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交易的,尤其是做股票交易的,幾乎每個人都會了解一些技術分析。趨勢線、支撐壓力、各種價格形态、超買超賣、背離、百分比回撤,等等,這些技術手段幾乎每個人都了解它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可是,為什麼很多人總是用不好技術分析的這些工具、方法呢?
根源在于思維模式!
普通人最習慣的思維模式就是邏輯推理中的因果律,其表達模式是:“因為A,所以B。”這種思維模式在日常生活裡處處可見,深刻的紮根在我們的思維深處。而它的背後的邏輯依據是:确定性。
可是,市場卻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确定性的地方。市場裡,時時刻刻隻有不确定性!
因此,“因為A,所以B。”的思維模式在交易中是第一等有害的、最錯誤的觀念。
技術分析的思維模式是邏輯推理中的可能性,是對概率事件的一種推理,它的表達方式是:'如果A,那麼,B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
在技術分析裡,永遠不能夠成立所謂的“因為A,所以B。”。正是因為如此,技術分析可以解釋一切的價格現象,因為在技術分析的眼睛裡,看到了全部的可能性——價格或者上漲,或者下跌,或者橫盤。這三種可能性,在技術分析裡,平等看待,隻是區别它們出現的可能性的大小。
也正是因為如此,技術分析最适合于市場本身的特性!
所以,技術分析的交易者從不抱怨市場,如果市場運動方向與概率吻合,那麼,他将繼續原來的推理來操作;如果不吻合,那麼,他将解讀為前期推理的失效,比如假突破,而後他将根據新的事件重新調整方向。
所以,技術分析交易者也不需要走在市場的前面,隻需要追随。最典型的就是趨勢跟蹤交易系統。
所以,技術分析交易者也不需要很多的理由、依據去挖掘價格背後的東西,不需要花費太大的精力研究所謂的基本面,而是盯住價格波動的本身。
要想運用好技術分析,首要的任務,在于調整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式。這是第一等重要的大事!
技術分析是一種理論,因此,要想運用好技術分析,需要對技術分析在哲學上做一些思考,這是有益的。技術分析絕對不是工具而已。它提供給我們一個新的看待市場的角度和方法。如果在這個層面上不解決,而是花功夫去推翻它,實在沒有任何意義。
一切都是模式!
不斷虧錢,就出現了虧錢模式,虧錢——懊惱——痛苦——繼續虧錢,如此反複。必須從這樣的模式中跳出去!賺錢模式是:少量賺錢——快樂——總結進步——繼續賺錢——更大的快樂——更進一步的完善交易體系——更好的賺錢。
那麼,如何才能夠從惡性循環跳到良性循環中去呢?秘訣在于:1、改變;2、堅持。
人要形成自己的操作模式,需要時間和金錢去堆積,所謂一流高手用理念,二流高手憑資金管理,三流高手靠技術,層次是漸進的,如果人能達到用理念去進行操作,那麼其人也必定是曆經磨煉的,這也就達到了“混沌操作作法”的第五層次。
是的。把思維模式解讀為交易理念也是可以的。總之,理念,一定比具體的方法更加重要。
在佛法裡,有八正道,而正見,位居第一!可見,見解,是第一等重要的!
