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年終經營工作總結六步法及其認知哲學2.0

這是我在去年有關年終總結的文章基礎上的修訂版,所以稱為2.0。just FYI (for your information),僅供各位企業家朋友參考。企業總結,根據各自情況,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也有一般的邏輯,一般的框架。所以企業建立年終總結的邏輯框架,在同一律(同一思維過程中,必須在同一意義上使用概念與判斷,包括思維對象的同一,概念的同一,判斷的同一。不能混淆不同的概念,大家在同一邏輯下講話,才效率高,同頻)的基礎上,進行各自部門、崗位的總結。既有個性,又有共性。

同時,在總結的時候,應該建立企業對總結的認知哲學。就是為什麼做總結,該用什麼樣的态度與方法做總結。這是一個管理哲學問題。副總以上的領導層,都該對組織、公司的總結,與決策層、董事長、總經理有一緻的心智模式。這樣才能把年終總結做好,而不是走形式,為了總結而總結。知道總結到底是什麼?怎麼做?從而在過程中,發現問題,把握過程,有一個既民主,又集中,從上到下,從下到上,One team One goal many plans。

給來年一個統一的思想與目标,一緻的路徑,多種工具與技術、方法解決問題,多種策略與預案防範風險,打一個有準備之仗。

隻有建立組織戰略、規則與價值體系,即有自己的“道”;再選定最有社會價值的路,堅持走,不斷積累;最後歸核,核心技術+核心人才+核心機制,才會企業長青,抵禦内部、行業及宏觀形勢各種風險。

年終了,一年到頭了。無論是個人,還是政府、團體、公司、各部門、各項目、各團隊等組織主體,都該進行一年的總結及其來年計劃。這個總結的邏輯與思路也适用。

基于以往理論和工作實踐,我個人提煉了年終總結的六步法,供各位參考。如,昨天上午,對一個公司的超額利潤分享計劃,在“共創共享,共赢共榮”的理念指導下,确定該Plan的目标、對象、重點;确定數量與基線,累進比例、獎勵周期;在激勵模式上設定條件,載體與機制,以此基于公司價值觀與戰略形成長效的績效與人才機制,進而給股權激勵打基礎,在體制與治理上進行制度創新。下午,一個小企業,怎麼做部門及崗位總結。就先做總結,來年計劃在總結基礎上,公司定下調子,再做各部門與崗位計劃,再讨論決策總盤子,再分解各部門、各崗位。各部門,各崗位的總結先說自己的職責是幹啥的;再說幹的結果,一定要結果導向;再次,講自己部門或者崗位在2021年都幹了啥;那些做的好,那些做的差;最關鍵是最後一步,為什麼這樣的結果。内部能力與創新,還是内部缺啥資源,是外部形勢好,運氣好,還是自己主動抓住了,是競争對手太強太弱,還是競争策略有效或失效,總之,需要一個系統、理性、持重、認真的反思。走向事情的背後,走向曆史深處,走向産業高處,走向要素資源的其中,找到客戶與市場的規律,才顯認知與格局,才顯示水平與文略。

想明白,說清楚。

是比較難的,也比較難得,這個時候也是顯示身手的時候,也是中途加速的時候,也是新舊理念轉換,新舊動能轉換,領導挑人選人的時候,大換班的時候。此時不博一把,更待何時? 提高你的能見度,就在年關!

我這講道德經的,三句不離本行。所以,同時,結合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建立與完善我自己的企業認識論哲學,從而構建自己的管理哲學。

一、整體思路與邏輯

老闆及領導首先要看結果,前面講了,結果導向,無論什麼原因,先看結果。莫斯科一定不相信眼淚,相信什麼,俄羅斯熊已經給了法國拿破侖、德國希特勒回答。所以企業一定冷靜看結果,無論是好還是壞,不喜不悲。

所以年終看數據,尤其是核心數據,如銷售收入、利潤,現金流、合同額、資産及淨資産、三大費用及重要費用絕對值;各種财務比率,如淨資産收益率、投資收益率;各大闆塊比重、勞動生産率、全年人數變動表、Key talent等等這些數據先根據公司要求整理清楚。職能部門除過數據外,還要談根據戰略與計劃,做了哪些重點工作,有哪些結果。

