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肥胖的辨證論治

是指體内脂肪積聚過多,體重超過标準體重20%,或體重指數大于24。本病是一種營養過剩性疾病,大多有内分泌一代謝方面的異常。一般按有無明顯内分泌一代謝原因分為單純性和繼發性。本病臨床常有體弱無力,行動不便,動作時氣喘,心悸,怕熱,多汗,或腰痛,下肢關節疼痛等自覺症狀。

的測定:

1.标準體重與實際體重比例成人标準體重(kg)數=[身高(Cm)數一loo]×0.9.兒童标準體重(kg)數=年齡×2+8。當體重超過标準體重的lO%為超重,超過20%以上稱為。.

2.體重與腰圍、臀圍的關系一般來說,多餘的脂肪,男性多沉積在腹部,女性主要沉積在臀部、腿部。因此,可測定腰圍來估計男性是否,其标準是體重(kg)數不超過腰圍(cm)數,否則即是發胖。女性除直接觀察臀以下部位的豐滿膨隆的程度外,可用“捏指法”測量,即用拇、食兩指相距3cm左右捏起皮褶,其皮褶厚度即為該處皮下脂肪厚度,若超過2.5cm,即屬。

3。體重指數體重指數一體重(kg)/體表面積(m2)。如體重指數大于24即為。

(範圍)病無明顯病因者,稱單純性病;病因明确者,稱繼發性病。二者均可參照本篇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一、病因

1.年老體衰中年以後,腎氣漸衰,火不生土,脾失健運,濕濁内聚,痰瘀漸生,尤其是經産婦女或絕經期婦女,腎氣不足,不能化氣行水,以緻水液留滞而緻。

2。禀賦不足父母為之人,以緻先天腎氣不足,後天脾失健運,水谷精微轉輸失常。痰濁、膏脂停聚而為。

3.過食肥甘嗜食肥甘厚味,濕熱内生,蘊釀成痰;又可損傷脾胃,緻水谷運化失司,濕濁停留體内,痰熱濕濁停聚,使體重增加,形成。

4.缺少活動“久卧傷氣,久坐傷肉”,傷氣則氣虛,傷肉則脾虛,脾氣虛弱,運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轉輸,水濕停聚,形成浮腫。5.久病正虛久病則正氣虧耗,氣血陰陽虛衰,氣虛運血無力,陽虛而陰寒内生,易生痰濁;陰血虛少,血行澀滞,痰濁、脂(瘀)變生而緻。

6.情志所傷五髒皆能藏神,七情内傷,髒腑功能失調,升降失序,影響水谷、水液運化,使代謝紊亂,發生。

二、病機

1.發病漸積而成,緩慢發生。

2.病位主病在肌肉,與脾腎關系密切,肝膽及心肺功能失調亦與本病相關。

3.病性病多為形盛氣虛,引起的主要原因為正氣虛衰。因此病乃本虛标實,本虛以氣虛為主,主要表現為脾腎氣虛,可見肝膽疏洩失調及心脾氣虛;标實以痰濁、膏脂為主,兼有水濕、血瘀、氣滞,但臨床虛實常各有所側重。

4.病勢初起膏脂堆積較少,臨床可無任何症狀,但随着膏脂、痰濁增多,兼有水濕、血瘀、氣滞者,日久侵心肺,擾肝膽,著四肢,則可發生多種病症。

5.病機轉化過食肥甘厚味,釀成濕熱,壅遏脾胃,氣機窒滞,脾胃升降失序,水谷精微不歸正化,釀成脂瘀痰濁。或起居不時,好坐好卧,氣血流行不暢,脾胃呆滞,運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輸布。化為膏脂和水濕,留滞體内而緻。若情志調達,飲食有節,起居适宜,治之如法,則濕熱、痰濁、脂瘀漸漸疏化,脾胃複升降之職,病漸向愈。若七情失節,恣意飲食,起居不時,因循失治,或治不如法,易成胸痹、膽脹等疾。若年老體虛,脾土怯弱,失其轉輸、消磨之用,或腎氣不足,不能化氣行水,則濕濁内聚,水液留滞,久病正虛,損及肝腎精血,血行澀滞,或脾腎氣陽衰微,鼓動斡旋無力,血行迂緩,水液濡滞,發為。若經益氣運脾,滋養肝腎,溫煦脾腎之法,脾複升運之職,肝腎精血漸充,脾腎氣陽漸複,病有向愈之機,若因循失治,或治不如法,則五髒精華之血,悉變敗濁,病向消渴、眩暈、中風轉化。

(診斷和鑒别診斷)

一、診斷依據

1.實測體重超過标準體重10%一19%為超重,超過20%為,超過20%一30%為輕度,超過30%一50%為中度,超過50%以上者為重度.

2.可伴有疲乏無力,氣短,嗜睡,食欲亢進,容易饑餓,或閉經,陽痿,心悸,怕熱多汗,腰背痛,關節痛等諸多症狀。

3。體脂測定:男性體脂超過25%,女性超過30%為。脂肪細胞測定;脂肪細胞數增高;超聲波檢查皮脂厚度增加.

