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簽: | 分類: |
作者:
作者: 一直不太願意把這個圖發上來,盡管隻是一個模式圖,但經絡的所有秘密全部包括在其中了,如果你有緣,從此可以領悟經絡的終極奧秘。
這裡隻給出了督脈的模式圖,任脈同理。
表裡經的隻給出了厥陰和少陽的模式圖,其它的同理。各位可自行畫出。
任督主要的是在頭部達成經氣的左右交換。
表裡經最重要的基本活動是在頭、手、足遠端的經氣交換,這是最核心的秘密,也是從醫者唯一能幹預的部分。各位要自行領悟了。
中醫經絡原來如此簡單
最近幾天,基本上把我領悟的經絡系統做了比較全面的整理,當變成文字和圖示後,發現中醫的經絡是如此簡單!中醫治療也不用弄得那麼複雜,完全可以用非常短的時間就可以入門。唯一的難點是如何從傳統的思維裡轉到用“六經”辨證,隻要把歸經區域弄清楚,無論是針灸、按摩、藥物均可信手拈來,解決一些認為是疑難病的痛苦。
這些東西本來應該做為不傳之秘,自己使用就好,但思之,67億人為什麼選擇了我來悟透經絡秘密?不敢藏私,發在博客裡,供同好研究,各人如何闡發,即是機緣。
這裡所談的“六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六經辨證,因為現在的六經的歸經區域擴大了可能不止十倍,請各位自賞之。
各位看後,有何感想,不必在此讨論,我無意做口舌之争,原則隻有一個,你覺得有用就拿去,沒用就别費神去看了。
中醫基本上掌握一個“開、合、升、降”就夠了,隻是開什麼?如何開?閉什麼?如何閉?升降亦如此,當你弄明白這些,中醫大師非你莫屬。
任何一個理論,個人認為,要能完整解釋按摩、針灸、藥物、修練才是真正符合人體生理病理的,我期待着有比我這個理論更完善的解釋。前提是你的解釋要符合最基本的物理和常識。
六經的陰陽虛實到底指什麼?六經在受精後發育成人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形成一個類似“充電”的過程,讓六經充滿電荷,這個電荷的多少在出生時基本确定,是為先天虛實;出生後在女子第一次排卵,男子第一次遺精之前,卵母細胞和原精細胞還會轉化成電荷繼續通過腎經充實骨髓和腦髓,是為藏精。換過說法,從出生那一刻起,人體六經的電荷就基本确定了,這個電量決定了人體的先天身體素質。
這個充電的過程是嚴格分開的,陰經的電量主要來自卵黃囊和母體,陽經的電量則來自季節的光熱,正因為這樣,在體表陽經分布的面積又最大,所過的部位最多,又處于外側面,所以,人體與季節有一定的互動,如果季節反常,在體内相應不足的陽經就會起明顯感應;如不能及時處理,因表裡經的循環影響,又會影響到相應的裡經。嚴重的就會通過經氣的大循環影響到下一級或上一級表裡經循環,從而發展成全身的疾病。
出生後後天的補充主要通過食物直接吸收和陽光照射的光和熱(包括儲存的光熱如電熱,火熱,食物也是儲藏的熱),這些光熱會直接轉化成陽經的“電量”和陰經的“電量”。如紅光或紅色食物轉化的是陽經的“電量”,藍光、黑光或黑色食物轉化的就是陰經的“電量”。
所以陰虛指的是三陰經“電量”不足,陽虛指的是三陽經“電量”不足。
六經的基本運行原理
六經是表裡陰陽相配合的運行,太陰與陽明;少陰與太陽;厥陰與少陽,一共三對,分成左右兩邊,正常運行時,表裡運行方向相反,左右運行也相反。交換的速度約為每秒一次(有資料說是每分鐘64次,又與八卦的八八之數吻合,不知是巧合還是古人真的是從數理推醫理或者從醫理發現數理)。具體如下,左太陰經下行,左陽明經上行,同時右太陰經上行,右陽明經下行;左少陰經上行,左太陽經下行,同時右少陰經下行,右太陽經上行;左厥陰經上行,左少陽經下行,同時右厥陰經下行,右少陽經上行;簡單總結,就是總有一側的陰經在上,一側在下,陽經也是如此。
