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從《石室秘錄》二方看肥胖的中醫辯證

當今社會,物質生活豐富,舉目四望,肥人益多,窮古人醫籍,得方二首,以治肥胖,頗為合拍。

在古醫籍中,很早就認識到由于體脂的不同,人的體形有幾個類型,即膏人、肉人、脂人、衆人(《靈樞▪衛氣失常》),并且有些病的發生與體肥相關,稱之為“膏梁之疾”(由營養過剩引起的疾病)。

但古代醫籍中幾乎沒有直接陳述關于“肥胖”治法、方藥的記載,直至明末清初傅山之遺著《石室秘錄》(陳士铎整理)始有“肥治法論”認為“肥人多痰,乃氣虛也。虛則氣不能行,故痰生之。……蓋火能生土,而土自生氣,氣足而痰自消,不治痰,正所以治痰也。”(卷三▪肥治法)強調治法當補脾氣,兼補命門之火,目的在于治痰。并設兩方:

火土兩培丹(人參三兩,白術五兩,茯苓二兩,薏仁五兩,芡實五兩,熟地八兩,山茱萸四兩,北五味一兩,杜仲三兩,肉桂二兩,砂仁五錢,益智仁一兩,白芥子三兩,橘紅一兩。各為末,蜜為丸)。

補氣消痰飲(人參三錢,白術五錢,茯苓三錢,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肉桂一錢,砂仁一錢,益智仁一錢,半夏一錢,陳皮五分,神曲一錢。水煎服)。

此二方頗堪為法,其中有幾個關鍵處不可忽視:

其一,以溫補脾腎為主,化痰為輔,取扶正即亦祛邪之意,但又并非不顧實邪,在其論中已作交代“必須補其氣,而後帶消其痰”,這是根據痰的成與消基于脾腎功能的弱與強而來,所謂:治病求因。

其二,補脾氣,用四君而不用甘草,可見甘草之壅滞之性不利于運消痰濕有形之邪。

其三,補命門,重用熟地是重視命門之根基,于陰中求陽之意;補陽不取燥烈之品,唯推崇肉桂一味,原論強調“此方之佳,全在肉桂之妙,妙在補命門心包之火。心包之火足,自能開胃以去痰;命門之火足,始能健脾以去濕。況方中純是補心補腎之味,肉桂于補藥之中,行其地天之泰,水自歸經,痰從何積。”

在此基礎上,又遍覽前賢書籍,對單純肥胖治法有了一些心得,前一階段治療一例,頗見療效,附圖如下:

上面的醫案,由于藥症相符,所以見效較快。臨床實際中,由于病情不一,用藥常需因人而異。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