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賈躍進名老中醫辨證論治眩暈經驗

⊙作者:王豔

⊙指導老師:賈躍進,陳燕清,武潤梅

⊙編輯:杏林君

眩暈最早見于《黃帝内經》,中醫認為眩暈屬肝所主,與邪中、血虛、髓海不足等因素相關。如經文中曾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上虛則眩”之記載。漢代張仲景認為,痰飲是眩暈的重要緻病因素之一,如“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金元時期朱丹溪提出了痰火緻眩學說,并強調“無痰不作眩。”明代張景嶽指出“無虛不作眩”。現代也有一些醫家強調疲可生風,疲而作眩之論,認為腦中風為疲阻血脈導緻。
賈躍進主任醫師是國家第四批名老中醫,業醫三十餘載,勤于實踐,在眩暈診治方面造詣頗深,筆者有幸跟随賈老師抄方,随師診治,親聆教誨,深受教益,茲将其辨治眩暈的經驗介紹如下:
01 對眩暈的認識 賈老師認為眩暈之形成與痰疲有重要關系,認為無痰不作眩,痰濕或痰濁阻滞進而影響絡脈通暢,形成痰疲阻滞,所以治療上注重化痰活血,喜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常用積實、炒萊旅子藥對以通腑瀉濁,使痰濕之邪得以瀉下而解,清陽之氣方可得升,頭竅得養,眩暈自除,喜用羲術或郁金取其活血化疲之功,配合健脾化痰方藥,起到化痰活血的功效,痰疲去除,絡脈通暢,眩暈症狀也随之消失。

02 典型案例 案例 1

患者甲,男,47歲,于2014年12月8日初診,主訴:間斷性頭暈1個月。病史:1個月來反複眩暈發作3次,發作時伴有視物旋轉,不伴耳鳴,伴惡心,時而伴有身熱,次日緩解。現頭項蒙,納少,眠可,背困,怕冷,神疲乏力,情緒不暢,二便正常。舌淡紅苔白膩,脈弦。既往史:否認有高血壓,腰椎病史。賈老師診治病人後,中醫診斷:眩暈(痰濁中阻,血行不暢),治法:健脾化痰熄風,通腑清熱活血,方藥組成:清半夏9g,炒白術30g,獲等30g,天麻10g,石營蒲10g,郁金15g,懷牛膝30g,陳皮10g,羲術10g,積實12g,厚樸13g,炒萊旅子15g,5劑,水煎,分早晚溫服。
2014年12月15日二診,患者訴頭項蒙好轉,仍納少,眠可,背困怕冷,二便正常。舌淡紅苔膩,脈弦。賈老師在上方基礎上加檬石109以加強清熱化痰之功。7劑後,2015年1月25日三診,訴近1個月未再頭暈惡心,頭項蒙、背困、神疲乏力明顯好轉,納眠可,二便正常,偶有右手麻木感。舌淡紅苔白,脈弦。守上方減青檬石,加僵蠶10g,繼服10劑,随訪所有症狀都好轉,未再眩暈。

按語 :該患者氣虛脾弱,痰濕易自内生;又冬月冒寒,陽氣不行,濁陰上逆,痰阻清陽,加之肝風内動,風痰相結,上沖于頭,發為眩暈,或頭項蒙,怕冷。脾氣不運,胃納呆滞,脾失運化則痰濕内停,蒙蔽清陽也可緻頭暈,頭蒙,納少,神疲乏力。又因患者情緒不暢,易緻肝氣不疏,氣滞血疲,可見背困,氣郁化火,痰火相擾,故可見眩暈發作時惡心、身熱。總結病機為痰濁中阻,血行不暢,舌苔白膩和脈弦正與症同。遂以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清半夏、陳皮以化痰,炒白術、獲等以健脾,石營蒲、郁金以清熱化痰活血,懷牛膝以補益脾腎,羲術助活血之功,天麻以熄風,積實、厚樸、炒萊旅子以通腑降氣,二診三診時又加青檬石、僵蠶,以助清熱化痰之功,故服藥後使脾氣健運,痰熱得去,眩暈得息,諸症消失。
案例 2
患者乙,男,56歲,于2015年3月18日初診,訴頭暈,頭痛近1年餘,加重1個月。病史:患者于2014年2月19日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左手麻木,入院診斷為腔隙性腦梗塞,住院治療後症狀好轉出院,之後頭暈間斷發生近1個月頭暈加重,伴耳鳴,嚴重時視物旋轉,不能站立,伴有惡心幹嘔。目前症狀以頭暈為主,時有頭痛,偶有耳鳴納呆,情緒急躁易怒,夜寐差,身困腿軟,小便正常,大便幹結。舌苔黃膩、脈濡滑。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0年,血壓最高時可達160/10mm Hg,高脂血症3年賈老師認為此患者雖然有中風病史,但現在主訴為頭暈,四診合參,應診斷為眩暈,證屬痰濕中阻,肝陽上亢,治法:健脾化痰祛濕,補腎清肝息風,方藥以半夏白術天麻湯和天麻鈎藤飲加減,半夏9g,炒白術10g,天麻15g,陳皮10g,獲等15g,郁金10g,石營蒲10g,僵蠶10g,鈎藤(後下)30g,石決明30g,玫瑰花10g,積實10g,炒萊旅子20g,10劑,水煎服。
2015年3月28日二診時訴頭暈頭痛明顯減輕,情緒好轉,納眠好,二便正常。舌苔白膩,脈弦。血壓平穩。賈老師認為效不更方,繼續服用10劑,患者未再來診,随訪中患者症狀有明顯好轉。
按語 :賈主任認為該患者雖然有腦梗塞在先,但就診時以頭暈為主症,結合時有頭痛,偶有耳鳴,納呆,情緒急躁易怒,夜寐差,身困腿軟,小便正常,大便幹結,舌苔黃膩、脈濡滑等表現,以及既往高血壓病史,應該診斷為眩暈,痰濕中阻,肝陽上亢型,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以健脾化痰祛濕,用天麻鈎藤飲加減以補腎清肝熄風,又加郁金以清熱涼血活血,積實、炒萊旅子通腑瀉濁,化痰理氣。諸藥合用,相得益彰,症狀消除。
03 結語 賈躍進老中醫治療眩暈,雖然注重痰疲病機,喜用積實、炒萊旅子化痰通腑,羲術、郁金活血化疲,但不乏探讨痰疲病機形成的基礎,臨證中靈活應用健脾、補腎、清肝、疏肝之治法,真可謂得心應手,藥到病除。


本文來源:《中醫臨床研究》2016年第8卷第11期。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并注明轉自杏林學苑(xinglinxy)。本微信所發布内容的版權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随時與我們聯系協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