任、督脈在中間起到溝通左右兩側同名經的經氣作用。
這個運行的主要意義在于,通過這個上下運行過程進行陰陽經氣的交換,在陽經下行時,通過在足部膝關節以下的絡穴把陽經的經氣一小部分交換到陰經,同時陰經在頭端(嚴格來說是胸腹部的迷走神經)把陰經的部分經氣交換到陽經,反運行時,足端交換一小部分經氣到陽經,頭端的陽經也交換一小部分經氣到陰經。這樣做的目的,是維持陰經不過寒,陽經不過熱,達成一種平衡。如果因為某種原因,陰經在頭端不能交換經氣到陽經,但陽經卻可以交換過來,也就是沒有把位置空出來,就會造成該條陰經因上方沒有位置不能上升的現象,這種現象累積一段時間後,相應的陽經因下端阻力太大,也不能再完成足端的交換,這時個表現的就是陽經升而不降,陰經降而不升,相應的疾病就發生了。這個現象已為武當山道醫祝華英通過内視闡發了完整的内經運行,各位可參考他的著作《黃帝内經十二經揭秘》。
本人在此把他的發現做了更進一步的發展而已,一方面把他沒有說明白的十二經概括為六經,因為手的三陰三陽經其實是與足的三陰三陽經是相通并同步運行是,當你把手心向前,雙手上舉,就很容易明白我說的是真理。另外,本人把沖、帶二脈去掉了,原因很簡單,沖脈基本上是迷走神經的内容,上傳下達的描述都一樣,但迷走神經中間三陰經均有,所以說任、沖統三陰也不為過,隻是多此一舉了。帶脈就是少陽膽的所過,不需要專論。其它奇經四脈陰陽跷、陰陽維除增加理解的難度外,都是後世拼湊之物,均在六經之内,不作專論。
至于任脈、督脈隻是三陰三陽經的交換通道,在實際應用時隻有按摩、修練,艾炙用得較多,隻略談如下:
任脈實際上淺表的分布在腹白線的兩側約二分處,可以這樣說任脈是由左右二條構成的,這已為武當山的祝道長在練功中證實,這與現代解剖左右肋間和肋下神經在胸腹部沒有交叉吻合,為什麼會出現左右明顯不同的表現原因就在于此。深層的任脈則是左右迷走神經,所以當要溝通左右任脈時為什麼是在鸠尾穴,如果你注意解剖,這正是左右迷走神經走得最近的地方(胃的前、後支)。
督脈在淺層也有左右督脈,其實與任脈一樣,都是通過肋間神經聯系。在腹部主要看到的督就在左右交感幹,溝通左右督脈的穴位是尾闾穴,深層其實就是奇神經節。督脈的其它部分深層就要在脊髓裡找了。
任督脈的主要作用是溝通左右的三陰三陽,主要的溝通位置是大腦的胼骶體,從解剖來看左側的神經纖維從這裡交換到右側,右側的神經纖維從這裡交換到左側。當然在脊髓各段的白質、灰質也有左右交換,這恰恰從解剖上支持中醫的任、督是有物質基礎的。因為左側的陰陽表裡經與右側的陰陽表裡經是相對獨立運行的,如果沒有任督的居中溝通,左右就會表現為明顯的不同。
隻是各位要特别注意的是,任督是左右三陰陽經的居中通道,也就是三陰先交換到左右任脈,左右任脈再完成左右交換,督脈也是同樣道理。所以任主三陰,督總三陽是不無道理的。三陰三陽相當于任督的二級機構。
從這裡我們很容易明白,大腦兩半球其實就是左右三陰三陽的儲能器,至于是大腦管陰,小腦管陽還是同時管,就有待各位去研究了。實際應用中意義不大,就不在我關注的範圍了。
基于六經的基本運行規律,有以下内容要強化:
左肝右肺說:因為肝體在右,也就是儲備在右,肝經更容易得到補充,所以在右側的肝經上下行均不會太容易出問題,但左側的肝經要經過頭部的交換後才能補充電量,可能會出現滞後或不足的情況,表現為升降不足,尤其是要克服引力的升可能不足,容易表現出症狀,所以左側病常責之肝。
肺是同樣原理,雖然肺本身的儲備大,但比較而言兩側差不多,但同是太陰的脾卻在左,可以直接補充左側太陰的電量不足,所以左側太陰的升降會比較易趨于正常,但右側的太陰卻要通過頭部的大腦向對側交換後才能補充,所以右側的毛病比較易見。
