等),女性的氣血紊亂了,不能跟随陰陽消長的節奏,那麼就會出現氣滞血淤,淤血一旦停留在身體的某些部位,這些部位便會出現疾病,如果停留在臉上,則會形成各種斑類物質,這就是黃褐斑出現的原因。 西醫治療黃褐斑是從表面入手,一般采用剝脫、激素和激光等方法治療,這種方法見效很快,但停用後問題又會反複,不能除根,而且還有很大的副作用。那麼,我們中醫怎麼辦呢?中醫是要從根本上入手,調理她身體内的陰陽,隻要陰陽平衡了,黃褐斑自然就會消失了。 遇到這種情況時,我通常把女性的一個月分成三個階段或者四個階段來治療,這次,我把她的一個月分成了三個階段:月經過後是一個階段,我開了個養陰的藥膳方子;月經前是一個階段,我在前面方子的基礎上,加上了些養陽的藥物;然後是月經期,我開了活血化淤的方子。 正文 第一章 萬病隻有一個原因:陰陽不調(4) 這樣,整整一個月過去了,再見面時,我看見她的臉非常白淨,就有點埋怨她了,心想你來找我看臉上的斑,為什麼要化妝将斑遮蓋住呢?這樣我怎麼知道病情的變化呢?于是,我告訴她,下次來的時候,一定要把妝卸掉,否則我無法看到黃褐斑的變化。 她吃驚地說:“我一點妝都沒有化啊!” 我也很吃驚,因為她臉上幾乎看不出黃褐斑的痕迹了。原來,她的身體基本恢複了,氣色也好了很多,面色由原來的晦暗變得泛着紅暈,當我送她走的時候,她戴上了墨鏡,風姿綽約,又是一副青春飛揚的模樣了。 她對我說了幾句話很有趣,她說:“如果不是電視台裡的人介紹,我絕對不會服用你的藥膳,因為太便宜了,我去藥店抓藥,那麼多天才花幾十元,以前我為此花費的都是以千計數的,而且,這次的藥膳湯還那麼鮮美好喝。” 那麼,我為什麼要把女性的一個月分成三段呢?這與陰陽有關嗎? 原來,女性身體内陰陽能量的變化與月亮的盈虧有關。月亮一月一次盈虧,女性一月一次月經。根據月亮的圓缺,月相被分成了新月、蛾眉月、弦月、凸月和滿月。同樣,随着女性生理周期的變化,她們身體内的陰陽能量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況,于是,有人就根據月亮的圓缺,将女性的一個生理周期分成很多段。現在有分成三段的,有分成五段的,也有分成七段的。我認為分段太多就不利于調理了,你不能四天見一次患者,所以,我是傾向于三段分法或四段分法的。 首先,在月經結束的時候,陰血已大量流出,這時人一般是陰虛的,我們調理的原則就是要滋陰養血,想要養生的女性,可以做一些滋陰養血的食療藥膳,比如,在煲湯的時候,放入一點熟地、阿膠、當歸(正常的用量應該是熟地九克、阿膠六克、當歸三克),在中醫看來,豬肉是滋陰的,清朝溫病學家王孟英說豬肉最能滋陰,所以可以在湯裡放入一點豬骨或者是豬皮,這樣可以滋補陰血。 然後,在排卵期過後,陽氣開始生發,此時,女性的身體處于一個由陰轉陽的狀态。大家注意,陰陽是互根的,陰生陽,陽生陰,當陰發展到了盛極的時候,陽就開始生發了,但陽是在陰的基礎上生發的,所以,此時我們要在滋陰方子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補陽的藥物,促進陽氣的生發,我一般是用菟絲子、巴戟天等。此時,女性的基礎體溫開始升高,這也體現了陽長的狀态。 接下來,就到了月經期,陰血排出,如果女性體内平時就有淤血,就可以借這個機會将淤血排出去,因為此時女性身體内的溶血機制增強。所以,這個時期的調理重點就是活血化淤,幫助女性的身體排出淤血。前面,我們說過黃褐斑是淤血的一種外在體現,如果我們将女性身體内的淤血排出去了,她們的氣血暢通了,黃褐斑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了。 正文 第一章 萬病隻有一個原因:陰陽不調(5) 那麼,有的朋友問,為什麼不是一個月裡面,全部都用活血化淤的藥物呢?那樣不是更好嗎? 事實上,調理要看身體的狀态,對于身體壯盛的人,當然可以這樣,但現在很多人都氣血不足,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認為:一定要等患者正氣充足時才能攻邪,正氣不足要補足才行,否則,“邪去而正氣傷,小病必重,重病必死”。所以,我們要借助女性身體在一個月裡陰陽變化的特點,先對她的身體進行滋補,然後等到月經期這個特殊的時期,再來活血化淤,這樣不但身體不會受到損傷,反而還更加的健康了。所以,許多女性調理以後,氣色會有很大的改觀。 第三節 女性調陰陽的秘方:陰陽雙補湯 人隻要陰陽平衡了,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所以,中醫是以調理為主。很多時候,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本來女性朋友是請我來調理黃褐斑的,結果,調理之後,不僅黃褐斑好了,而且身體的其他疾病也開始好轉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就在于中醫師綜合調理、整體治療。在這裡,我給女性朋友開幾個食療的方子,這是把一個月分成四個階段的方法,大家可以在不同的階段服用,以便養生,适用人群是氣血不調、精力疲乏、面色不佳的婦女,孕婦不可使用。 第一階段,即月經結束後的第一周。 在月經剛剛結束的時候,陰血損失較大,需要以滋陰養血為主,促進體内“陰”的力量的聚集,陰血充足了,就可以為下一次月經做好準備。這個階段食療的方子是:熟地九克、制首烏九克、當歸三克、炒白芍三克、阿膠六克、龍眼肉三顆、豬脊骨一節,煲湯喝,至于煲湯的火候,一般等豬脊骨熟透就可以了。這個方子裡面,熟地是滋補腎陰的;制首烏滋補肝陰;同時用當歸活血養血;阿膠和白芍滋陰養血;豬骨為血肉有情之品,中醫認為豬為水畜,所以也是滋陰的。在制作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入一點調料,但是不要太多,稍稍放入一點鹽,這個湯的味道還算不錯,一周可以喝兩三天,幫助我們的陰血滋生。 第二階段,即月經結束後的第二周。 此時陽氣開始生發,女性的身體進入為排卵做準備的階段,這個時候的滋養以促進陰陽平和為主。具體的食療方子為:熟地九克、當歸六克、赤芍六克、女貞子六克、菟絲子六克、豬脊骨一節、羊肉一兩。服用的方法依然是煲湯喝。方子裡除了滋補陰血的藥物外,還增加了女貞子滋補腎陰,菟絲子滋補腎陽;羊肉為溫陽之物,也是血肉有情之品,對于促進陽氣的生發很有好處,此時豬肉和羊肉共用,有促進陰陽平衡的意思。女性朋友一周之内可以喝兩三天這個湯。 正文 第一章 萬病隻有一個原因:陰陽不調(6) 第三個階段,即月經結束後的第三周,也就是下一次月經來臨的前一周。 此時陽氣更加充足,即将為下一個階段的月經做準備了,食療的原則是,盡量補足陽氣,方子為:熟地九克、當歸六克、赤芍三克、菟絲子三克、巴戟天三克、羊肉一兩、山藥一段(兩寸長,切片),方法依然是煲湯。其中,山藥可以去菜市場買鮮的,用來滋補脾腎;巴戟天是溫補腎陽的;去掉豬肉隻用羊肉,這是為了使身體的陽氣更好地生發,這個方子可以服用到月經的來臨。 這時,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有的女性月經前脾氣會特别大,這是肝氣不舒的緣故。有這種情況的女性可以在前面方子裡加入柴胡三克、枳實三克,用來疏理肝氣。這個食療方,一周也可以喝兩三天。對于經前脾氣大的女性,還有一個十分浪漫的方法:用幹玫瑰花泡水喝。玫瑰花不僅是愛情的象征,更是肝郁女性的福音。中醫有“芳香化郁”之說,玫瑰的芳香氣味不僅沁人心脾,還能疏理肝氣。肝郁脾氣大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 第四個階段,就是月經期。在月經期間,女性身體需要排出血液,月經排出的順利與否,直接關系日後身體的恢複,現代醫學工作者發現,此時女性身體開始啟動一種溶血機制,平時因各種原因出現的淤血,都可以通過這個階段排出,所以,這個時期需要體内的陰陽一起努力,把淤血排出體外。 食療的方子是:熟地六克、當歸六克、赤芍六克、桃仁六克、紅花三克、益母草九克、生姜三片、羊肉二兩。這個方子,用法也是煲湯,在月經期的第一二天,可以每天服用,以後幾天适當服用兩次即可。方子中的桃仁、紅花、益母草都是活血化淤的。 我介紹的這種煲藥膳湯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靈活掌握,方子是一天的量,大家煲好了湯以後,可以一天喝兩頓,不要留到第二天喝,因為夏天湯容易腐化變質,冬天如果熬多了,可以多喝一次。既然是藥膳,就和食物一樣,随意吃就可以了,不必拘泥每日一次,一般一周裡面喝兩三天即可。 根據我的經驗,一般的婦女,在經過兩個月這樣的分期調理以後,體内的陰和陽就能達到平衡;陰陽一平衡,氣血就會通暢;氣血一通暢,面色自然就會好轉,同時,精力也會随之旺盛。 這套食療方子,如果請當地醫生根據個人的體質,适當加減,應該會有更好的效果。當喝一兩個月,感覺自己的身體恢複以後,就可以減少喝湯的次數了,一周喝一次即可,再往後就可以不喝了。再次提醒,孕婦是不能用這些食療方子的,因為胎兒為氣血所聚,此時一般不能服用活血之藥,食療也包括在内。有懷孕計劃的女性也不宜服用,因為如果在服用藥膳的同時,晚上同房,導緻意外懷孕,就會對胎兒有所影響。 正文 第一章 萬病隻有一個原因:陰陽不調(7) 第四節 陰陽隻要一調,疾病立刻就消 我特别喜歡那英的一首歌,歌名叫《霧裡看花》,其中有這樣兩句歌詞:“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我時常會想,一個人怎樣才能擁有一雙慧眼呢?我們究竟該如何去看待生活中的萬事萬物呢?琢磨的時間一長,自己也就有了一點體會,其實,要将事物看得清清楚楚,首先,必須得看事物的兩面:一陰一陽。弄清了事物的陰與陽,紛擾的世界就變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了。《易經》說:“一陰一陽謂之道。”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萬事萬物,不管它呈現出什麼狀态,不管它有多複雜,歸根結底,都不過是陰陽的變化,抓住了事物的陰陽,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天有陰陽,于是就有了白天和黑夜之分; 人有陰陽,于是就有了男人和女人之分; 山有陰陽,于是就有了陰山與陽山之分。 陽的能量,它具有這樣的特征:溫熱、明亮、幹燥、興奮、亢進,一般來說,上面的、外面的、左邊的、南方的、天空的、白晝的、春夏的、運動的等等,都具有陽的特性。 陰的能量,它具有這樣的特征:寒涼、晦暗、濕潤、抑制、衰退,一般來說,下面的、内部的、右邊的、北方的、大地的、黑夜的、秋冬的、靜止的等,都具有陰的特性。 也許,有人會問:“羅博士,你說了那麼多,養生究竟與陰陽有什麼關聯呢?”在這裡,我就講一個我親曆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養生如果不分陰陽,就會鑄成大錯。 前一陣子,我回了一趟老家,碰到這樣一個病例,患者是我的親戚,六十多歲,男性,他的病說起來很有些來曆。我在北京的時候,這個患者就來過電話,他當時叙述的情況是心髒不好,胸悶,喘不上氣來。有一天他從樓下走回家,突然嘴唇變白,胸中無比難受,呼吸困難,于是就叫了120急救車,在醫院裡住了若幹天,問題還是沒得到解決,他隻好回到了家裡。他給我打了幾次長途電話,我都覺得不了解病情,無法下手。 這次回去,我隻有登門看看,到底是什麼病,這麼嚴重。 一看之下,我也是大吃一驚,已是六月的天氣了,隻見他竟穿了兩條褲子,一件長袖衣服,雙手抱肩,顯然是很冷。我給他診了脈,脈象緩,重按無力;伸舌,舌質淡白。到這個時候,我就基本可以認定這是個寒證了。為什麼呢?因為健康的人都是陰陽平衡的,而生病的人都是陰陽失去了平衡,前面我們說過,陽的能量具有溫熱、明亮、幹燥、亢進等特征,陰的能量具有寒涼、晦暗、濕潤、抑制、衰退等特征。大家看,大熱天,可這位病人如此怕冷,這就表明他的身體已完全被陰的能量所控制,陽的能量已虛弱不堪了。《黃帝内經》說:“陽虛則寒,陰虛則熱。” 正文 第一章 萬病隻有一個原因:陰陽不調(8) 最明顯的是他的手,手指都發青了,我一摸,手冰冷,中醫說“手青至節”是很嚴重的情形。我問了一下他的治療過程,原來,他患病後先去的是我們那裡一個西醫院,入院後檢查說是嚴重的心肌供血不足,就開始打點滴,用上了治療心髒病的藥物(我也不知道用的是什麼藥),結果也沒什麼改善。于是他出院,去了一家中醫院住院,這家中醫院無比現代化,醫生一看是心髒不好,馬上就開始活血化淤,給他開了很多點滴——現在很多中醫院都是這樣的思路,将活血化淤的中藥,用點滴注射進人體。這也許就是中西醫結合吧!結果若幹天後,不但症狀沒有消除,還加重了,病人出現了不能睡覺,每天晚上煩躁胸悶,同時沒有胃口,每餐隻能吃幾口飯的情況。 記得當時親戚給我打電話,我就推薦了該院我認為不錯的一個醫生。結果患者去了,該醫生拒絕開藥,說開不出湯藥了,去找西醫開點治療心髒的藥吧。親戚聽完這番話,心就涼了大半截,他覺得自己的人生之路快要走到盡頭了。 于是他又去了西醫院。西醫告訴他要做冠狀動脈造影,還要他做好做支架的準備。患者聽完,就一言不發,默默地回家了。 恰在這個時候,我回來了,看到剛才那一幕——他穿了雙層的衣服,在屋子裡仍感覺冷。而且他已經連續三天基本沒睡覺,也沒有吃什麼東西,精神衰乏。他說自己有兩次在淩晨三點的時候覺得熬不過去了,就打了120急救電話。 聽完親戚的叙述,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因為這在中醫裡面,是一個很容易診斷的陽虛之證,所有的指征都有了。西醫我們就不說了,人家本來就沒有陰陽寒熱這個理論,所有的人來了都是那些藥,我們管不了人家,可是我們的中醫院為什麼視而不見呢?病人如此怕冷,這是明顯的陰盛陽虛,陰盛之後,人就會變得抑郁煩躁,想死。因為陰的能量具有抑制的特點,它能讓人的情緒低落,求生欲望降低。 我當時看到患者的手指都青了,很後怕,心想如果我不來,這些人繼續給打點滴,不知道會有什麼後果。我急忙告訴患者家屬,趕快用一段蔥白,再放入兩調羹的白酒,加一杯水熬,開鍋後五分鐘就喝。這個要馬上喝。