“如果 A,那麼,B 的可能大于 C 的可能”和“因為 A,所以 B。”,還不是同一回事,沒有區别,風險投資家隻不過第一句裡的“B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等于第二句裡的B而已,這類推論屬同義語反複,永遠不會得出有意義的結論,和因為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拔自己頭發上不了天一樣。這說明你的思維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态。
最重要的,在于你要了解“因為...所以...”和“如果...那麼...”之間的區别。
如果是前者,你着眼于尋找根據;如果是後者,你着眼于尋找對策。
前者,着眼于要了解背後的原因;後者,着眼于當下的動作。
如同開車的時候,遇到一個身影。你不要問:“那是什麼?”這是來不及的了,你必須當下決定刹車,而後停穩了,再去慢慢問為什麼、是什麼,都可以。
當我們使用模态命題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對A、B 本身需要定義,否則,“因為A,所以B。”、“如果A,那麼,B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就完全可能是一個概念。例如當 D=“B 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時,則完全是一回事。A、B 需要定義,這是确定無疑的!!!這個定義的過程,就是所謂的交易法則、交易原則,也就是所謂的交易信号。但是,如果沒有背後的理念作為支持,你也就無法做出這樣的定義;即便套用了書上的一些常識,你也無法運用自如。這是本文的核心觀點。
那麼,什麼才是定義A、B 呢?比如:趨勢線、價格形态等等。由此,“如果A,那麼,B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用實例來說明,就是:“如果對圖表的解讀是上升三角形,則後市上升的概率大過下跌。”在這樣的基礎判斷下,選擇做多。
顯然,下一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如何定義上升三角形了。這是屬于技巧問題。
實際上交易老手的思維模式都是固定的,極少會發生根本上的變化,“如果。。。則”是個基本模式。真正在交易裡用的要比這個複雜的多,經常是“如果A、B、C,則D、E、F” 等等,要在行情發展過程中不斷進行假設,再不斷用排除法進行篩選,最後确定一個或是兩個交易機會。而這個過程有時需一兩個鐘頭,有時僅需十分鐘。
朋友們,我們常常說交易的道理是一通百通的,技術分析的根源在于思維模式,交易是一個概率遊戲,所以我們永遠得出因為A所以B的結論,而成功的交易者就是那個連續失敗後,還對後續信号充滿信心,并果斷執行從不錯過大行情的交易者。
纏論的100%盈利率
對于炒股而言,學習纏論是捷徑,但任何捷徑都需要人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走到終點。相對而言,捷徑比較短,比較平坦,但終歸要走過去才行。
能夠讓纏論發揮最大威力的操作模式是零成本的操作模式,就是在一隻股票的長線買點進入,用部分機動資金根據中線、短線、超短線的買賣點操作,從而降低持倉成本,最終将持倉成本降為0,甚至負數。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買賣點都涉及第一買賣點的判斷。
稍微知道纏論的人都清楚,纏論中一共涉及三個買賣點,處于固定級别某一段走勢的不同位置,但三類買賣點推及最後都是第一類買賣點,而這三類買賣點的盈利性是必然的,這是纏論與其他炒股理論最大的不同之處。
很多人會把簡單的事情搞得很複雜,這在學習纏論的人中十分常見。他們忘了他們的目的并不是要搞懂整個纏論體系,而是賺錢。有簡單的方法,就先用簡單的方法。在股市中,賺錢是第一要事,況且搞懂了理論,也并不能保證你的操作水準一定能達到理論所對應的層次。
在纏論中,必然盈利的買點有很多,三類買賣點在走勢中各自有多種表現形态,在這些買入後一定能夠盈利的形态中,初學者掌握1個或者2個,足夠使用。随着經驗的積累,對理論的實際領悟加深,能夠掌握的形态會越來越多,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很多人都希望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這怎麼可能?
本文一步一步地将纏論的推導過程詳細寫出來,這些在原文中并不明晰的推導過程與推導邏輯是任何學習者都能夠生出信心的根本。