左肝右膽說:肝膽儲備均在右,按說弱方都應該在左才對;這是因為沒有注意到肝陰膽陽,同側肝經升時膽經卻要降,肝右升降的力足,膽升降的力量就為肝所左右,自身的力量顯得微不足道。左肝的原理如上。所以在右側主要表現出來就是膽經的疾病。所以身體右側的問題多從膽經着手,促降而獲得療效,左側從肝經入手,促其升發而獲得佳音。
脾升肝亦升,肝升脾亦升:三陰經除腎經外迷走神經是主要上行通路,腎經還有一個重要路徑是脊髓。
關于三陰經
太陰循行從腳到延髓到舌下,到手,内部有交感和迷走神經的部分神經來絡脾和肺,胃及大腸,上達嗅神經,如果從體積和表面積來看,脾很小,肺的表面積很大,另外還有全身肌肉所過神經和末鞘(特别注意隔肌的隔神經),全身皮膚所過神經及末鞘,是全身最大的分布面積,當然細胞容量也最大,神經分布範圍也最廣。它們能充的電荷容量也是最大的。因為同屬太陰系統,所以脾攝氣,即是攝取食物的“電量”,肺主氣,生宗氣等均是同理,因為沒有來源,其它經所需要均無來路。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所謂“痰”就是食物化生的精華物質,用現代的可見物描述就是淋巴管乳糜池裡的乳糜。要經過靜脈回流到肝、肺的。經常吐痰的人和誤用“吐痰”法太多為什麼傷害身體,使人虛虧即是此理。脾氣的升清升的就是這個“乳糜”,肺氣要降也是降這個“乳糜”。因為有脾和肺作為儲“電”的容器和充電器,比較而言,陽經沒有這個“設備”,所以經常表現為“陽常不足,陰常有餘”。
少陰經循行從腳心至盆、腹、胸、脊髓到延髓到耳神經和舌咽神經,還有手上所過,内部通過迷走神經,交感神經等主幹絡心絡腎;另外還有全身的骨、骨髓分布的神經和連接纖維,全身血管分布的神經及末鞘。同樣骨髓和腦髓構成了少陰經的儲藏設備,是藏“精”之所。精化“氣”會從最遠端的骨髓---小腿骨髓開始,所以為什麼“腎虛”的病人會有小腿酸軟無力的現象。心腎不交,水火不濟都是骨髓所藏之精不能及時抽取氣化補充少陰的電量所至;更嚴重的是已經抽取到沒有儲備的地步,要抽取腦髓時腦萎縮就出現了。少陰的腰骶神經叢連接生殖腺,卵巢膀胱并通過脊髓上行是少陰經的一個特殊性。
厥陰經表淺循行從腳到盆、腹、胸、手,内部循行從交感幹、迷走神經到脊髓上達視神經。其它是所有連接筋腱、内部的韌帶和骨膜的神經及神經末鞘。這些筋膜包括了肛門括約肌,尿、生殖口括約肌,毛孔的微小肌肉等等環狀的肌肉。還有所有連接除性腺之外所有腺體、油膜的神經。油膜主要指的是腹部的腸系統膜和腹膜,所以過度肥胖當從厥陰入手處理。肝是人體厥陰最大的一個儲備庫,其它還有如腦下垂體、腎上腺、甲狀腺等腺體的儲備。厥陰系統又是體内反應最快也是最強烈的系統,所有情志類的影響首先從厥陰開始,基本原理是“視”刺激會使厥陰肝經頭端不斷累積電荷,導緻表經膽木不能上升,所以很快兩肋有蹩脹感,其它厥陰系統的腺體反應是呼吸、血壓、汗腺方面的改變。“聽”的刺激同理,因聽神經也同樣通過延髓上傳到下丘腦核,而這些腦核均受視交叉上核的統一控制,另少陽膽和三焦均在耳在豐富的神經連接,所以無論聽還是嗅,觸、嘗産生的刺激,均可引起厥陰的改變而引發經氣的偏差而緻病。而七情均由五感(視、聽、觸、嗅、味)引發。
三陰經與五髒直接維系,所以升降正常與否關系到五髒的功能是否正常。因肺升太過會導緻咳喘等升而不降的症狀,所以肺以降為用,多關注肺經的降一面;心經升而不降也會導緻上部一片“火”象,也是下降為主,心包經同理;
但對于脾經,因要升清,攝氣,需以升為主,要關注升的一面;肝經也是同樣,降而不升則害疏洩太過,導緻“水”排出太多,同樣注重的是升的一面;