其次,對比往年,重要是與2019年比,2020年沒有可比性,最好三年到五年。當然重點是自身三年及标杆的數據對比,分析數據的差異點。

第三,根據數據對比,看成績,對标行業,發現問題,談問題的成因。結論必須有:是産業的發展規律及規律背後的國勢與政策,還是自身組織資源與能力。成績來自行業周期,國家政策、還是供應鍊的成本降低,還是組織提升勞動生産率,産出提高。在這一塊,必須對行業、市場、競争、組織能力有個清醒的認知。最好有客戶案例,大客戶,基礎客戶等進行分類比較。

有了以上企業自己過去一年+2019年,及上溯及以往三五年,并俯瞰産業波動,預測後幾年。

行業成功核心要素及關鍵競争點分析,對自身組織的市場能力、運營交付能力、資金人才管理能力、供應鍊水平有個回水池般,返(過來)、反(方面)、瞻(前)的過程,才可以開始2022年目标思考。

新的目标思考,着眼長遠,三年、五年戰略,甚至更長,但必須錨定2022年,幹啥,咋幹?

第四,就開始新的市場研究,新的商業模式,有整體思路、有競争辦法,有具體措施。目的是必須進行創新,創造性工作,否則,哪有生存空間。

并根據以上分析預測這些工作帶來的結果:成績與風險。

風險是帶來收益與損失的可能性。常人理解的風險隻指後者。

所以來年,是個選擇題,是個取舍題,必須有選擇,而不能首鼠兩端。

企業家就是要敢冒風險,因為你對這個行業,對這艘船,最清楚,能經曆多大的風浪,能駛離多遠的海,能捕多少與多大的魚。

第五,根據以上舉措及前幾年數據,對标行業發展,提出來年整體經營目标。(例如,我的一個客戶未來兩2-3年的目标就是跟國企進行混改,因此今年經營目标除了對标往年及行業數據,更重要目标是瞄準公司未來混改國企所關注的方向去整改提升,拿出嫁女子的心态,開始好好修煉。)瞻前顧後,把年終的數據分析透徹後,提出來年數據目标。并提出理由:事實與判斷。外部哪些環境變了?内部組織能力變了哪些?有些是事實,描繪清楚;有些是個人判斷,把判斷的邏輯講清楚。群策群力,頭腦風暴,一陣子清風細雨與狂風暴雨的讨論與争吵。

這樣的新目标把各方都袒露出來,知根知底。然後有理有據,大家才有信心。這個把握與寸度,是需要老闆閉關的,半天也行,不需要像林彪元帥一樣,在地圖上一坐一整天,也要半天,胸有成竹,才會“悠兮其貴言”(道德經十七章),一句話一個釘子,就是命令。

第六,新的經營目标的激勵與風險機制建立起來。一個是目标換資源,還需要老闆及股東提供什麼資源,講明白;一個是目标的利益牽引,如何激勵經營層。就是目标責任書、超額利潤獎勵計劃、股權激勵計劃等等。

甚至,我在一些企業設置風險抵押金制度,經營層的風險抵押金是債權,與企業淨資産的股權相對等,建立風險補償及超額利潤分享計劃。當然這樣性質有些不一樣,不隻是勞動合同法,也有民商法的成分。經營層真達不到門檻利潤,或者基礎目标,要給公司倒貼,也是一種對賭。

梳理以上思路,總結出一個一般、框架性的目錄。

各企業根據自己具體情況做調整。

1,講現狀與數據→結果:KPl與主要工作;
2,談問題及成因→産業的市場規律與自身努力與失誤;
3,看經營目标、工作标準、行業标杆,競争關鍵要素,差距在哪?
4,談商業模式及新思路,談辦法,講具體措施,創造性工作→創新點;
5,描述新任務目标數據,為啥這樣設?
6,實現的效果、結果。行業位置及客戶、員工滿意度

二、總結報告六步法的使用說明與建議

這個年終總結框架是寫給中小型企業,具有一般适用性。但各個企業的所屬行業、規模、性質不一樣,經營管理基礎不一樣,有的企業做過預算,有的企業建立了戰略,有的企業有顧問公司指導,有的沒有。