前面說過,整個纏論體系是個嚴格的邏輯推導過程,就像自然數有了1、2、3的定義,就一定能推導出1+2=3一樣。當然對于學習纏論而言,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思維模式是一樣的。
在纏論中,上面自然數的定義比喻所有的價格都是通過錢與股票的交易産生,是買的力量與賣的力量的比較。這裡除了買的力量大于賣的力量會引起上漲這樣最基本的原理之外,不存在任何其他因素,比如江恩理論的神秘主義預測,比如波浪理論中所謂上漲幾浪下跌幾浪的規律定式,比如出現某形态一定上漲的所謂形态學或者支撐壓力線、K線組合、周易預測等。
所有的交易都是等價的,以時間不可逆為前提,排列在走勢圖中,這就是股票走勢的所有。而這些所有的交易,最終都是錢與股票的互換,也就是買與賣的交織。有人說莊家可以控制走勢,但莊家的錢也是錢,莊家的股票一樣是股票,并不因為操作者是莊家而有任何改變。任何基本面的變化、小道消息的影響、參與者的心理糾結,最終都會忠實地反映在“買賣”二字上。莊家買股票也不可能一次買夠,出貨也不可能一筆出清,這些操作的所有都構成影響股價走勢的力量,這股力量是所有參與者共同編織出來的,最終以錢和股票的形式,沒有差别地反映在走勢圖中。
纏論之所以能夠實現百分之百盈利,就是因為這種理論從來不以不可測、不可觀察的對象為基礎,而立足于最基本的走勢圖、最基本的買賣形成的走勢,隻在當下如是觀照買賣的強弱與否,這是種直透本質的理論。
至于其他的方法當然也是有用的,不同的操作系統疊加共振,能夠大大提高判斷的準确度,這尤其對初學者是很有用的配合。比如,纏論中同樣的買點出現暴漲前K線組合的漲幅往往比較大,但這些都隻是操作過程中的輔助。纏論中,買點後的上漲是必然的,但并不能提前知道漲幅與快慢,這時就可以用其他方法來輔助判斷。離開了纏論,這些其他的方法都逃不過或然率,比如“搓揉線”“老鴨頭”,出現這類形态時,如果上漲,速度一般都比較快,但是否上漲是不确定的。對于莊家而言,制造出各種形态沒有任何困難,這些也就成了莊家騙線的最好工具。
任何莊家、任何機構,要操作就必定有買賣,有買賣就會在走勢上留下痕迹,比如賣的比買的多了,上漲的走勢就會延緩,也就是背馳,任何操縱股價的人都無法逃過這樣的結果。
級别
終于要講到級别了
從之前的内容裡
大家可能也知道了一些
這次就詳細來聊聊,什麼是級别
級别是纏論裡重要的分析單位
一共有兩種含義
第一種就是平時說的時間周期
在纏論中,我們隻看1分鐘K線圖
5分鐘K線圖、30分鐘K線圖
日K線圖、周K線圖和月K線圖
其餘的15分鐘、60分鐘不用看
不用說應該也能猜得到了吧
月級别最大,一分鐘級别最小
級别的第二種含義其實就代表着
之前講過的:筆、線段、走勢
就這仨,筆組成了線段
線段組成走勢
就像排、連、營的關系一樣
所以筆的級别最小,線段次之
走勢級别最大
但要注意有個前提
那就是必須在同一個時間周期内
比如說都在5分鐘級别K線圖裡
那麼5分鐘走勢級别大于5分鐘線段
大于5分鐘筆
在不同時間周期裡那就不好說了
一分鐘裡的一個走勢
在三十分鐘裡可能連一筆都構不成
所以要把關系說清楚
先說時間周期級别,再說形态級别
比如
級别還是比較簡單的吧~
周末正好有勤奮的粉絲正在預習級别
問了我幾個問題
我發現正好可以帶你們深入了解級别~
問題一:為什麼不看15分鐘
和60分鐘K線圖啊?
多看幾個不好嗎?
答:
5分鐘裡的一根K線相當于1分鐘裡5根K線
而一筆最少由5根K線組成
所以5分鐘的一根K線
在一分鐘圖中就有可能是一筆
而15分鐘在5分鐘裡也就3條K線,能看出來
就像一根日K線在60分鐘圖裡隻有4根K線
啥都組成不了你看它幹啥,看多了還亂
基于這樣的屬性
因此就會出現1分鐘的一個線段
在5分鐘就是一筆
30分鐘的完整走勢
在日線裡就是一根線段這樣的現象
所以我之前說喜歡用筆
包括畫筆中樞,這樣比較簡單
看起來也比較方便,
以至于在大級别圖中
就能輕松找到小級别的走勢
問題二:照這麼說
30分鐘能看出是一個走勢的話
那在5分鐘圖中也是肯定可以看出來的
那我們叫這個走勢是5分鐘走勢
還是30分鐘走勢啊?
答:這裡涉及到走勢的生長問題
以1分鐘為例,如果一個走勢在
1分鐘圖裡開始進行,就叫1分鐘走勢
當這個走勢完結,就要看5分鐘K線圖
可能1分鐘走勢在5分鐘裡隻是一個線段
但目前來說就要稱這個走勢為5分鐘走勢
直到5分鐘走勢完結,我們才會說
這個走勢升級到30分鐘級别,以此類推
級别的升級,是前級别走勢的完成決定的
因為在形态級别裡,走勢已經是最大的
如果1分鐘的走勢走了幾個月都沒走完
哪怕在月線中都快成一筆了,還是1分鐘走勢
如果有點難理解,那你就隻需要知道
小級别走勢終究是大級别走勢的一個組成部分
反過來說,大級别的每一筆
在小級别中都是有走勢體現的
如果沒有,就在更小的級别中,這就夠了
問題三:如果是以走勢完結為級别升級的條件
那筆走勢完成了,也要級别升級嗎?
