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隻有這種獨一無二的資産,才能讓你晚年生活更好

你好,我是T博士,我說的獨一無二的資産是養老年金。

因為,不管你做任何投資,買房、炒股、買基金、買虛拟币……,沒有任何一種理财方式能像養老年金那樣,能保證我們終身穩定的現金流——隻要活着,每月或每年就有錢領。

這樣的形态,足以對人有激勵作用。

“激勵'是經濟學領域的關鍵詞,英文是 incentive。激勵原理在清華大學出社出版的《微觀經濟學》(英文影印版,羅伯特·H.弗蘭克,本·S.伯南克著2007年1月第1版)中被描述為微觀經濟學的七大核心原理之一。激勵理論也是行為科學的核心理論,用于處理需要、動機、目标和行為四者之間關系。

對于激勵,我們要記住的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是——人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豬肉價格變高,就會有人想方設法增加養豬肉供應量,在豬肉價格回落之前,人們會傾向于多吃價格便宜的魚;地鐵票漲價,乘坐地鐵的人就會減少。這些,就是人對價格激勵作出的反應。

對于養老年金來說,這樣的激勵作用,有對自己的,也有對他人的。我們分開來說。

對自己的激勵——讓你有動力更長壽

調查結果表明,購買養老保險的群體,比沒買的人活得長久,而這并不是因為購買養老保險的人本身就更健康。有證據表明,養老保險提供的涓涓細流般的穩定收入,使這些老人多了那麼一點點動機要努力活得更久一點。

這個結論出自《魔鬼經濟學》這本書。這是一本以經濟學的方式來探索解釋日常事物背後運轉邏輯的書,是大衆經濟學的經典著作。作者之一是美國知名的經濟學家史蒂芬·列維特。

在這本書裡作者提到,如果你想自己更長壽,你可以去買一份養老保險,确保退休後每年可以領取固定數額的收入,直至去世。

我上半年給我爸買了一份養老年金,他65歲,在70歲後,每年可以領5萬多養老金,加上我父母的退休金,70歲後他每天睜開眼,就有兩百多的入賬。在江南一個縣級城市,這樣的收入日常的生活可以過得不錯了。

你知道我爸有了年金險後,有什麼變化嗎?煙酒戒了,以前我媽唠叨了他幾十年戒煙都沒戒成功;吃飯放慢了,以前都是三兩口扒完一碗飯,所以胃一直不好。為啥有這些變化呢?希望多活幾年,多賺幾年保險公司的錢啊。這效果,比保健品好多了!

這樣的激勵作用不用等到老來,年輕的時候就有。我給自己買了不少養老年金,一想到我退休後就能每年領幾十萬年金,我從現在就更有動力注意飲食、鍛煉,力争能更長壽、多領幾年錢,那是真正的“躺賺”。

人人都有機會活到100歲,不是奢望,而是現在醫學界的共同信念。我退休後不管是再活20年,還是30年、40年,我都不會擔心沒錢可用。這就是和生命等長的現金流,給人的踏實和笃定。

對他人的激勵——有動力把我們照顧得更好

影響我們養老生活的不僅是錢的多少,還有錢的存在形态。我前年回老家看到兩位老人的境遇後,對此有直觀的感受。

這兩位老人,一位是在國企退休後沒幾年就老年癡呆了,連兒子都認不出,至今已快二十年了,依舊被家人照顧得很好,衣裳得體,紅光滿面。他的老伴兒沒有退休工資,兒子在四十多歲時下崗在家,老人家的退休工資是家裡最大的收入來源。

還有一位老人沒有退休金,名下有一套房子,後來小腦萎縮,雙腿無法伸直,癱瘓在床。他人生的最後幾年是在在幾平米的衛生間度過的,浴缸上鋪上木闆、被褥,就是他的床。老人家被照料得不壞,但也遠談不上細緻體貼——

癱瘓多年也沒有個輪椅可以出去兜兜風;

吃飯慢,冬天吃到後來都是冷飯冷菜了——沒人幫他中途熱一下;

有一次電熱毯折疊,燒着了棉被,冒煙了才被發現;

被抱在向陽邊曬太陽,時間太久了,還是鄰居抱回來的。

這兩位老人,第一位還健在,第二位前幾年已去世。

無關善惡,這都是人性,久病床前難有孝子。人性有光輝高尚的一面,也有生物本能的一面:趨利避害。我們都不要忽視錢對人的激勵作用,一個是隻要把老人照顧得好好的,家裡就每月多一份收入;一個是什麼時候老人身故了,兒孫就多了一套房産繼承。

