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文旅融合導向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導讀


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正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着力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在新發展格局中開啟新征程、展現新作為、做出新貢獻,實現旅遊業高質量發展?這既是文旅産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現實需求,也是旅遊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本期推出由本學會侯兵教授筆談《“雙循環”新格局與旅遊高質量發展:理論思考與創新實踐》,共有8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發表見解。平台将陸續推出,敬請關注。

文 | 侯兵

揚州大學旅遊文化研究所教授

伴随着政策舉措和體制調整釋放出的動能,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訴求日益迫切。2019年12月,在中辦、國辦印發的《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中,“文旅融合區”成為重點建設的四類主體功能區之一。2020年9月,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這些構成了2019年2月兩辦印發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中提出共建“千年運河”文旅品牌的具體行動方案。在“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各地共同發展任務的背景下,文旅深度融合對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1

文旅深度融合是踐行

高質量發展理念的重要抓手

從學理層面上看,融合發展是基于文化和旅遊兩者發展規律而形成的内生需求。初始階段是現象層面的文化和旅遊的相互滲透,融合程度的加深也是産業融合成效顯現的過程,這既是産業發展的規律,也是産業創新的選擇。文旅深度融合的标志是文旅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在産業融合各個要素上都有具體體現。因而,深度融合在技術融合、産品融合、業務和組織融合、産業和市場融合、全要素融合上呈現縱深推進的過程[2]。兩者融合程度的不斷加深,使得文旅發展質态持續優化,契合了高質量發展理念的要求。

從實踐層面上看,文旅深度融合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實現高質量發展。分析旅遊市場演化過程可以發現,當前旅遊産品在類型和數量上的供給問題已基本解決,但低水平、同質化幾乎是行業發展的共性問題。文旅融合成效與人民對美好文旅生活的需要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文化作為“最好的旅遊資源”和旅遊作為“最廣闊的文化市場”尚未實現高度統一。有效滿足或者引領高品質文旅消費需求,增強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是根本的價值遵循。

2

文旅深度融合在大運河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的現實困境

大運河作為一類典型的線性文化遺産,集民族精神、家國情懷和文化認同于一體。然而,發揮文旅深度融合對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綜合效用,尚存在一些現實困境。其一是大運河載體功能的變化使其文化表征更加抽象,曾經的軍事、漕運、鹽運、水利等功能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作為活态的文化遺産,主要承擔的是生态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方面的功能,在文化意義上多元且厚重。其二是沿線地區空間生産方式和類型的變化,模糊了人們對大運河文化的認知。沿線地區在不同階段利用運河的方式差異很大,曆經多次整治和改道,使得以河道變化為主體的空間形制一直處于嬗變過程中,文化遺存在形式和類型上複雜多樣。沿線地區首批58處遺産點中,部分是所在地區高等級景區的核心吸引物,也有一批屬于“鮮有問津”的文保單位,一些遺産點在社會認知中并未将其與大運河建立聯系。功能和空間上的變化,使得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與人們的旅遊生活和文化認知還存在很大差異。旅遊對文化生産形成重要影響,“文化的旅遊化”特征日益明顯[11]。在這一發展背景下,找準大運河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支點和載體尤為關鍵。

3

文旅深度融合在大運河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的實踐路徑

文旅深度融合對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形成多維影響。文旅融合為大運河文化設施提升、文創産品打造、旅遊産業鍊拉長和旅遊品質提升提供了機遇[12],而高質量的文旅供給及其創新實踐則是增強人們對大運河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的适宜方式。

一是構建點線面一體、錯落有緻的文旅融合空間。大運河沿線地區遺産點分布各異,對于不同的資源要素必須要有所側重、有所取舍。遺産賦存集中、曆史環境較好的區域或河段要連點成線,城河關系緊密的地區可以點線面一體,加快建設文旅融合的先導區、示範區。而城河關系不太緊密的地區未必要“自我加壓”,一些地方新建的文化生态空間要依附于特定的景觀賦存,将文化空間與消費空間有機融合,在文旅事業和産業屬性上尋求統一。

二是探索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相匹配的利用模式。大運河沿線地區衆多古鎮古街古村多已得到改建、複建,但過度商業化也帶來了利用模式的同質化,業态類型、消費模式趨同度高,不同地區運河文旅項目的辨識度低,運河文化特色有被湮沒甚至消失的可能。為此,應重視物質文化景觀的場景效果,以創新創意的手法彰顯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特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營造文化創意空間,在運河文化共性中彰顯個性魅力。

三是建立要素協同和治理架構一緻的體制機制。新發展階段,要素的市場化配置要達到效率目标,關鍵在于市場整體有效[13]。要素協同的目的是尋求大運河文旅市場的整體高效,沿線地區應圍繞“千年運河”的大品牌,根據實際打造各自的小品牌。科學布局建設開放式文化空間,以拳頭項目形成亮點和突破。同時,在主題公園、旅遊景區、主題酒店等要素中展現大運河文化。要素協同需要克服行政區壁壘,完善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體制機制。強化頂層設計和跨區域統籌協調,沿線地區要加快完善協同發展的溝通機制。不同層級的機構在統一規劃和政策協同上強化擔當,為不同河段和地區明确特色與功能,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提供全面指導。

參考文獻:

[2]侯兵,楊君,餘鳳龍.面向高質量發展的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内涵、動因與機制[J].商業經濟與管理, 2020,10(總348):86-96.

[11]宋瑞.如何真正實現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發展[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06上):24-35.

[12]姜師立.文旅融合背景下大運河旅遊發展高質量對策研究[J].中國名城,2019(06):88-95.

[13]洪銀興.實現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改革[J].經濟學家,2020(02):5-14.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