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如何破解教師小課題研究的“三大問題”

如何破解教師小課題研究的“三大問題”

車言勇

自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作為研究者”的理念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小課題研究應運而生。由于它起點低、操作簡單、周期短、破解問題快,日益為中小學所推崇和倡導,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校本研修方式。自2006年8月以來,海陽市區域推進小課題研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反思當前的教師小課題研究,發現其主要存在視野狹窄、研究泛化、提升乏力三大突出問題。下面,筆者嘗試從教育研究方法的角度來探索這三大問題的解決。

一、加強文獻研究,在成功的基礎上再發展,解決視野狹窄的問題

忽視文獻研究,專業視野狹窄是小課題研究中普通存在的問題。教師之所以忽視文獻研究,究其原因無非有三:其一,文獻研究意識薄弱,不知道文獻檢索在課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其二,擁有同類研究的資料太少,又不願購買大量的相關專著,長年訂購相關報刊;其三,查閱文獻費時費力,不能長期堅持。忽視文獻研究會出現這樣的弊端:第一,不能借鑒與吸收已經有的研究成果,導緻重複性勞動;第二,不能準确把握研究現狀,分析不出将會出現什麼樣的發展趨勢;第三,不能形成相對完整系統的理論假設,搞不清拟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是什麼。如果上述三個問題不能有效解決,那麼小課題研究就必然收效甚微。

其實,中小學教師有效地檢索研究文獻,能拓展研究視野,就具體領域學習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他人成功的基礎上再發展。“通過查閱文獻、了解别人研究成果的過程,實際也是磨練我們的思想和思維方法的過程,關鍵在于我們是怎樣去做的;隻要做得深入,查閱文獻所花費相當的時間和精力是會得到回報的。”[1]筆者認為,隻有做好文獻研究,中小學教師才能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情況,才能為小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論證依據和研究方法,才能超越簡單的經驗積累和原有的思維方式。

作為中小學教師,在小課題研究中要注重文獻檢索,加強文獻研究,其具體對策有以下幾條:第一,明确相關文獻的分布,能夠購買相關專著,訂購專門的教育報刊,或從諸如中國期刊網等網絡媒體下載文獻資料。第二,掌握文獻檢索方法,能根據研究需要正确運用順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和綜合查找法來搜集相關文獻,并對文獻資料去粗取精,然後分類編排。第三,撰寫文獻綜述報告,理清研究問題的發展過程,闡明該課題範圍内當前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問題,在研究方法上反思已有研究,歸納研究發展趨勢。第四,掌握歸納、演繹、類比等形成假設的基本途徑,并能正确表述研究假設,明确研究起點、研究性質、研究者的自身條件等諸因素。

二、正視行動研究,堅持憑實事與數據分析,解決研究泛化的問題

近年來,“行動研究”深受中小學教師歡迎,絕大多數課題研究都強調運用行動研究法,課題研究呈“泛化”傾向。受此影響,小課題研究難免存有以下問題:一是“有行動無計劃”,即有些教師自以為“工作就是行動,行動就是研究”,運用行動研究法,就不必制定課題研究方案,不必确定清晰的研究目标,不必設計周密的研究過程,更不必規範地運用實證研究法;二是“有行動無研究”,即把課題研究等同于教學改革甚至等同于日常工作,隻是對工作的背景介紹、成效分析和經驗總結,而不是開展系統、持續的專題研究,沒有研究的成份和價值;三是“有行動無反思”,即在課題研究中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也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但沒有深刻的“反思”,更沒有基于具體數據和典型案例的科學分析。筆者認為,産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就是教師對行動研究并非真正了解。

