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煙、喝酒、賭博、吸毒、玩遊戲都可以使人上瘾,有人因賭博和吸毒,債台高築、抛妻棄子,隻為了換取短暫的刺激,長此以往,到最終得到的卻是家破人亡,是什麼讓他們放棄工作、抛棄家庭去追逐短暫的快樂?上瘾背後的生理機制是什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上瘾了?如何戒瘾?
一、認識上瘾
神經科學對上瘾的定義是由于神經中樞經常接受某種外界刺激而形成的習慣性依賴。成瘾實質是一種化學上的奴役。
漢字中“瘾”由疾病頭和隐藏的“隐”組成,就是在告訴我們:瘾是一種病。瘾的英文單詞addiction的拉丁詞根是“被奴役、被束縛”的意思,也就是上瘾者在某些方面已經成為某種物質的奴隸,自己失去了自主能力。現在的addiction本身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上瘾,例如藥物、酒、賭博等自己不能停止的有害的行為習慣。
第二層含義,就是指一個人會花大量時間,做一些自己特别感興趣的事,也就是我們說的愛好。
愛好和瘾的區别在于,愛好是一種健康的行為,對我們的身心是有好處的。瘾這個行為本身雖然可能給我們帶來愉快的感受,但它也具有傷害性。瘾會對我們的身體、心理和社會帶來一定的傷害。
例如:玩遊戲可以緩解疲勞,讓我們感覺愉悅,這隻是一個愛好。可是如果你玩遊戲停不下來,明知明天要上班,可就是控制不住,一直玩到深夜。該思想雖然認識到不能繼續玩遊戲,可是身體上卻控制不住,這就屬于上瘾。成瘾行為難以自我控制,它會反複出現、反複發生,比如,你一摸到手機就想打遊戲。成瘾行為具有4個特點,分别是令人愉快、帶來傷害、無法控制、反複出現。
上瘾分為物質上瘾和行為上瘾,物質上瘾有煙瘾、酒瘾、甜食瘾、毒瘾等藥物依賴等,行為上瘾有賭博瘾、網瘾、遊戲瘾、購物成瘾等。在醫療領域判斷上瘾有6個标準。
标準一是耐受性。耐受性是指身體會對藥物免疫,隻有靠增加成瘾物質的數量和次數,才能保證獲得快樂和以前相同。
标準二是戒斷行為。也就是一旦你離開成瘾物質,就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比如說心裡難受、失眠、出汗等各種症狀。這種行為會逼迫你再次去尋找上瘾物質。我們經常在電影裡可以看到有些瘾君子在毒瘾發作的時候,看上去特别恐怖,這就是一種戒斷行為。這種行為是很多瘾君子難以戒毒的重要原因。
标準三是失去控制。上瘾者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明知有很多壞處,仍然會義無反顧地沉迷下去。比如說有些人喝酒,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必須要喝醉。
标準四是無法減少。上瘾者沒有辦法減少對上瘾物質的依賴。比如說酒鬼。剛開始每天喝半斤白酒。慢慢的變成每天喝一斤,為了戒酒。自己雖然想每天少喝點,可是就是沒有辦法減少。
标準五是過度關注和強迫自己對上瘾物質的依賴。也就是一天中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關注着上瘾物質。比如說酒鬼天天想着喝酒,瘾君子天天想着毒品,并且這種想法不受到自我意志的控制。
标準六是對我們的身心和社會功能産生損害。比如吸毒不僅傷害自己的身體,還破壞家庭、影響工作、引發犯罪,真是害人又害己。賭博雖然對自己的身體沒有傷害,但是他會破壞家庭,其中的經濟糾紛會引發犯罪,對社會産生不良影響。所以如果你的行為對社會和個人都沒有傷害,這不叫上瘾,如果對社會和對自己造成了傷害,那這就是上瘾。
二、上瘾的生理機制科學家為了研究上瘾,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見下圖:
把一隻老鼠放在一個籠子裡,籠子裡有一個杠杆,杠杆的一端受到一台計算機控制。把連着藥物和鹽水的導管插入到老鼠的血管裡。
第1種情況,計算機設置為注入生理鹽水。老鼠按下杠杆,按壓幾次之後就基本上不會去按壓杠杆了,因為沒有什麼感覺。
第2種情況,計算機設置為注入藥物可卡因。老鼠按壓杠杆,然後會往身體裡注入可卡因。老鼠發現這個快樂秘密之後,它就會一次又一次不停地按杠杆。獲得快感,甚至不吃也不喝,對旁邊發情的雌鼠也失去興趣。如果是雌鼠在按壓杠杆,還會放棄照顧自己新生的幼鼠。有的老鼠甚至按壓杠杆直到衰弱死亡。
