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許多令人遺憾的地方,特别是明朝的滅亡,是最大的遺憾。為什麼說呢?因為明朝本來是可以不滅亡的,隻因崇祯皇帝優柔寡斷,白白放過了挽救大明的機會,把大明江山拱手送給了滿清。
事實上,到了明朝後期,朝中文臣基本上都不幹正事了,沒有一個人出好主意,甚至讓崇祯皇帝産生了“文臣個個該殺”的想法。而最該殺的就是内閣首輔魏藻德和兵部尚書張缙彥,如果崇祯果斷地把他們殺掉,明朝還真不會滅亡。
魏藻德(1605—1644)是崇祯十七年二月至崇祯十七年三月擔任内閣首輔的,當隻了一個月。可這一個月,是明朝最關鍵的一個月,是生死存亡的一個月。首輔是皇上的第一助手,應該能為皇上分憂解愁,不能關鍵時刻掉鍊子,而魏藻德卻不然,他偏要關鍵時刻掉鍊子!
就在魏藻德當首輔的一個月間,李自成打到了北京。明軍要抵抗,卻發不起軍饷。崇祯讓百官帶頭捐款,魏藻德第一個說沒錢。其實他哪裡是沒錢?就是不想拿,因為後來他落到了劉宗敏手裡,大嘴巴一抽,夾棍一上,他立刻交出幾萬兩銀子。而國難當頭,崇祯讓群臣捐軍饷,他卻不舍得掏腰包,結果明軍幾個月領不到軍饷,餓着肚皮怎麼打仗?守北京,怎麼能守得住?
李自成把北京包圍了,崇祯問魏藻德該怎麼辦,魏藻德一個屁都不放。為什麼不放?他心裡早就打好了小算盤,明朝亡了他投降李自成,憑他的資曆,一樣能弄個大官當。這個時候要是李自成對着幹,将來投降都不好說話。
其實,李自成圍城的時候,朝中官員差不多都跟魏藻德一個想法。他們知道北京肯定是守不住了,李自成肯定得進城,明朝肯定是完了,所以一個個都當縮頭烏龜。但魏藻德和滿朝大臣都想錯了,人家李自成根本就沒想進北京,也沒想把明朝推翻,砸了崇祯的飯碗,他的理想隻是想要個陝西特區而已。
李自成早就說過:“陝,吾之故鄉也。富貴必回故鄉,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陝西是李自成老家,他隻想在老家當個自在王,他也知道憑自己的能力,管不了整個中國。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杜勳進城談判,隻要崇祯将西北讓給李自成,讓李自成在西北稱王不向明朝進貢,不接受朝見,然後再給李自成百萬兩軍費,李自成便退守河南。李自成被封王之後,可幫助明朝剿滅他路義軍,同時出兵遼沈,消滅滿清。按理說,李自成開的條件,對崇祯是相當有利了。李自成隻想當個“特區區長”,地雖然封給李自成,可還是明朝的,隻不過不向朝廷交稅而已。少了一省稅收,換回整個大明,還能消滅滿清,何樂而不為呀?
這個條件,崇祯是太滿意了,可他自己不敢作主,得征求首輔意見,還得讓滿朝大臣點頭,要不然這幫家夥會罵他賣國。于是他對魏藻德說:“今事已急,卿可決之。”誰知魏藻德往地上一跪,腦袋一低一言不發。崇祯氣壞了,直接把龍椅推倒,大聲說:“朕即定計,有旨約封。”說完就氣呼呼進了宮。
崇祯已經下旨了,答應李自成條件,讓魏藻德操持拟指,約李自成封王。可魏藻德連理都不理,崇祯回宮,他回家了,滿朝大臣也各自散去,沒人理這茬兒了。結果李自成左等等不來消息,右等也等不來消息,以為崇祯跟他玩緩兵之計,于是加緊攻城。
就在北京城将被攻破的時候,崇祯徹底看清了魏藻德及滿朝大臣的嘴臉,他說話已經沒人聽了,于是親自拟旨,命兵部尚書張缙彥再找李自成談,可以答應李自成一切條件。可張缙彥把聖紙揣在身上,竟然沒有出城,還轉轉悠悠躲着崇祯。
北京城終于被李自成攻陷,大軍直逼内城。魏藻德、張缙彥等管事的大臣全都找不着了,崇祯氣得拿手指在桌上一個勁寫“文臣個個可殺”,寫完了塗掉,塗掉了再寫。如果這個時候崇祯真把魏藻德和張缙彥殺了,然後派個心腹拿着聖旨趕緊去找李自成談判,事情可能還會有轉機。可崇祯沒那麼做,内城一破,他自己跑到煤山上吊了。臨死之前留下遺言:“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緻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崇祯啊崇祯,您老人家甯肯自己死,都不先殺了不忠不義的誤國奸臣,這是何苦啊?
崇祯死的時候,魏藻德和張缙彥幹嘛去了?召集文武百官去了。李自成一進北京,魏藻德和張缙彥率百官表賀迎接,直接把李自成迎進了紫禁城,扶李自成坐上了龍椅。倒是司禮太監王德化有點骨氣,當衆罵這兩個家夥誤國。
不過到最後,魏藻德和張缙彥都沒落好下場。魏藻德被劉宗敏活活打死了,夾棍夾得腦漿崩烈,算是給崇祯出了氣。張缙彥投降了李自成又投滿清,最後讓順治關進甯古塔,一直關到死。
明朝的曆史就這樣過去了,但卻留下了莫大遺憾。說到底,還是崇祯優柔寡斷,沒有早點殺掉魏藻德和張缙彥,以儆百官。導緻朝中沒人聽他的話,白白葬送了挽救大明的機會。如果崇祯成功招安了李自成,跟李自成簽個合同,内憂外患皆除,滅亡的不是明朝,而是在關外蠢蠢欲動的滿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