同時,我還開了吳茱萸湯,這是《傷寒論》中的一個方子,就隻有吳茱萸和黨參兩味藥,再加上生姜和大棗,用來治療陰寒過剩之證。吳茱萸是什麼呢?唐代詩人王維有一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詩中說的茱萸,就是我這裡用的茱萸。大家可以從中看出,我們中醫調理陰陽的思路非常簡單,你不是陰盛寒冷嗎?那我們就用一些溫陽的藥。蔥白是熱性的,白酒是熱性的,吳茱萸是熱性的,生姜是熱性的,大棗也是熱性的,在所有這些藥材裡,隻有黨參是性平的。 正文 第一章 萬病隻有一個原因:陰陽不調(9) 開完方子,因為還有别的事情,我就先告辭了。 第二天早晨,患者告訴我,喝完湯藥後,晚上他睡足了八個小時,這些天的覺都補回來了,而且早晨也吃飯了,喝了一碗粥,吃了一點饅頭。 接下來的兩天,他的睡眠都很好,胸中煩躁也消失了,還可以自己走出家門去溜達。我特别問了一下還冷不冷,他說手已經變暖了,隻是腳還有些涼。 服用了三副吳茱萸湯後,我又和他通了電話,他說症狀基本消失了,即使下雨,天氣很冷,他穿T恤衫也不覺得冷了,沒有任何不适的感覺,每天都下樓散步。 這件事讓我深深地體會到,陰陽對于人的健康有多重要,如果親戚聽那位西醫大夫的話,給心髒做了支架,那将是多麼大的一個浪費啊! 問答: angel1726問: 羅博士,你的陰陽雙補湯真是太好了,我臉上就有黃褐斑,在當地看過中醫,一周要花300元,一點效果都沒有,按照你的方法,我調理了一個月,黃褐斑明顯減少了,精力也比以前強了,同事們都說我跟換了一個人似的,相信這個方法能讓不少女性受益,你真是做了一件大善事。 另外,我現在迷上了中醫,想請教一下,我有一個朋友白天無精打采,哈欠連天算不算陽氣虛? 羅博士答: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路,千萬不能照搬,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調理方法也應該不一樣,你用這個方法調理有了效果,證明這個方法符合你的症狀,不符合症狀的朋友,應該在當地醫生的指導下調理。 你提的問題,有可能是陽氣虛或者說腎陽虛。張仲景說少陰證“但欲寐”,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的身體白天是由陽的能量控制,晚上是由陰的能量控制。陽的能量主動,所以,白天适宜工作;陰的能量主靜,所以,晚上适宜睡眠。但如果你陽的能量不夠,身體在白天不能完全被陽的能量控制,那麼陰的能量就會冒出來,陰主靜,靜則多眠,所以,這時人就會出現一種朦胧迷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狀态。很明顯,這就是陰陽兩種能量在白天共同控制着身體。如何來調理呢?溫經回陽,讓身體内的陽氣充足起來,隻要陰陽的能量一平衡,疾病自然就消失了。 正文 第一章 萬病隻有一個原因:陰陽不調(10) 當然,白天無精打采、哈欠連天,也可能是夜裡沒睡好,這時就需要安神,隻要好好睡上一覺,陰陽協調了,症狀也就消失了。 新浪網友問: 有個問題想問問博士,我最近在用艾灸的方法調理身體,可我發現艾灸後上火比較明顯,特别是會出現口幹舌燥的感覺,還有就是失眠,我該怎樣處理比較好呢?謝謝! 羅博士答: 人是由陰陽這兩種能量組合而成的,陰陽這兩種能量在身體内又可表現為寒和熱,寒為陰,熱為陽。中醫最根本的原則就是調陰陽,身體内陰的能量多了,就讓它少一點;身體内陽的能量少了,就讓它多一點,隻要陰陽平衡了,身體也就健康了。所以,中醫在調陰陽這個原則的指導下,發明了很多方法,諸如寒則溫之、實則瀉之等。 艾葉是溫性的,火更是熱性的,所以,艾灸為溫熱療法,對于寒證來說适合,對于熱證則不适合。在中醫發展的初期,人們曾經大量使用艾灸,但是後來有了辨證論治,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張仲景在《傷寒論》裡面就多次論述錯誤地使用火熱的外治法導緻的津液損傷問題。張仲景的再三論述,說明當時這個問題也很嚴重,今天我們更要客觀地看待此類問題。 從你的反應來看,你的問題應該是熱證,人有了熱證,再用溫熱療法,這就好比火上澆油,所以,你才會上火、口幹、失眠。調理是要對症的,症是什麼?症就是身體内的陰陽狀況。現在你身體内陽的能量本來就多了,再給你增加一點,陰陽就更不平衡了,所以,你可以選擇其他的治療方法,一切以對症為最重要。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1) 第二章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 人的身體内有兩種能量:一為陰,一為陽。陰陽這兩種能量必須平衡,身體才會健康。一個人如果身體内陰的能量多了,他就會感到寒冷;如果陽的能量多了,他就會感到燥熱。《黃帝内經》說:“陽盛則熱,陰盛則寒。”所以,調陰陽先要從寒熱開始,寒熱平衡了,陰陽也就平衡了。 第一節 陰虛生内熱,陽虛則寒 人的身體内有兩種能量:一為陰,一為陽。陰陽這兩種能量必須平衡,身體才會健康。一個人如果身體内陰的能量多了,他就會感到寒冷;如果陽的能量多了,他就會感到燥熱。《黃帝内經》說:“陽盛則熱,陰盛則寒。”所以,調陰陽先要從寒熱開始,寒熱平衡了,陰陽也就平衡了。 有些人總愛将養生說得很神秘,說得讓老百姓聽不懂,其實,養生是很簡單的事,隻要你是一個知冷知熱的人,你就知道該如何養生。天冷了,多穿一件衣服,天熱了,脫掉一件衣服,這就是養生,也就是在調陰陽,陰陽協調了,就會百病不生。但是,如果你不知冷知熱,讓大自然中陰的能量進入了身體,就會打亂身體内陰陽的平衡,中醫将進入身體内的陰能量稱為“寒邪”,而把進入身體内的陽能量叫做“熱邪”。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受了“寒邪”和“熱邪”,怎麼辦呢?辦法也很簡單,就是用大自然中熱的能量将寒邪趕出體外,用大自然中寒的能量将熱邪清理掉。寒邪和熱邪離開了身體,身體内陰陽平衡了,體溫也就正常了。 中醫雖然博大精深,但最終會落實到兩個字上面:一個是寒;一個是熱。寒是什麼?寒就是身體内陰的能量多了,使陰陽失去了平衡。熱是什麼?熱就是身體内陽的能量多了,使陰陽失去了平衡。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陰偏陽謂之疾。在中醫看來健康的狀态就是陰陽平衡,不冷不熱。不健康的狀态有兩種:一是偏陰而寒;一是偏陽而熱。所以,中醫養生說到底,就是調整身體的寒熱狀态:你熱了,我就讓你冷一點;你冷了,我就讓你熱一點。 也許,有人會說,羅博士,你把中醫說得也太簡單了吧,真是這樣嗎?一點不假,真的就是這樣。大家都知道,千百年來,中醫存在着兩大派别:一是溫陽派;一是清涼派。溫陽派側重的就是一個“陽”字;清涼派側重的就是一個“陰”字。溫陽派認為“百病寒為先”,寒是疾病的起源,在此基礎上,溫陽派便想方設法糾正身體寒的狀态,使用一些溫陽的藥物,比如幹姜、附子等,來振奮陽氣,使身體達到陰陽平衡。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2) 清涼派則認為熱是很多疾病的起因,熱會灼傷人體的津液,為了保護津液,他們創立了清熱解毒的方法,使用一些比如生石膏、大青葉、大黃等涼藥,以此來糾正身體熱的狀态。雖然這些理論最初大多起源于外感病的治療領域,但是也逐漸影響了内傷疾病的治療。 不難看出,中醫其實就像一個太極圖,溫陽派因為一個溫字,它便成了太極圖中的陽;清涼派因一個涼字,它便成了太極圖中的陰。在中醫的曆史上,這兩派不斷地争論,也在争論中不斷進步,它們分别從兩個側面豐富了中醫的理論,共同演繹了燦爛的中醫文化。我曾經寫過那麼多的古代中醫大家,最深的感受就是:雖然這些醫家從理論上總是屬于某一派别的,但一旦遇到患者,他們的出手是靈動的,當遇到寒證的患者,他們一定會開出溫熱之藥;如果遇到熱證的患者,他們也一定開出清涼之藥,所以他們才成為高明的醫生。因為,這一陰一陽,就是我們中醫的根本,隻有分清陰陽,才能克敵制勝。 中醫非常偉大,它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有陰陽;中醫非常聰明,它之所以聰明,是因為有寒熱。大家都知道,西醫看病先要化驗,化驗是起什麼作用的?化驗是在找病毒。然而,世界上的病毒千千萬,而且還在不斷變異,于是西醫便借助科學技術的發展,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檢查設備,滿世界地追捕病毒。但中醫不這樣,在中醫看來,不管有多少病毒,隻要人生病了,無外乎呈現出兩種狀态:一是寒;一是熱。隻要弄清楚病人身體處于何種狀态,然後進行調理就可以了。所以,你去看中醫,中醫沒有任何設備,他通過望、聞、問、切來診斷,其目的就是判斷你身體是寒,還是熱。下面,我就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有一次,我到中央電視台下屬的一個電視公司的Z領導家裡做客,剛聊了幾句,就聽到樓上咳嗽的聲音,然後他的兒子一路咳嗽着下樓了。 這個小夥子正在讀高中,瘦高個兒,他一邊咳嗽,一邊沖我點頭問好。 我很詫異,問:“怎麼咳嗽得這麼厲害?吃藥了嗎?” Z領導告訴我:“該吃的藥都吃了,就是這個咳嗽,總是不好,已經有十多天了。” 我知道Z領導的夫人是搞西藥的(她是專業出身),于是就問她,都吃了什麼藥。回答是:阿莫西林已經吃了好久了,現在什麼都不敢吃了。 這時,一家人都看着我,我心裡想,反正剛好趕上了,就給看看吧,于是要了紙筆,問這個小夥子:“有鼻涕嗎?什麼顔色的?” 小夥子回答:“有,是像水一樣清的。”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3) 我稍微診斷了一下,心裡就有數了,這是個寒證,就是說他身體内某個地方屬陰的能量多了,處在寒的狀态。我是怎麼判斷出來的呢?主要是通過鼻涕。鼻涕如果是像水一樣清,這就說明身體内有寒,人們常說冷得流清鼻涕就是這個道理。倘若鼻涕是黃色的,而且比較濃稠,這就說明身體内有熱。可是這個小夥子的寒在哪裡呢?是在胃上、肝上還是在肺上呢?通過他的咳嗽,我判斷寒在他的肺上。道理何在呢?《醫學三字經》說“肺如鐘,撞則鳴”,意思是說,人的肺就像一口懸挂着的鐘一樣,外邪輕輕一碰,它就會鳴響,這個鳴響的聲音就是咳嗽和哮喘。知道了體内有寒,又知道了寒在肺上,調理起來就簡單了,此時,隻要稍微用一些溫熱的宣肺藥把寒邪宣出就可以了。 于是我就開了方子,大緻是:防風三克、荊芥三克、紫菀六克、款冬花六克、白前六克、百部三克。大家看,這個方子裡防風是溫性的、荊芥是溫性的、紫菀是溫性的、款冬花是溫性的、白前是溫性的、百部是溫性的,中醫的思路就這麼簡單——用自然界中溫熱的東西來驅散身體裡的寒。 然後我還特别告訴他們,熬藥的時候放入鮮橘子皮。為什麼要用鮮橘子皮呢?因為橘子皮味辛。剝橘子皮的時候,用手一擠,裡面的汁會發出一股十分嗆鼻子的味道,如果飛進了眼睛,眼睛會非常難受。我這裡用橘子皮就是借它的辛味,将寒邪從肺上宣散出去,況且橘子皮也是溫性的。 沒想到他們家人性急,說:“我們現在就去買藥吧!” 于是一家人馬上開車去藥店。回來熬藥的時候,他們還特意讓我看看橘子的個頭,并且當着我的面煮了藥。 調理肺部寒熱的藥,有個秘訣,那就是量不能大。有的醫生開方子時喜歡每味藥都開三十克,實際上有老中醫傳授過我,說肺經藥,分量要輕,如果過重,則藥過病所。的确有過這樣的例子,有的醫生開幾十克一味的藥,治療肺經的病,毫無效果,結果老中醫原方不動,隻是每味藥都換成了三五克,結果病人服後病立愈。 另外就是治療肺經病的藥(尤其是宣肺解表的藥),通常要泡一下,浸透,再者是熬的時間要短,一般十分鐘就可以了,熬時間長了,則味厚入中下焦了。這也是一個訣竅。 孩子喝下藥後,我就走了,自己也忙。等到第三天的時候,我在和平街北口的一個餃子館吃飯,當時很晚了,人也很疲憊,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是Z領導打來的。他說孩子服藥一天後,咳嗽立刻減輕,第二天就基本痊愈了,還說:“看來剩下的藥不用吃了,留着下次咳嗽再服用吧。”我忙解釋,下次咳嗽一定要開新的藥,因為這次是他身體内有寒,下次就不一定是了。我們一定要根據身體的寒熱情況來調理,否則就會出麻煩。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4) 人們常說中醫很厲害,其實,厲害就厲害在辨證上,那辨證到底是在辨什麼呢?辨的是陰陽,辨的是寒熱。一句話,辨的是身體處于何種狀态。隻要弄清了身體的狀态,調理起來就容易了。同樣是咳嗽,但身體的狀态可能完全不同。寒的狀态,人會咳嗽,熱的狀态,人也會咳嗽;所以,中醫強調一人一方,即使是同一個人,不同的時候,也要用不同的方子。上面這個小夥子,他咳嗽是因為肺部處于寒的狀态,所以我給他用了溫熱的藥;如果肺部處于熱的狀态,我們又該如何調理呢? 有一位老患者,是我一位同學的母親。因這位同學在外地,所以老太太都是找我調理身體的,效果不錯,因此她對我很是信賴。這一天,我跟她通電話,聽到她說話有氣無力的,而且咳聲陣陣,忙問怎麼了。她說這幾天一直在咳嗽,吃了很多的藥都沒有控制住。我就立刻問她,咳嗽是否有痰,她說有;我又問痰的顔色,她說是黃色的塊狀痰。 這樣我就明白了。但我給老人調理身體一直很謹慎,有的年輕人我通過電話就給開方子了,對老人則從來不敢,因此還特意跑到了她家裡,給診了脈,查了舌象,才敢開方子。 我斷定她是外感導緻的肺熱不清,此時要清熱利肺,就開了方子:雙花、連翹、蒲公英、魚腥草、枇杷葉、浙貝、杏仁、前胡。這個方子裡面基本都是涼的藥,完全是針對熱證的。結果第三天我接到電話,她說咳嗽很快就被控制住了。 從這兩個例子中大家可以看出,一個小夥子,一位老太太,他們同樣咳嗽,但身體卻完全處于不同的狀态:小夥子是肺部有寒,老太太是肺部有熱。試想一下,如果将他們兩位的藥互換一下,結果會怎樣呢? 我寫過那麼多的古代醫家,要問我最深切的感受是什麼,那就是:好的醫生能夠準确地判斷陰陽和寒熱,每次作為配角出現的庸醫,都是在陰陽和寒熱這樣的大方向上搞錯了,所以才淪為庸醫,現在這樣的情況也有。 