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一個人學習的方法和途徑有無數種。
但我也越來越意識到:
在所有的學習途徑和方法中,都沒有任何一種,能夠有讀書那麼系統全面。
如果你喜歡通過聽别人講來學習,那你永遠沒辦法知道好幾千年前,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士多德到底講過什麼;
你也永遠不可能知道孔子又是如何給弟子們講學、答疑。
如果你習慣通過看别人如何做事來學習,你也隻能看到自己身邊的人是如何說話、做事的。
誰能知道,那是更好的榜樣,還是更糟的榜樣?
來自訪談《十三邀》
但很多人讀書,最大的障礙在于:沒時間讀;讀不下去;讀過的内容轉眼就忘、不知道要如何運用。
這時候,你需要的,是一個适合你的讀書方法。
關于讀書的方法,古今中外,無數愛書愛閱讀的人,都做過特别多的分享。
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從第一版出版以來,曆時近100年,卻仍然經久不衰。
同樣作為一名熱愛讀書的人,來分享幾個個人在讀書過程中,經常用也很管用的讀書方法。
我的體會是,能夠更好地吸收書籍的内容,才會在讀書中體會到求知和進步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愛上讀書,一個關于讀書的良性循環就建立起來了。
來自電視劇《四重奏》
01
框架讀書法:快速掌握書籍主要内容,且能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的讀書方法
每一本書,即便是文學類的小說、詩歌集等,在編撰成書時,都是按照一定的框架和邏輯順序來的:
比如小說可能會分成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等;
個人的詩歌集也會按照創作的時間等作為分類依據進行編排。
而文學之外的其它書籍,結構和邏輯就會更強、更有體系。
我們通過書名和目錄,就能夠在詳細閱讀全書之前,對作者的整體思路有一個系統了解。
來自電視劇《唐頓莊園》
知道這本書主要講什麼,作者分了哪些部分來講,每一部分又有哪些章節?
這樣就像在進入一個景區遊覽之前,就先看全景圖,等真正進去其中後,既能夠看到眼前美景,也知道自己大約身處何處。
而如果每次讀書都保持這個習慣,久而久之,思考問題的邏輯思維和框架體系思維也就鍛煉出來了。
來自電視劇《俗女養成記》
02
拆書讀書法:選擇對自己有啟發的片段,學以緻用
拆書讀書法來自一本叫作《這樣讀書就夠了》的書:
作者趙周認為,成年人的讀書和學習,絕大多數都是緻用類的,是學完了都要問“我可以在哪兒如何使用這個知識點”的?
基于此,他自創了一個叫作拆書讀書法的方法:
可以随意拿起一本緻用類的書籍,然後随意翻開一頁閱讀,讀到哪一段覺得很有啟發,停下來;
合上書,找一張紙,先複述一遍剛才這一段的主要内容和意思;
然後想一想,自己過往經曆中,有什麼具體案例是跟這段話有聯系的,在紙上寫下來:
來自電視劇《後半生》
比如你讀到一段關于時間管理的内容,大意是說,如果總是有拖延症,可以嘗試讓自己先做這件事5分鐘,接着很有可能5分鐘過後,你就沉浸在這項工作當中了。
這讓你聯想到之前寫方案,總是打開word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後來再一次打開word時,你想着要麼先把标題、格式之類的寫出來?
然後就寫了文案的标題、固定框架的幾個大标題。
結果很神奇地發現,自己整個注意力集中到文案上了,不知不覺就将初稿寫出來了;
最後,在紙上寫下接下來在什麼事情上,你準備用這個學到的方法來如何嘗試。
更詳細的介紹,可以閱讀原書:
來自電視劇《萬物生靈》
03
摘抄筆記讀書法:學習專業新知識的必備之選
很多人在學生時代時,知道學習一定要記筆記。
但在學生時代結束進入社會工作後,再學習時,就很少會有人還會認真記筆記。
但從我個人經驗來說,讀書不記筆記,對書籍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會大打折扣。
尤其是對于自己職業領域裡的一些專業書籍,如果想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記筆記是一個特别好的方法。
在之前的分享裡,我曾經詳細介紹過我自己做讀書筆記的幾種方法:
來自電視劇《意大利制造》
說起來,還真算是一個信息時代的笨辦法,顯得很不合時宜。
但我手上,确實有好幾本厚厚的筆記本,都是我工作以後學習人力資源、組織發展,還有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寫作等幾個領域的讀書筆記。
要說起來,一筆一劃寫下來的讀書筆記,不是為了以後可以随時翻開複習;
而是寫一遍的記憶,要比純粹看書,印象深刻好多倍。
我的很多專業知識儲備,就是通過這種近乎原始的讀書方法,積累起來的。
遊刃職場有餘姐
求職面試·職業發展·個人成長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