所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一般,規模在億元以上企業,建議建立預算體系,把計劃數字化管理;一個億以下,甚至一年就幾百萬的企業,建議還是要進行年終總結,開個一二天,兩三天會議,把事情講透,把認知統一,以利于來年再戰。

這六步法展現的隻是思路與框架。團隊指導企業做年終總結時有具體的PPT文件。但大多數老闆及企業家,看後估計會明白個一大半。往往會把細節的魔鬼自己給解決了。但也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下面我再進一步講所以然之然哉。

三、年終總結會的管理哲學:虛靜複觀天下——知常知明

我參加這種年終總結會,一般理性而坦率。理性是職業素養,也有第三方的位勢使然,可以冷靜、理性、跳出來看問題與矛盾。坦率是節省時間,穿透問題本質,挑明各角色在總結的職責,不用拐彎抹角。


雖然說的都是事實,正确的,有些正确的話,不合時宜,不合環境,在的人不一樣,還是要有甄别。就是講的都是對的,但有些對的不一定講。因為是不該講,你講的目的是讓人聽明白,有理解,有改變,而不是我講了,顯示我的水平與能力。有時候,其政悶悶,其民淳淳。作為董事,要“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i),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看企業經營數據的結果,聽各部門彙報,思考其個人認知能力及背後的行業與組織能力,再看老闆的思維與魄力。

在此,不禁想起道德經第十六章,很應景年終總結會的認知邏輯:

緻虛極,守靜笃。

萬物并作,吾以觀複。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

道乃久,沒身不殆。

此章就是老子觀察事物的方法,我用在開企業總結會時候,會讓老闆及管理者換換腦子,休息放松時,講講。

1、開年會的态度:緻虛極,守靜笃。總結為虛靜。把自己安靜下來,虛空起來,才能接納新的思想與知識。

虛空,是一種動态,不是純虛,而是要接納。虛本意是從虎從丘,山中安靜,空蕩,老虎來之前的一種似乎安靜,其實是虎下山林,一聲嘯谷,樹枝顫動,驚飛小鳥與野兔。

所以虛,不是真的虛,而是把與本場總結會無關的事務全扔掉,有時候,我們真到山裡開會,一個是沒人打攪,一個是安靜,環境好,一個是開門見山,直抒胸臆。

即使對行業、企業很了解,也要虛空,是先聽、想listening-thinking,再想,再判斷,再發聲,還有前面說的該說的,不該說的。

所以對各部門,各副總的報告,即使不好,也要讓人家把話說完。讓子彈飛一會,開年會不要急。一年到頭了,好好總結一下,花個一兩天,甚至幾天功夫,是值得的。

如果本事不強,還是有啥說啥好。不要學習我該說的,不該說的,那是藝高人膽大,但理性、冷靜,不楞娃。因為我也過了這年齡了,想起一張年輕照片,放上來,黃浦江畔。

感覺當時挺楞的

2、開會方法:萬物并作,吾以觀複。總結為觀複或複觀。

就是先讓各部門自己開會,自己總結,再給分管副總看,再正式開大會彙報。在諸多部門彙報後,還要分口開讨論會,再開總結會。

這些是需要幾次上下反複,需要多重思考與讨論。成績不說不明了,要講成績,關鍵是成績咋來的。問題不說也不明了,問題在哪兒,案例與現象,認知與判斷,不說清楚,不行!

成績與問題都需要說清楚。

有些部門負責人是把事情沒想清楚,肯定表達不清楚。以己之昏昏,何能使人之昭昭;有些是想清楚了,沒說明白,不會表達。有些人是幹得好,不會說,隻能做個将才。有的幹不好,說得很巧,隻能到邊緣部門,不敢放到實幹的部門。這些,明眼人一眼能看明白。

所以,要透過數字與表達(金字塔原理),看背後的東西,看經營結果與曆程及其問題與應對措施背後的認知,知識結構與創新思維。

靜看“萬物并作”,看各種人等。這個時候,必須要有包容心,靜看花開花落,要反複觀察思考。不能一個人有了自己的判斷和意見後就容不得再聽對方的其他想法,沒有一個人有絕對真理。

會議主持人與領導必須尊重每一個人。大家都是凡人,隻能掌握相對真理,每個人立場不同,崗位不同,口袋的來源不同,學曆不同,知識背景也不同,所以認知不一樣很正常。所以要“包不同”。要能夠理解和包容不同類型人的想法,不要輕易認為别人的觀點對與錯。

