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麥大棗湯
一、古方簡介
【來源】《金匮要略》。
【組成】甘草9g,小麥30g,大棗10枚。
【功用】養心安神,柔肝緩急。
【主治】心陰受損,肝氣失和之髒燥。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甚則言行失常,呵欠頻作,舌淡紅苔少,脈細微數。
二、臨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病毒性心肌炎
【案例】某女,18歲,中學生,于1997年6月10日初診。患者心悸、胸悶1個月餘,曾在當地某醫院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心電圖提示:窦性心律不齊伴頻發房早。經靜脈滴注極化液和營養心肌等藥治療半月,早搏轉為偶發,但心悸、胸悶改善不顯。診見:心悸頻作,稍動則劇,伴心煩急躁,乏力氣短,眠差夢多,口幹且苦,時欲悲哭,面色蒼白,舌質淡紅少苔,脈弦細無力。證因肝郁脾虛,血不養心所緻。治宜緩肝補脾益氣,養血甯心安神。處方:浮小麥20g,炙甘草15g,大棗5枚,苦參9g,丹參10g。3劑,水煎服。
二診:3天後複診,訴病減大半。囑再進上方7劑,藥盡病愈[楊英.甘麥大棗湯治療心血管疾病舉隅.福建中醫藥,2000,(2):29]。
【按語】本例患者為女中學生,因高考迫近,心急如焚,加之平日思慮過度,勞傷心脾,緻肝郁、心虛、髒陰不足而發本病。治用甘麥大棗湯為基礎,緩肝補脾,甯心安神,加苦參、丹參旨在清心堅陰,藥證相符,獲效甚佳。
2.髒燥型便秘
【案例】某女,27歲,已婚,生有一女。自訴生小孩後,常因些生活瑣事煩惱,心情自不佳,1年前開始便秘,3~4天1次,排便乏力,醫以導瀉劑服之,得以緩解,時間一長,不服藥則大便更難,後來瀉藥一停則發,每次都需以瀉藥來解決,非常苦惱。近來大便幹燥,7~8天排便1次,服瀉藥也無效。診見:精神萎靡,心情抑郁,煩躁,悲傷欲哭,左下腹脹痛、矢氣,舌苔薄黃,脈弦稍滑。證屬髒躁型便秘,遂拟甘麥大棗湯加味。處方:浮小麥、酸棗仁各30g,炙甘草、遠志、茯神、佛手、枳殼各10g,大棗8枚。每天1劑,水煎服。即二診:連服10劑後,諸症大減,大便兩天1行,排便輕松,仍覺胃脘微痛、嗳氣、脹悶。用上方加生赭石、旋覆花各10g,連服5劑痊愈。随訪一切正常[黃繼東.甘麥大棗湯治療髒躁型便秘.新中醫,2001,(6):63]。
【按語】大凡髒躁患者,皆因情志因素導緻支配腸道運動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紊亂,引起結腸運動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失調,使腸道痙攣,腸腔變窄,這種非推進性的強度收縮,患者常覺左下腹部疼痛、矢氣、便秘等。因大便在腸腔内滞留過久,内含水分過量被吸收,以緻糞便幹硬或呈球狀。髒躁患者常因思慮過度,情志抑郁,導緻心血暗耗,若用峻下蕩滌腸胃,雖顯效于一時,久之因破氣耗血,大便更難下,用甘麥大棗湯治療能取得滿意的療效,且很少複發。因甘麥大棗湯有益氣養血、補脾柔肝的功效,心血充盈則神安,神安則自主神經趨于平衡;脾運則化源足,腎氣充盛,腎司二便,故大便自暢。而且甘麥大棗湯可以長期服用,無不良反應。