二、鑒别診斷

1.水腫顔面四肢浮腫,按之凹陷不起,可有小便不利等症。無此臨床表現。易于鑒别。

2.鼓脹其腹脹大,往往伴有頭面四肢消瘦、腹部脈絡怒張、尿少等症,與的鑒别較易.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病多為本虛标實。本虛以氣虛多見,常為脾虛、腎虛,臨床常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動則喘氣等證;标實以氣滞、膏脂、痰濁、水、瘀為主,患者表現為頭重胸悶,脅腹脹滿,舌黯紅。苔滑膩或厚膩,脈濡數.

二、治療原則扶正祛邪是治療本病的根本大法。扶正以培其本,常用益氣健脾,溫補脾腎等方法;祛邪以治其标,常用行氣、化濕、豁痰、疏痰、利水、通腑諸法。總之應權衡标本,随證治之.

三、分證論治

1。脾虛痰滞

證候黃色瘤呈淡黃色或黯黃色,倦怠乏力,脘腹痞悶,頭身沉重,眼睑虛浮,或下肢浮腫,舌淡或胖,苔白膩或白滑,脈濡緩。

證候分析素體脾虛,健運失司,水濕不化,聚為痰濕,布于肌膚皮下,則為痰核;“中央黃色,入通于脾”,脾色外露,故其色淡黃或黯黃;脾虛失運,痰濁困滞,水濕溢泛,故見倦怠乏力,脘腹痞悶,頭身沉重,眼睑虛浮,或下肢浮腫;舌淡或胖,苔白滑或白膩,脈濡緩均為脾虛痰滞之象。

治法健脾益氣,祛痰除濕。

方藥運用

(1)常用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藥用木香2克(後下)砂仁2.5克人參3克(焗服)白術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陳皮2.5克半夏3克生姜3片紅棗2枚加減:

1.兼飲食積滞者,加炒麥芽、神曲、焦山楂、萊菔子消食導滞;

2.胸悶胸痛者,加瓜蒌化痰寬胸;

3.眩暈加天麻、白術、膽星化痰熄風;

4.肢腫者,加黃芪、扁豆、薏苡仁、蓮米健脾利濕。

臨證參考本證若有浮腫者,亦可選用防己黃芪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黃芪、蒼術、白術、防己、茯苓、澤瀉、車前草、桂枝、甘草)。

氣虛重加黨參,濕濁重加薏苡仁,腹脹加厚樸、枳殼,納呆加佛手、生山楂。

若頭暈頭脹,肢體困重,手足麻木,咯吐粘痰,苔膩,脈滑,此為痰濁中阻,可選用溫膽湯加減,(半夏6克陳皮15克茯苓4.5克炙甘草3克竹茹6克枳實6克生姜15克紅棗1枚

1.若心中煩熱者,加黃連、麥冬以清熱除煩;

2.口燥舌幹者,去半夏,加麥冬、天花粉以潤燥生津;

3.癫痫抽搐,可加膽星、鈎藤、全蠍以熄風止痙。)。

方中半夏、陳皮燥濕化痰,理氣和胃;四君子為治氣分病變總方,其中黨參當補五髒元氣,白術健脾,茯苓化濕,甘草緩中、共奏健脾益氣之功,使脾氣健運,氣機調達,痰濁白化;更用木香辛溫芳香,為宣通三焦氣分要藥,砂仁亦為溫行三焦六腑之品,二藥合用和胃醒脾。

(2)加減兼飲食積滞者,加炒麥芽、神曲、焦山楂、萊菔子消食導滞;胸悶胸痛者,加瓜蒌化痰寬胸;眩暈加天麻、白術、膽星化痰熄風;肢腫者,加黃芪、扁豆、薏苡仁、蓮米健脾利濕。

(3)臨證參考本證若有浮腫者,亦可選用防己黃芪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黃芪、蒼術、白術、防己、茯苓、澤瀉、車前草、桂枝、甘草)。氣虛重加黨參,濕濁重加薏苡仁,腹脹加厚樸、枳殼,納呆加佛手、生山楂。若頭暈頭脹,肢體困重,手足麻木,咯吐粘痰,苔膩,脈滑,此為痰濁中阻,可選用溫膽湯加減。

2。濕熱内蘊

證候黃色瘤色鮮,呈橙黃色,口膩而幹,渴不欲飲,或飲下不适,脘脹痞悶,便幹或大便溏粘而惡臭,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證候分析過食肥甘厚味,釀濕生痰,或痰濕郁久化熱,濕熱薰蒸,故痰核色鮮呈橙黃色;濕熱傷津,則口膩而幹,渴不欲飲;濕熱困阻中焦,故飲下不适,脘脹痞悶;濕熱下注,則便幹或大便溏粘而惡臭;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均為濕熱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運用

(1)常用方連樸飲加減。藥用制厚樸6克姜川連3克石菖蒲3克制半夏3克焦栀子9克澤瀉9克、薏苡仁9克

1.若腹瀉較著,加炒車前子、薏苡仁以利濕止瀉;

2.胸腹脹滿者,加草果、白蔻仁以理氣消脹;3.大便隐血,加地榆炭、茜草以涼血止血。

加減:

1.如時值暑令,暑濕傷人,上方加鮮荷葉解暑化濕。臨證參考人頭暈頭脹,消谷善饑,口渴善飲,腹脹中滿,大便秘結,苔薄黃或薄白,舌質紅,脈弦滑或數,此為胃熱濕阻,可選防風通聖散治療(酒大黃1.5克芒硝1.5克防風1.5克荊芥1.5克麻黃1.5克栀子1.5克連翹1.5克川芎1.5克當歸1.5克薄荷1.5克白術1.5克桔梗3克黃芩3克石膏3克甘草6克滑石9克生姜1片蔥2根1.如涎嗽者,加姜半夏下氣化痰;

2.無憎寒者,去麻黃;3.内熱不盛者,去石膏;4.無便秘者去大黃、芒硝;5.體質壯實者,去當歸、白芍、白術等扶正之品)。

方中黃連、栀子苦寒清熱燥濕;半夏、厚樸、石菖蒲行氣化濕除滿;澤瀉、薏苡仁利水滲濕。諸藥合用,清熱除濕以消除緻病之因,燥濕化濁以恢複脾胃功能,俾熱清濕去,升降複常,運化得司,諸症自除。

(2)加減如時值暑令,暑濕傷人,上方加鮮荷葉解暑化濕。

(3)臨證參考人頭暈頭脹,消谷善饑,口渴善飲,腹脹中滿,大便秘結,苔薄黃或薄白,舌質紅,脈弦滑或數,此為胃熱濕阻,可選防風通聖散治療。

3。肝膽濕熱

證候黃色瘤色鮮呈橙黃色,以眼睑、肌腱多見,口苦、納呆、嘔惡,脘腹脹悶,脅肋脹痛,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證候分析本證由脾胃濕熱及于肝膽,故痰核呈橙黃色;脾胃為濕熱所困,故納呆、嘔惡、脘腹脹悶;肝膽濕熱則口苦,脅肋脹痛,脈弦數;舌紅,苔黃膩,亦為濕熱之象。

治法疏肝利膽,清熱化濕。

方藥運用

(1)常用方龍膽瀉肝湯加減。藥用酒龍膽草6克栀子9克炒黃芩9克澤瀉12克木通9克車前子9克當歸3克酒生地黃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

1.若肝膽實火較盛,可去木通、車前子,加黃連。

2.若濕盛熱輕者,可去黃芩、生地黃,加滑石、薏苡仁。

.若玉莖生瘡,或便毒懸癰,以及陰囊腫痛紅熱者,可去柴胡,加連翹、黃連、大黃。

4.肝經濕熱,帶下色紅者,可加蓮須、赤芍。

.肝火上炎緻頭痛眩暈,目赤多眵,口苦易怒,可加菊花、桑葉。6.木火刑金,見咳血者,可加丹皮、側柏葉。

加減:

1.本證可加茵陳、草決明、葛根;

2.如肝陽上亢,出現眩暈者,加鈎藤、天麻、茺蔚子。

臨證參考若患者胸脅苦滿,煩躁易怒,胃脘痞滿,口苦舌燥,腹脹納呆,,舌苔膩,脈弦,此為肝氣郁結較著,可用大柴胡湯加減治療(北柴胡24克黃芩9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生姜15克炙枳實4克紅棗12枚大黃6克1.如脅脘痛劇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以加強行氣止痛之功;

2.惡心嘔吐劇烈者,加竹茹、黃連、旋覆花等以加強降逆止嘔之功;3.如連日不大便,熱盛煩躁,舌幹口渴,渴欲飲水,面赤,脈洪實者,加芒硝以瀉熱通便;4.伴黃疸者,加茵陳、栀子以清熱利濕退黃;5.膽結石者,加金錢草、海金沙以化石)。

方中龍膽草清肝膽實火而除下焦濕熱為君藥;黃芩、栀子清熱洩火,木通、澤瀉、車前子清利濕熱,使濕熱随小便而出,五藥為臣;柴胡疏肝理氣,肝為藏血之髒,須防濕熱損傷肝血,故佐養血的生地、當歸顧護其虛;諸藥苦寒,難咽礙胃,故使以甘草和中調藥。

(2)加減本證可加茵陳、草決明、葛根;如肝陽上亢,出現眩暈者,加鈎藤、天麻、茺蔚子。

(3)臨證參考若患者胸脅苦滿,煩躁易怒,胃脘痞滿,口苦舌燥,腹脹納呆,,舌苔膩,脈弦,此為肝氣郁結較著,可用大柴胡湯加減治療。

4.肝腎陰虛

證候黃色瘤多呈皮疹狀,色黯淡不鮮,視物昏花,眩暈耳鳴,口幹苦,腰膝酸軟,頭脹痛,急躁易怒,肢體麻木,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

證候分析多屬病程日久,濕熱耗傷肝腎之陰,或年老體虛,精血虛衰而成,故其色多黯淡不鮮;肝腎陰虛,精不上承,髓海空虛,故視物昏花,眩暈耳鳴;腰為腎府,腎精不足,故腰膝酸軟;肝主筋,筋脈失養則肢體麻木;腎水不足,不能制約肝木,肝陽亢逆于上,則頭脹痛,急躁易怒,口幹苦;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均為腎陰虧虛之象。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運用

(1)常用方一貫煎合二至丸加減。藥用北沙參9克麥冬9克當歸身9克生地黃18-45克枸杞子9-18克川楝子4.5克何首烏9克女貞子9克旱蓮草9克

1.口苦燥者,加酒炒川連1.5克(粉焗服);