老鼠沉迷于不停地自我刺激,是因為刺激激活了大腦中的細胞,使其釋放了一種能讓它感到愉悅的神經遞質—多巴胺。老鼠踩壓杠杠,就是激活了大腦中的神經元釋放多巴胺,從而感到強烈的愉悅感,所以上瘾就是通過藥物或者某種行為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獲得快樂的過程。
人的大腦是有890億個神經元組成。每個神經元上至少有上萬個突觸,神經元和神經元之間依靠突觸來傳遞信号。每一個突觸裡面有很多囊泡。每一個囊泡就像一個化學工廠,根據大腦需求,不斷的合成化學物質,我們稱之為神經遞質。目前人類發現的神經遞質高達50種以上,例如多巴胺、催産素、血清素、内啡肽、腎上腺激素等。
正常的大腦分泌神經遞質需要經曆3R過程。
見下圖:
第一步:神經遞質釋放,如果人的大腦受到刺激,例如遇到好吃的,看到美女。大腦就會将儲存在囊泡裡的多巴胺釋放出來。
第二步:神經遞質激活受體,受體是一種蛋白質,位于神經傳遞的盡頭。它有選擇地與特定的神經遞質結合,就像一把鑰匙隻能打開一把鎖一樣。當多巴胺被釋放,它就會彌漫在突觸間隙和自身的受體結合,這樣人體就會産生特别愉悅的感覺。
第三步:神經遞質移除。神經遞質與受體的結合是可逆的,當外在的刺激結束之後,神經遞質就會離開受體,重新回到囊泡裡,以便下次使用。所以愉悅感通常是短暫的,當多巴胺被神經元的突觸吸收回去之後,快感也會随之消失。當下次受到刺激時再次釋放,重新完成上面的步驟,來讓人們再次體驗到愉悅的感覺。
對大腦來說,讓人們成瘾的是多巴胺,而對人們的感知和意識來說,成瘾的是一種愉悅的感覺。這種感覺來了又去,反反複複。讓人充滿了渴望。隻有不斷的去刺激才能實現。成瘾就是被這種感覺綁架,去重複體驗這種感覺。
現在的研究發現,愉悅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這兩種愉悅感最早被精神病學家唐納德·克萊因描述為“捕獵之樂”和“盛宴之樂”。捕獵之樂是追逐刺激感時,人會感到興奮、渴望、刺激;而盛宴之樂,則是滿足、舒适、放松、成就和平靜的感覺。從生物的本能出發,捕獵之樂是欲望和性渴望,而盛宴之樂則是滿足、性高潮和回味。
科學家已經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們破壞了老鼠的愉悅中心,也就是釋放多巴胺的大腦伏隔核神經元。這些老鼠就像重症監護室的植物人一樣,不想吃東西,不想喝水,更不想交配。它們需要人工照看和喂養。如果沒有人類的喂養,他們甯願活活餓死。所以破壞多巴胺神經元會剝奪它們的動機,變得徹底無欲無求,甚至連生存都感覺沒有任何意義。
在億萬年的時間裡,神經遞質和大腦協同進化,和平共處,大腦完美地調節着神經遞質。當神經遞質水平較低時,大腦将合成神經遞質,之後,神經遞質安全地儲存在囊泡中。當大腦需要這些神經遞質時,它們才從特定的神經元中被釋放出來。神經遞質被釋放并刺激受體後,通過分解、擴散或再攝取終止其功能。
成瘾性藥物被濫用進入大腦,影響了神經傳遞,但大腦沒辦法處理或終止其行為。大腦中的藥物水平由藥物使用者所控制,而不是由大腦所控制。藥物不像神經遞質那樣很容易就被移除,因此藥物的持續作用時間遠遠長于神經遞質。例如:可卡因會鎖定多巴胺的轉運蛋白,讓受體持續的興奮,封閉囊泡收回多巴胺的通路。像木馬一樣劫持人的大腦,控制人的行為。見下圖:
圖:正常的大腦和被可卡因控制下的神經元突觸對比
三、如何戒瘾人一旦對于某種物質或行為上瘾,戒掉将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特别是毒品上瘾。它對大腦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因為每個人的個體差異也不一樣,能不能戒掉,要因人而異。從概率上講,大多數人是很難戒掉毒瘾的。那麼有人就會問,直接阻斷多巴胺的分泌不就戒掉毒瘾了嗎?現代科學研究,有一些藥物可以直接阻斷多巴胺的分泌,但是它的副作用也非常大,病人如果服用了這些藥物,雖然毒瘾沒有了,但這個人就像一個重症監護室裡面的病人一樣,注意力喪失,沒有思維,沒有任何欲望,對生存和繁衍沒有任何興趣。
他沒有辦法讓人保持注意力。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直接阻斷多巴胺的分泌這種療法是不可行的。
戒瘾的過程中有以下5大誤區。
第一大誤區是,戒瘾是意志力的問題。認為隻要意志力堅強,就一定能夠戒掉,其實僅靠意志力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瘾是一種病。