我不敢說自己每次診斷都正确,但是我能夠看到這裡面的關鍵,在考博士之前,我就有這樣的感受,隻要是好的醫生,一律都是辨證準确;患者躲着走的醫生,一定是辨證亂七八糟。所以,我在報考博士的時候選擇了中醫診斷學,立志要好好研究這門學問。 第二節 健康不健康,寒熱來主張 不健康的身體存在兩種狀态:一為寒;一為熱。但值得注意的是,寒的狀态和熱的狀态并不是靜止不動的,它們時刻都在變化,寒熱變化最突出的莫過于感冒。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5) 以前,中醫教材把感冒分成風寒、風熱兩種,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其實,風寒和風熱不是感冒的不同類别,而是感冒的不同階段。感冒都是由溫度變化引起人體機能障礙導緻的,每個人的每次感冒,都會經曆風寒和風熱兩個階段。 首先,感冒第一時間是給身體造成了一定的抑制狀态,最明顯的表現是體表發冷,要裹緊衣服,有的時候還流清鼻涕、打噴嚏,有人管這叫風寒感冒,其實,這隻是感冒的最初階段。為什麼說這是身體的一種抑制狀态呢?因為這時人體處于一種“不足”的狀态中,氣血不能供應體表,無法組織有效的低抗,因此這是一種“屬陰”的狀态。也就是說屬陰的能量開始控制身體了,而屬陰的能量具有抑制收縮的特性。我們在中學物理課上就學過:物體的特性之一是熱脹冷縮。人體也一樣,熱了,身體就會向外舒張流汗;冷了,渾身起雞皮疙瘩,身體就會向内收縮,這時人就會打噴嚏、流清鼻涕。 實際上,感冒的初級階段,有的時候特别短,幾個小時或半天就過去了,由于它太短了,所以很多人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大家注意,這個體表發冷的階段太重要了,此時寒邪還沒有深入,身體的抵抗機能還有能力迅速将它清除出去,因此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機啊!怎麼辦呢?搶時間解除抑制狀态!方法其實很簡單,任何熱性的食物、飲料都可以,有的時候,甚至一杯熱水都管用。因為身體本來是由陰和陽這兩種能量來控制的,但現在陰寒的能量開始變得強大起來,它想要獨自控制身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溫熱的東西來增加身體内陽的能量,使陰陽重歸平衡。通常,用大蔥的根部也就是蔥白,切一下,加幾片生姜,在水裡稍微熬一下,一開鍋就好,不要久熬,因為要的就是它那種刺激的成分,用吳鞠通的話說是“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煎,肺藥取輕清,過煮則味厚入中焦矣”。這裡要說明一下,蔥白和生姜都是溫熱的食物,它們進入身體之後,會增加體内陽的能量,陽的能量充足之後,身體就會發熱出汗,從而使身體内陰陽的能量重新達到平衡。為什麼蔥白和生姜又不宜久熬呢?因為此時寒氣隻停留在體表,屬于肺經,肺經有寒應該宣。宣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常說宣傳宣傳,意思就是說要向外擴散。什麼東西容易擴散呢?輕的東西最容易擴散,比如空氣。所以蔥白和生姜輕輕一煮,氣味輕清,進入身體之後,就像一陣熱風狂吹,肺上的寒邪很快就無影無蹤了。 我還經常讓人用蘇葉泡水,來驅散體表的寒邪。蘇葉,也叫紫蘇葉,藥店有幹的蘇葉賣,各位可以在辦公室裡準備一小包,覺得自己快感冒了,身上突然發冷,立刻用開水泡一把,六七分鐘後就可以喝了。 古代的時候是用麻黃、桂枝等藥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不大用了。但如果真是冷得渾身發抖,一點汗都沒有,那還是要用《傷寒論》中的麻黃湯。通常用蘇葉、蔥白等就可以了,等到身上發熱,不再覺得冷,就可以了。最好是能微微出點汗,但是不要出大汗,更不要馬上就去風口站着。 還有個方法就是把熱水袋放在被窩裡,放在後背的肺腧穴附近,也就是靠近肺部的脊柱兩旁。熱水袋要不遠不近,以免燙到皮膚,這樣睡覺可以幫助陽氣生發,使體内的抑制狀态得到改變。 這個階段,就是中醫說的外寒階段。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6) 這個時候如果咳嗽,可以選用中成藥通宣理肺丸。這個方子裡面基本都是溫藥,可以幫助身體組織抵抗,切記不可以用寒涼的藥物。 如果在外寒的階段處理及時,根據我的經驗,一天的時間就可以把感冒解除掉。如果您沒有注意,那麼,寒邪繼續深入,很快就會到内熱階段。 什麼叫内熱階段呢?原來,随着外邪深入,體内的抵抗力量開始和外邪展開激烈的鬥争,身體的很多地方都成了戰場,此時的表現是一派熱證:咽紅、咽痛、發燒、骨節酸痛、咳嗽,等等;診斷指征是:痰黃、鼻涕黃、咽喉疼痛、體溫上升。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些指征,我也經常通過痰和鼻涕來分析病情。 這個階段怎麼辦呢?扁桃體發炎了,開始咳嗽了,這些都讓人無比難受啊! 此時要用清涼派清内熱的方法。 一個簡單的藥物組合是:雙黃連口服液,内容是雙花(金銀花的别稱)、黃芩、連翹,簡稱雙黃連。 如果嚴重,我倒是建議各位自己去藥店買草藥來熬,下面這個藥茶方子是我經常用的,是我外祖父王恩閣先生的方子。此方是用于治療咽喉腫痛的,我給加上了一味蘇葉,用來調理感冒初起,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基本方是:雙花十克、連翹十五克、防風六克、前胡三克、白僵蠶十克(搗)、公英十克、地丁十克、射幹六克、蘇葉六克(蘇葉要熬好藥閉火時後下,泡十分鐘就可以)。 如果咳嗽而且痰黃還可以加上浙貝母、枇杷葉各十克。 這個方子裡面的白僵蠶對緩解咽喉疼痛效果非常好。熬好藥以後,要像喝茶一樣喝,随熱随喝,不能一天喝兩次就算了,這樣才能使藥力持續,所以,我管這個方子叫藥茶方,要把它當做茶來服用。 此方是解外寒同時清内熱的思路,是由張仲景的麻杏石甘湯的思路變化來的,比較有效。如果能讓當地醫生根據自己的體質有所加減就更好了,孕婦忌服。 既然是熱證,為什麼要加上解表的蘇葉呢?這是我的經驗,感冒基本上沒有純粹的熱證,在内熱的同時,一定有各種程度的外寒,因此要配合解表,否則效果不好。如果真的全部都是内熱證了,那這個病一定極其嚴重了。 一般情況下,喝幾副這樣的中藥,内熱就可以解除了。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7) 如果在内熱的階段處理及時,依我的經驗,基本可以在兩天内解決掉感冒(有些人症狀的減輕過程會持續幾天),而且絕對不會再發展。然而,現在一些人受西方的影響很深,認為感冒沒有什麼特效藥,過七天自然就好了。不久前,我看中央電視台請了北京某大醫院的三位大專家談論感冒,其中的兩位說:“感冒就是回家多喝水,然後休息七天,自己就好了。人家美國也是這樣做的。”我聽了之後,心裡很不是滋味,論科學技術,美國肯定比我們發達;但論養生,美國就不如我們了,因為,我們有幾千年的養生智慧。 第三節 如何清除身體的寒濕和暑濕 疾病是一種狀态,要麼寒,要麼熱。這個寒熱又可以與濕相結合,使身體出現寒濕和濕熱的狀态,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寒濕感冒和濕熱感冒。要弄清寒濕和濕熱感冒,我們應該先來了解濕邪。 濕氣從哪裡來?它來自大自然,來自我們的體内。 大自然濕氣重了,比如桑拿天、比如江南水鄉,整個大環境濕氣都重,就會使人體出現相應的變化。 我們體内的濕氣來源也很多,無度地飲茶,吃得太肥甘厚膩了,導緻脾胃不能運化,都會産生濕氣;有時陽氣不足,也會導緻濕氣無法化去——本來喝的水就不多,代謝得更少。 但是,濕氣本身并不是感冒的病原體。我們稱濕氣為邪氣,可濕氣本身并不直接導緻感冒,濕氣的最大危害是讓身體的運轉異常,身體運轉一異常,感冒病毒就會乘虛而入,最終使得你感冒。 各位要了解:濕是六邪中唯一的有形之邪,其他的四邪都可以和濕結合,比如暑濕、寒濕、濕熱、風濕,隻有燥和濕相反,所以沒有結合。 本來是“濕為陰邪,非溫不化”,但是這麼一結合,濕也就出來寒熱了。所以,在治療濕氣引起的感冒時,也要分清陰陽。分陰陽的思路大家要記住,這是中醫的原則。 如果寒氣和濕氣結合,導緻人體紊亂,那麼人體就會出現舌苔白厚、身體發冷、頭暈頭重像戴着帽子、胸悶,最明顯的是脾胃往往出現問題,比如腹痛、欲嘔、腹瀉,等等,此時感冒病毒乘虛而入,就會形成我們通常說的寒濕感冒(如果脾胃症狀嚴重,我們也稱為胃腸型感冒)。 這時該如何調理呢?中醫的思路仍然是調陰陽,既然體内有寒,還有濕,我們隻要将寒濕趕出去,身體陰陽一平衡,病自然就好了。根本不用去想辦法殺滅感冒病毒,其實,到今天為止,西醫也沒辦法殺滅它。這種感冒往往越是打抗生素就越重,很多人患上這種感冒後發燒,就去醫院打點滴,結果,不僅高燒不退,人還越來越虛。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8) 大家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中醫養生和西醫的不同,中醫注重的是調理自身的狀态,西醫注重的是殺滅感冒病毒。為了更形象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将病毒比作小人,西醫對待小人的方法是趕盡殺絕,不留後患,但小人能殺絕嗎?不能。古往今來,小人總是層出不窮,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在殺滅小人的過程中,自己還會慘遭損失,曆史上無數英雄沒有戰死沙場,最終卻倒在了小人面前。西醫治病就是這樣,西藥在殺死病毒的同時,也有可能毀壞了自己的身體。 那中醫是如何對待小人的呢?中醫認為一個人的周圍之所以存在小人,是因為這個人的品德不好,比如他好虛榮、有貪欲、自私、嫉妒心太強等,這就如同他的身體有寒濕一樣,本身就處在不平衡的狀态,才給了小人可乘之機。那麼,怎樣來對付這些小人呢?方法很簡單:一是不理睬它,不與它糾纏,也不想着如何去消滅它;二是迅速糾正自己的過失,調和陰陽。陰陽一調,身體運轉正常了,小人一看,原來這是一位正人君子,他不與我糾纏,太沒趣了,于是,小人就會掃興離開,再去尋找别的人了。 智慧的人身邊沒有小人,因為他不給小人可乘之機,有時小人會蓄意進攻,造謠生事,但智者總是不理不睬,時間一長,謠言自消,所以,謠言止于智者。同樣的道理,善于養生的人也從來不給病毒可乘之機,因為他們身體内的陰陽總是處于平衡的狀态,偶爾失調,他們稍一調整,就能讓身體恢複平衡。就以這個寒濕感冒為例,西醫的思路是殺死病毒,中醫的思路則是祛除體内的寒濕,不與病毒糾纏。在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老祖宗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智慧的藥方,叫藿香正氣散。藿香正氣散裡有廣藿香、紫蘇葉、白芷、白術、陳皮、姜半夏、厚樸、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棗、生姜。這個方子裡面,廣藿香是祛濕的,它通過香氣來振奮體内的陽氣,從而驅散濕氣,白芷也起這樣的作用;蘇葉和生姜是溫陽的,可以把寒邪趕出去;茯苓和大腹皮是洩濕的,可以把濕氣排洩出去;陳皮和厚樸是行氣的,用來振奮氣機。整個一個方子都是在糾正身體寒濕的狀态,而沒有一味藥是針對感冒病毒的。那麼這個方子有效果嗎? 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的妻子是位演員,有一天突然她給我打電話,說他們夫妻兩人一起去南方旅遊,結果剛到家她就開始瀉肚子、發燒,非常難受,她害怕得不得了,問我怎麼辦,是不是要去醫院打點滴?我當時在電話裡分析了一下她的情況,就問她,還能行動嗎?她說還可以,于是我就讓她下樓去買藿香正氣軟膠囊服用。 結果第二天,她就告訴我已經基本沒有問題了。 見效如此之快。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9) 使用藿香正氣有個訣竅:如果這個人瀉肚子,那麼最好服用藿香正氣丸或者軟膠囊,因為這樣藥力可以偏下;如果是嘔吐,最好服用藿香正氣水,因為這樣藥力偏上;如果又吐又瀉,則兩者都用,這是我在應用中得到出的經驗。這個經驗很管用,我身邊的朋友受益匪淺,後來我發現很多朋友都能自己識别寒濕感冒,并進行調理了。 另外的一種是濕熱感冒,一般出現在夏季桑拿天。症狀往往是發燒,頭暈,頭重如同帶着帽子,有時也微微發冷,怕風,胸悶,尿不多、黃,最明顯的指征是舌苔滿布,有時還會呈現為淡淡的黃色。 此時,我們的治療原則是:祛濕同時清熱,但切記不能用解毒的藥物,因為濕氣不除,解毒是沒有多大作用的。 這個時候用清代名醫吳鞠通的三仁湯比較好,我在《神醫這樣看病》中寫過這個方子的應用。其實,這個方子也是一點殺滅感冒病毒的東西都沒有,就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這三仁,加上半夏、竹葉、厚樸、通草這幾味藥。如果舌苔黃,也可以少少的加入黃芩、黃連,但是量一定要少,三五克就可以了。 這個方子裡的三仁都是祛濕的,其中杏仁開肺氣,中醫認為肺為水之上源;白蔻仁開中焦之氣,薏苡仁瀉下焦水濕。水濕一去,身體自然就恢複了。 根據我的體會,濕熱感冒用三仁湯以後,恢複得極其迅速,往往是一兩天就能解決問題了。 那麼,該怎麼預防寒濕感冒和濕熱感冒呢? 第一,不要受寒。晚上的時候注意不要讓寒邪侵襲到自己,對天氣的轉變有個認識,要有準備。 第二,注意濕氣的影響。在經常下雨或濕氣重的地方,要注意祛濕,怎麼祛呢?可以去調料店買點白蔻仁,在菜快要做好的時候放入幾顆,花椒等調料也别忘記放,因為這些都是燥濕的藥物,可以提高我們肌體的抗濕能力。 第三,注意鍛煉。鍛煉身體是提升陽氣的關鍵,鍛煉時出汗也是排除濕氣的重要手段,而且在鍛煉過程中,身體氣血運行加快,這也是提高身體各個系統功能的一個好機會。 如果患了這類感冒,又該怎麼處理呢? 這類感冒,開始時多是鼻子聲音重、流清鼻涕、打噴嚏、頭重,這些都是寒濕重的表現,因此,可以用藿香正氣水來治療。