2.大便秘結,加瓜蒌仁;

3.有虛熱或汗多,加地骨皮;

4.痰多,加川貝母;

5.舌紅而幹,陰虧過甚,加石斛;

6.脅脹痛,按之硬,加鼈甲;

7.煩熱而渴,加知母、石膏;

8.腹痛,加白芍、甘草;

9.腳弱,加牛膝、薏苡仁;

10.不寐,加炒酸棗仁。

11.若脅痛甚者,加合歡花、玫瑰花、白蒺藜等以舒肝調氣;12.頭目昏暈者,加女貞子、桑椹等以補益肝腎。。

方中重用生地養陰生津,滋水涵木,為主藥;枸杞子、女貞子、何首烏、旱蓮草助生地滋養肝腎,沙參、麥冬滋補肺陰,既可滋水之上源,又能扶金抑木,當歸養血活血以調肝,共用為輔;在一派滋陰養血柔肝之中佐少量川棟子疏肝理氣,補而不滞。如是則肝腎之陰充足,諸症可除。

(2)加減陰虛生熱者,加丹皮、知母、澤瀉;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者,加仙靈脾、菟絲子。

(3)臨證參考若體胖肢冷,喜暖畏寒,神疲乏力,肢體浮腫,腹脹納呆,尿少便溏,舌淡苔薄,脈沉細或弱,此為脾腎陽虛,治當溫腎健脾,可用濟生腎氣丸合防己黃芪湯加減。

5.氣滞血瘀

證候黃色瘤色黯淡或呈棕黃色,伴胸痹心痛,或症積腹痛,舌質紫黯,有瘀斑,脈弦澀。

證候分析多屬疾病日久,痰濁内盛,侵淫脈道,阻塞經脈,氣機痹阻,血行瘀滞而成。瘀血痰結阻于皮膚,則黃瘤呈黯淡或呈黃棕色;瘀血阻于胸中,胸陽痹阻,則發胸痹心痛;瘀血聚于腹中,交結不化,則為症積、腹痛;舌質紫黯,有瘀斑,脈弦澀,均為氣滞血瘀之象。

治法活血化痰,理氣行滞。

方藥運用

(1)常用方血府逐瘀湯加減。藥用當歸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紅花9克枳殼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6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9克

1.若瘀在胸部,宜重用赤芍、川芎,佐以柴胡、青皮;

2.瘀在脘腹部,重用桃仁、紅花,加乳香、沒藥、烏藥、香附;

3.瘀在少腹者,加蒲黃、五靈脂、官桂、小茴香等;

4.瘀阻緻肝腫脅痛者,加丹參、郁金、土鼈蟲、九香蟲;

5.瘀積肝脾腫硬者,加三棱、莪術、大黃或水蛭、土鼈蟲等;

6.血瘀經閉、痛經者,加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澤蘭等以活血調經止痛。

加減:

1.腹痛者,加乳香、沒藥;

2.有症塊者,加三棱、莪術,瘀甚者,可加軟堅散結逐瘀之品,如穿山甲、水蛭、三七等。

臨證參考本證亦可以桃紅四物湯加減。若伴氣虛,而為氣虛血瘀之證,又當益氣活血,可加人參、黃芪等益氣之品。

方中桃仁、紅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為君藥;臣以柴胡、桔梗、枳殼理氣解郁,使氣行則血行,配當歸養血,生地養陰清熱,可使瘀去而不傷正,理氣而不耗陰,寓祛瘀不忘扶正之意,牛膝通利血脈,引血下行;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為使藥。

(2)加減腹痛者,加乳香、沒藥;有症塊者,加三棱、莪術,瘀甚者,可加軟堅散結逐瘀之品,如穿山甲、水蛭、三七等。

(3)臨證參考本證亦可以桃紅四物湯加減。若伴氣虛,而為氣虛血瘀之證,又當益氣活血,可加人參、黃芪等益氣之品。

四、其它療法

1。中成藥

(1)健美茶(羊城牌,廣州陳李濟藥廠):每次3--5g。每日3—4次,泡茶飲用。用于身體,神倦乏力。

(2)減肥茶(登峰牌,杭州第二中藥廠);每次3—5g,當茶飲用。病人長期飲用可預防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症等。

(3)問荊茶(古醫牌,杭州胡慶餘堂制藥廠):每次3--5g,每日2—4次,開水沖泡飲用。用于形體,痰涎壅盛,嗜食肥甘,嗜酒成癖,舌苔白膩或滑,脈沉滑等症。

(4)降脂減肥茶(永州牌,湖南零陵制藥廠):每次1包(12g),每日3次,開水沖服。用于病人有神疲、少氣懶言,心悸、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等氣陰兩虛表現者。

(5)減肥通聖茶(錦塔牌,遼甯錦州中藥廠):每次6片.每日3次,30日為1個療程。用于非病原性。

(6)減肥健身茶(登峰牌,杭州第二中藥廠):每次1包,每日2次,泡茶飲用.用于,伴頭暈、或心悸、肢麻、便秘、脈弦者。

(7)福建減肥茶(鼎爐牌,廈門中藥廠);每次6g,每日3次,多次無妨。用于減肥美容和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等.