(二)婦科疾病
1.女子夢交症
【案例】某女,33歲。丈夫去世,常精神抑郁,胸悶常太息,終日神志恍惚,失眠健忘,納食不香,以至近2~3個月來常出現夢中與愛人交合,形體日漸消瘦,神疲乏力,月經閉止。舌淡紅,苔薄黃,脈弦細數。證屬肝郁化火傷陰,營陰暗耗,神不守舍。治拟疏肝解郁,養心甯神。方用甘麥大棗湯加味治之,處方:炙甘草10g,大棗10枚,柴胡12g,遠志9g,黃連6g,炒棗仁、合歡皮各15g,淮小麥、生龍骨、生牡蛎各30g。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服藥10劑,自感心情欣快,納食增加,夜能入眠,夢交消失。後繼以安神補心丸調服,以資鞏固[楊善棟.黴菌性陰道炎,女子夢交治驗.四川中醫,1991,(5):37]。
【按語】此患者因情志抑郁,郁久化火,傷陰耗液,營陰暗耗,神不守舍,故發夢交。治用甘麥大棗湯補益心脾,安神甯心,加柴胡、合歡皮、炒棗仁、遠志疏肝解郁,養心安神,開通心氣;陰虛則火旺,故用黃連瀉心火,生龍骨、生牡蛎以平肝潛陽安魂,神魂守舍,夢交自除。
2.大月份引産後性情失常
【案例】某女,33歲,農民。心煩意亂,整日關門閉戶,面壁而卧,似睡非睡,聞聲音響動則煩,飲食懶進,不理家務,已3個月有餘。其夫謂其病前性情爽朗,直言快語,手腳勤捷,患病後與前判若兩人,少忤其意輕則獨坐獨卧,暗自抽泣,重則摔盤擲碗,無名火起。詢其病起何時何因,稱3個月前因計劃外懷孕5個月,行引産術後,心中惕惕不安,如被人追捕,劍突下如揣兔,突突而動,按之亦不可歇,坐卧不甯,夜不能寐,晝則神思恍惚,懶于勞作。3個月來易醫數處,皆謂神經衰弱,中西藥物并進,間有小效,終則無效,精神病院診斷為神經官能症,服藥10多日無效,病情有加劇之勢。閱其病曆,所用中藥不外當歸、熟地、白芍、棗仁、麥冬、龍骨、牡蛎等養血安神之屬,何以不效,必有其故。細觀其面,雖神情悲傷淡漠,但絕無血虛之病色,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查心電圖正常。因思患者妊娠5個月,實屬不易,雖被說服引産,其實心中不甘,情志抑郁,肝郁化火傷陰,灼傷内髒陰液,發為髒躁。于是投以甘麥大棗湯加味,處方:甘草、大棗各15g,小麥50g,生地、熟地、白芍、蘇梗各10g。3劑。,二診:3日後,見其喜形于色,雲服藥後美睡一大覺,醒後頓覺心中豁然開朗,四肢酸懶消失。效不更方,續進5劑痊愈[李華忠.?甘麥大棗湯治療大月份引産後性情失常.浙江中醫雜志,1995,(1):19]。
【按語】此例用甘麥大棗湯加生熟地、白芍以養血柔肝,加蘇梗以理氣疏肝。肝既得養,複藉微苦微辛之品以流通氣機,則疏洩之職自能恢複。
3.産後盜汗