我一般讓患者自己熬一點生姜湯,具體方法是,切幾片生姜,熬一碗水,開鍋兩三分鐘即可,然後把藿香正氣水兌入,一起喝。藿香正氣水是祛濕解表的,對于體内有濕氣、同時外表受寒的人有很好的效果。一般喝一天就該有效果,如果沒有,那您就很可能是其他證型的感冒了。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10) 假如開始的時候沒有注意,痰開始變黃了、發燒了,情況就不一樣了,這說明體内已經有熱。這時候證型就複雜了,是有外寒、内熱,加上濕氣。 此時要用藿香、佩蘭、薏苡仁等藥物來祛濕;同時用雙花、連翹、蒲公英、地丁來祛内熱;再加上生姜、蘇葉等藥來祛外寒。總之,要分成三個方向來調治,這樣才可以驅散邪氣,讓身體恢複陰陽平衡。 第四節 一朝寒氣一身病 寒是萬病之源,身體處于寒的狀态,各種疾病就會接踵而至,輕則感冒,胃寒胃痛;重則手腳冰涼,脾腎陽虛。所以,中醫說“一朝寒氣一身病,一日不散十年痛”。 先從一個例子說起吧。 前幾天,一位朋友突然來電話,叙述了自己母親的病情,聽完她的電話,當時我就緊張得出了一身汗。倒不是我大驚小怪,主要是這位朋友的膽子太大了,她從我的書裡抄下了一個方子,直接就給自己的老母親用上了,這能不讓我緊張嗎?情況是這樣的—— 她的老母親,已經八十六歲了,突然心髒病發作,夜裡尤其厲害,在當地請了很多醫生,中西醫都看遍了,卻沒有任何效果。醫生們都勸她的家人,這麼大的歲數了,沒有多大的治療價值了,回去準備後事吧! 家人都絕望了,但這個時候,孝心起了作用,這位朋友發誓不能放棄,當時她手裡正好有我的書——《神醫這樣看病》,于是,她做了一件讓我非常緊張的事。因為知道我非常忙,她怕打擾我,就拿着我的書反複地對照母親的病情。因書裡面寫過張仲景的炙甘草湯(也叫複脈湯),這個方子專門治療氣陰兩虛引起的“心動悸,脈結代”,其中包含了現代醫學中的各種心律不齊等情況。她當時拿着這個方子,反複對照,最終認定自己的母親就是這個問題,于是,就在北京給湖北老家打電話,讓家人給母親試着服用一下。 結果,服用一劑後,奇迹發生了,母親居然立刻轉危為安。連着服用了十四天,母親基本恢複健康。 那我又為什麼緊張呢? 原來,到了第十五天,她的母親突然再次發病,夜裡發作得非常厲害,大家驚恐不已。這個時候,她才打電話給我,并告訴了我前面發生的事情。 我當時就批評了她,不能這樣處理,我在書裡寫的方子,隻是提供一個思路,是我的經驗,但每個患者的情況會有不同,請務必在當地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這次之所以幸運,也多虧她細心,判斷得正确,如果換一個粗心的人,判斷錯了那就糟糕了,這樣的事萬萬不能做。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11) 她訴苦說,當地的各大醫院都求遍了,中醫也請了,實在是沒有效果,醫生都說放棄治療了,沒有辦法啊。這也讓我無言,其實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良方,隻是大家沒有都掌握啊。 她的老母親在湖北老家,我隻能通過她的轉述來分析情況。她的老母親發病,最大的特點,就是夜裡發作得厲害。聽了這點,我大緻就清楚了。有的疾病雖然很複雜,但我們隻要從陰陽兩個方面去把握,就能清晰地抓住症結。 我們身體内的陰陽二氣,在白天和晚上是有不同分工的,白天陽氣用事,夜裡,則是陰氣用事。一個陽氣虛的人,在白天的時候會好一些,因為白天自然界陽氣旺盛,我們體内的陽氣雖然弱,但是借助外界陽氣的幫助(比如陽光),還能和體内陰氣抗衡,暫時達到陰陽平衡。這個應該很容易理解,比如陽氣不足的人,白天在太陽下一曬,也會覺得跟沒病似的,因為陰陽暫時平衡了。但是到了夜裡,自然界的陽氣都收藏起來了,四周都變涼了,這個時候陽氣不足的人,就很容易出問題。因為他體内的陽氣很難與旺盛的陰氣抗衡。 分析了這些情況,我就明白老太太一定是陽氣不足,才會導緻夜裡心髒病發作。這個炙甘草湯是滋養心髒的方子,裡面的藥物有:炙甘草、阿膠、麥冬、生地、火麻仁、桂枝、人參、大棗、生姜、黃酒。其中阿膠、麥冬、生地等是滋陰的藥;桂枝、人參、黃酒、生姜等是溫陽的藥,這是一個雙向調節的方子,正因為如此,所以前十四天的調理使老太太的心髒恢複了。 那麼,為什麼第十五天又出現問題了呢?是什麼影響了老太太的陽氣呢?我想了想,莫非是天氣的因素?于是讓朋友打電話問家裡,最近湖北的天氣,是不是突然變化了?她打完電話後,非常吃驚地問我:“您怎麼知道啊?那天天氣确實突然冷了。” 一個醫者,治病的時候,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患者自身的情況,一定還要考慮更多的東西,除了從五運六氣等方面考慮大的氣候變化,更要注重當時、當地的氣候情況。正因為當時湖北天氣突然變冷,寒邪比較盛,侵襲到了老人的陽氣,這樣,她體内本來剛剛出現的陰陽平衡狀态,又被打破了。于是才又出現心髒病發作的情況。 陽氣一虛,體内的水濕就開始泛濫,這就像陰天時我們四周水氣重一樣。我們的心髒屬火,火微弱了,水氣就容易泛濫,蒙蔽心竅,心髒自然就出問題了。怎麼辦呢?我的方法非常簡單,炙甘草湯滋陰和溫陽的藥物都有——把溫陽藥物的劑量加大就行了。 我告訴她,把方子裡的桂枝變成十二克(原來是六克),人參變成十二克(原來是九克),加入茯苓十二克來祛濕。大家看看,張仲景的方子就是這麼奇妙,它像一個跷跷闆,調陰陽的藥物都有,要想保持跷跷闆的平衡,就看我們怎麼巧妙使用了——陰氣盛了,我們就增加溫陽藥的分量;如果是陽氣盛了,我們就增加滋陰藥的分量。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12) 結果,這個方子服下去以後,老太太再次立刻轉危為安。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特意打電話問這位朋友,老人家現在怎樣了?她說從那次調理以後,老人家的情況一直很穩定。 她又說了一番話,讓我非常感動。她說,自己的老父親也八十多歲了,這次治療讓他感覺無比驚奇——距離那麼遠,居然如此準确有效。老人說自己年齡大了,不能來北京當面緻謝了,但他說:“一定要把羅先生的名字告訴我,我會永遠記住這個名字的!” 這是讓我最感動的一句話,我給朋友們幫忙,是不求任何回報的,我從來不收任何禮物;有的朋友大老遠帶來禮品,我都讓他們帶回去;有硬塞給我的,我都立刻送相應禮品,以求心安。對我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他們恢複健康後發自内心的感謝。就像這位老人,他說會記住我的名字,這讓我無比感動,這就是最好的回報了。 除此之外,我覺得,是這位朋友的孝心感動了天地,才有此回報。在最危急的時候,能夠力挽狂瀾的,一定是我們心中最精純的那顆孝心,世間沒有比這個更能令天地動容的了。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個人隻要抛棄了私欲,以赤誠之心面對天地,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做事是這樣,養生更是這樣,隻要我們靜下心來,認真體會身體的狀态,就一定能弄清自己的陰陽寒熱。 第五節 調陰陽的方法之一:寒則溫之 前些天,我正在家裡整理資料,突然有個兄弟打電話來,說自己鬧肚子了,很嚴重,“瀉得嘩嘩的”,問我該怎麼辦? 我是這些兄弟們的救火隊員,一般有了問題,他們都會打電話給我,力求最快地解決問題。 一說鬧肚子,一般我們都會考慮是不是吃壞了,這是一個慣性思維。當然,有的時候,我們吃壞了自己知道。比如,很多人在吃的時候,就覺得味道不對,但是硬吃下去了,結果鬧肚子了。還有的時候,是不是吃壞了,自己也不知道,比如食物并沒有腐敗,别人吃了也沒多大事兒,可是自己腹瀉了。 我這位兄弟就是這樣,自己分析了半天,也沒找出原因。最後,還是決定服一些消炎藥來解毒止瀉。結果呢?無效。 其實,他說完後,我就分析出問題在哪裡了。因為,這一個月,寒流不斷地襲擊北京,北京的氣溫一度下降到零下十幾度,這是以前很少遇見的。我們的身體,平時陰陽是平衡的,但外界氣候的變化會影響我們體内的陰陽,當外界天冷了,我們要多穿衣服,保護陽氣,使陽氣不被寒邪傷到,這在《黃帝内經》裡面叫“閉藏”。隻有把陽氣“閉藏”好了,“無洩皮膚”,我們的陰陽才能保持平衡,才不至于生病。如果我們對陽氣保護得不好,陽氣被傷害到了,那麼,陰陽失衡,疾病就出現了。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13) 我在分析病情的時候,非常注重當時的天氣,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人是與天地相參的,四時陰陽的變化,哪有不影響我們人體的?這位兄弟,平時開車,老覺得坐在車裡寒邪傷不到自己,穿得也不多。可您總有走路的時候吧,這個時候,寒邪就乘虛而入了。我分析他就是褲子穿單薄了,寒邪直接侵襲了脾腎,導緻脾腎陽虛。脾腎陽氣不足,無法溫暖身體,就會腹瀉。我告訴他去買一盒附子理中丸,先服用一丸,看看效果如何。 結果,第二天他就打來電話,說一丸下去,肚子立刻就感覺到了一股暖流,非常舒服,很快腹瀉就止住了。 有人看到我開金銀花、連翹、生石膏,就說我是清涼學派的;有人看到我開幹姜、附子,就說我是溫陽派的。其實,在我的心裡,并沒有學派之分,我隻知道,我們身體裡面有陰有陽,我們必須要調整陰陽平衡,陰盛用陽藥,陽盛用陰藥,這就是平衡之道。 對于寒邪的治療,原則就是寒則溫之。在這個領域,中醫的火神派理論很有建樹,附子理中丸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這個附子理中丸,在所有的藥店都可以買到,是個最常見的方子,雖然常見,我們卻未必了解,也未必會用。 顧名思義,附子理中丸的主要成分是附子和幹姜,中醫說:附子非幹姜不溫。這兩味藥一個是幹柴,一個是烈火,它們碰到一起,立刻就會熊熊燃燒。如果脾胃受涼,用附子理中丸的熱火一烤,寒邪很快就會消失。 人很容易受寒,在涼水裡嬉耍,腿部着涼了,下肢就容易受寒;喝了很多的冷飲,自個兒把寒邪灌進了身體,肚子就會受寒疼痛;穿得太少被冷風吹到,胃脘就容易受寒。 人被寒邪傷到脾胃以後,一般都會肚子痛或者胃痛,同時還會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這個瀉大家要注意了,很容易和熱瀉混淆,中醫教程一般說熱瀉的大便是黃褐色的,冷瀉是瀉下青白,但在臨床中這不是絕對的,很多冷瀉的患者瀉下的也是黃褐,一定要看發病的誘因是什麼。 對于這種脾胃受寒的情況,我常用附子理中丸,一般隻服一丸,病症立刻就會緩解,最多兩丸。如果沒有效果,那就不是這個問題,後面就不用吃了。如果是寒邪為患,一般兩丸一定見效。那麼,一定會有人問,附子究竟是味什麼樣的藥呢? 附子是中藥裡面熱性最大的藥物。一提起附子,我總是想起上學時,講傷寒的郝萬山老師講過的一個故事,他說自己做學生的時候,跟老師上山采藥,在最背陰的山溝裡,找到一種植物。他想,這是什麼植物呢,生長在這麼陰冷的環境裡?一問,原來是附子,它雖然大熱,生長的環境卻總是最陰冷的背陰面,郝萬山老師很抒情地贊歎:附子啊,附子,你就是在這麼寒冷的環境裡,鍛煉出了最能抵抗寒冷的能力啊!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14) 由于附子的熱性大,所以它是火神派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它不僅能驅散脾胃之寒,而且溫補腎陽的能力也非常強。但有一點值得注意——附子含烏頭堿,有毒,具心髒毒性,但煎煮一個小時以後,烏頭堿就會被破壞。因此,如果方子裡面有附子,就需要先煎四十分鐘,再下入其他的藥物,這樣就安全了。 中成藥附子理中丸中的附子是經過處理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隻是孕婦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第六節 調陰陽的方法之二:熱則寒之 一個人感覺不舒服時,常常會想:“我是不是受寒了?”“我是不是受熱了?”這非常有道理。體内有了寒,會生病;同樣,體内有了熱,也會生病。體内有了寒,調理的方法就是寒則溫之;體内有了熱,調理的方法就是熱則寒之。其實,中醫的道理就這樣簡單。下面,我就以鼻炎為例來做說明。 鼻炎雖不是大病,但卻有四大讨厭之處。第一就是頭昏,小孩子有了鼻炎,整天頭腦昏沉沉的,會影響上課聽講;第二是鼻涕聲大,如果旁邊剛好有吃飯的人,聞聲立嘔;第三是費紙,剛買的衛生紙,二十多元十卷的,轉眼就沒了,家人直納悶,怎麼用得這麼快?第四是打噴嚏,早晨起來,先來它二三十個噴嚏,搞得鄰居本來不想起床的,都從夢中驚醒。所以,患鼻炎很苦惱。到醫院治療吧,偏偏這個病中西醫都不擅長。有些人治療很久,花了很多錢,結果效果卻不明顯。 那麼,鼻炎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鼻炎起初大部分都是寒邪導緻的,時間長了,它就會入裡化熱,所以,鼻炎有兩種情況:一為寒;一為熱。有意思的是,有時寒邪在體内停留很久,也不化熱,這種邪氣與人體正氣共存的情況,往往是因為人體正氣不足,不能驅邪外出,結果就跟大金國和南宋似的,兩邊共存上了。等到天氣一涼,壞了,本來正氣和外邪還能平衡,此時開始傾斜了,正氣往往抵禦不了外寒,于是鼻涕橫流,噴嚏不斷。 舉個例子來說明吧。 一天,有位老朋友打完電話直接就開車來到我家。這位朋友是學醫的,搞影像學檢查,自己經營着一家很大的公司,是一位成功人士。 等到了我家,我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着急,因為他的鼻音很重。他說自己每到秋天就開始犯病,鼻炎很嚴重,噴嚏、鼻涕都不斷,眼睛鼻子過敏,去協和查過敏原,胳膊上劃得一條條的,查出對很多東西過敏。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15) 西醫的理論是,你對什麼過敏,避免遇到這個東西就好了,比如對花生過敏,就不要碰它。