當然,這個也是選人的過程。看那些人能堪大任。

3、邏輯順序: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

總結為歸根→靜→複命→常→明。這些經營者彙報,有時看着很好笑,屁股決定腦袋,很明顯,各複歸其根。就是前面講到的,崗位不同,收益來源不同,關注點不同,就能看到根,水平高些,能看到人性。

但如果各部門本位主義嚴重,包括一些副總,不能從公司全局去思考問題。這個就是問題,分析背後企業的企業文化因素。是什麼造成這個局面。問題往往不一定在出問題的層面解決,要升維思考。最後,都是問題出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台。

當然,我的觀點是:各副總,首先是公司領導,其次才是分工,管理某一個系統、區域、方面或者闆塊。但老闆及領導層早就的企業文化很重要,所以要系統思維去解決。

年終總結會的報告,有沒有一個“靜”的過程,這是年終總結成敗的開門鑰匙,關鍵之關鍵。

靜,從青從争。青,染布分布之顔色,會意字;争,這個人上下兩手雙向持引,觀察反思,且堅持沉浸的樣子,象形字。

本義:雙手撫摸着自己染的布,看顔色是否分布适當,看你自己幹的活咋樣。後引申為堅持反思的狀态,成為安靜的意思。

無論道佛儒,還是基督,伊斯蘭,對靜都有要求。隻有靜,才慧。

如佛家的戒定慧。

沒有彙報者一個安安靜靜的自我反思與琢磨,這報告的質量不會高。

這是一個自省的過程:這顔色是自己染的,這一年的活是我帶領部門或者公司幹的,我得把問題想清楚,對着職責對着按行業标杆,不斷在反思磋磨,就是不斷在審視自己。刀刃向内,内省内生的過程。

道德經為啥有個生道與道生的區别。

生道是書上學,上課學,看别人幹,師傅教,覺得自己學到了,有道了,其實沒有手藝上身。道生是内在,是在自己幹了後,琢磨自己幹的咋樣,這是實踐的過程,把自己咋幹的想明白,說清楚,不容易,有一個理論--實踐--理論總結的過程。當然,原來朱元璋、潤之先生領導農民運動,是先幹了,再總結。

做大事,不總結,沒理論,不會長遠。

還有些副總或者部門管理人隻管了半年,上半年别人管的,但公司隻有一個這個部門,新官必須理舊賬,才會把事情理清楚。也需要靜氣,不要浮躁,認為前半段别人幹的,那看上官吉慶(西安前市長)的下場。

都要靜!不要怕靜,要敢于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内心,面對自己的人生,走向自己的人性與修養深處。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這'靜'是一個痛苦的自我思考過程,但逐漸會有企業的使命,這個究竟是幹啥的?在行業什麼位置,這些是企業的根本問題,哲學問題。

企業的複命,就是現在常講思維企業使命,不隻是企業成立的初衷,而在于企業存在和發展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還有把個人與企業的人生命運結合起來的知常,理解産業規律的基礎上,希望我們把企業做成什麼樣子;進而建立做人做事的價值觀體系明白的指出自己倡導什麼,反對什麼。由此,把企業的旗幟舉高舉好,亮明。

由歸根,靜、複命、知常、而明,進而明白企業為什麼存在,是解決社會什麼人的什麼事情服務,或者這一類人的什麼問題服務。通過解決問題,才有了企業自己存在的價值。不敢為天下先,不敢把自己放在天下人的前面,放在後面,身後則身身先,身外則身存。

以上分析,

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的身上,分明寫着兩個字:利他。

隻有這樣才知常,明白這個世界的道理。常就是規律,各種規律。行業的規律,企業管理的規律,人性的規律,社會的規律,大自然的規律。書上得來總覺淺,有了經曆,才有經驗,有了經驗,有了反思,才有了水平,才是真正知道這些規律的企業實踐中作用和影響,才會能力上身,這才是真正知常。

知常曰明,知常才會長久,沒身不殆。

把以上的“常”,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想明白了,說清楚了,才是知明,是個明白人,能夠認知這個世界,也有自己的認知邏輯、企業邏輯與文化。。