2.單驗方

(1)三花減肥茶玫瑰花、玳玳花、茉莉花、川芎、荷葉組成。每日工包,開水沖泡代茶飲/3個月為l療程。

(2)春風減肥茶杜仲、三七、雲霧茶、普洱茶等,每日1—2包,沖泡代茶飲.

(3)輕身降脂樂荷葉、山楂、澤瀉代茶飲.療程3個月。适用于有濕濁、濕熱者。

(4)大黃,每日6--12g,水煎服。用于大便幹燥偏實者.

(5)草決明,炒熟研末,每日2--3次,每次3—5g.适用于合并高脂血症。

(6)荷葉煎茶飲,或與粳米同煮粥食用。适用于有濕熱者。

(7)清宮減肥仙藥茶荷葉、蘇葉、山楂、烏龍茶組成,每次工包,每日1--2次,泡水代茶。

(8)防風通聖丸每次6—10g,每日2—3次。

(9)丸由番瀉葉、松羅茶、澤瀉、淡竹葉、槐花、夏枯草、葶苈子、茯苓組成。每次l丸,每日2次,濃茶水送服,見汗為宜,便秘者加量,有除濕化痰,利尿通便作用。

3.針灸

(1)體針取梁丘、公孫,每日1次,交替使用,用瀉法,.産生強烈針感後接電針儀20分鐘。起針後在當時所針穴位上用麥粒型皮内針沿皮下刺入lcm左右,留針3天,lO天為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對腹部者采用天樞、大橫、氣海、關元等穴位,每曰1次,交替使用。

(2)耳針取胃、脾、心、肺、内分泌、神門、止餓點、直腸下段、腎等,每次取2—3穴,埋針,或以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貼敷穴位上,4—5天更換1次,兩耳交替進行,5—7次為1個療程。

4.按摩患者仰卧,按前胸、腹部、雙腿、臀部(配合應用減肥霜等),每次10—15分鐘,然後按壓曲池、足三裡、太溪、關元等穴位,療程1個月,休息1周後開始第2個療程。

5.氣功通過練功調形、調息、調正意念,能減輕因節食引起的饑餓感,配合飲食控制,具有快速減肥作用,但需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及其它必要的營養素,以防止低糖引起不良反應。

(轉歸與預後}

一、轉歸

青少年發病或病程短者,以氣滞、濕阻、痰郁等實證居多。病程較久,脾失健運,正氣漸虛,病向虛實夾雜轉化。中年以後發病,或病起于久病之後者,往往裡氣已虛,濕濁、痰瘀交阻,表現為本虛标實。

純實無虛者,病情較輕,經調整起居,節制飲食,以疏氣、化濕、豁痰等法治之,濕化痰去,氣機流暢,病可向愈。

年老久病者,本虛标實,雖有标本兼顧之法,但化痰、除濕、祛瘀等品每易劫津耗氣,使正氣更虛,而扶正之品,藥多滋膩壅中,有礙脾運,故取效非易,往往病向胸痹心痛、膽脹、眩暈、消渴、中風等病證轉化。

二、預後

病患者的預後取決于以下幾方面因素:

1。治療的信心。一般來說,減肥是一件艱難的治療過程,需要患者有信心和恒心,否則治療無法堅持到底,治療效果也難以保證。

2.發病年齡和程度。一般病患者的起病年齡越小,程度越重,預後越差。

3。先天禀賦。臨床常常見到,有的患者有家族史,而且從嬰兒期就開始。這類病者預後往往不太滿意。

4。治療方法。對病多采用綜合療法。一般來說,綜合性治療比單用一種方法治療效果要好。

(護理與調攝)

對一般病人,多門診綜合治療,若病伴有合并症者,則應按不同合并症給予相應的常規護理。對單純性病患者,應幫助其樹立減肥的信心和恒心,不要急于求成或半途而廢。向病人說明病的病因及危害,鼓勵早期預防,正确對待。

飲食方面,應安排合理的飲食結構,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控制熱量攝入,提倡優質蛋白飲食,做到營養平衡,蛋白質按每日每千克體重1克計算,并使乳、蛋、瘦肉、豆制品等優質蛋白質占總蛋白質的50%以上,每日蛋白質所供熱能約為總熱量的20%,這樣既可減少肌體組織的分解,又可減少饑餓感。限制脂肪進量,使之占總熱量的20%一25%。控制碳水化合物進量,使之占總熱量的50%左右。盡量多選用新鮮蔬菜以提高無機鹽、維生素和食物纖維的入量并起到充饑作用,忌食炙博油膩之品。

加強鍛煉,适宜的體育鍛煉可增加熱能消耗而減少體脂儲存。減肥要循序漸進,使體重逐漸降至标準體重,而不減低體力。

(預防與康複)

一、預防

廣泛宣傳的危害性,讓人們知道嬰兒期、婦女孕期、産後、絕經期、男性中年以上和病後恢複期,均易發生,特别是家族史者,尤應注意預防。适當控制進食量,合理調配營養,做到生活有規律,多參加戶外活動,堅持體育鍛煉,保持心情愉快。總之,預防必須采取綜合措施,并持之以恒。

