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識(ID:zishicom)|來源
本文引自渾瑾資本創始人李嶽在格上财富主辦的“大灣區資産管理論壇”中所作演講。
[1]
投資方向的選擇
我們會專注于幾個大的投資方向:
第一,消費升級。我們堅信中國的生生不息的力量,大家收入越來越高,想過上好日子的願望非常強烈。所以第一個投資方向還是持續的消費升級。 而且這種升級不是簡單的單價提升,而是更美好的一些生活,比如健康、醫美,這些都是收入提升了以後的表現,這裡面有巨大無比的機會。 中國最大的優勢在于有十幾億人口,任何一個市場的細分可能都比在全球所有的市場都大,所以這裡面依然孕育着非常大的機會。
第二,制造業升級。制造業的升級,從2018-2019年之後如火如荼地展開,它不光是锂電、光伏、半導體等這些先進制造業,也包含了傳統制造業的升級。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家甯波的給耐克阿迪做代工的公司,這個公司從2009年到今天大概漲了160倍。
所以消費的不斷的升級,它反過來會推動制造業的升級。這兩年的供應鍊出海,也是因為消費的升級倒逼了供應鍊的升級。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A股有一家公司叫恒立液壓,他們最早是在國産的機器裡面用,後來進入了卡特彼勒的供應鍊,而且達到了非常大的份額。 他們在美國,是怎麼體現服務的?很簡單,他說客戶給我打電話,我48小時内讓我的工程師飛到美國去解決。這件事情在美國本土的反應速度大概是7天。 所以我們企業内部的升級完了之後,在很多公司是有全球化的機會的。 另外,
國貨崛起也是一個大的方向,不光是消費品,制造業裡面也在快速發生。
而且制造業裡面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一些公司經過很長的考察期之後,一旦驗證之後會有爆發式的增長。
0~10可能是用了5-8年去完成,但是10~50是一個瞬間完成的過程,增長曲線并不平穩向上,而是會有突然的爆發,所以這裡面依然有非常多的機會。
第三,綠電、碳中和。但是我想說,光伏不隻是量的提升、能源的安全。 以前在煤電時代,設備商在全球的利潤值隻有300個億人民币,是很小的,原因是大部分的錢是被挖煤的人,即資源擁有者賺走了。 但是
5
-
10年之後,光伏利潤池可能會到4000-5000億人民币的級别,為什麼?原因是你相當于把挖煤的那部分利潤池搶走了,同時它變得更加集中,因為中國基本上代表了全球90%,而且行業的格局已經非常穩定了。 所以很多
越是不性感的、傳統的生意,尤其在建築材料裡面,最後活下來的人,會活得非常爽,比如玻璃生意,環境的遷移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第四,互聯網出海。
這是選擇性的互聯網的機會。比如說這兩年東南亞的一家公司叫SEA,創始人是一個上海交大的畢業的中國人,最早做的是騰訊的遊戲出海,他做代理。後來他做了一個類似拼多多的模式,又做了一個類似支付寶的東西,所以它相當于騰訊+支付寶+拼多多。 這個公司在東南亞,過去5年大概漲了20倍。 所以一些模式在中國一旦走通之後,在全球也會有機會。我們能想的花樣是很多的,我們的運營能力是極強的,包括一些遊戲公司的出海,還是有非常多的機會的。
[2]
如何快速篩選标的?
如何做時間管理,以保證我們總是能夠花對的時間在對的生意上?
我們内部會用一個流程,我們的股票池大概有300個标的,這300個标的最後轉化成20個公司進到組合池裡面,一般會經過4個步驟。比如我們今天看一個新的公司,我們需要在2~3天之内要做出判斷,這個東西我們到底要不要花時間,因為我們最怕在一個貧礦連續深耕三個月,這個是最慘的。
怎麼在2
-
3天之内做出來一個相對正确的決策?我們會問自己5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空間在哪,這個行業是3-5倍的級别的機會,還是個30%的機會。這個市場裡面有太多的機會,很多都是短期機會好,但長期不知道,我們要的是大級别的機會。
所有的增長隻有4種驅動力,第一個叫滲透率,第二個叫集中度,第三個叫單價,第四個叫利潤池,是很容易畫标簽的。
第二個問題是門檻在哪裡,即生意的本質是什麼。我們賭的是好生意,還是一個好的人?是一個用戶粘性極高的生意,還是一個規模效應的生意?我們可以把這些要素很快摘出來,重點研究這些方向。
第三個問題是為什麼是現在。比如長期看啤酒是個好生意,但是有很多人10年前就買了,就很痛苦。 在大的周期上面,我們并不是說一定要精确到這個月、這個星期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大的時間維度上,以跨年級别的維度上,我們希望能在相對對的時間,在一個第三階段的公司不斷的向第四階段展開的時候花更多的時間,而避免那種第一階段剛剛轉入第二第三階段的行業。 有很多公司正在從第一階段往第二第三階段轉,要非常小心,因為這些公司你對他迷戀的越深,基本上結局會越慘。
第四個問題是這個公司的銳度在哪,即看完以後,有沒有什麼東西讓你無法忘懷。如果你說了5分鐘,你自己也說不清楚,說明你的銳度不夠。
第五個問題是公司有沒有什麼硬傷?很多公司曾經造過假,包括股權各50%,三個人各20、30%的股權,這種公司就是明顯有硬傷的,所以我們盡量就不要去花時間。 當第一層快速篩選做完之後,我們進入第二層。同樣問這幾個問題,但是深度就要深很多了。 這種快速做測試的方式,能幫助我們相對聚焦于在一段時間裡面,最重要的或者量級最大的事情。
版權與風險聲明
本文引用了其他著作權人的原創内容或圖片,部分引用未取得授權。本文部分編輯了其他著作權人的原創内容,可能存在對原内容的曲解。本文僅為内容的分享,無任何商業用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公衆号删除。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