劉良華 教授指出,“所謂的行動研究,它不過是實驗研究的變式和變形。它的前身是實驗研究,它的身份乃是準實驗研究” [2] 。由于教育實驗研究不可能做到嚴格控制和測量,所以幾乎所有的教育實驗研究都隻能是“準實驗”。西方人把這種“準實驗”稱為“行動研究”。有的專家認為,行動研究就是一種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教育研究方法,其目的是改善教育教學實踐,其一般程序分為界定問題、制訂方案、展開行動、反饋修正四個步驟[3],也有人将其程序分為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四個環節。從研究方法的劃分看,行動研究屬于實證研究。實證研究不同于哲學研究,它以“調查”的方式提供“資料與證據”,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憑事實說話”、“靠數據分析”。

由此看來,中小學教師要正視行動研究,不能把行動研究降格為低級的、任意的問題解決,在運用行動研究法開展小課題研究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制定規範的小課題研究方案,界定拟解決的問題,明确解決問題的假設,并設計好解決問題的研究方法,規劃課題研究的階段、目标與任務等。第二,在行動中不斷澄清研究問題,通過調查找出拟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在專題研讨中将問題聚焦并進一步定位。第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并優化解決問題的研究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案例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第四,詳細搜集和積累課題研究中的各方面資料,特别是要搜集研究數據、整理典型案例、記錄關鍵性事件。第五,在小課題研究中加強教師間的合作與交流,鼓勵教師撰寫教學反思、教育案例、課例分析、經驗總結等,并通過一定的平台或方式進行成果共享。

三、優化經驗總結,學會綜合性分析與概括,解決提升乏力的問題

研究成果提升乏力是小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一大突出問題。小課題研究成果雖然形式很多,但課題研究報告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對中小學教師來說,撰寫高質量的課題研究報告的确是一件難事。如果是校級的小課題,教師撰寫的課題研究報告水平較低,尚有情可原,但縣級小課題的研究報告決不能隻停留在一般性經驗總結的層面。筆者發現,中小學教師撰寫的小課題研究報告存在扣題不緊密、結構不完整、内部邏輯不嚴謹、語言文字不精煉等低層次問題,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問題表現得更為突出:一是不能進行定量與定性的綜合分析,隻是研究成效的概括和研究結果的描述,關鍵性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也并沒有交待清楚;二是通過列舉事例來說明問題,即使有數據也多停留在例舉和羅列的水平,不能采用統計分析的技術從數量變化中揭示一般規律和特點,更缺少差異檢驗;三是結果與結論僅僅是對研究所收集的事實材料的客觀歸納,不能嚴謹地提出結論,缺少研究發現與創新點,也沒有提出有讨論價值的問題以及今後的思考或建議。這些問題産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師隻會一般性經驗總結,而不會科學性經驗總結。

經驗總結是課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分為一般性經驗總結和科學性經驗總結兩個層次。一般性經驗總結是具體地描述一定的教育實踐活動和經驗,指出運用這些經驗的優越性及其前景。“科學性經驗總結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積累的教育經驗進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系統地揭示經驗的實質,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找出别人可以借鑒的規律性的東西。”[4]

在撰寫小課題研究報告時,教師應學會科學地總結經驗,其具體對策如下:第一,有效提煉。選用最有價值的材料,重點對調查數據、測試數據、實驗數據等材料采用教育統計的方法進行加工提煉,使之條理化、規範化、系統化,從中找出規律,得到正确的結論。第二,理性分析。對事實材料本身所提供的普遍意義和社會效果進行認真分析,以現象為向導,揭示具體事實的内在本質聯系。第三,綜合概括。圍繞研究假設形成明晰準确的結論,歸納出研究發展與創新點;根據關鍵性問題來撰寫研究結果,并要以事實與數字為主,文字叙述簡潔明了;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對研究成果進行概括,特别是有關“模式”、“策略”、“方法”的研究要尋找出核心概念,構建起概念框架,能夠正确地解釋教育教學現象,進而将豐富的經驗上升到科學理論的高度。

參考文獻:

[1]楊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185.

[2]劉良華.教師研究與專家研究的大同小異[J].上海教育科研,2010(9):4-9.

[3]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449.

[4]王坦,張志勇.現代教育科研:原理?方法?案例[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8.11:105.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