第二大誤區,成瘾是道德問題,是一個人堕落的表現。其實現代科學認為上瘾是一種精神障礙,是一種病,不是個人道德問題。把成瘾看成道德問題,僅僅用譴責、打壓、控制、嚴厲懲罰來解決成瘾問題可能适得其反。我們需要放下這種不恰當的成見,坦然面對成瘾是一種心理障礙的事實。
第三大誤區,戒瘾需要嚴厲的懲罰。成瘾者的家人往往會抱有這樣的看法,進而對成瘾者采取高壓手段,斷網、沒收手機,或者把煙酒藏起來,有時還會伴随日常的打罵、言語羞辱或責備。這樣做往往會适得其反,不僅無法讓成瘾者從成瘾中走出來,還會破壞成瘾者和親人之間的關系。其實很多人上瘾是得不到社會和家人的關愛所導緻的,他隻能從上瘾物質中獲得快樂。如果此時此刻把他孤立。他就更加缺少愛,會對上瘾物質更加依賴。所以如果身邊人有賭博、抽煙、吸毒、玩遊戲上瘾,我們更加需要和他保持親密關系,和他站在一起幫助他完成戒瘾過程,而不是嚴厲的懲罰。因為嚴厲懲罰的結果往往是成瘾者把家人從身邊推開、從心裡推開,讓成瘾者更加孤立、更加無助。所以,嚴厲的懲罰通常對戒瘾沒有多大效果。
第4大誤區,是成瘾者必須在家人的監督下才能完成戒瘾。其實我們需要他自己發自内心的改變,而不是靠别人去改變。就像小朋友寫作業,他如果認為是為了家長而寫作業。一旦沒有家長監督,那他就不寫作業了,其實上瘾的問題也是一樣的道理。這種控制還會增加彼此的不信任感。家人控制或監督成瘾者的戒瘾行為,也意味着家人對成瘾者不信任。成瘾者一旦感覺自己的家人不信任自己,就會失去對自己的信任,反而可能再度放任自己的成瘾行為。
第5大誤區,認為戒瘾不需要心理咨詢的幫助。上瘾是一種病,不是道德問題,所以需要積極的參與治療。現在科學有很多種療法。比如說藥物療法、行為療法等。要根據患者的成瘾類型和程度選擇合适的療法。
戒瘾需要家人和社會的幫助,幫助患者建立信心,共同來治療。建議如下:
第一、積極的情緒面對上瘾。家人要包容他,愛護他,比平時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建立親密的家庭關系,讓他感受到愛,而不是被孤立,被人看不起。不要讓他陷入自責,抑郁的精神狀态。
第二、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盡量不要讓他接觸上瘾物質或行為,比如說戒煙戒酒,就要遠離煙和酒,和不抽煙不喝酒的人待在一起。讓他沒有機會接觸這些上瘾物質和行為。
第三、要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找到一個健康的愛好,來替代原來不良的上瘾行為,例如跑步、瑜伽、打球等,健康的愛好也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給人帶來愉悅感。同時還要積極的參加社群活動,找一群有共同愛好的人,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時間久了,上瘾行為就會被健康的愛好所代替。
第四、要積極的配合醫生治療。嚴格的執行醫生的治療建議。
總結
英國著名的瘾君子托馬斯·德昆西在1821年寫下了著名回憶錄《瘾君子自白》以記錄自己的體驗,他在書中提到毒品有着“強大力量”和“神奇效用”。他将過瘾感描述為“一種可以緩解所有人世間悲傷的萬能藥”,“神聖享受的深淵”。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個人如果孤單、失落、無聊、空虛或者有巨大的精神壓力,為了緩解這種症狀,有可能對某種物質或行為産生依賴。例如一個人工作不順會喝酒、婚姻不順也會喝酒。事業不順也會采用喝酒的方式來麻痹自己,酒慢慢成為他心中的一種緩解所有人世間悲傷的萬能藥,長久下去,就會對酒精上瘾。
解決上瘾最好的方法就是不上瘾。要相信獲得快樂的方法有很多種,而不是依賴某種藥物,或者某種行為。如果自己感覺到對某種物質或者行為依賴的時候,要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目前的狀态,不要自責,不要害怕别人異樣的眼光,提前介入治療。這樣才不至于越陷越深,到最後不能自拔。
請記住:上瘾是一種病,需要治。
參考資料:
《根本停不下來:用心理學戒瘾,做一個自律的人》
作者:沈家宏
人民郵電出版社
《為什麼我們會上瘾:操縱人類大腦成瘾的元兇》
作者:【美】邁克爾·庫赫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