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1時55分在北京朝陽區發生2.7級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震中位于北緯39.98度,東經116.52度。
2月3日2時26分在青海海北州門源縣發生3.7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緯37.75度,東經101.41度。震中5公裡範圍内平均海拔約4167米。
1月8日1時45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縣(北緯37.77度,東經101.26度)發生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西甯市震感強烈。
這是近期發生在我國,且備受矚目的地震信息,我們仔細看看,不難發現這樣一個共性:發生在半夜!
地震還知道專挑半夜?這是巧合還是另有隐情?
在下結論之前,我們不妨看看曆史數據,數字不會騙人。根據統計,在中國發生的26次5級以上的地震中,有21次都發生在晚上7點之後,以及第二天淩晨6點之前。沒錯,地震挑黑天,概率竟然高達80.77%!看來這并不是巧合。在我國,比較強的且發生在晚上或淩晨的地震有——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5時29分14秒,農曆十七,裡氏6.8級;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1時0分41秒,農曆廿八,裡氏7.5級;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北京時間19點36分,農曆廿六,裡氏7.2級;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農曆初八,裡氏7.8級;九寨溝地震: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49秒,農曆十七,裡氏7.0級。
有人會說,我國的黑夜,就是西半球地區的白天啊,那麼北美洲、拉丁美洲、歐洲、非洲的情況怎麼樣呢?
那我們同樣來看看全球大地震的數據——舊金山大地震:1906年4月18日清晨5點13分,農曆廿五,裡氏7.8級;阪神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上午5時46分52秒,農曆十七,裡氏7.3級;熊本大地震:2016年4月16日上午1時25分10秒,農曆初十,裡氏7.3級;福島地震:2021年2月13日23時07分,農曆初二,裡氏7.3級。
果然,地震經常選半夜“下手”。
而且從上面的例子來看,不僅僅是一天的時間裡,地震更容易出現在夜晚。日期上地震也有自己的“選擇”,它們經常發生在農曆初一、十五或十六前後。因為農曆初一、十五或十六前後是太陽和月球引力最大的時候,例如,1976年7 月28日我國唐山大地震,那天正好是農曆七月初二;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戶大地震,也恰好是農曆十二月十七。
我們知道,太陽和月球的引力會引起海水在一天裡有2次的漲落,漲落的時間主要就是早晨和夜晚。太陽和月球的引力也會引起地殼的“潮汐”現象哦,隻不過我們人類是察覺不到的罷了。
我們從地殼運動以及月球引力對地球影響的角度考慮,朔月與望月時,地震的概率相對會增大,因為此時的月球、太陽和地球連成一條線,引力會疊加,對地表産生一些影響。
也因此,朔月(太陽月球位于同一側)以及望月(月球太陽位于地球兩側)期間,地震就更容易發生。
太陽和月亮的引力影響有多大呢?将朔日和望日兩個時間進行對比,北京一帶的地殼上下升降的幅度能達到40厘米。在那些地震多發地帶,如果地球内部在孕育地震的過程中,當地下的岩石受力的作用接近于破裂的時候,而此時正好有受到太陽和月球的引力作用,這樣蓄勢待發的地震能量就會猛然迸發出來。這時候,太陽和月球的引力就扮演了導火索的作用。
所以,地震更容易出現在農曆初一、十五、十六的晚上或淩晨,這是引力導緻的。
筆者:馮喆,氣象專家。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