答:當把筆走勢畫出來的時候
你就會發現,他就是一條線段
而線段組成的走勢類型
才是該級别最大的形态級别
所以要以線段走勢的完成
作為級别升級的條件
問題四:那什麼叫線段走勢呢?
答:這個簡單,看中樞
如果這個中樞是由線段組成的
那麼他就是線段趨勢
由筆構成的中樞就是筆趨勢
所以當一個筆中樞由9根或9根以上筆構成
那麼它就升級為線段中樞了
問題五:這麼多級别,該看那個交易呢?
答:都要看!但交易隻扒着一個級别交易
比如說看到30分鐘圖不錯
剛走完下降走勢,有個買點買了
後面也要等30分鐘圖出現賣點再賣
千萬不要看着30分鐘級别買點買的
又根據5分鐘級别出現賣點給賣掉了
問題六:那隻看一個級别就好了
幹嘛還要看其他級别呢?
答:因為追求利益最大化
當最佳買賣點出現的時候,
你并不知道它是不是最佳買賣點
而買賣點确認後
股價已經走出一截了
看着就心疼
怎麼可以不用等買賣點确認就出手呢?
那就要看小級别了,比如30分鐘出現賣點
肯定意味着5分鐘級别的上升走勢完成了
如果沒有,那30分鐘的買賣點
也許就不是最佳買賣點
喜歡做T的可以用小級别作為主要交易級别
像1分鐘、5分鐘
中、短線,可以用30分鐘、日線級别操作
長線的周線、月線都可以
理解這些問題,就可以很好的理解級别
下面舉個例子帶大家走一遍
加深大家對級别的理解
這是某股的一個走勢圖
我們從5分鐘開始
(因為一分鐘我縮小不到這個位置了)
走勢從5分鐘開始形成了第一個中樞
那我們可以稱目前這個走勢為5分鐘走勢
随着後面随着股價的下跌
我們确認這段是一個
5分鐘級别向上盤整的完整走勢
如果接着往下看這個走勢的發展就要看30分鐘了
因為5分鐘級别已經完成走勢,該升級了
在30分鐘級别裡,5分鐘的走勢變成了30分鐘裡的一條線段
我們該稱他為30分鐘級别走勢
至于是盤整還是趨勢,我們還不知道
直到30分鐘級别走出一個完整走勢後
那麼這個30分鐘級别的上升趨勢就又升級了
升級為日線級别走勢裡的一條線段
當日線級别走完走勢
我們才能繼續升級為周級别走勢
此時日線裡的線段,在周線裡不過是筆而已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沒有人會
考你當前是個什麼級别的什麼走勢
你隻需要明白小走勢會生長成大走勢
大走勢都是由小走勢組建而成的就可以了
沒事的時候可以看一看自己手中的股票
從一分鐘開始看,體會它的生長
這樣對你了解它的目前走勢形态
以及他将要走出的形态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交易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看清市場;二,看清自己。交易的過程也隻和這兩方面有關聯,一是交易的市場,二是交易的那個人。
首先,交易的依據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應該有成熟的系統的。我所說的系統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死闆的東西,系統是在邏輯基礎上搭建的一系列規則,而邏輯則是自身對市場認知的總結。動态的市場是千變萬化的,即便是常識中所推崇的“順勢”理念,在實際的市場運行當中也很難保證能“順”到“勢”。因為“勢”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勢”的形成是需要時間的。問題的關鍵就在“時間”上——我們如果問“一個下跌趨勢結束到形成一個肉眼能看清楚的上漲趨勢需要多長時間呢?”這樣的問題肯定是不科學的,我們應該要加上一個周期——“在周線圖表上,一個下跌趨勢結束到形成一個肉眼能看清楚的上漲趨勢需要多長時間呢?”,或者“在日線圖表上……”,周期就是時間的概念。用螺紋鋼1710合約來舉例,從2011年至2015年的下跌走勢在周線圖表上最終轉變成能夠在技術上确認的上漲趨勢,用了差不多10個月的時間;而這10個月的時間在日線圖表上則變成了4個上漲波段和4個下跌波段;如果把這10個月的走勢用半小時圖表來看,則有N個上漲趨勢和N個下跌趨勢……我們所說的“順勢”的那個“勢”必須有一個時間周期作為前提條件的,這也恰恰成為了阻礙交易者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礙。