我一位閨蜜的媽媽病了很多年,她想把媽媽名下的一套房子賣了,給媽媽找個好點的看護,無奈哥嫂不同意隻能作罷。如果可能,我們盡量推動着人性往善、美的方向發展,畢竟,越老我們自己掌控的東西越少。年輕的自己,為年老的自己多考慮一些。

給你看一組圖片,可能會有點不舒服,但是會值得思考。

這位老人腦中風後長期卧床,體态消瘦,後背上還有壓瘡和潰爛在反複的發作,傷口一直沒有愈合。我們想象一下,人一直帶着傷口、疼痛生活,得多麼難受啊!老人家腳上的皮膚也不是正常的膚色,那是因為中度營養不良。

你知道這位老人家被精細護理7周以後,是怎樣的狀态嗎?請看圖:

大家可以看到背部的創口已經愈合了,腳上的皮膚也正常了,整個營養狀況恢複到一個正常的狀态。

當我們老了以後,總有一段時間我們的生活質量需要由照顧者來決定的。照顧和護理是不是細緻入微護理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存質量。

其次咱們來設想一個場景:一個中年人上了一天班回到家,一天也辛苦了。那回到家匆匆吃了飯以後,ta需要輔導孩子作業,也需要給癱瘓在床的父母擦身、處理傷口、喂飯。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個星期、一個月、三個月,可能這個人還是會非常細緻地去照顧。那麼一年、兩年、三年五年下來呢,這個人他能不能一如既往的精細的護理呢?他自己的身體吃不吃得消?老人長期需要忍受病痛,多少會是情緒問題,子女長期照顧還能和顔悅色嗎?

那麼如果這個老人有不錯的養老金,子女是不是可以請護工來照顧老人?或者子女也可以評估自己是不是可以換一份收入少點、但清閑點的工作。這樣的話,子女不至于有一種損失感(人人都有損失厭惡),可以有更好的狀态、更好的情緒去護理老人。

我們以前生活的小區就有一位大姐辭了自己的工作照顧婆婆,因為婆婆的退休金遠高于她的工資。她辭得心甘情願,因為她不僅能照顧好婆婆,還能在教育、生活上把孩子照顧得更好。現在的教育環境,對家長的投入度要求很高。她辭職後,全家的生活質量都高了,她很感謝婆婆。她這樣的心态,被照顧的婆婆心情也會更好一些吧。

這就是年金險這樣的形态帶來的激勵作用。我們常說錢财乃身外之物,養老年金讓”身外之物”和我們的生命綁定在一起,能切實提高我們的幸福感。人終有走的那天,這誰也避免不了,但我們都希望在生和死之間,體驗會更好一些。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希望它能帶來幸福,激發人性真善美的一面。

關于幸福與否的體驗,有兩個因素決定,一個是高峰時刻的“峰值”,一個是結束階段的“終值”。“峰終定律”由諾貝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提出來。

大家知道做腸鏡,腸鏡管從肛門進入腸道,一路往上檢查,這個過程翻江倒海是很難受的。有一個實驗,把 600 多位做腸鏡的病人分為兩組,一組是做完這個檢查以後,馬上就把腸鏡管拔出來。另外一組就是讓這個腸鏡在體内多停留,過十幾秒再拔出來。

結果是,這兩組人對于這個檢查的評價明顯是第二組的人會好一些。

人一輩子很長,晚年的生活境遇會決定了我們對漫漫一生的幸福感。所以,養老年金讓有一筆錢跟我們的生命綁在一起,能夠幫助我們在制度上、在資産形态的安排上,讓我們晚年更幸福,更不要說現在我國老齡化形勢嚴峻,社保養老金越來越不夠用,更有必要補充自己的商業養老金了。

給大家看一下商業養老金具體的樣子,表中的金額由合同确認兌付:

建議考慮養老年金的朋友及早考慮,一方面,老來領取同樣的金額,考慮的越晚,需要投入的金額越高。60歲後領取11.36萬,35歲開始投保,總保費100萬,45歲開始投保,總保費145萬。另一方面,互聯網保險新規後,目前在售的年金險12月30日會全部下架,明天還會有年金險,但選擇餘地會比現在少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