對此,我國著名中醫專家王琦教授對我說:“有的女性對精子過敏,造成不孕,難道要把丈夫扔掉嗎?” 中醫的理論是,你可能對很多東西過敏,但我認為這是你體内的陰陽失調了,如果我給你調整過來,你就對那些東西不過敏了。 診斷完畢,這位朋友就問我,該怎麼治療呢? 我說,不用開方子了,我送你一本我寫的書吧。 于是,我就送了他一本《神醫這樣看病》,然後,在寫着黃元禦的桔梗元參湯那頁夾了一張書簽,告訴他,就是這個方子,回去買五副。 黃元禦是清代的高人,乾隆皇帝的禦醫,他認為鼻炎是身體陰陽失調造成的氣機升降失調。這個桔梗元參湯的方子是:桔梗九克、元參九克、杏仁九克、橘皮九克、法半夏九克、茯苓九克、甘草六克、生姜九克,可以升降氣機,祛除寒邪。專門治療鼻涕清那種類型的鼻炎。 如果鼻涕是黃的,他的方子就換成了五味石膏湯:五味子三克、生石膏九克、杏仁九克、法半夏九克、元參九克、茯苓九克、桔梗九克、生姜九克。裡面加了點清熱的藥。 那麼,這兩個方子有什麼區别呢? 黃元禦的方子非常注重氣機的升降,這兩個方子都是升降氣機的,其中茯苓祛濕,助脾氣生發;半夏助膽胃之降;杏仁降肺氣;甘草守中。這是黃元禦的基本思路,他認為人體氣機升降會形成一個圓圈(關于這個圓圈的叙述,我們會在第八章詳細分析)。 如果鼻炎患者流出的鼻涕是清的,這說明他體内處在寒的狀态,也就是陽氣不足,陰陽失衡,陽氣的一方無力支撐了。所以,黃元禦就用了橘皮,橘皮是辛溫的,可以向外清透寒邪,寒邪出去了,我們的陽氣自然就可以恢複了。 如果鼻涕是黃色的,這說明體内有熱,也就是陽氣太足了,使陰液受到了傷害,陰的一方無力支撐了。所以,黃元禦就用了生石膏,生石膏是一味涼藥,可以把熱邪透發出去,這樣,我們體内的陰陽就又獲得了平衡,重新回到了健康的狀态。這就是熱則寒之。 很多讀過黃元禦的書的人,照着這兩個方子自己服藥,多年治療無效的鼻炎立刻就減輕大半,甚至痊愈。這說明,古人經過了很多臨床總結,早就為我們積累了好多方法。 那麼,我的這個朋友後來怎樣了呢?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16) 前兩天,他給我來了電話,說吃了四副藥以後,噴嚏消失了,鼻涕不見了,過敏的情況沒有了。問我接下來怎麼辦? 我說,再買幾副鞏固一下。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給他打了一個電話,問他服藥以後的感覺,他說基本沒問題了,噴嚏、鼻涕、鼻子的聲音都正常了,這個鼻炎已經好了,也不用再躲避什麼過敏物體了。 我之所以敢公布這個方子,是因為裡面的藥物,除了半夏,剩下的多為藥食同源之物,很安全,有鼻炎的人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嘗試一下。注意孕婦不要服用。一般服用三副就該見效,如果沒有任何效果,就不要服用了,那說明不對症。如果見效了,服用六副就差不多了。 第七節 中醫的最大秘密:藐視敵人,強大自己 很多朋友問,中醫對“甲流”有什麼辦法嗎? 其實,這涉及一個中醫如何處理瘟疫的問題。 我們以清朝溫病學家王孟英為例來說吧,他特别擅長治療瘧疾。瘧疾是由一種叫瘧原蟲的微生物引起的瘟疫,古代中醫對此辦法不多,康熙皇帝患了瘧疾,禦醫們毫無辦法,最後還是傳教士用秘魯的草藥金雞納霜給治好的。 可是,王孟英治療瘧疾卻手到病除,成為了中醫裡面的一個特例。王孟英自己說過,“四十年來,治瘧無難愈之證”。 我們來舉個例子,有一位張先生患了瘧疾,他的症狀是:寒少熱多,每間隔兩天發作一次,發作兩次後人就消瘦了下來。 張先生覺得有些不對頭,就趕快托人把王孟英請到了家裡。 王孟英來了後,一診脈,也皺起了眉頭,說:“您的脈是弦細脈,而且脈搏跳得比較快,這是體内有熱啊。你的病都在什麼時間發作?” 張先生急忙回答:“都在子夜發作。” 王孟英:“還有什麼症狀嗎?我看你的嘴唇有些幹啊。” 張先生突然想起來了:“是啊,就是嘴特别幹,總想喝水!”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17) 王孟英點點頭:“明白了,你這是足少陰熱瘧啊,瘧邪已經侵入了腎經,所以隻發作了兩次人就突然消瘦了,千萬不要輕視這個病啊!” 張先生頓感事态嚴重,忙點頭:“我也知道來者不善,所以才急着找您啊,您趕快看看該怎麼辦啊?” 王孟英:“我這裡有對症的藥物,但是有個條件,您答應了,我才給您開方子。” 張先生很奇怪,心想這位還挺怪啊,開方子還講條件?急忙回答:“您說吧,什麼條件?我一定答應。” 王孟英說:“我這方子您直接服用就可以了,千萬别再找其他的醫生商量。” 張先生很納悶,忍不住問:“為什麼呢?” 王孟英笑了:“他們看我這個方子簡單,一定說這方子不是治療瘧疾的啊。也一定會給你亂加上些所謂的抗瘧疾的藥物,那這個方子就亂了。所以,您就隻管自己服用吧,别告訴别人,好嗎?” 這位張先生早就知道王孟英是高手了,于是欣然同意。 王孟英就開了藥方:元參、生地、知母、丹皮、地骨皮、天冬、龜闆、茯苓、石斛、桑葉。裡面的幾味藥主要是用來清熱、滋陰的,沒有一味藥是所謂的抗瘧疾的藥。 喝完一副藥以後,張先生就開始等着瘧疾發作,可是左等右等瘧疾它也沒發作,怎麼回事兒呢?文獻記載“一劑瘧即止”,也就是說,隻服用了一次藥,這個瘧疾就好了。然後王孟英又開了點滋陰的藥物善後,這個病就算痊愈了。 大家也很吃驚吧,這藥隻服用了一次,病就好了。 王孟英治療瘧疾有個特點,就是他隻根據患者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來開方子,每個人的方子都不相同,但是傳統用來治療瘧疾的藥物,什麼常山、青蒿、柴胡等藥,他幾乎不用。 原來,這裡面竟然隐藏着中醫養生治病的一大秘密! 要搞清楚這個秘密,我們首先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王孟英是否看到了瘧疾的病原體瘧原蟲? 回答是:沒有。 雖然我們古代中醫一直想弄明白,這個瘧疾到底是什麼引起的,但因為那個時候沒有顯微鏡,中醫始終不知道是什麼引起的瘧疾。瘧原蟲的發現是在王孟英去世以後,在1880年由一個法國醫生發現的,他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18) 第二:王孟英是否知道瘧疾是由外來的因素引起的? 答案是肯定的,王孟英一定知道瘧疾是外來的因素引起的。中醫雖然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但古人一直都知道這是外來的因素,比如明代的醫學家張景嶽就提出了“瘧邪”是瘧疾的病因。 那麼第三個問題就來了:既然沒有看到瘧原蟲,僅僅知道這是外來的緻病因素,在這種模糊的情況下,我們的中醫是怎麼治療這種疾病的? 回答是:我們的古人聰明,雖然沒有顯微鏡,也看不到瘧原蟲,但正因為我們看不到它,才逼得我們不去管病原體,而是更重視病原體作用的對象:人體。 也就是說,病原體和人體這兩頭,我們主抓一頭。 中醫認為,人體的自我修複能力是很強的,驅除病邪的能力也很強,身體之所以自己不再起作用,是它出了問題,是有什麼東西阻礙了我們身體的運轉,隻要把這個東西給拿掉,把這個問題給調整好了,那麼身體就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把病邪驅除出去。 就像王孟英在治療瘧疾時使用的方法,他并不直接使用抗瘧疾的藥物,而是分析患病的這個人,他看到你陰虛,就給你滋陰;看到你有淤血,就給你化淤;看到你陽氣不足,就給你補陽;看到你水濕重,就把你的水濕洩出去,總之是着重調理你自身。等身體運行正常了,自身的抵抗能力上來了,你自己就能夠把外邪抗擊出去了。 或者說,中醫是看病邪在你的身體上引起了什麼反應,如果引起了熱證,那我們就幫你把這個熱給去掉,保持你的寒熱平衡,然後讓你的防禦系統能夠正常運轉;如果引起了寒證,那我們就用熱藥幫助你的身體亢奮起來,組織抵抗寒邪。 就像前面講的張先生,王孟英根本就沒有管它什麼瘧疾,隻是看到這個人陰虛有熱,就給他滋陰,同時清熱,也就是說,在王孟英的眼裡,他看到的是陰陽,他不知道外界的邪氣是什麼,隻管調理患者體内的陰陽(具體落實在寒熱之上)。等陰陽平衡了,他的身體自己就把這個瘧疾給抗擊出去了。 打個比方,就好比你的軍隊面臨外敵,中醫并不是直接派兵去幫你消滅外敵,而是看你自己的部隊有什麼問題,給養不夠就補充給養,武器不夠就補充武器,然後讓你依靠自己的部隊去和敵人作戰,消滅敵人。 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原則,不管病邪如何千變萬化,最後你總要作用到人的身上,所以我隻看你在人體引起什麼變化,我調整這個變化,讓人體擺脫你的影響,自己恢複抵抗能力,這就是中醫的一大秘密。明白了這個秘密,中醫就不再神秘了,其實,就是這麼簡單,中醫更相信的是人自身的能力,所以,《黃帝内經》才說了那句著名的話,“正氣存内,邪不可幹”。 不難看出,中醫和西醫是從兩個角度來對待疾病的,西醫選擇的角度是外在的病原體;中醫選擇的角度是内在的身體。角度決定深度,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瘧疾作為一個代名詞,實際上,換成任何一種我們不了解的陌生傳染病,其思路都是一樣的。 正文 第二章 陰陽是個總綱,寒熱左右健康(19) 在抗擊“非典”的過程中,鐘南山院士采用的大劑量激素的方法,其實也是用激素來提高人體的運轉能力,激素并不能殺滅病毒,最終殺滅病毒的,是人體自己。 總之,西醫看病是殺滅病毒,中醫看病是調理陰陽,陰陽一調理百病消,所以,中醫最适合用來養生。 問答: 劍膽問: 羅博士好,看你的文章覺得很溫馨很感動,更有收獲!以前自己就分不清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更别說寒濕感冒和濕熱感冒了。我非常認同博士關于感冒一般都是外寒和内熱共存的觀點,最近一次比較重的感冒就是按博士的思路自己調理好的!謝謝! 想問一個問題,我一吃硬一點的東西,胃裡就感覺不消化,像有什麼擱在那了,脹氣、肋下竄痛,能試着吃點附子理中丸不? 羅博士答: 這種情況應該是食積不化,一般是中氣不足引起的運化無力,你可以做飯時刻意将鍋底的飯燒焦,然後沖水喝;也可以去藥店買些焦三仙,焦三仙由焦山楂、焦麥芽和焦神曲組成,其中,焦山楂消肉食之積;焦麥芽消谷食之積;焦神曲消米面之積。還可以用萊菔子,也就是蘿蔔籽,它具有下氣導滞的作用。如果是孩子,可以用炒雞内金,雞内金具有很強的消積化淤的作用。我覺得附子理中丸似乎不大對症。 珠海林問: 想問您一個問題,去年夏天,有一天晚上下雨,我沒蓋被子,第二天肩膀就很痛,後來隻要天氣稍微一涼肩膀就很痛。我應該怎樣徹底祛除體内的寒氣呢?我聽父母說,肩膀一涼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呢。羅叔叔,您有辦法嗎? 羅博士答: 朋友,這應該不僅僅是寒氣,還有濕氣進入了體内,一定要用藥把寒濕清除出去,這樣才穩妥。清除寒濕的方子一般的中醫師都會用,你可以就近求訪。我還有個方法,就是用中藥泡腳,比如,用透骨草三十克、伸筋草三十克、蒼術二十克、桂枝十克、生姜十克熬水,泡腳四十分鐘,每天堅持,并配合當地醫生開的藥物,可以很好地驅除寒濕。 1349040302問: 羅醫生,您好,我今年六十歲,近一年來左腹肚臍左六寸處感到不适,但是不疼,用熱水袋敷過感覺會好一些,大便正常,請教一下這是怎麼回事? 羅博士答: 您好,如果用熱水袋熱敷以後緩解,這說明您體内有寒或者是淤血,具體的情況我還沒有辦法分析,建議找當地的醫生看看,是否有淤血的指征,比如舌脈方面,如果有,就要化淤。如果是有寒,則容易一些,溫補脾經就可以了。 正文 第三章 隻有陰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1) 第三章隻有陰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 陰陽在人體上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寒熱,一是氣血。寒為陰,熱為陽;血為陰,氣為陽。一個人隻有陰陽平衡了,寒熱才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所以,陰陽一調百病消。 第一節 氣血像夫妻,和睦是根本 陰陽在人體上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寒熱,一是氣血。寒為陰,熱為陽;血為陰,氣為陽。一個人隻有陰陽平衡了,寒熱才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所以,陰陽一調百病消。 氣是什麼? 氣就是生命中最根本的東西,每個人活的都是一口氣。人有沒有生病,我們看他的氣色就知道,氣色就是身體内的氣血在外面的表現。中醫有望診之說。望診望的是什麼呢?望的就是氣色。氣就是身體内的氣在體表的顯現;色就是身體内的血在體表的顯現。如果一個人的氣快散了,這就說明他的生命快結束了。中醫說:“蓋人之生死,全由乎氣,氣聚則生,氣散則死。”一天,我遇到了一位道行很深的針灸師,他告訴我說,看一個人有沒有救,隻要一針下去就清楚了,我連忙請教,他說:“一個人的生命狀态穩定,紮下去的針,就很緊,人如果快不行了,紮下去的針就像紮在了豆腐上,松松垮垮的,這說明他體内的氣快散了,聚不到一起了。”故而《難經》說:“氣者,人之根本也。” 人體中的氣,《内經》稱為“人氣”,它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先天之氣。這種氣主要來自父母的生殖之精,又稱精氣,它是一身之氣的根本,相當于股票市場上的原始股。 二是水谷之氣。這種氣主要來源于食物。人吃的各種食物裡都含有氣的能量,比如一顆紅色的蘋果,你看見的紅色果皮,那就是太陽能量的轉化;比如一個地瓜,那黃土一樣的顔色,那正是大地之氣的轉化……中醫看待藥物講究一個性味歸經,其實食物也一樣。什麼是食物的性?那就是食物的氣。它分為四種,又叫四氣,即寒、熱、溫、涼。人吃進這些含有四氣的食物之後,就會在脾胃這個大熔爐中将食物中的氣轉化為人體中的氣,由于這些氣都來自于飲食水谷,所以又稱為“谷氣”。