【案例】某女,35歲。産後失血過多(出血量達1500ml)而發生盜汗諸症,他醫投止盜汗片、鈣劑、多種維生素參合治之罔效,後又用桂枝龍骨牡蛎湯等10餘劑,均不見好轉,遷延至診時2個月有餘。診見:面色蒼白,心悸少寐,氣短神疲,肢體倦怠,納差,入夜即盜汗淋漓,濕透衣被;醒後汗止肢體濕涼。舌淡,苔白薄,脈虛弱。證屬産後血虛,心神失養。投甘麥大棗湯加味,處方:炙甘草15g,淮小麥、黑豆各100g,大棗10枚,桂枝10g。每日1劑,分3次于飯前服。
二診:服8劑後,其症大減,盜汗明顯減少。繼服10劑,病愈[史憲瑩.甘麥大棗湯加味治産後盜汗.四川中醫,1989,(10):47]。
【按語】汗乃陰之液,汗血同源。心血不足則血不養心,心神浮越,心血不藏而外洩則睡中汗出。氣血不足則面色蒼白,氣短神疲,肢體倦怠。脈虛弱、舌淡,均為血不能營舌鼓脈故爾。前醫曾用止盜汗片、鈣劑、多種維生素等,隻能調達營衛而不能生血,故盜汗不愈;桂枝龍骨牡蛎湯雖能止汗,但生血增陰液力較差,盜汗亦不能速去。以甘麥大棗湯加味,方中甘草、大棗甘潤補中緩急而補中氣,小麥養心陰安心神以生血,桂枝升發胃氣,調達營衛和陰陽,黑豆補腎氣滋腎陰以達水火共濟,陰陽相交,營衛偕和,陰血得充,盜汗自止。
(三)兒科疾病
1.小兒佝偻病
【案例】某男,5個月,于1998年4月就診。出生時體重2.2kg,為8個月早産兒,一直人工喂養,缺乏戶外活動,易感冒,大便常稀薄、量多。現體重6kg,初期症狀顯著,不分寤寐汗多,面黃,夜間驚啼,枕秃顯見,顱骨軟化,肢軟無力,舌淡,苔白,指紋色淡達氣關。血生化檢查血鈣、血磷濃度偏低。曾服用葡萄糖酸鈣口服液及魚肝油滴劑等多種藥物,,療效均不顯著。西醫診斷為:佝偻病活動期。中醫診斷:汗證。辨證為脾虛氣弱、心肝失養,治宜健脾益氣,養心柔肝。方用甘麥大棗湯加味,處方:甘草、菟絲子各5g,小麥10g,大棗5枚。水煎取汁40ml,分次溫服,日1劑。
二診:堅持服用20劑,患兒精神食欲極佳,生長發育各項指标正常。繼用甘麥大棗湯15劑,随訪至2歲,在此期間未患過肺炎、腹瀉等病證,提高了抗病能力[張淑紅,侯麗娟.甘麥大棗湯治療佝偻病50例.河南中醫,2002,(1):33]。
【按語】佝偻病按其程度分屬于“汗證”、“五遲”、“五軟”、“雞胸”、“龜背”等範疇。古有“脾常不足,腎常虛”、“肺脾皆不足”之說。而肺、脾、腎三髒不足,起于先天,如後天調護得當,則氣血生化有源,小兒能正常發育。本例辨證為脾虛氣弱,先天禀賦不足,加之後天失養,氣血生化無源,心血不足,肝失疏洩所緻。故補脾至為關鍵,方中三藥均甘能益氣、補虛,小麥甯心安神,甘草、大棗緩急和中,佐以菟絲子滋養肝腎,平補陰陽,共奏奇效。本方口感好,吸收快,适合兒童長期服用,并可間接調節機體免疫力,籬笆固密,則髒氣安和。
2.小兒盜汗
【案例】某男,2歲。自小用奶粉喂養,自去年夏季因感受暑邪引起高熱,高熱退後,津液受耗,出現盜汗症狀,夜間尤甚,經用多法治療仍見效甚微。刻症:患兒食少,心煩,口幹渴,思冷飲,形體消瘦,夜卧盜汗。藥用:浮小麥30g,大棗5枚,炙甘草、太子參、烏梅、五味子各5g,石斛、玉竹各6g,生山藥10g,生谷芽8g,麥冬9g。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服藥2劑後,盜汗大減,諸症均輕,又加減繼服3劑而愈[耿秀蘭,王晨.甘麥大棗湯治療小兒盜汗.河南中醫,2003,(5):12]。