腎經就更特别,如降太過則封藏失司,表現為滑洩、遺精,所以特别注重升的一面。隻要升腎水(脊液)才能上升,才能把頭部的熱量帶下來,當然頭部熱的能量也能溫暖腰部,在整個背部分布的膀胱經就能再吸收這些熱量達到補陽的目的。(這就是水火既濟,腎水上濟心火)
關于三陽經太陽經包括了左右太陽經,手足太陽經,頭部太陽經,還有看不見的體内絡屬部分小腸和膀胱,都是人體循行範圍最大,所過面積最多的陽經,所以所有的陽虛證最後都要歸到太陽經,太陽經足可以說全身陽都足,如果不足,首當其沖的就是小腸部分,因在腹部所占面積最大,又分布在小腹部,在體表就可以摸到小腹是一片陰冷。熱食、熱藥通過小腸的神經末鞘直接補充太陽經的電荷,在小腹艾炙或按摩為什麼能強壯即是通過熱電轉換加強太陽經的電荷,均達到補陽作用。同樣,你會發現當表現為心陽不足時,也是補太陽,藥物都一樣。經常食用寒冷食物或寒性的食物均會首先波及太陽經,因為太陽經在腹部所占面積最大,需要更多的陽性電荷去中和這些陰性電荷時,太陽經是首當其沖的。當然陽明經也會深受影響,但少陽相對影響會小一些,因為它處于“半表半裡”,吸收的是二次能量。
陽明經從腳到頭,到手,内部絡胃及大腸,上達三叉神經到面部和額部;循行面積是三陽經裡最小的,對于整個“陽”的影響有限,所以為什麼在讨論脾陽不足時,均從補腎陽着手,其實脾陽就是胃陽,腎陽就是膀胱的太陽經,因胃陽影響有限,不如從補太陽着手來得實際。脾陽虛時是背心巴掌大的一塊寒冷,基本與心陽對應,但從經絡論均為太陽經所轄。事實上,從生理結構上看,熱食也好,熱性藥也好,進入腸胃,胃的面積吸收有限,遠不及小腸的面積大,停留時間長,當然進入的陽熱轉換電荷是明顯不同的,但都可以達到補陽明和太陽的目的,自然所反映的脾陽虛及腎陽虛都解決了。
少陽經淺表的從腳到頭,手,整個側頭面、側胸、腹、盆面均為所過,内部絡三焦和膽,三焦在這裡可理解為是整個的胸、腹、盆腔的外膜,吸收的是整個胸腹盆部的熱再散發的熱;少陽膽是一個比較特别的系統,原因是膽囊很小,面積有限,吸熱當然很小,而且膽囊并沒有辦法直接吸收到食物和藥物的直接熱量,跟三焦一樣,隻能吸收太陽、陽明吸收後散發到胸腹盆腔的剩餘熱量。這種熱量當然是有限的,也正因為這樣,盡管少陽所過總面積很大,但因熱轉換有限,對三陽的影響是很小的。在臨床應用中,也很少會用到補充少陽的藥物和方法,隻有極少情況下,肝陽表現不足時(實際就是少陽不足),要用到些補肝陽(實際是補少陽)的藥物。肝體陰而用陽指的就是這種情況。由于陰經除肝經上達視神經比較表淺外,均不到頭部淺層,肝經的直達颠頂其實是少陽經所過,所以颠頂頭痛責之少陽膽經即可。但因頭頂表淺和顱内血管神經均為少陽膽所主,所以如果膽經上而不下(這時肝經下而不上),是為肝陽上亢,表現為高血壓;由于左右肝膽的表裡經是分開反向運動的,所以左側不能正常則左則血管可能因高血壓而破裂,是為腦出血而至偏癱。
從三陽各部所循行部位和所過面積就可以知道,太陽經的容積是最大的,其次是少陽經,最少的是陽明經,所以太陽經的電荷量最多,少陽次之,陽明最少。陽明并太陰構成中氣,電荷最少,也就是“氣”最少,“中氣”易虛即從此來。
三陽經均上達頭面,尤其是少陽膽經,控制了頭部的很多重要的神經,特别是血管的神經,一旦出現“肝陽上亢”,也就是膽經上而不下,隻升不降的時候,很容易造成血管意外。其它如眼突、流淚、失眠、耳痛、化膿,發脹,偏頭痛等均為常見;即便是陽明經的上而不下,也會造成眉棱骨痛,額部脹痛等不适,至于口舌齒的“火”症(潰瘍、瘡、腫、痛等)更是讓人痛不欲生。至于較輕點的太陽不降,也會有明顯的太陽穴脹痛,後腦發脹,昏沉等症狀。
所以在實際臨床時,要随時關注三陽經的降,尤其是少陽膽經的降更是重中之重。