先天的精氣,隻是開始投入了一點點,後面便不再投入了,所以,我常用股票投資中的原始股來比喻,這個原始股雖然隻有一點點,卻有巨大的增值空間,大家可以想一想,就那麼一點生殖之精,最後卻可以長成那麼大一個人。谷氣與先天的精氣不一樣,谷氣可以源源不斷,我常将它比作增發股。你們看,一些股票為什麼會長得那麼高,就是因為它在不斷地融資增發。一個人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谷氣,他很快就會死亡;一些公司如果沒有資本接二連三的增發,它就會倒閉。 正文 第三章 隻有陰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2) 還有一種氣來自于自然之清氣,要靠肺的呼吸功能和腎的納氣功能才能吸入人體内。清氣随呼吸運動而進入人身,不可間斷,《黃帝内經》說:“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秉承了精氣之後,一個生命誕生了,但這個生命能不能長大成人呢?這就要靠天氣和地氣了,人從五谷中吸收地氣,從自然中吸收天氣,隻有天地之氣在人體内和諧統一了,生命才能成長。那為什麼說懸命于天呢?大家可以想一想,一個人不吃地上的五谷,可以活上十天半月,但是不呼吸天上的空氣恐怕連十分鐘都活不了。這就是命懸于天了。 血是什麼? 如果說氣是生命的根本,那麼,血就是這個根本的依托。中醫說:“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屬陽,主動,主煦之;血屬陰,主靜,主濡之。氣與血就像一對恩愛的夫妻,他們彼此不同,卻又相互依賴,共同生活在身體這個大家庭裡。氣作為丈夫,他決定着整個家庭的方向,他就像陽光一樣給全家提供溫暖和支撐;風雨交加的夜晚,他又會挺身而出,為妻子和兒子遮風擋雨。血作為妻子,她就像月亮一樣脈脈含情,她溫柔賢惠,無怨無悔地滋潤着這個家;當丈夫遇到麻煩之時,她又會毫無條件地去幫助。所以,氣離不開血,血也離不開氣。氣能生血、行血、攝血;血能生氣、養氣、載氣。 一個好的家庭,夫妻和睦是根本,一個好的身體,氣血平衡是前提。如果夫妻不和睦了,兩者同床異夢了,那麼整個家庭就會麻煩不斷;如果氣血不平衡了,氣虛或者是血虛,那麼各種疾病就會随之而來,《黃帝内經》說:“氣血失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第二節 氣虛陽不足 氣血像夫妻,氣為陽,是丈夫;血為陰,是妻子。氣虛是什麼呢?氣虛就好比一個家庭裡,作為一家之主的丈夫太懦弱了。我們可以設想,作為一家之主的丈夫懦弱無能,這個家會成個什麼樣。首先,這個家的經濟來源會出現問題,家庭成員的溫飽得不到保證,一家人隻能在低水平的生活中生存;其次,由于丈夫太懦弱無能,家庭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欺侮。丈夫懦弱,家庭會如此,那麼氣虛之後,一個人的身體又會怎麼樣呢?首先,他的髒腑功能會低下,精神委頓、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動不動就會出虛汗。其次,就是抗病能力減弱,什麼微小的病毒都可以欺負它,一陣寒風吹來,别人都安然無恙,但氣虛之人卻可能大病一場。 其實,氣出現的問題,還有氣陷、氣滞、氣逆等情況,但氣虛是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所以我們主要說說氣虛。那麼,氣虛的人都有哪些表現呢? 氣虛的人,第一個表現就是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這是一種懶言懶語的狀态,多一句話都不願意說,這不是性格的問題,是自己總覺得沒有多餘的力氣,總是提不起勁兒來做任何事兒。 正文 第三章 隻有陰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3) 第二個表現是頭暈目眩,動辄自汗。這種人不動彈的時候是沒有力氣,動彈起來,就會出現一些力不從心的表現,比如頭暈,《黃帝内經》說:“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傾,目為之眩。”就是說,如果氣虛的話,人就會出現頭暈目眩和耳鳴的情況,甚至連擡頭的力氣都不足。 同時,氣虛的人因為體内的水濕無法運化,造成水濕停滞,這種人往往會出現浮腫,早晨臉浮腫,晚上下肢腫,有的人舌頭兩側會出現齒痕,原因就是水濕使得舌體腫大,被兩側的牙齒壓迫導緻的。另外,他們的舌頭上也會出現很多的水液,看上去總是濕漉漉的。 氣虛的人,因為體表的保護力不足,中醫叫衛氣不足,所以總是會感冒,一陣風吹來,别人沒有問題,可這氣虛的人就感冒了。 因為氣屬陽,氣虛則陽不足,所以氣虛的人往往容易感覺冷,這叫畏寒,這種情況是穿上衣服就暖和,但少穿一點,就覺得冷。 那麼,氣虛該怎麼調理呢? 我給大家講個食療調理孩子氣虛的醫案。 一天有位家長找到我,說自己的孩子已經咳嗽兩個月了,讓我救救她的孩子。有時候,家長的言辭會讓我覺得事情特别嚴重,他們經常用“救救孩子”、“救孩子一命吧”這樣的話,等我見到了孩子,才發現沒有那麼大的病。這個孩子也是,我見到他時,覺得孩子并沒家長說的那麼嚴重。 這是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精神頭兒特别足,我感覺他一刻都閑不下來,一會兒跑前,一會兒跑後,我和家長說話,一轉身,他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這中間他會不斷地咳嗽幾聲,雖然不是很頻繁,但也一直沒斷。 我趕忙了解孩子起病的原因,原來是兩個月前感冒了一次,從此咳嗽就沒斷過。經過分析,我判斷這個孩子屬于脾肺氣虛。 可能有人會問:“氣虛的人,不是應該四肢無力,動辄氣喘,少氣懶言嗎?這個孩子東跑西跳的,難道也是氣虛?” 其實是這樣,我在觀察很多孩子以後發現,給小孩子診斷需做特殊考慮,因為他們生性好動,一般的氣虛,在他們身上表現得不明顯;如果孩子真的蔫了,那一般是暴病或者真的是虛弱已久。一般的孩子,隻要沒那麼嚴重,都還是活蹦亂跳的,所以,不能以此來判斷小孩子就沒有氣虛。 正文 第三章 隻有陰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4) 小孩子的氣虛,除了從舌診、脈診方面來判斷外,還要從臉色來判斷,一般脾氣虛的孩子,往往面色晦暗,呈現不正常的黃色,俗話說:“天黃有雨,人黃有病。”如果是肺氣虛,則面色晄白,這都是輔助的判斷方法。 當時我确認這個孩子邪氣早就沒有了,是脾肺氣虛,無法收攝肺氣,才導緻咳嗽不斷,于是,就給他開了一個食療的方子:山藥二兩、杏仁二錢。 就這麼一個食療的方子,非常簡單,兩味藥都是藥食同源之品,其中山藥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正是補氣的佳品。為什麼會用杏仁呢?因為山藥可以收攝大便,如果大便本來比較幹的話,會導緻便秘,用杏仁一方面可以降肺止咳,另一方面可以通暢大便。 我一貫的觀點是給孩子調理的時候,盡量不用藥性猛烈的藥物,能用藥食同源之品,就用藥食同源之品;藥味能少就盡量少,這樣就不會傷着孩子。 這個小方子是熬水喝的,放入一點糖,味道還不錯。 為什麼我會這麼使用山藥呢?那是因為我看過民國名醫張錫純使用山藥的一個故事,印象非常深刻—— 張錫純曾經給一位婦女治病,這個婦女生完孩子十幾天後,開始大喘大汗,身上發熱,同時咳嗽,家人很着急,因為産婦本來身體就虛了,再這麼折騰,哪受得了啊? 于是家人趕快請來了醫生,醫生一看,剛生完孩子啊,得,這是虛的啊,于是就開了黃芪、熟地、白芍等補氣血之藥。結果,汗越出越多。 這個時候,有人把張錫純給請來了,張錫純來了一診斷,好嘛,這脈搏跳動得非常快,身體非常弱,沒錯,這就是脾肺氣虛。張錫純認為,如果從脈證來看,這個人似乎沒法兒搶救了(“似在不治”)。 怎麼辦呢?他馬上讓患者家屬買了山藥,每天用六兩,大約是二百克,熬水,慢慢地喝,喝完以後,添水再熬,總之,他要求産婦每天就喝這個山藥水。 大家當時都将信将疑,覺得黃芪、熟地、白芍這些補氣血之藥都不行,就這麼個山藥,能行嗎? 可是也沒有别的辦法,那就試試吧! 結果是:“三日後諸病皆愈”,就三天,這麼嚴重的一個病就全好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好的效果呢?張錫純的論述是,山藥補肺、補脾,不但可以補足正氣,還可以止咳,力道不可小視。 有的時候,這些中醫大師用藥,往往是用一些最平常的藥物,甚至就是藥食同源之品,僅僅用那麼一兩味,效果卻非常好。我總是想,這就像武俠小說裡面寫的——真正的高手,他順手拿起一枝樹枝,都能把它變成最鋒利的武器。 正文 第三章 隻有陰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5) 我看的古代醫案多,在分析眼前病情的時候,往往會在腦海中搜尋與此相似的古代醫案,然後看看是否能夠借鑒,這次我也靈活應用,想出了這麼一個山藥加杏仁的辦法。 結果,孩子服用兩天後,家長打來電話,說已經不怎麼咳嗽了,到了第三天,這個孩子持續了兩個月的咳嗽,就此消失了。這說明,孩子的脾肺之氣已經補足了。 其實,隻要我們真的掌握了氣和血的規律,這種情況自己就可以調理。掌握了氣血陰陽的規律,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健康。 第三節 血虛陰不足 我們說過,氣和血的關系就像一對夫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氣就像丈夫,主溫煦,他很活躍、主動,在他的帶動下,家庭才能充滿活力;而血就像是妻子,她為我們的身體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基礎,但她主靜,屬陰,在氣的帶動下,她可以濡養我們的全身。 這兩者的關系非常密切,如果沒有了血,氣無所依托,就飛散消失了;同樣,如果沒有氣,血就無法行動,也就沒有了任何作用。 那麼,血虛會出現哪些問題呢? 大家知道,血液是濡養四肢百骸的,我們身體所有的器官,都需要血液帶來的營養,如果血液不足了,全身的各個部位都會出現問題。 假如我們的心血虛,就會出現心悸、怔忡等情況。因為心藏神,要靠血來養,心血不足,關于“思考”的整個系統都會出現問題——記憶力會變差,思考時會覺得累,晚上夢多,總是煩躁,這都是血不養心造成的問題。 如果肝血虧,那麼問題也很大。因為肝藏血,中醫認為肝為剛髒,屬木,需要濡潤,如果血液不足,那就如同一棵樹沒有澆水,沒有水葉就會枯萎,肝缺少血,人就容易發火,會覺得頭昏腦漲、目赤腫痛;同時,因為肝開竅于目,目得肝血的濡養才能看清東西,如果肝血虛,視力就會模糊,眼睛容易疲勞,總覺得幹燥。 如果肺的血不足了,也會出現很多問題。肺中的血如果虧虛,則會出現胸悶、氣短、呼吸不利,甚至會導緻心悸、胸中憋痛,很多老人心髒出現的問題,其實都和肺血不足密切相關。如果我們對此不加注意,見到心髒病就一味地活血化淤,往往會導緻病情纏綿反複,越來越重。因為本來血不足已無血可通,還通什麼呢?就如同河道裡面沒有水,我們還要不斷地挖掘拓寬,這不僅無用,反而還會傷及無辜,正确的做法應該是補血,讓河道裡的水充足起來。 正文 第三章 隻有陰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6)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女性有特殊的生理特點,有經、帶、孕、産等生理階段,而這些事情都會引起陰血的消耗與損傷,所以,女子身體血虛的情況尤其明顯,血虛所帶來的問題,也比男子要突出很多。 有人說,男子靠氣來養,精氣足,則身體健康;女子靠血來養,陰血足,則身體健康。這樣的說法,确實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血虛的确會給女性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問題。 那麼,血虛該怎麼調理呢? 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調理血虛的例子。 我在老家的時候,有一次去電視台,辦公室裡的編輯們都讓我給診脈,大家站成排等着。他們開玩笑,說這是一個程序,直到我給每個人都診完脈才肯罷休。 正在診脈時,一位女主持人進來了,她非常優秀,主持過很多大型的綜藝節目,大家說她是一棵常青樹,出道雖然很久了,卻一直保持青春陽光的形象。 她也要求診脈,診得的結果是脈象細弱。我當時很奇怪,根據脈象,她應該是血虛,這種人會明顯感覺精力不足,但我看她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主持得很精彩,似乎不應該血虛啊! 于是,我就進一步問她,是否睡眠時多夢?記憶力是否不好?出乎我的意料,她居然回答:“是的,每天都有很多夢,記憶力也非常不好。” 這讓我大吃一驚,我問她:“你工作那麼出色,看不出來有這些問題啊。” 她這才大倒苦水,原來,她都是在加倍努力後才完成工作的,現在她覺得自己的記憶力很不好。要知道,一台大型的晚會節目,是很考驗主持人背台詞的功力的。 我于是就解釋,她的脈象是血虛,一個人如果血虛,就會出現血不養心的情況,就會睡眠不好,多夢,同時記憶力會出現問題,還會出現心悸;因為心血不足,血液不足以上供,所以,人還會感到頭暈。 她聽了忙點頭,并且告訴我,她剛剛做過體檢,西醫已經警告她貧血了,她正不知道如何處理呢。 一般中醫所說的血虛,西醫往往是檢測不出來的,因為中醫的診斷指征,總是出現在西醫指标變化之前。在身體剛剛出現問題的時候,中醫就能診斷出來,但這時西醫的指标可能還沒有什麼改變,等到西醫的檢查結果已經改變了,在中醫看來,這個人的失調可能已經很嚴重了。 這位主持人,顯然血虛已經很嚴重了,因為她平時化妝,所以從臉色上似乎看不出什麼,但據她自己說,一旦卸了妝,膚色就顯得蒼白了。 遇見這種情況,我是最沒有辦法的,因為女士們一旦化起妝來,确實是可以改變整個面貌的。有的時候,我會特意問:“您今天化妝了嗎?