【按語】盜汗是一些疾病所表現出的一種症狀,多為陰血虛虧所緻。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形氣未充,髒腑功能不健,一旦感受暑邪,容易耗傷氣液,或小兒脾胃素弱,若過饑過飽,冷熱不勻,日久脾胃受傷,運化無權,化源不足,則心失所養,心主血脈,汗為心液,心氣虛則汗出。甘麥大棗湯中小麥養心益氣斂汗,炙甘草溫中補虛,大棗補脾和營,甘溫平和,補而不滞,溫而不燥,三味合用,能獲得益氣養心補血,健脾斂汗的較好療效。
3.小兒夜遊症
【案例】某男,8歲,于1999年9月10日來診。家長代訴:患者1個月來,夜睡初始安靜,約在晚上12點左右,先喃喃自語或啼哭,繼則起床在房間行走,或在床上跳躍,或去廚房,或上衛生間(但并不如廁),片刻(1~3分鐘),又自己回床上睡覺,家長呼之不應,次日全無記憶。頻頻發作,多則每周5~6次,少則2~3次。平素多汗,納呆。觀其面黃無華,精神倦怠,舌質偏紅、苔薄淨,脈沉細數。慮其心之氣陰不足,神不守舍,治以益氣養陰,甯心安神,藥用浮小麥30g、甘草6g、大棗5枚、太子參10g、靈磁石30g(先煎),3劑,水煎服。藥後夜眠安靜,不下地遊走,偶爾在床上坐起,捏捏被子,精神較好,納增。再服原方2劑,病愈。随訪半年未複發[楊善棟.黴菌性陰道炎,女子夢交治驗.四川中醫,1991,(5):37]。
【按語】患者夜間行遊,意識朦胧,似醒非醒,動作無目的,答非所問,乃心神不甯,陽不入陰,心陰不足使然。特别是兒童乃“純陽之體”,陰本不足,“陽常有餘”,常兒就易多汗,多驚多夢,若再因驚恐、焦慮等因素極易造成陽氣外越,使心神出竅而成“夜遊”。方中浮小麥味鹹、澀,且用量偏大,将其作為主藥使用,以加強收斂心氣心神之功。《本草彙言》言其入心經,養心斂汗。大棗性味甘溫,補中益氣,并潤髒躁,《本草彙言》載,治驚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不守等。甘草甘平,補脾益氣而養心氣,振中陽。諸藥共奏益氣養心安神、斂陰潛陽鎮靜之功,而用于心陰不足、心神不甯之夜行症,果獲良效。如盜汗多者加五味子10g、自汗多者加太子參10g、夜驚明顯者加靈磁石30g(先煎)等,一般加減較少,療效穩定可靠,大多患者3~5劑即可痊愈。服藥無不适,未發現任何不良反應。
(四)五官科疾病
1.舌痛
【案例】某女,41歲。舌頭疼痛已有年餘,每遇勞累而發,1個月前因精神創傷,疼痛加劇,言語飲食皆受影響,患者不堪其苦,多方求醫未效。診見:患者形神憔悴,面色無華,舌頭疼痛而部位遊走不定,稍有煩怒,則鼻中衄血。檢查右鼻黎氏區粗糙滲血,雙下甲稍大。舌體柔軟有觸痛,邊尖紅,苔薄黃,脈細數。證屬肝氣悒郁,緻五志之火内熾上焚。治拟柔肝瀉心,熔甘麥大棗湯、導赤散于一爐。處方:甘草6g,小麥20g,大棗5枚,胡黃連3g,生地、竹葉、木通、黑山栀各10g,燈芯草3紮。
二診:服藥5劑,痛停衄止,諸症若失。再服5劑,追訪3.個月,未複發[申斌,等.甘麥大棗湯在五官科的運用.四川中醫,1989,(9):44]。
