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莊子》裡有一個故事。
春秋時,魯國有一個叫叔山無趾的人,失去了腳趾。
叔山無趾走了很遠的路,去拜見孔子。
孔子問:“你這個人,犯了什麼錯誤,被砍去了腳趾?你到我這裡來,怎麼挽回錯誤呢?”
叔山無趾冷淡地說:“我以為,你這裡有比腳趾更高貴的東西,你的格局如天地一樣寬廣,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
孔子意識到自己失态了,趕緊請叔山無趾進屋坐。
叔山無趾默默地走開了。
孔子說過:“則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雖有至知,萬人謀之。”
記住啊,再多的智慧,也有考慮不周的時候,神仙也有預料不到的事情。一拳難敵四手,一人之智,不如衆人之智。
因此說,愚者無所不知,智者“一無所知”。
02
承認自己無知,是勇氣。
很久以前,蘇格拉底給學生上課,他舉起一枚蘋果,問:“誰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有學生舉起手,表示“聞到了”。
蘇格拉底再次舉起蘋果,并強調:“同學們務必集中精神,仔細聞一聞空氣中的氣味。”
接着,他又問:“聞到蘋果的香味了嗎?”
學生們齊刷刷地舉起了手。大家都願意用舉手的方式,表示自己“集中精力聽講”。
此刻,蘇格拉底嚴肅地說:“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氣味也沒有。”
看到這,你也就明白了,喜歡“随大流”,熱衷拔高自己,往往是“虛假的行為”。久而久之,我們會誤以為自己很聰明,最後連“做自己”的勇氣都沒有了。
做人,最難得的是,“認識自己”。
世上沒有人完美無缺,因而,認識自己的關鍵,就是“直面缺點”,敢于為自己糾錯。
人與人交往、人和社會相處,“你”是一切的“尺度”。
我們習慣了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這是不公正的。承認自己無知,才能真正做到揚長避短。
蘇格拉底說過一句名言:“我一無所知,除了我知道我一無所知這件事外。”
正因為他堅持自己的“無知”,因此他在難堪的時候,也能談笑風生;在被人懷疑的時候,也能坦然接受。比方說,他和朋友交談的時候,妻子生氣地向他潑水。他還鎮定地說:“打雷以後,必定會下大雨。”
人生都有一些若隐若現的傷,如果你一直回避,那麼你就會一直隐隐作痛。唯有積極面對,把傷口洗幹淨,處理好,就會更快愈合。下次有人揭你的傷疤,你也不會害怕。
03
假裝自己無知,是裝糊塗。
莊子講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子産去讀書,遇到同學申徒嘉。
申徒嘉明知子産是大臣,還堅持平起平坐。引起了子産的憤怒,嘲笑申徒嘉是一個沒有腳的人。
申徒嘉平靜地說:“講台上的老師,不認為我是沒有腳的人,而你卻把容貌看得如此重要。”
子産大吃一驚。
原來,這位同學用行動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教師裡,隻有老師和同學,沒有大臣和群衆;人群裡,隻有普通人,沒有缺胳膊少腿的人。
真正有缺憾的人,是那些自以為是的人,是那些自命清高的人,是那些不能公正待人的人。
如果你要告訴别人一個道理,提醒别人的錯誤,直接去批評、謾罵,是會引起反感的。甚至因為你的言語過于刺耳,導緻雙方争執不下。
主動把自己變成“無知”的人,就會讓别人“高人一等”。久而久之,别人反而會“不好意思”,會因為覺得奇怪而向你請教。
當别人高高在上的時候,你就裝無知,可以保護自己;當大家火氣很大的時候,你就裝糊塗,可以起到“圓滑”的作用;當你用行動來說明問題的時候,别人會接受“勸告”。
人際交往,不要急躁,一段時間的“無知表現”,其實是創造了“洞察一切”的機會。你急着表現自己的智慧,反而是真無知。
04
接受别人的無知,是格局。
春秋時,顔回去上街,遇到一個賣布的人在和顧客吵架。
賣布的人說:“三八二十三,給二十四文錢,是不對的。”
顔回走過去,說:“三八二十四,才對。”
賣布的人很生氣,就賭氣說:“找孔子評理去。你對了,我就送人頭;我對了,你就送帽子。”
孔子問了情況後說:“三八二十三。”
賣布的人拿着顔回的帽子,得意洋洋地離開了。
顔回一臉茫然。
孔子說:“要是你赢了,那是要了别人的'人頭’啊,帽子算什麼呢?”
顯然,在任何紛争之中,我們都要考慮到“大是大非”,不能因為别人無知,自己就先聲奪人,非得要對方“認錯、低頭、賠禮道歉”。
還要一種情況,遇到學識淺薄的人,真糊塗的老人,你還和他計較,說明你的内心是不純潔的,老想着自己出風頭。
當你的“智慧”建立在别人之上的時候,說明你失去了格局。
允許周圍的人“無知”,并且不刻意去糾正,這不是縱容錯誤,而是肚量很大。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改正起來很難,需要一個過程。聰明的人,包容别人的過錯,這是在“幫助”别人。
你用精明的态度對别人,别人就會比你更精明。這是聰明對聰明——針鋒相對、兩敗俱傷。
太多的爛人爛事,需要我們一笑而過。此刻,無知也是大智慧。
05
鬼谷子說過:“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
在你面前的一切,都像一面鏡子一樣,反應了你的言行舉止。可是你的眼睛,隻是看着外面的一切,并沒有“審視自己”。
因此,你要做一個無知的人,姿态低了,别人才敢批評、指教你;做人糊塗了,别人的智慧才會顯露出來,給你作為參照。
一個人再聰明,也不能超越“群衆”,也無法抵達每一座高山。學會沉默、糊塗、愚昧,恰似“水低為海”的大智慧。
大自然創造了美麗的眼睛,而我們卻要用心去看自然,而不是眼睛。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