平時臉色也是這麼紅潤嗎?”告訴大家一個經驗,在去看中醫之前,一定不要化妝,否則醫生看到的有可能是假象,這樣會耽誤自己的。 正文 第三章 隻有陰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7) 分析結束以後,她就非常焦急地問我,該怎麼辦呢? 我給她開了一個食療的方——阿膠山楂汁,配方是:阿膠九克、生黃芪三克、當歸三克、山楂六克。 這個方子的用法是:後三味先熬水,大約熬十五分鐘即可,然後把藥渣除去,把阿膠搗碎,放入這個藥汁中,烊化。 這是每日的服用量,用的時候可以放入一點白糖來調整味道。方子裡面的阿膠是滋陰養血最主要的藥;當歸是養血活血的,因為血是流動的,如果一味呆補,不符合血液的特性;方子裡面的生黃芪,是用來補氣的,中醫認為陰陽是互生的,氣血也是這個關系,所以在補血的同時,加入一點補氣的藥物,可以更好地生血;而方子裡面的山楂,是為了防止阿膠滞膩影響脾胃吸收的,同時山楂也有開胃活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之化生。 這個小方子,量不大,一般以半個月為一個階段,對于養血确實非常有效。當時我把這個方子給她以後,忘了告訴她服用多久。直到有一天,大約過去了兩個月吧,我在家裡看電視,正好是她主持的節目,我一看到她,突然想起了這件事兒。當時,我手頭沒有她的電話,于是,趕緊打電話給電視台的朋友,要了她的電話,問她服用了多久。 她告訴我,一直服用來着。現在已經不再貧血了,身體有了很大的改觀,記憶力獲得了改善,面色也好多了,所以還打算服用下去。 我忽然明白她為什麼能夠事業成功了,說實話,我給很多女士開過養血的方子,但多數人是堅持不下來的,這位主持人顯然是一個很有毅力的人。 不過當時我還是手心出汗了,發誓以後再不忘記囑咐服用藥物的時間,多虧這位調好了。我告訴她,如果身體基本正常了,以後就服用一些阿膠口服液等保健品就可以了。 後來,我離開了老家,定居在了北京,在寫這部分内容的時候,突然想起來,很久沒有看到家鄉的電視節目了,不知道她現在是否還在主持。 第四節 人有淤血怪病多 前些日子,北京發生了一件事情,引起了軒然大波。事情發生在東五環路,本來上面的應急車道,是非常情況下救急用的,絕不允許一般車輛行駛。但我們中國人開車有個特點,就是不遵守紀律,有縫就鑽,所以大家各逞其能,直到把整個路都塞滿了。 就在這個時候,前方出事兒了。在五方橋附近,一輛大貨車沖過隔離帶,把另外三輛小客車給撞了,小客車裡面好多人都受傷了。救護車飛奔而來,要搶救這些受傷人員,要知道,此時是一刻值千金啊,因為被擠壓在車裡面的傷員還在流血。但應急車道被其他車輛堵着,救護車是幹着急啊。 最後,當晚來的救護車終于趕到事發地點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搶救時機,造成了七死一傷的慘劇。 正文 第三章 隻有陰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8) 我為什麼要講這個事兒呢?因為,我們體内的淤血,就像是那些不守規則的車輛一樣,會阻塞我們經脈的運行。 大家要知道,身體有着很強的自我愈合能力,一般情況下,如果哪裡出現了問題,比如有外邪侵入了,身體就會有所反應,它會調集自己的修複部隊,及時趕到那裡和外邪鬥争,修複自己的身體。這種自愈能力是和大自然一起演化而來的,非常強大。 可是,有時候,我們的修複部隊無法到達指定的位置,無法進行修複,這就像那場交通事故裡的救護車一樣,被堵在路上,無法及時工作。到底是什麼阻礙了它們的運行呢?原因有幾種,其中最重要的不外乎痰、濕和淤血。今天,我們就談談淤血。 血液不能正常流布,卻病理性地停留在經脈之中,就變成了淤血。我們可以用高速公路來作比喻,有的淤血在經脈裡面,就像在路面上不走的車輛,包括那些占領了應急車道的車輛,它們的危害最大。有它們存在,我們的氣血運行就會嚴重受阻。還有一些淤血在經脈之外,這就好比被撞出了高速公路的車輛,雖然對運輸的影響不大,但它們可能随時着火,而且這些淤血會造成諸如疼痛之類的問題,也是一些麻煩制造者。 所以,要想保持健康,使身體的修複部隊能夠及時到達需要的部位,就一定要祛除淤血,保持氣血通暢。 那麼,這個淤血是怎麼産生的呢? 有這樣幾個因素可以造成淤血。 第一,受傷導緻的淤血。跌打損傷之後,受傷的地方青一塊、紫一塊的,這就是淤血。 第二,氣滞導緻的淤血。血液運行靠氣來推動,如果氣不推動了,血液就不再流動,那這個人就完了,沒法兒生存了。很多時候,氣确實會消極怠工,比如我們生氣了,氣郁結在了那裡,造成了氣滞,這個時候它推動血的力量就會減弱,血液流動性差了,也就導緻了淤血。這種情況叫“氣滞血淤”。很多人覺得生氣不過是一時的事兒,是功能性的,氣過了也就沒事兒了,其實,生氣也是可以導緻病理性改變的,這可不是小事兒啊。 第三種導緻淤血的原因是虛損——因虛緻淤。氣虛了,無力推動血液運行,結果便造成了淤血。這就像一個家庭,丈夫如果委靡不振,家庭氣氛就會低迷,妻子當然也就沒有了精神。 還有一種導緻淤血的原因,叫寒熱緻淤。大家都知道熱脹冷縮這個道理,寒會導緻肌體的收引,從而使血液流動緩慢,此時就容易産生淤血;熱會爍灼血液,使得血液濃縮,血液的濃度一高,也容易造成淤血。 一個人如果有了淤血,會出現哪些症狀,又該如何識别呢? 大體上,會有這樣一些症狀—— 疼痛:一般疼痛的地方固定不移,拒按,夜間疼痛加重。 正文 第三章 隻有陰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9) 腫塊:淤血會沉積在體内,導緻腫塊,腫塊一般也固定不移。 出血:因為脈絡淤阻,血液會離經妄行,一般出血血色紫暗或有淤血塊。 體表症狀:口唇紫暗,爪甲青紫,舌質紫暗,有淤斑淤點,肌膚甲錯等。 我們的身體,本來應該是氣血調和、陰陽平衡的,但如果有了淤血,往往就會造成氣血失調,這就好比一條河道阻塞了,上邊形成了堰塞湖,水多得不得了;而下邊卻幹旱得大地龜裂。要想解決這種情況,隻有疏通河道,才能使幹旱的大地得到滋潤。 自古以來,醫家都認為淤血導緻的多是怪症,很多病症都稀奇古怪的,有的時候是寒證,有的時候是熱證,其實,這都是氣血失和、陰陽不調的結果,隻要淤血一解除,氣血調和了,所有的症狀就會煙消雲散。 那麼,怎麼祛除淤血呢? 其實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活血化淤。 這裡給大家講個例子吧。 有位朋友的朋友,看了我的書後,輾轉找到我,說他的妻子自從生完孩子,身體一直虛弱,所以一定要問問我,該怎麼調補。 沒見他妻子之前,我也覺得這是個虛證,心裡設想了很多種滋補的方法,就等見面後确定服用哪種了。 當時,她生完孩子已經幾個月了,我見到她的時候,乍一看,也覺得是個虛證——臉色不好、精神頭兒也不足。我問,以前都是怎麼調理的。他們告訴我,已經服用過很多補品了,什麼冬蟲夏草、人參都服用了不少。前面的醫生給開的各種補品,他們也都認真地服用了。 我接着問:“效果如何呢?有改善嗎?” 他們苦笑着回答:“沒有效果,還不如服藥前呢。” 此時,她的症狀是:虛弱、無力、自汗、渾身發熱。 于是,我給她診脈查舌。 正文 第三章 隻有陰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10) 當我看到舌象的時候,大吃一驚,原來,在她舌體的側面,有兩塊淤斑,顔色很深,但因為靠近舌根部,如果不仔細看,可能不會注意到。這就是淤血的指征。我是搞舌診的,讀博士的時候研究課題就是舌診,那個時候看了幾千副舌頭的照片,天天研究舌象和疾病的關系,所以對舌象特别敏感,有時候,通過其他很多方法都找不出病因,但隻要讓我看到舌頭,就總能找出一點線索來。 當時我就明白了,這是淤血造成的疾病。 我忙問她,是剖腹産還是自然産? 她回答:剖腹産。 我告訴她,可能這就是淤血産生的原因。 現在不知道為什麼,剖腹産的人特别多,好像很少聽說誰自然生産。要知道,剖腹産也有它的問題,因為它和自然的生産方式相違背。剖腹産出生的孩子,因為沒有經過産道的擠壓,呼吸系統就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少了一個自然的鍛煉環節,所以之後呼吸系統總是容易出現問題。稍微運動就呼呼地喘,非常容易出汗。有的時候,我看一個孩子的運動狀态,立刻就能判斷出他是不是剖腹産生産的。對産婦來說,剖腹産畢竟是手術,而且是針對生殖系統的手術,因此非常容易産生淤血。 這位女士就是如此,因為有淤血,她之前所有的補藥都白吃了。這就好比是高速公路堵塞了,我們有多少救助物資,都會擁堵在那裡,無法到達目的地,有的時候,救援物資堆積多了,反而會産生一些副面的影響。 她所體現出的熱證,其實是假象,隻不過是氣血不和導緻的郁熱。在她的身體中,會出現這裡是熱,那裡是涼的狀況,這就是陰陽失衡的結果。 仔細問她,果然她雖然上半身熱、出汗,卻總是覺得腿涼,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醫生容易誤認為她是寒證,從而誤用一些溫補的藥。 調理其實很簡單,隻要祛除淤血就可以了。我給她開了一個活血化淤的食療方子,就是熟地九克、當歸六克、赤芍六克、川芎三克、桃仁六克、紅花六克、益母草九克、羊肉二兩(羊肉自備)。以上為一天的量,每天服用一次。這個方子,其實是中醫裡面一個非常普通的方子,叫桃紅四物湯,我用的量非常小,同時加上了調血的益母草。 方子開完以後,我就走了。後來我才知道,這位朋友為了抓這個方子,走了兩家藥店,其中第一家看了方子以後,告訴他某某藥沒有,不給抓,其實我知道,這是用為方子量太少,藥店覺得不賺錢,就不給抓了,後來他又去了别的藥店才抓到。 正文 第三章 隻有陰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11) 結果,這位朋友告訴我,他妻子服藥三天以後,就覺得汗出得少了,精神頭兒也足了。一共服用了兩個星期,原來的症狀基本都消失了。 他很感慨,原來吃冬蟲夏草花了幾千元,結果卻越來越重,這次的藥膳隻花了十幾元(沒有算羊肉的價錢),卻恢複了健康,真是不可思議啊。 其實,這裡面的道理很簡單啊,就像我們的高速公路堵塞了,隻要把它疏通就可以了,後面的工作,我們的身體自己就能解決了。但如果我們不重視氣血的通暢,總是讓身體處于堵塞的狀态,那麼我們的自我修複系統,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發揮作用啊。 多說一句,像這種産後留有淤血的情況,我見過很多,産婦會出現各種症狀,有的甚至稀奇古怪。其實根本問題就是氣血陰陽在局部得不到平衡,所以會出現怪證。但隻要進行活血化淤調理,使氣血調和,那就會産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問答: 新浪網友問: 羅先生,我不能安然入睡,也睡得淺,從入睡到醒來,不停地做夢,都是些亂七八糟的夢,很痛苦,能不能請你幫幫我調理一下? 羅博士答: 這種問題一般有虛實兩種:虛的,有可能是血虛、陰虛導緻的血不養心,所以夢多,睡眠不實,一般可用天王補心丹的方子加減,用食療方法的話,可以服用一些阿膠口服液來滋養陰液;另外一種是肝膽火旺,是實證,需要瀉肝膽之火,我一般用小柴胡湯加川楝子六克。你可以請教當地的醫生,具體分析一下,分清症候,對症治療,如果希望用食療的方法解決,也可以用玫瑰花三朵、竹葉三克泡開水當做茶來喝。 liguanyun1973問: 羅老師,有一事請教!老年人常說綠豆解藥,又有人說茶葉解藥,到底是綠豆解藥還是茶葉解藥啊? 我今年四十六歲,去年看中醫,說我有淤堵,舌頭兩側可見紫色的斑點,而且臉發暗,兩頰斑很多。吃了半年的“血府逐淤膠囊”,開始效果不錯,斑明顯變淡,後來又加重了。我現在該怎麼辦? 正文 第三章 隻有陰陽平衡,氣血才會通暢(12) 羅博士答: 朋友,解藥的是綠豆,還有甘草,茶葉是不解藥的。 血府逐淤膠囊是根據血府逐瘀湯制作的中成藥,主要是用來化去腹中的淤血的,一般以腹中疼痛為診斷指征,如果腹中不痛,或者按腹部沒有疼痛的地方,則不必服用;如果是面部有斑,則需要在活血化淤的藥物中加入一點引藥上行入面的藥物,如白芷等,這樣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創立血府逐瘀湯的清代名醫王清任,還專門創立了一個治療頭竅面部淤血的通竅活血湯,可以拿來參考下。 新浪網友問: 羅老師,聽您在《養生堂》中講張錫純用山藥治病,真是太神了,我想問,如果平時養生的話,我們該怎麼用山藥呢? 羅博士答: 山藥實在是好東西,能補肺、補脾、補腎:山藥色白,色白入肺,所以,它能補肺;山藥是甜的,味甘入脾,所以能補脾;再者,山藥的黏液是滑的,所以又能入腎。總之,如果人體上中下虛損了,都可以用山藥來調理。 平時保健用的話,量不能大。可以把山藥、薏米、芡實磨成粉,煮熟每天吃一小勺就行了。要是熬粥的時候放進去,全家受益。由于山藥有固澀的作用,對于大便稀的人非常适合,大便幹的人吃山藥可以配點杏仁,因為杏仁能開肺氣,就不會便秘了。選山藥的話,長得圓圓的、規整的比較好;如果是藥用,就去藥店買懷山藥,力道比較大。 正文 第四章 判斷身體陰陽的簡單方法(1) 第四章判斷身體陰陽的簡單方法 身體有熱舌苔黃,舌質淡白是寒象;寒則痰涕清白,熱則痰涕濃黃;鼻紅脾胃有熱,額紅肺上有火;氣虛之人,舌有齒痕;氣血兩虛,舌質淡白;身體有淤血:女看舌上紅點,男看舌下靜脈。 第一節 身體有熱舌苔黃,舌質淡白是寒象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曆:感冒了,去醫院,大夫總會說,把舌頭伸出來看看,嘴巴張大點說“啊——”,這是判斷身體情況最直觀簡便的方法。其實,我們自己也可以多掌握一點這方面的知識。一般來說,平和體質的人,舌頭應該是淡紅舌、薄白苔;如果舌質發紅,肯定主熱;舌質白,通常主寒。 我們該如何觀察舌質呢?舌質就是舌頭的本質,一般會有一部分被舌苔覆蓋了,我們可以觀察舌苔沒有覆蓋的部分,比如舌邊,通過觀察這裡來看舌質的顔色。舌質的顔色,有兩個極端,偏白的舌質,反映這個人的身體趨向寒的方向;如果舌質偏紅,則反映身體趨向于熱。再詳細一點,如果舌質紅而發紫,這是虛熱;舌質老紅這是實熱,可能患上了什麼熱性病。通過觀察舌質的顔色,大家就能基本了解自己身體的寒熱了。