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導讀:治療痹證的中藥有N多種,其中蟲類藥、藤類藥、骨類藥和膠類藥的使用頗具特色。今天一起學習這4類藥治療痹證的經驗。
01
蟲類藥的運用
風邪是痹證的主要病因,因此,在痹證的治療中,如何祛除“風邪”顯得十分重要。
蟲類藥以搜風剔邪著稱,用之恰當,可起“勇夫”之功。
然各種蟲類藥都有其特點,需根據辨證,擇其優者而用之。
風濕熱痹——選用地龍、蜂房、僵蠶、蠶砂。
風寒濕痹——選用全蟲、蜈蚣、白花蛇。
痹兼瘀積——選用土鼈、穿山甲。
各種痹證——均可選用烏梢蛇、蕲蛇。
地龍味鹹性寒,能清熱止痙,祛風通絡,常用于治療熱痹、行痹、脈痹和頑痹。
蜂房鹹甘平,長于祛風通絡,止痛解毒,适用于治療頑痹。
僵蠶鹹甘平,能祛風清熱,祛痰止痙,可用于行痹、熱痹、筋痹。
蠶砂甘辛微溫,能祛風濕,通絡止痛,可用于濕熱頑痹。
全蟲味辛甘,性溫有毒,有祛風鎮痙,解毒消瘡之功,善療寒痹、頑痹之攣急麻木。
蜈蚣辛溫有毒,能祛風鎮痙,攻毒散結,可解寒濕頑痹之關節劇痛。
土鼈鹹寒,能逐瘀散結活血;穿山甲鹹微寒,可通絡散癖消腫,兩者皆适用于外傷引起的風濕痹痛,而穿山甲用于脈痹最佳。
三蛇(白花蛇、蕲蛇、烏梢蛇),皆有捜風通絡之作用,而以白花蛇效力最雄,蕲蛇次之,烏梢蛇較遜。
白花蛇性溫有毒,可治頑痹,但不可久服;烏梢蛇甘平無毒,各種痹證皆适用,久服無妨;蕲蛇介于兩者之間,甘溫無毒,諸痹可用。
02
藤類藥的運用
藤類活力頑強,攀牆援壁,盤根錯節,以其入藥,善走經絡,祛風濕,解筋攣。但性味有别,專長各異,宜分别選用。
海風藤,味微辛甘,性溫氣香,善于祛風行氣止痛。多用治行痹。
天仙藤,為青木香之藤,味微苦,性溫氣香,長于養血理氣去濕。可治脈痹,濕痹。
血風藤,俗名拉牛入石,味微苦,性微溫,能養血活絡,壯筋骨。可治四肢拘攣,麻木無力。
雞血藤,味微甘澀,性溫,有補血活血強筋之功。可治痹證兼血虛者。
雞屎藤,味微苦性涼,能平肝清熱,養血潤腸。可治血虛肢麻之症。
絡石藤,味甘澀,性微溫,善舒筋活絡。可治骨痹,筋痹,頑痹。
石楠藤,味苦,性微寒,祛濕清熱通絡。可治濕熱痹痛,肌萎筋攣。
寬筋藤,味苦,性涼,能清濕熱,通經絡。可治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
銀花藤,味甘苦,性涼,能清熱利濕,善清絡中濕熱。可治熱痹、脈痹。
雙鈎藤,味甘,性微寒,能清熱平肝,熄風止痙。可治熱痹、筋痹,可降血沉。
大血藤,又名紅藤、血藤,味微苦,性微寒,有清熱解毒之功,能治熱痹腫癰。
丁公藤,俗稱麻辣子,味辛,性溫有毒,能祛風勝濕,舒筋活絡,消腫止痛。可治風寒濕痹。
雷公藤,俗名黃藤,味微苦,性溫有大毒,能祛風燥濕,通絡止痛。已制成雷公藤片等,可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坐骨神經痛等。
青風藤,又名青藤或大葉青藤,味辛苦,性寒,能祛風濕,通絡利尿。據西安市第五醫院和湖南中醫藥研究所報道,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良效。
03
骨類藥的運用
骨類藥能入骨捜風,強壯筋骨,祛濕止痛,适用于反複發作之頑痹和年老體虛者。
臨床可選用虎骨、豹骨或猴骨,藥性均為甘溫,适于偏寒者;
鹿角(或鹿角霜),味鹹性溫,能活血散瘀,溫腎強筋,虛寒痹證者可适當選用;
龜闆、鼈甲,均味鹹性涼,有滋陰清熱,強健筋骨,軟堅散結的作用,為治偏熱型頑痹、髒痹之良藥。
04
膠類藥的運用
膠類藥的特點是可入血分,養血止血。
鹿膠甘溫,偏于補腎陽,壯筋骨,可治腎虛諸痹;龜膠、鼈膠、阿膠鹹平,偏于補肝腎之陰,可治痹證而兼肝腎陰虛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