二、康複

1.藥物康複

(1)減肥茶如三花減肥茶、天雁減肥茶等,既可解決飲水需要,又可鞏固減肥療效。

(2)健脾飲将桂皮、荷葉切絲,和山楂、麥芽一起加水500ml,煎煮半小時,靜置取汁液飲用.具有健脾導滞,升清化濁,降脂減肥的作用。2.食療康複

除繼續控制熱量攝入外,可辨證選用藥膳減肥。如荷葉粥:鮮荷葉200g,粳米100g,米洗淨,加水煮粥,臨熟時将鮮荷葉洗淨覆蓋粥上,焖約15分鐘,揭去荷葉,粥成淡綠色,再煮片刻即成。本方藥具有清暑生津止渴,降脂減肥作用。

3.運動康複可選用氣功等運動,貴在堅持。

(醫論提要)

中醫認為的發生與先天禀賦、飲食習慣、津液代謝、機體衰老、髒腑功能失調等有關,并且是引起諸如消瘅、偏枯、痿證,特别是消渴等疾患的重要誘因。所以《靈樞。五變》指出:“凡治消瘅、仆擊、偏枯、痿證,氣滿發逆,肥貴人則膏梁(粱)之疾也”,《素問.奇病論》強調:“此肥美之所發,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具氣上溢,轉為消渴”,兩段經文不僅說明了飲食與的密切關系,而且對消渴病的發病機制進行了論述,并且指出可進一步導緻其它許多疾病。

《靈樞.衛氣失常》中有:“人有肥,有膏,有肉……胭肉堅,皮滿者,肥”,“膏者,多氣而皮縱緩,故能縱腹垂腴”,又說:“脂者,其血清,氣滑少,故不能大”,這裡說人有肥、膏、肉、脂等多種體質類型,并且不同體質類型的具有不同的臨床特點。

至漢代醫聖張仲景,其現存著作中未對直接論及,卻亦提出人體肥瘦與某些特殊疾病的關系。《金匮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有:“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并提出“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治療大法。這為後世探讨與痰飲病的關系提供了線索,同時也為後世用溫藥和法治療由于痰濁膏脂内聚所緻的開闊了思路。

關于對病機的認識,曆代醫家論述亦豐。清代陳士铎《石室秘錄》有論瘦人多火之瘦治法,又有論氣虛多痰之肥治法:“肥人多痰,乃氣虛也。虛則氣不能運行,故痰生之,則治痰焉可獨治痰哉?必須補其氣,而當兼補命門之火;蓋火能生土,而土自生氣,氣足而痰自消,不治痰正所以治痰也”,該肥治法立法之妙,關鍵在于揭示了溫養命門氣自足,補火生土痰自消的道理,深化了對病機與治療的認識。

同時,痰濁膏脂内聚而生内熱,導緻痰火裹結或濕熱内蘊,傷耗陰液,構成了病機的另一方面。這種情況往往進一步發展成為消瘅之疾。宋代《聖濟總錄。卷第五十八》:“消瘅者,膏粱之疾也,肥美之過積為脾瘅,瘅病既成,乃為消中,皆單陽無陰,邪熱偏勝故也”。《醫門法律》中說:“肥而多嗜,醇酒厚味,孰為限量哉?久之食欲釀成内熱,津液幹涸……愈消愈渴,其膏粱愈無已,而中消之病遂成矣”。總之,病的辨證,不論是因病緻胖,還是因胖緻病,都應注意到形盛未必是實證,痰氣交阻亦多導緻邪火内勝,正氣虧虛的複雜證候。

在病治療上,《靈樞.終始》記載了針刺減肥的原則和方法:“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齊;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齊”,即是說在針刺病人的時候,應按秋冬的治療原則,刺瘦人時應按春夏的治療原則。《神農本草經》記載了大量的“輕身”之品,如人參、枸杞、豬苓、石蜜、杜仲、薯預、地黃、龜版、菟絲子、大棗等。

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就有“細腰身,并令人面澤白悅澤,顔色紅潤:桃花三株,陰幹末之。空心飲服,方寸匕”,其中僅有桃花一味減肥。桃花入藥,據《肘後備急方淨載:“能蕩滌痰濁,走洩下降,利大腸甚快,用之治氣實,人病水飲腫滿,積滞,大小便閉塞,則有功無害”。《醫部全錄》另載冬瓜馔方:“人太肥欲得瘦輕健,傳。用冬瓜作羹作殖長食,欲肥則勿食”。

《石室秘錄》“肥治法”中載有兩方:①火土兩培丹:人參三兩、白術五兩、茯苓二兩、薏仁五兩、芡實五兩、熟地八兩、山茱萸四兩、北五味一兩、杜仲三兩、肉桂二兩、砂仁五錢、益智仁一兩、白芥子三兩、橘紅一兩,各為末,蜜為丸。每日白滾水送下五錢。此方之傳全在肉桂之妙,妙在補命門心包之火,心包之火足,自能開胃以去痰;命門之火足,始能健脾以去濕。況方中純是補心補腎之味,肉桂于補藥之中,行其天地之泰,水自歸經,痰從何積?此肥入之治法有如此。②補氣消痰飲:人參三錢、白術五錢、茯苓三錢、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肉桂一錢、砂仁一錢、益智仁一錢、半夏一錢、陳皮五分、六曲一錢,水煎服。此方治氣虛,而補腎水腎火者也。腎中水火足而脾腎之氣自健,痰亦漸消矣。此方肥人可常用。承前論,對于病人中,由于先天禀賦或是飲食膏醇而緻痰火内結,熱熾陰傷,轉為消瘅、消渴者,當轉從消渴論治。在此僅舉《醫門法律》“生地黃飲子”一方以啟發思路:人參、生幹地黃、熟幹地黃、黃芪蜜炙、天門冬、麥門冬、枳殼麸炒、石斛、枇杷葉、澤瀉、甘草炙各等分,上刨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遠臨卧頓服。此方生精補血,潤燥止渴,佐以澤瀉、枳殼,疏導二腑,使心火下降,則小腑清利;肺經潤澤,則大腑流暢,宿熱既除,其渴自止,故取用之。