所以,遇到淡白舌,就一定别用寒涼之藥,在飲食方面,也不要再吃一些涼性的食物,比如,絕對不可以狂吃西瓜、狂喝冷飲,否則會雪上加霜。遇到舌頭偏紅的,如果還非去吃熱性的食物,吃肉喝酒,那就相當于火上澆油,非把自己的身體毀了不可。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觀察舌苔呢?舌苔就是舌頭表面覆蓋着的那一層東西,這層東西一眼就能看見,初學之人很容易把它與舌質混淆。再強調一下,舌質是舌頭的本來面目,舌苔是舌質表面的滑膩物質。所以,觀察舌質要看沒有被舌苔覆蓋的部分,可以看舌頭的邊緣,那裡一般沒有舌苔。人的舌質很紅,這說明體内有熱;如果舌質紅但舌苔很薄,而且整個舌頭看上去都很紅,這可能是虛熱,需要滋陰;注意,這種虛熱的舌象往往是嫩紅。前些天,我看到了一個女性患者,她臉上的粉刺很嚴重,舌質紅舌苔薄,我斷定這是虛熱,就用滋陰清熱的方法來調理,結果她的粉刺很快就消失了。等我再看到她時,她的舌質就是正常的淡紅色了。細心的人可能要問了,我發現上火的時候,舌苔很黃啊。舌苔黃,一般也是體内有熱的表現。但是,吃了有顔色的食物染上去的不算;另外,還有長期吸煙的人,舌苔往往也是黃的,不過這是煙熏效果,未必是體内有熱。 正文 第四章 判斷身體陰陽的簡單方法(2) 在我國的第一部舌診專著《敖氏傷寒金鏡錄》裡,一位姓敖的醫生就寫了溫熱病與舌象的關系。原來,随着熱邪由外向内深入,随着體内熱邪的增加,這個舌象居然可以發生相應的改變,比如舌苔可以由白變成黃色;然後熱邪繼續增多,舌苔就變成幹黑色;病危的時候,舌苔會變成灰色。而舌質的顔色,正常人是淡紅的;随着熱邪的增加,就變成了紅色;熱邪再增加,舌質就變成了绛色。由于舌診比脈診來得直觀,所以,很多人就把舌診當做一個法寶,用它來判斷熱邪的深入程度。 第二節 寒則痰涕清白,熱則痰涕濃黃 人受了寒,一定是身上發冷,流清鼻涕,痰是白色的。如果發現自己有這些症狀,處理起來很簡單,用蘇葉泡水喝就行了。 小孩子流清鼻涕、咳白痰,也一定是受寒了,可以用蘇葉六克熬水,将熬好的水再兌上溫水,給孩子泡腳,讓他的身體暖過來,這樣寒邪散去,身體就能恢複了。人一受寒,如果能夠馬上采取這樣的措施,基本可以把寒邪趕出體外。因為,這時寒邪還在體表,涕清痰白說明邪氣尚未化熱,正是好對付的時候。 倘若大家沒有注意這些症狀,這一個階段過去了,問題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此時外邪開始和身體鬥争,身體内出現了熱證,這叫外寒内熱的階段。此時鼻涕開始黃了,或者黃白相間,一會兒是清的,一會兒是黃的,這是寒熱錯雜了;痰也是,很多孩子不會咳痰,但是可以聽到聲音大起來了,痰聲很大,如果痰咳出來,肯定也是黃色的,或者黃白相間的。大家可以記住,寒熱雜錯的時候,一般表現為鼻涕黃白相間,痰也是黃白相間的。鼻涕和痰呈白色,是清的,這代表寒像;一旦它們呈黃色,這代表熱像。 總之,我們分析身體的寒熱要緊緊地盯住鼻涕和痰的顔色,如果它們是白色的,那麼就是有寒邪存在,要用溫熱的方法,使身體暖過來,驅除寒邪;如果痰或者鼻涕變成黃色,那就是有熱了,我們就使用清熱的方法,把熱邪清除出去。 第三節 鼻紅脾胃有熱,額紅肺上有火 人的面部對應着五髒六腑,比如兩個眉毛之間,這裡是肺的對應區。如果這裡色白,說明人的肺氣不足,正常的人此處應該微微紅于其他的部分。如果此處有一塊暗淡的顔色,如同拇指肚般大小,那麼人就該出問題了。古代相面的人管這裡叫印堂,說人的印堂發暗,就會大難臨頭,其實,是要患大病了。望診大師王鴻谟老師從八歲開始學習色診,二十幾歲的時候去青海工作。一次,他看到當地的縣委書記印堂有一塊暗淡的顔色,于是讓他去檢查,結果,檢查出了肺癌。 正文 第四章 判斷身體陰陽的簡單方法(3) 另外,鼻頭代表脾,兩個鼻翼代表胃,如果這裡紅,說明脾胃有熱。說到這裡,我想起很多人都會在某個季節出現紅鼻頭,上面有些紅腫的包,其實這就是脾胃有實熱的征兆,一般服點防風通聖散(現在有中成藥)就可以了。服藥以後,通常會瀉肚子,然後紅鼻頭就會消失。這是因為防風通聖散中有大黃、生石膏等瀉脾胃之火的藥,所以治療此病的效果比較好。 在鼻頭的上面,也就是鼻梁那裡,是肝的部位。有一次,我給一個孩子看病,望聞問切了半個多小時,才診斷出孩子是肝氣不舒,脾氣很大,這時正好王鴻谟老師來了,我請王老師替孩子診斷一下,王鴻谟老師僅看了一眼,也就是五秒鐘左右,就對我說:“這孩子脾氣大啊!病的時間可不短了”。當時,家長和我都十分驚訝。後來王鴻谟老師告訴我,他之所以判斷孩子肝氣不舒、脾氣很大,就是看到孩子的鼻梁顔色發青。 再說說印堂,也就是兩眉之間的位置,這是我們俗稱的小印堂。如果印堂發紅或者紫紅,這說明肺部積熱,有肺火了。通常,人在外感的時候,也會反映在兩眉之間的印堂位置。清代的名醫王孟英就說:“六淫外感,必從肺入。”所以,人感冒的時候,印堂位置也會呈現赤色。這個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印堂一旦發紅,人很快就會表現出外感的症狀,這個信号還是非常準的。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印堂部位呈現出紫紅色,而且有點腫腫的感覺,我一看,這肯定是要感冒了,果然,第二天他的感冒症狀就比較明顯了。 第四節 氣虛之人,舌有齒痕 現在,氣虛的人很多,人一氣虛,身體的動力不足,體内的水濕就無法代謝出去;水濕代謝不出去,又會圍困陽氣,使氣更加虛弱。因此,水濕和氣虛一個是狼,一個是狽,經常狼狽為奸,危害身體。那麼,該如何判斷人是否有水濕,是否氣虛呢? 水濕重的人,舌頭一定是舌苔白、滿布,而且往往舌苔厚膩。如果舌苔非常厚膩,那就說明體内的水濕已凝結成痰了。 氣虛的人,往往舌邊有很多齒痕,舌體會胖大一些,并伴有舌苔白膩。這是因為人體氣虛不能化掉水濕的緣故,調理需要一邊利水濕,一邊補氣。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舌頭是齒痕舌呢? 齒痕舌一般多伴有舌體胖大,主脾陽虛弱、水濕内停,但也有人認為齒痕舌在正常人也可以出現。實際上,的确很多有齒痕舌的人并沒有疾病,隻是處于亞健康的狀态。所以,中醫說的氣虛、水濕重并非就是指人有病了,而是說體内的氣血狀态出現了失衡,這在西醫看來是無病,但中醫卻提前地發現了亞健康的狀态。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大家都以為齒痕舌的舌質顔色都是淡白的,其實,很多紅舌也有齒痕,這往往是熱盛的表現,此時不可貿然補氣。 正文 第四章 判斷身體陰陽的簡單方法(4) 在食療方面,如果是齒痕舌舌質淡的人(見彩圖一),在食物的選擇中,可以多選擇薏米、山藥、南瓜、紅薯、栗子等食物吃,盡量不要吃生冷瓜果和冷飲,因為會損傷脾陽,導緻水濕更重。 總之,氣虛的重要表現就是: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而且舌苔白膩厚重(見彩圖二)。如果大家也有這樣的症狀,就要注意了,這說明你的身體出現了氣虛的症狀,而且氣虛緻使體内的水濕難以排出,所以才會出現舌體胖大、舌苔厚膩的情況。一旦判定自己出現了氣虛的這些症狀,那就要一邊補氣,一邊化濕。化濕是祛除現有症狀,補氣是從根本上調節身體。 補氣以補脾為主,可以用白術、山藥、蓮子肉等來補脾;利水濕可以用薏米來進行,比如,在做飯的時候放入一把薏米。薏米祛水濕的作用很好,有的朋友是用薏米和大米各一半來做飯,結果厚膩的舌苔兩個星期就消除了。 第五節 氣血兩虛,舌質淡白 正常人的舌質應該是淡紅色,如果舌質淡白,往往說明人血虛或體内有寒。有的女性氣血不足,舌質就會變成慘白色,這說明身體需要補血了。 到底什麼樣的舌頭是淡白舌呢? 幾年前,有一位女性,人還沒到四十歲就閉經了,常常幾個月都不來例假,找了很多醫生,都無濟于事。開始的時候,西藥黃體酮一用,就有反應;一停,就沒動靜了。最後連她自己都害怕了,她心想,這樣下去還得了啊,于是就不敢用黃體酮了。中藥雖說也吃了一些,都是通經的,卻沒有什麼效果。後來她通過朋友找到我,當時我還在讀博士,學生宿舍是不讓女士上樓的,結果我就在接待室給她看病。 剛聽說這個事情,還沒見她本人時,我也覺得棘手,心想都病了這麼久了,很多醫生都看過,想必要費些心思了,但等我一看到她的舌頭,立刻就覺得這事兒好辦了。因為我發現她的舌頭就是淡白舌,舌苔非常薄,這說明她氣血兩虛啊。為什麼有的醫生用通經的方法不見效呢?就是因為病人此時氣血兩虛,已經無經可通了。這就像河裡面已經沒有水了,您還挖河道疏通,那肯定沒有用,應該把氣血養足了才能再疏通啊。 于是,我告訴她,不要着急,要慢慢養,等氣血足了情況自然會有所改善的。 中醫認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我給她開了調養脾胃的方子,記得當時白術用了三十克,還加了一些養血的藥物,并且告訴她要早睡覺,因為夜裡是養陰血的時間。 調養了一段時間以後,我稍微用了點通經的藥物,她的例假就來了。從那以後,她的例假一直正常。 現在,閉經的現象很多,有的女性是因為淤血,有的就是因為氣血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閉經是由減肥引起的,她們服用的某些藥物導緻脾胃虛弱,脾胃虛弱進而導緻氣血不足,結果就出現了閉經。 正文 第四章 判斷身體陰陽的簡單方法(5) 總之,淡白舌就是舌質的顔色比正常人淺淡,又叫做舌淡,主要是紅色的色度值下降,這在中醫裡面,多主虛寒證或氣血兩虛。傳統的中醫認為,陽虛證的舌質是淡白的,但是舌體較正常肥大,舌面濕潤多津液,舌質有種嬌嫩的特點,舌邊有齒痕,這樣的淡白舌主要出現在陽虛寒證的人身上。如果舌體與正常大小相似或稍瘦小,舌面雖潤而并不多津,則是氣血兩虛之證。 第六節 是否有淤血:女看舌上紅點,男看舌下靜脈 很多女性朋友都有健康問題,其中一部分是月經不正常,有的幹脆閉經了;還有一部分是無法懷孕。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她們的工作和生活。 為什麼女性會有這麼多問題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體内有了淤血。 那淤血是怎麼出現的呢? 導緻淤血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受了寒,熱脹冷縮,血液凝固在了那裡,結果就造成了淤血;有的是因為流産和剖腹産,血沒有排幹淨,結果造成了淤血;還有的是因為肝氣不舒,氣郁積之後造成了血的淤積,等等。人的身體内有了淤血,各種怪病就會随之産生。 那麼,我們怎麼識别淤血呢? 首先,有淤血的人身體某個地方容易固定的疼痛,尤其是夜裡會加重,這是因為夜裡氣血運行慢,淤血更加淤滞,所以疼痛感加劇;其次,人的記憶力會變得很差;另外,人總是喉嚨幹,想喝水,但水到了嘴裡,卻不想下咽,等等。 除此之外,身體有了淤血,我們從舌頭上也可以看出來,下面是三張淤血圖片—— 淤斑舌1(嚴格講應該是淤點舌,見彩圖三)的舌體滿是舌苔,這樣就給人一種假象,以為這個舌頭是淡白舌,其實舌苔下面的舌質應該是紅色的。隻是她的舌頭上有很多的紅點(中醫的術語叫蕈狀乳頭),這些紅點已經有些發黑了,這就是淤點,是身體有淤血的征兆。而且各位還可以看到,這個女孩子上嘴唇的汗毛很重。汗毛重這也是一種表征。 淤斑舌2和淤斑舌3(嚴格講應該是淤點舌,見彩圖四和五)的舌質都有些紫暗,這意味着其體内有淤血;同時舌體上的那些紅點也開始變黑了,主要分布在舌體的兩側,這也是有淤血的征兆;同時我們還可以發現,這兩位女孩子上嘴唇的汗毛也偏重。而汗毛重、體胖、粉刺多,這些都是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一些症狀,所以這也提示該病可能和淤血相關。而從淤斑舌3的舌圖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女孩子的上嘴唇顔色較深,也有一定的淤象。 正文 第四章 判斷身體陰陽的簡單方法(6) 說到淤血,大家其實也不要害怕,尤其是女士還有個天然的優勢,那就是在例假期間,可以适當地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藥物比如桃仁、紅花、當歸、川芎、丹參等,這樣比平時更容易化去淤血,更容易促進氣血的暢通。不過,活血化淤的藥物不能自己随意服用,應該在當地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這樣才比較穩妥。 判斷自己是否有淤血,女性一般可以看舌上的紅點,男性則可以觀察舌下靜脈。觀察舌下的靜脈,對于男士來說,則更為重要。舌下靜脈變粗,或者舌下絡脈青紫,這些都被統稱為舌下淤點,是淤血的重要表象,跟冠心病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系,高血壓和高血脂患者的舌下也都可見到淤點。 問答: 張倚偉問: 想請教一下羅老師。 我發現舌頭上有紅點的人特别多,尤其舌淡的人看着很明顯,還有的舌根處有乳頭狀突起,伴随的症狀各異,有形寒肢冷的、有手腳幹熱的……是不是這都代表血分有熱呢?謝謝。 羅博士答: 舌質很淡但紅點很多,我覺得你說的情況女士居多,如果仔細觀察,這種紅點顔色多比較深,我覺得這是淤象;舌質淡則代表氣血不足。同時舌質淡也說明氣血不通暢,無法供應舌體;另外,紅點代表有淤,很多有此類舌象的婦女都有婦科病,比如不孕、閉經等症,這是我的經驗,我們可以相互探讨,不知道你看的患者還有什麼特點。 蕭大夫問: 羅老師,舌下靜脈的粗細與淤血是否有關呢? 羅博士答: 朋友,現在基本認定舌下靜脈的粗細和淤血相關,一般情況下,如果粗過兩毫米(我認為這是個相對标準),那麼就可以判斷為淤血了;同時,舌下靜脈的彎曲程度和顔色也是判斷淤血的指征。 桃色的天空: 羅博士,按照你的化淤血方法,兩個月下來,淤血好了很多,舌下靜脈也不像以前那樣粗了,但是,我發現每次月經之前舌下靜脈又會像以前那樣粗大,這是正常狀況嗎? 羅博士答: 例假前舌下靜脈變粗一般是正常的現象,是氣血開始旺盛的表現,不要擔心。
|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