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質是生命體之間的對話,教育需要對話;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然而由于受傳統灌輸接受德育思想的影響,德育過程中師生之間的對話往往被話語霸權與話語順從所取代,學生也不再是德育主體,而成了德育的“産品”。尤其是被很多學校奉為學校和班級、教師和學生交流溝通紐帶的“教室日志”,其所謂交流也隻是語言形式上學校對班級、教師對學生有關班級輿情的監督,思想交流、心靈溝通嚴重缺失。
一、 “金字塔式”傳統管理理念下“教室日志”的弊病
“金字塔式”的傳統管理理念下,許多巨型學校的年級組為了方便管理學生,就為每個班級統一配發了“教室日志”,其由班幹部或全體學生輪流記錄班上所發生的任何事情,包括遲到早退、學風紀律和作業衛生等每位同學一日内非良好的細微表現,學校、年級組和班主任随後将之作為班級管理的參考和班級信息反饋的一種形式。由于“教室日志”體現出的德育理念落後,一直被學生認為是學校、年級和班主任暗箱搜集學生違紀或不良信息,并對學生進行懲戒的一種“不光明正大”的“作為”,因此“教室日志”并不受學生歡迎。在“教室日志”的模式下,學生隻是充當了“被壓迫者”的角色。
二、 生本理念下的德育新芽:“班級日記”
教育是直面生命的事業,生命性是教育的一種品性。學校德育隻有在生命視野中才能促進師生關系的積極改變,才能促進學生思想行為向生命意義的積極回歸,進而回歸生命本真,基于生命、始于生命和為了生命,實現對生命的關懷、呵護,進而促進學生發展。我們倡導将“教室日志”變革為“班級日記”,從而把學生從教師和學校的絕對權威“壓迫”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成為學校德育的主體,使學生成為能夠與教師對話的平等的生命個體,從班級這個生命場域獲取自我發展的養料,促進學生自我生命的發展。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将寫日記稱為學生個體的“道德長跑”,他認為,寫日記不僅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最重要的途徑,更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一種方法,它能使學生學會分析自己,戰勝自己,養成自我完善的良好習慣。我們踐行的“班級日記”,就是讓寫日記成為班集體中每個生命個體成長的“寫真”,同時成為班集體成長的“年輪”。因為在這裡,每人一天輪寫,學生可以遵循“我手寫我心”“我手寫我思”的原則,自定内容,不限形式,個體生命對自由的渴盼打破了秩序控制、話語霸權、思維剝奪和關懷缺失,所有學生都有機會通過自己的文字在班級日記中将成長中的煩惱與不快得到釋放,将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在班級日記的字裡行間找到平衡,将國家大事與身邊小事進行評論。班級日記從而成為學生述說自我生命經曆的一種方式,更成為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的一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學生作為生命個體不再是師道尊嚴或者校規至上等權威話語的順從者,而成為心靈自由的訴說者,成為與教師在生命際遇平等交流的對話者。
1. 班級日記開發學生智慧和覺悟,促進學生實現人生價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财富蘊藏其中》一書中指出,人既是發展的第一主角,又是發展的終極目标,教育應該使每個人都能發現、發揮和加強自己的創造潛力,也應該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财富。因此,我們應該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恢複學生在班級管理中應有的角色。筆者主張踐行的班級日記提倡學生“我手寫我心”“我手寫我思”,賦予學生以真實的生命力和寬厚的心理基礎。于是,學生在班級日記中可以放開手筆,敞開心靈抒寫自己的成長故事。有學生在班級日記中寫道:“我是一個敏感、軟弱而又傲氣的人。我看不慣那麼多的不公正,不喜歡谄媚逢迎,不喜歡讨好自己所憎惡的人,我讨厭虛僞勢利的人……。”這是同學之間交往的困惑,也是生活中的煩惱。“真希望自己是一片雲,來時無聲無息;去時無牽無挂……”這些稚嫩的心靈何以對生活表現出如此的消極态度?原來家中出了變故,父親經常酗酒。“不要哀歎上帝的不公,因為它給了彼就不會給你此。”這是學生通過分析自己走出生活中的陰影的豁然。
在隻有話語霸權與話語順從的傳統師生關系中,我們作為成年人和“獨裁者”,往往習慣于以成績的高低來評定一個學生的優劣,然而很少去關注學生尚且稚嫩的心靈,因此我們或許永遠不可能聽到這樣的心聲。但是在關注學生心靈成長的班級日記中,學生用心抒寫的成長故事比比皆是,作為教師——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我們讀之不得不動容!
