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天安門前的華表到底是幹嘛用的?

我們大家都知道,北京天安門前,有兩根漢白玉“華表”。

然而,“華表”是幹什麼用的?它的來曆是什麼?

天安門前的華表

今天,老馮告訴你答案。

其實,華表的前身,是“謗木”。

原來,根據史料記載,在夏、商、周、春秋戰國等時期,當時的帝王,頗有風範,海納百川,他們會在宮殿的外面,豎起幾個木頭做的牌子,讓老百姓在上面寫字,批評朝政,批評國家政策,這個木牌子,在當時叫做“诽謗之木”,簡稱“謗木”,後來也稱“表木”。

古代謗木,大概是這個樣子,也許比它還要複雜些,它是華表的前身

說到這裡,我們要注意啊,“诽謗”這個詞,在很古早的時候,它是一個中性詞,是“批評”的意思,隻是後來才逐漸演變成“惡意中傷”的意思。

那麼,日子久了之後,有人往“謗木”的上面,又加上了一些小木條,用來指路,例如指明東、西、南、北,例如指明各個城門的方向,等等,所以,“謗木”後來又多了一個功能:路标。

所以,“謗木”變成有兩個功能,一是百姓留言批評時政,二是路标。

好了,到了秦代,皇帝開始變得專制了,越來越不喜歡聽到老百姓批評他,于是呢,把謗木廢除了。

再後來到了西漢時期,皇帝為了表示自己胸懷廣大、和秦代的皇帝不一樣,“謗木”又恢複了。

然後,到了東漢時期,“謗木”再一次被皇帝撤走。

“謗木”撤走之後,原地空蕩蕩,朝廷内外的人,都看不慣,越看,越覺得不對勁,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于是呢,在撤走“謗木”的地方,豎起來幾根石頭做的柱子,叫做“華表”。

為什麼要豎這個華表呢?

因為啊,首先,原來的“謗木”,除了批評國政的功能之外,還有“路标”的功能,你把謗木撤走了,同時,路标也沒了。

其次呢,以前帝王宮殿門前的“謗木”,久而久之,早已成為帝王居所的标志物,“謗木”撤走了之後,原地空蕩蕩,沒有标志物,不富麗,不堂皇,無法顯示帝王宮殿的威嚴和非凡。

所以,豎起幾根石頭做的“華表”,一來恢複路标功能,二來也宣告天下:這裡,是天子的居所,任何人到了此地,要肅靜,要檢點行為,不得驚擾,不得有任何對帝王不敬的行為。

然後呢,随着時光的推移,“華表”不但出現在皇帝的居所周邊,而且,逐漸也出現在皇家陵墓等其他的一些地方了。

明十三陵,也有華表

再後來,朱棣組織修建紫禁城,叫人往天安門前,也安上了一對華表,這其實也是沿襲唐宋以來的習慣,僅此而已。

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天安門前那對華表的來曆了。親愛的讀者,老馮為你解釋清楚了嗎。

參考史料:

(晉)崔豹《古今注·問答釋義》:“程雅問曰:'堯設诽謗之木,何也?’答曰:'今之華木也,以橫木柱頭,狀如花也,形如桔棒,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謂之表木,以表王者納谏也,亦以表識衢路。’”

《史記·孝文本紀》:“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诽謗之木,所以通治者而來谏者。”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