當今,随着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日益提高,而其中患心腦血管病、高血壓與糖尿病、腎髒病以及脂肪肝的人數也與曰俱增。病正逐漸成為世界範圍内的“公害”,威脅着人類健康和長壽。因此,對病的研究和治療愈來愈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特别是對單純性的認識,伴随着現代遺傳學、營養學、運動醫學、醫學生理學和臨床内分泌等學科的進步,有了許多新的突破和進展。最新進展,在飲食減肥研究方面主張培養以豆類、瓜類為主食的良好的進食習慣。運動減肥主張加大晚飯前活動量,這是根據生物節律研究,此時人體脂肪轉化為糖類的代謝活動最為旺盛,即所謂的“脂肪燃燒”。

(現代研究)

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的發病率日趨增多,所以,有關病的研究工作,也日趨活躍。

一、辨證論治研究病辨證分型的研究,國内多根據病因病機分型。如潘瑞亮辨證治療本病80例,脾虛痰濕型,藥用薏苡仁30g,茯苓、草決明、白術、山楂各15g,澤瀉、防己各12g,枳殼、半夏各lOg。脾胃燥熱型,藥用生地20g,山楂、草決明各15g,天花粉、夏枯草、郁李仁、澤瀉各12g,枳實、番瀉葉各lOg,黃連6g。氣滞血瘀型,藥用丹參20g,制香附9g,草決明、生地、山楂各15g,木瓜、防己、澤瀉、郁李仁各12g,紅花、川芎各lOg脾腎陽虛型,藥用首烏、黃芪各20g,山楂、白術、草決明、茯苓各15g,補骨脂、仙茅各12g,淫羊藿、防己各lOg。日l劑水煎服,30日為1療程。結果:體重下降1—2.5kg 63例,下降lkg以内11例,無變化6例,有效率為78。7%(江蘇中醫1993,V1>:48)。餘永譜等将300例病辨為肝郁氣滞、脾虛痰濕、脾腎兩虛3型,并研究了辨證分型與實驗指标的關系,表明脾虛及脾腎兩虛者甘油三酯升高、糖耐量降低較明顯,并随着治療症狀消失亦恢複正常,揭示二者有一定内在聯系(遼甯中醫雜志,1984,<5>:23)。翁維良等按脾濕痰濁、脾胃實熱、氣滞血瘀3型辨治病44例,有效率為79.5%(中醫雜志,1988,(1):40)。張珍等辨治130例病,分為1.濕阻氣滞:其中又寒濕證當溫中化濕,濕熱證當清熱利濕;2.脾腎陽虛,當補脾固腎、溫陽化濕;3。肝熱夾濕,當疏肝清熱利濕;4.風濕夾熱,當疏風化濕、活血通絡。其治療有效率達89。2%(福建中醫雜志,1980,V10>:40)曲竹秋等從肝失疏洩辨治40例病,以柴胡、白芍、烏梅、茯苓、荷葉、澤瀉等組方并随證化裁,總有效率達95%(北京中醫雜志,1987(3>:29)。江幼李提出治療病八法:化濕(澤瀉湯、防己黃芪湯)、祛痰(二陳湯、平陳湯)、利水(五皮飲、十棗湯)、通腑(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單味大黃)、消導(三仙、保和丸)、疏肝(疏肝飲、消脹散)、健脾(異功散、參苓白術散)、溫陽(濟生腎氣丸、苓桂術甘湯)(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4,V1>:56)。1987年全國中西結合病學術會議初定病辨證分型為:脾虛濕阻型、胃熱濕阻型、氣滞血瘀型、脾腎兩虛型、腎陰虛型(北京中醫雜志,1988,V3>:48)。二、專方專藥的研究

