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在古代所有帝王中,他在位時間最長,很重視養生,尤其強調這3件事……

在中國漫長的帝制社會中,數十個王朝更叠,共有皇帝422人。這些皇帝中,在位時間長短不一,最長的超過60年,最短的不到2小時。

愛新覺羅·玄烨是中國封建帝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在位時間從1661年到1722年,在位時間61年。鬥倒權臣鳌拜,赢得對三藩、沙俄的戰争勝利,消滅台灣的明鄭政權。康熙開創了康乾盛世,也被後人尊稱為“千古一帝”。

康熙帝終其一生,共有40餘位後妃,55個子女。而且康熙直到晚年精力都是非常好的,還會連夜批閱奏折。之所以會有健康的身體和旺盛的精力,這與康熙注重日常保養是有很大關系的。



1.起居規律、“開心”吃飯



康熙的作息時間非常規律、有節制,不睡懶覺。

根據《清代起居注冊》記載,一般來說,皇帝在早上5點鐘就要起床。

梳洗完畢,穿戴整齊後,便率領後宮嫔妃來到太皇太後、皇太後居住的慈甯宮,向她們請安。從慈甯宮回去,便進行早讀。大約在7點鐘,早讀完畢。随後,皇帝就要進早膳了。

康熙有一個習慣,每次進膳後,都自覺保持良好的心态,隻講開心事,隻說開心話,或者欣賞自己喜愛的古玩字畫。他說:“朕用膳後必說好事,或寓目于所珍愛珍玩器皿,如是則包含易消,于身大有益也。”

對比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吃飯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教育。其實,這樣會影響到孩子的胃口,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中醫認為,肝木克脾土,吃飯的時候,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過多的批評或被批評,都會動了肝氣,也會影響脾胃之氣,孩子不僅會吃東西不香了,可能也聽不進去,畢竟一心不能二用,這樣的教育,也就毫無意義了。

所以,要學會“開開心心”吃飯,“安安穩穩”睡覺,起居飲食規律是養生的第一步。



2.飲食節制,食療勝藥療



雖然要吃飯要開心,但要會克制美食欲望,别吃“破”肚子!

到了11點鐘,清朝皇帝要放下工作,進入午休時間。到下午一點鐘、兩點鐘左右,皇帝進晚膳。

中醫認為,這個時間段睡覺,恰恰是“子午覺”,對養心、養肝大有裨益。

先午睡,後用膳,也是符合養生的,因為飯後午睡,飽脹難眠,影響午睡的質量,醒來後反而覺得頭昏腦脹,四肢乏力,更容易讓脾胃染上“濕氣”。

關于午餐,其實是“晚膳”。我們知道,中國自宋朝以後,已經實行一日三餐制。可清朝一直保留着一日兩餐制,每天隻吃兩頓飯,皇帝也不例外。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在飲食方面十分規律、節制。

《康熙庭訓教子格言》曰:“養生之道,飲食為重。設如身體微有不豫,即當節減飲食。然亦惟比尋常稍減而已。今之醫生一見人病,即令勿食。但以藥物調治。若或内傷,飲食者禁之猶可。至于他症,自當視其病由,從容調理,量進飲食,使氣血增長。苟于飲食,禁之太過,惟任諸凡補藥,鮮能資補氣血,而令之充足也。養身者宜知之。”

康熙認為飲食比補藥更重要,日常食物是生養氣血的根本,用不用藥物要視病情而定。



3.衣服比“暖氣”更重要



現在的很多家長,冬天怕孩子受寒,把暖氣開的很大,其實大可不必。

《康熙庭訓教子格言》:“凡人養身,重在衣食。古人雲:慎起居,節飲食。然而衣服之系于人者亦為最要。如朕冬月衣服甯過于厚,卻不用火爐。所以如此者,蓋為近火則衣必薄,出外行走必緻感寒。與其感寒而加服,何如未寒而先進衣乎?”

在這裡,康熙強調人要适應季節的變化,适時更換衣服,強調了衣服在保暖禦寒中的作用,而主張不一味地用爐火。

現在,我們過冬在北方有暖氣,想必大家對此感同身受。

北方的冬天每年在來暖氣之後,其實醫院兒科門診中的兒科的感冒、腹瀉等不減反增。

冬季,其實要謹防“暖氣綜合征”。

人體在冬天的時候,氣血運行于内,主要來滋養我們的五髒,要蓄勢,要養樹木之“根”。

到了夏天的時候,氣血運行于外,主要滋養的是我們的肌肉,要旺盛,要養樹木之“葉”。

所以,人到了夏天會比較活躍好動,冬天比較安靜。

冬天北方室内有了暖氣之後,室内溫度很高,有的達到28攝氏度,甚至更高,許多人都穿着半袖衫、短褲,大家在室内都是過着夏秋的溫度,整整缺少了一個季節。這就造成了「樹不長根」的結果。

《黃帝内經》裡講過,在冬三月,人适合閉藏。

如果你讓室内溫度升高,人就容易從皮膚洩掉精氣。不利于身體的保養。



此外,康熙還講究在飲食上要多吃素,戒煙、酒。康熙從養生的角度提出:“高年人飲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則少病,于身有益。所以農夫身體強壯、至老猶健者,皆此故也。”蔬菜水果含維生素、微量元素多,能夠有效預防慢性病,這也是康熙一生操勞政務身體仍較為健康的重要原因。

康熙雖天性喜飲酒,但從不過度無節制,隻在平日膳後或遇年節筵宴之日,飲一小杯而已。過度飲酒不僅會影響肝髒的功能,而且對心腦血管健康的養護也極為不利。

近期導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