【按語】本例患者心陰素虛,複遭情志所傷,緻五志之火上焚而舌痛、鼻衄。察脈觀症,本虛标實,故用甘麥大棗湯養陰柔肝,導赤散清心除煩,一補一清,标本兼顧,遂收顯效。
2.耳鳴耳聾
【案例】某男,34歲。3日前與家人争吵時,忽感面紅面脹,耳中憋氣,耳不聞音,此後即時聰時聩,輪番出現,殊不穩定,伴有耳鳴、失眠、口苦。檢查:兩耳鼓膜正常。舌紅,苔薄,脈弦。證屬情志不暢,肝郁氣滞,化火上沖。《内經》雲:“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方宗甘麥大棗湯加味,處方:甘草、當歸、龍骨(先煎)、蔓荊子各10g,牡蛎25g(先煎),白芍、丹皮各6g,淮小麥30g,菖蒲3g,紅棗7枚。
二診:4劑後,耳聾時間縮短許多,惟在下午偶有發生,聞噪音則煩躁,且耳聾、耳鳴、失眠、口苦均輕,仍予原方加減10劑而愈[申斌,等.甘麥大棗湯在五官科的運用.四川中醫,1989,(9):44]。
【按語】足厥陰肝經絡于耳,肝氣不順,最易上犯耳竅。本例系情志不遂,動火傷陰所緻,緩其肝急,應為大法。方中輔以歸、芍、丹、蔓養陰洩肝;龍、牡、菖蒲定驚安神,使肝之體用平衡,鳴聾自愈。
3.咽喉異感症
【案例】某女,27歲。恙由吃魚引起,開始疑有骨刺咽部,以後一直咽喉不舒,嚴重時甚至疼痛、吞咽不利,症已1個月。診見:患者性情急躁、焦慮,胸悶不暢,頸項牽制感,夜寐眠少,夢多,口幹口苦。檢查:咽喉部未見異常,舌紅,苔少,脈細。證屬氣郁化燥,肝失柔潤,心血暗耗,神明内亂。治以潤肝之陰,緩肝之急,養心之血,安心之神。處方:甘草、白芍各6g,小麥20g,大棗5枚,生地、當歸、酸棗仁、五味子、丹參、淮山藥各10g。
二診:4劑藥後,咽喉疼痛、吞咽不利未曾出現,急躁、焦慮緩解,睡眠好轉,但仍感咽部不舒。原方加薄荷6g,繼服5劑,諸症悉除,性情亦爽,繼續調理1周鞏固療效-[申斌,等.甘麥大棗湯在五官科的運用.四川中醫,1989,(9):44]。
【按語】咽喉異感,主因憂思、氣郁,心肝陰虛所緻,故立養心安神、柔肝緩急之法,選用甘麥大棗湯為主方,治療後獲效。
4.癔病性失音
【案例】某女,47歲。執教20餘載,嗓門一直清亮,前段時間因心情不悅,躁急而緻陡然失音。刻診述病,以筆代言,偶爾有聲也斷續不能成句,但咳嗽聲響而無沙啞感,伴胸膺作悶,不思飲食。檢查:咽部不紅,後壁少數淋巴濾泡增生。會厭不充血,聲帶正常。舌紅,苔薄,脈平。《景嶽全書·音喑》雲:“驚恐胺郁,卒然緻喑者,肝之病也。”急取甘麥大棗湯柔肝緩急,宣肺開音。處方:甘草10g,小麥30g,大棗7枚,蟬蛻3g,薄荷6g,蘇梗10g。本二診:服18劑,聲音漸開,飲食增加。繼服10劑,痊愈[申斌,等.甘麥大棗湯在五官科的運用.四川中醫,1989,(9):44]。
【按語】失音之病,有外感所緻,有内傷所生。本例系情志不悅,氣機不暢,影響肺氣發音而病,若單純宣肺開音,不究緻病之因,恐難奏效。方中用甘麥大棗柔肝緩急治其本,薄荷、蟬蛻、蘇梗宣肺開竅顧其标。藥味平常,收效卻著。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