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近年來還總結了許多減肥專方,有的已經鑒定生産。張鏡人用甯脂(由白術、半夏、丹參、陳皮等組成,上海中藥一廠生産)治療90例并高血脂症,減肥總有效率72.2%,治療前後體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戶:40)。天津醫學院附院與達仁堂藥廠研制的七消丸(地黃、烏梅、木瓜、白芍、北沙參等為主要成份)治療125例病,總有效率達81。6%(其中顯效52%,進步29.6%),并作了與單純節食、運動療法組的對照,結果服藥組優于節食或運動療法組(天津醫藥,1985,(8>:472)。林輝等用“天雁減肥茶”(主要成份為荷葉、車前草等)治療單純性338例,體重、胸腹圍脂肪百分率均有顯著下降而體力不減(四jI[中醫,1988,V5>:24);康廷培用輕身飲Ⅱ号(番瀉葉、澤瀉、山楂、草決明等)治療46例病,有效30例,症狀改善,體重下降1.5kg以上(中醫雜志,1987,(12):30)。顧選文等用三花減肥茶(玫瑰花、茉莉花、玳玳花、川I芎、荷葉等藥組成,上海保健飲料廠生産)治療病50例,顯效32例,總有效率72%,平均體重下降9.85斤(中成藥雜志,1981,(6>:23)。李隆中用體可輕(法夏、陳皮、茯苓、川芎、蒼術、白術、車前草、澤瀉、冬瓜皮、大腹皮、枳殼、香附、茵陳組成,中聯制藥廠生産)治療47例病,有效率為76.6%(湖北中醫雜志,1983,V2>:10)。謝端午用體可輕合減肥茶(生首烏、山楂、石決明、夏枯草、錦雞兒、萊菔子、茶葉組成,湖北中醫學院藥廠生産)減肥47例,有效率91。5%(江西中醫藥,1985,V4):35).北京積水潭醫院用強身降脂合劑(炙黃芪、茯苓、牽牛、郁李仁、黃精、山楂、草決明)與強身降脂沖劑(生黃芪、茯苓、豬苓、陳皮、炒萊菔子、焦槟榔、生大黃、烏梅、桃仁、草決明)減肥,有效率分别為73。3%和96。8%(北京中醫雜志,1988,(3):48)。陳二民等用輕身降脂樂(黨參、熟地、麥冬等)治療婦女63例,并随機對照32例(隻服維生素B、維生素C),中藥組有效率92.66%;對照組68%(上海中醫藥雜志,1987,(10):13)。闫兆君用四通減肥丸(升麻、槟榔、防風各36g,片姜黃18g,淫羊藿、炒蒼術各40g,澤瀉12g,澤蘭24g,研末,水泛為丸,每次6g,每Et 3次)治療兒童單純性32例,臨床治愈19例,顯效9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88%(國醫論壇,1995,(5>:31)。于真健自拟千金來瘦湯(葛根、虎杖、生山楂、車前子、夏枯草、澤瀉、炒萊菔子、大腹皮、桃仁、王不留行)治療老年性58例,有效率87。9%(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6,(1):26)。錢彥方等以輕健膠囊(含荷葉、生蒲黃、防己、冬瓜皮、黃芪、生大黃、香附、白芥子、白術、澤瀉、黃精)治療單純性40例,減肥有效率75%(中醫雜志,1993,(4):232)。

三、針灸、按摩、氣功治法的研究

近年來,針灸、按摩、氣功等法減肥盛行,臨床報道很多。王富春等用芒針刺肩鍋透曲池、梁丘透髀關、梁門透歸來治療70例病,并與70例壓耳穴組對照,結果芒針組顯效35例、好轉3l例、無效4例,耳壓組顯效2l例、好轉33例、無效16例,芒針組療效優于耳壓組且于較短時間内奏效(北京中醫雜志,1988,(6):38)。雷振萍刺梁丘、公孫加電針并配合所刺穴位皮内針減肥42例,總有效率73.8%,遠期療效穩定(中醫雜志,1987,V5):52)。陳俊鴻灸陽池、三焦俞、地機、命門、三陰交、大椎減肥15例,5例有效(中國針灸,1984,(4):24)。馬小平針灸治療脾腎陽虛型患者3l例,體穴取脾俞、腎俞、水分、關元、陰陵泉、三陰交,耳穴取脾、腎、三焦、内分泌。總有效率為87%(上海針灸雜志,1993,(2>:56)。王文遠等三點十二穴治療單純性腹部65例,單純上腹部,以上點建裡穴為中心,針刺四周雙側天樞、梁門穴;單純中腹部,以中點神阙穴為中心,針刺四周雙側滑肉門、外陵穴;單純下腹部,以下點石門穴為中心,針刺四周雙側水道、外陵穴,并結合腹部按摩,結果顯效39例,進步21例、無效5例(針灸臨床雜志,1993,(2):15)。美國紐約針灸中心用耳穴口、神門、胃、饑點、脾埋針減肥2l例,全部有效,體重下降2—16磅(陝西中醫學院學報,1986,(2>:。56)。Pennala。Metal耳穴埋針減肥374例,體重減輕lkg以上者為321例(85。8%),減輕4kg以上者178例(48%),治療3個療程以上者272例,體重下降為5。4kg(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88,(工>:18)。崔述貴等報道550例耳穴神門、内分泌、三焦、胃、大腸、肺、心埋針減肥,顯效(45重下降15kg以上)26%,有效(體重下降3—15kg)36。3%(中醫藥信息,1986,(6>:36)。呂明莊等在耳穴内分泌、腦、肺、胃、.口、饑點等王不留行埋壓減肥lOOO例,有效率80。工%(貴州醫藥,1986,(5>:6)。顧悅善等用王不留行壓耳穴脾、神門、肺、交感,總有效率59。4%,其中顯效(體重下降6kg以上)113例(中國針灸,1988,<1>:15)。段榮亮等以王不留行埋壓内分泌、神門、口、胃等耳穴減肥200例,體重下降5kg以上者13%,下降3—4。5kg者27。5%,下降1—2。5kg者48.5%,總有效率89%(陝西中醫,1986。(5):215)。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