五髒五陰經主要功能
肝經主疏洩,凡全身水液不能外洩,體内廢物不能外排的問題均在肝,與肺完成開合功能。
肺經主收斂,凡全身水液外洩太過責之肺;與肝相對應,完成一開一合的功能
腎經主收藏,凡全身精華物質和能量不能完成儲藏的問題均在腎找,精華物質和能量的外洩找腎。
脾經主運化,凡外來物質不能讓身體吸收利用,均在脾。
心經主血液,凡血液方面,部分組織失去營養方面的問題從心治。
心包主脂肪,凡全身脂肪代謝、腺體分泌問題責之心包。
陰經無非就兩件事
一、是“水”的“藏”問題,一個是“化”的問題;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水液代謝,高滲、低滲的問題,水是進入細胞還是流出細胞的問題。基本上為肝肺所主。
二、“精”的吸收和收藏,食物精華的吸收、利用、儲存問題。為心脾腎所主。
迷走神經走到大腸的上段,小腸的全部,胃更是有前後支的包繞,故三陰經可直接從食物中吸收負能量轉化為電荷。光熱中陽性能量,隻從陽經吸取,陰經隻吸取陰性電荷。任何食物均有陰性陽性二面,表現為陽性多為熱性食物,陰性多為寒性食物;藥物也是同理。你也可以理解為隻吸取負電荷,所以陰經所過或成為主要控制對象會表現為一片寒涼。
六腑六陽經的功能少陽膽,協助厥陰完成水的疏洩功能,同時間接吸收食物中青綠色光熱的能量轉化為少陽的電荷,以補少陽。
少陽三焦,同樣是協助完成心包經的代謝、分泌功能。同時間接吸收食物中青綠色光熱的能量轉化為少陽的電荷,以補少陽。
陽明胃,協助脾完成吸收功能,同時吸收食物中橙色、黃色的光熱能量,補充陽明電荷,補充經氣。
陽明大腸經,協助肺完成水的收斂功能,同時吸收食物中橙色、黃色的光熱能量,補充陽明電荷,補充經氣。
太陽膀胱,協助腎完成藏的功能,間接吸收食物中紫色、紅色的光熱能量來補充太陽經的電荷。
太陽小腸,協助心完成血液的生成運輸功能。直接吸收食物中紫色、紅色的光熱能量來補充太陽經的電荷。
陽經主要解決的是“火“的問題,凡全身陽熱不足,寒冷;反之,發熱、上火等均在陽經找答案。陽經隻吸收陽性的能量來轉換,你當然可以理解為隻吸取正電荷,所以陽經控制為主時,因主要釋放的是陽電荷,表現為一派熱象。至于是何經控制就要看所循行所過部位了。
相對獨立的六大經絡體系,中間主要靠任脈督串在一起經絡體系(不叫系統,以免混淆)細分可以分成三大塊,左右加在一起,可以叫六大經絡體系,具體表述如下:
手體系、腳體系,頭體系,它們運行時是相對獨立的,尤其是左右兩側更是嚴格分清獨立運行,但左右總是要串在一起的,交換的部分現在解剖支持的就是左右大腦半球的胼骶體相互交換,實際上還要通過左右迷走神經在腹部進行另一個方向的交換。
由于手體系和腳、腦體系還有一個雙向的運動,就是陰、陽經的反向運行。但無論手、腳、頭部的陽經因為串接緊密,所以經常是同時向同一個方向運行,基本分不出運行時間的差異。陰經則有一個時間滞後的問題,手、腳、頭在異常運行時,幾個體系還是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差别,但也不會區别十分大,隻是時間的相對滞後,沒有同步而已。
手、腳的經絡無論是循行還是經絡經過,均已有明顯區分,頭體系的經絡卻被強行歸到手、腳的三陽經上,陰經則基本上沒有描述,其實頭部也是有陰經的,隻是都在腦部深層運行,除厥陰可以在眼部明顯表現外,基本在頭部體表看不到。
具體在這裡就不描述了,各位可以通過以下二張圖片,自己去領悟。
同理為什麼隻是半邊臉的枯榮?身體的其它部位都正常。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