如果你不問清楚自己:你是屬于什麼性格的人?你想要的那個結果是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内可以達成的嗎?那麼你的所有努力都将會是白費力氣,好比你想去南方,卻上了開往北方的列車那麼悲催。
一個能做長周期趨勢風格的交易者心理上抗壓能力必然超強。我們看,周線圖表上的一根K線代表的是一周的時間,這也意味着用周線圖表做交易的長線交易者可以忽略每一天的價格波動,現在的市場一天的K線波幅都讓人受不了,這要承受一周的波幅,試想想,這需要多麼強大的心髒?長線趨勢交易者對盈利的欲望非常高,所以他們可以忽視價格在幾周内的上下波動而堅持持倉,就是為了要做到一個大的趨勢行情。我經常看到網上有類似這樣的言論:“一年做一到兩次行情就足夠賺了”,“拿住盈利的單子幾個月到一年鐵定能賺大錢”……這些話說說容易,可是,這是任誰都能做得到的嗎?所以說,哪怕我們明确知道長線是能賺大錢的方法,可是,如果我們看不清自己的個性特點,以為什麼人都可以去做這種風格的交易,那才真是圖樣圖森破呢!這個市場上能做這種交易的人鳳毛麟角。可是,很多新手不明就裡,自己的個性明明就是不可能做到的,卻偏要強迫自己去做,結果怎麼可能會好呢?或許下定決心要做長線大師,可硬抗了幾天就敗下陣來。
用這樣的一個長線的例子其實是想說明一個事實——要想在交易上成功,你必須找到一個方法,而且這個方法必須是契合你自己的性格特征的。如果是和自身的性格反差特别大的方法,無論你怎麼下決心,多麼努力都沒有用,因為你不可能堅持下去。交易這個行當就是一個反人性的職業,你得看清楚自己的優勢和缺陷,能保持優勢同時又不會放大劣勢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比如,我就是一個做不了長線交易的人,我對自己非常了解,如果要我用周線圖表做交易,我天天都不可能睡着覺,我會痛苦死,不要說做交易了,生活都會一團糟。我也知道長線能賺大錢,可我的個性就是不可能抗得住那麼大的回撤,還能又吃又喝又睡像沒事人一樣,我絕對做不到的。在這種情況下,我隻能放棄長線了,我當然要找到一個契合我自己内心的方法啊。
在這個市場上,長線能賺錢,短線也能賺錢,波段能賺錢,日内也能賺錢,高頻能賺錢,隔夜也能賺錢,高抛低吸能賺錢,死扛不動也能賺錢……賺錢的套路很多很多種,但是,一個交易者很少有可能所有套路都通吃。那麼如何選擇适合自己的套路呢?就是得看清自己,要把自己看的明明白白。什麼樣的套路或者說系統是你能做到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能承受超過2、3周的反向回撤,那你就不能做周線趨勢;如果你不能承受2、3天的回撤,那你就不能強迫自己使用日線系統;如果你的個性就是謹慎膽小的,隔夜就不行,那就選擇日内……你得先剖析一下自己,你的個性、你現在的經濟承受力、你的盈利欲望、你自己的能力水平……所有的方法從盈利的結果看,當然有優劣之分,就像我之前說的,賺大錢當然是做長線趨勢了,可是,做交易絕不是以哪種風格更能賺錢來決定我們使用哪種系統,而是哪種風格更适合我們采用哪種。因為,如果是不适合你的,理論上再能賺大錢的系統也會讓你虧大錢,你做不到嘛,對吧?
看清自己甚至比看清市場還重要。因為,市場是動态的,它的本質是概率遊戲,既然是玩概率的,看得清看不清的時候都有可能赢;但交易者的性格特點卻是不太容易發生改變的,這也就意味着,你隻有把自己看透徹了,才能設計出屬于你自己性格特征的系統,隻有你用起來舒服不别扭,你才有可能堅持下去。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