葉瀾教授早就指出:“班級建設改革還有課堂教學不能代替的方面,豐富學生的社會角色體驗,學習做自己所處群體的主人,在班級民主管理中養成未來社會主義民主所需的公民素質,改變以往以同一性為特征的班集體建設,形成能為每個學生個性發展提供舞台,又具有内在凝聚力和群體個性的、由學生自主管理的生動活潑的班級集體。說到底,這是為了培養具有獨立人格和思考能力、對群體負有責任感的未來公民。”班級日記開發學生智慧和覺悟,促進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班級日記和學生一道探尋他們成長的軌迹,為學生帶來完整的精神生活和獨立有尊嚴地面對世界的能力,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開發了學生智慧和覺悟,促進其實現人生價值。
2. 班級日記陶冶學生性靈,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發展“老師在聽到有人說孤獨時是這樣講的:‘你孤獨嗎,你配嗎?’我想說的是:憑什麼不配,說孤獨那是因為确實有那種感覺,沒什麼配與不配,難道孤獨是偉人的專利嗎?”讀到學生的這些文字,讓我們這些太善于忘卻過去的成年人有種夢回少年的感覺。
斯賓塞告誡教師:記住你管教的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要讓别人來管理的人。事實上,學生管理就是要突出學生的主人翁地位,管理就要出自學生自身的意願和需要,而不是被動接受學校的規則,更不能沒有主見。基于“輪寫”的班級日記在班集體的監督下書寫,在班集體中傳閱,這使學生個人的書寫有了道德上自覺和人性上的真誠,即學生潛意識中追求自我完美與渴望别人認同使個人書寫不再隻滿足于文字上的敷衍,而成為自我陶冶的方式。同時,寫班級日記和傳閱班級日記的過程,就是通過學生的主體性活動與活動對象建立諸種關系,用學生作為主體的正能量來影響班級管理,從而确保學生真正享有班級管理主體的權利,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就是班級管理的主人,擁有管理班級的權利和能力。
德國哲學家亞斯貝爾斯認為,教育的本質是陶冶性靈。性靈原本是一種蘊儲在人的生命本質中并通過生命的外在形式表現出來的個人特征。學校德育從确立并堅守學生立場做起,努力轉變自己的價值追求與教育行為。學生書寫班級日記,就是學校德育在班級層面尋求自我突圍的選擇,這種選擇給了學生話語權,讓學生說學生的話。學生在班級日記中用個性化的語言書寫性靈,發現自我,分析自我,鞭策自我;激揚文字中吐露出來真心靈,讓我們動容,教師也從“師道尊嚴”掩飾下發現自我,分析自我,鞭策自我,教育的本身意義在話語平等中真正得到體現,教師與學生通過這樣的文字進行思想上的碰撞和情感上的交流,學生的性靈得到陶冶,引導學生成為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主人。
3. 班級日記改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自律自省自古以來,教師就是先生,學生就是後生,“後生”就要順 從“先生”。“先生”沉浸在古國千年的師道尊嚴中,而自20世紀初以來的思想解放思潮已深入人心,順從不再,師道尊嚴不再,代之而來的便是追求個性自由。在教師要求維護師道尊嚴和學生要求彰顯個性之間,已然出現了不可調和的師生矛盾。面對漸行漸遠的傳統師生關系和層出不窮的離心離德事件,從哪裡引來甘泉之水帶給日益沙漠化的師生世界一縷清泉呢?我們認為,班級日記驅走了師生之間的順從,挪走了“自尊而不尊人”的“尊嚴”和“師道”,成為聯系師生情感的橋梁和紐帶,成為師生交流的心靈驿站,師生之間因平等的對話而融融樂樂。
柏楊說,“語義清理”并不能完全清除人類精神的病理性痛苦,還必須同時進行“價值清理”。班級日記中對教師的質問,意味着人的自覺,就是徹底的“價值清理”。而價值清理的關鍵在于不能僅僅根據行政命令或個人主觀意願去進行管理,而應該努力按照學校發展的規律和學生發展的内在邏輯來進行管理。隻有個體開始自覺,甚至集體開始自覺,才能打破話語霸權與話語順從,生命視域下的班級日記始于對話語霸權的挑戰,止于對個體生命言說的尊重,保障了師生之間交流通道的暢通,在促進師生之間關系徹底改善的同時,影響班級育人目标的達成,推進班級管理從“制度約束”向“個體自覺”乃至“集體自覺”的華麗轉身!
4. 班級日記書寫班級苦樂年華,促進學生情感發展班級日記早已成為學生的集體意識和記憶,早已成為他們在這個班級中苦樂年華的記憶。當我們的德育以思想和立場的方式慎重地去接觸一個集體的時候,就是這個集體中個體回歸集體的開始,也就是每個人用自我關切向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場景緻敬的開始。事實上,當學生在學校德育的影響下從“我”走向“我們”的時候,學生已經從個體生命成長走向了追求與社會整體的和諧發展,從個體情感的成熟走向對社會共同價值觀的體會認可。
教育的本質就是生命之間的對話。在對話路徑的選擇上,我們的路畢竟不止一條。柏楊說,民主不是形式,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學校德育正是通過像班級日記這樣微觀的日常生活場景的重建,才使得班級中的民主生活在成就學生生命價值和未來社會發展的價值顯現出來。在新型師生關系構建的嘗試中,班級日記打破了教師的話語霸權,學生不再隸屬于權威話語的桎梏,師生之間能夠平等相待,學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民主成為學校或班級共同體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師生交流因為生命與生命相遇而成為一條綠色的通道!
(《中小學教師培訓》 2017年第8期 劉俊峰 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