知常曰明,自己知道常就是明白人。

所以年終總結會的核心是鍛煉經營決策者(核心是中高層與領導決策者,就是前三排與主席台)自己的心智,把自己當一盤菜,放到桌上讓大家品鑒。不敢暴露自己,不敢直面問題,則會更難堪。

4,以上認知邏輯的應用

認知了這個世界,想明白,說清楚的好處,講完以後。老子是個壞人,他會看另外一面,沒有認知這個問題的壞處是啥:

反面→不知常,妄作兇。

不知道這個“常”,對行業理解不深,對經營結果分析不透,進而對自身及其組織能力的優劣、優勢與短闆不清楚。且沒有分析以上“常”的思路與管理工具。妄做,不兇才怪呢。

但知道後,正面的好處是大大的→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上天不負有心人。

知道“常”了,才會從容。

有些老闆看起來從容,笑看雲起雲落。

但這從容背後來自實力積累、布局與現有能力。

從容、包容,這個組織才會參透企業微觀組織能力、行業中觀競争及區域、國家宏觀市場大勢,才能成為行業龍頭,才逐漸有産融互動,成為産業鍊龍頭,進而構建産業生态,成為産業王者。

“王”字,本意就是一條豎線,與參透了上面一橫天,下面一橫地,及中間的人三橫的,叫王。

不能說你是王就是王,沒參透,那是假王。如韓信,假齊王。

王者必須尊崇天道,損有餘以補不足。而且還不欲見(xian)賢,不說自己多好,因為本然,自然該如此。承擔責任與使命,努力把自己投進去,把企業與組織能力提升起來,把自己隐身在企業的後面。

“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

欲達高峰 必受其痛”

企業家群體,對外是整合各種商務資源,對内要率領上下發展壯大。注定是對領導力有高要求,包括溝通能力,性格隐忍,妥協平衡能力等等。經曆各種起起伏伏,成功失敗,愛恨情仇,世态炎涼等。

真正成功的,都是骨子裡求真,向善,追求美,有審美情懷的理想主義者;但又持重、認真、理性、務實的人。會公正處理各種矛盾,會包容各色人等,會從容面對各種事務。

以上就是年終總結的整體思路與邏輯,并更進一步結合道德經,梳理年終總結會的管理哲學:态度、方法、邏輯順序與不總結會什麼結果,總結複盤的好了,什麼結果。目的是給中小企業家使用。

但我這個是總結的總結,在企業'道'的層面,适合企業老闆、實際控制人與高層副總以上的人來看。

我們團隊的項目經理與高級咨詢師會做企業複盤技術、商業模式設計、治理結構優化、年度經營目标如何設立與分解、戰略解碼技術、組織機構改革與設計、股權激勵計劃、超額利潤分享計劃、績效與薪酬等具體“術”的層面的工作。所以一般人,看不懂,可以多看幾遍,或者推薦給老闆看。

一個企業,隻有建立組織使命與戰略、規則與價值體系,即有自己“道”;再選定最有社會價值貢獻的路,堅持走,不斷積累;最後歸核,核心技術+核心人才+核心機制,就會企業長青,抵禦内部、行業及宏觀形勢各種風險。

呼喚建立一個企業與企業家友好的社會。

他們是最難,又是對這個社會貢獻最大的一批人。

寫在最後的話:西安的疫情防控,各方都付出很多。

其中情況網上各種信息,五味雜陳。我也寫了兩篇文章,希望理性、客觀發聲。歡迎報道,隻要客觀,均可;也可以批評,但骨子裡是愛西安,為了西安好起來,而不是為了流量,為了說而說,為了其他目的。

西安防疫,正在走向有序,有效。

我重點思考關注的是疫情結束後,西安的經濟社會如何恢複。

如何恢複投資者對西安的信心?優秀人才對西安的信心?如何恢複西安本地企業家的信心?

需要中央與省市政府有特殊政策。

漢唐明月,正照長安;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等到解封的那天 西安會重新回歸車水馬龍、繁華依舊 我們會在城市的各處相見 我相信 隻要大家齊心協力,疫情終将消散! 希望西安人繼續做好居家防護 希望全國人民為西安加油
讓我們一起為大西安祈禱 明天會更好!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