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全身的方子!一張方子治酒後“易困、神疲、睡不夠”!
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有些人總犯困、睡不夠,随時都感覺神疲乏力。
在多種因素裡,應該重視“濕熱困阻三焦”這個因素。
身體裡,髒腑之外,軀殼之内,整個一個大腔,被濕熱給堵上了。一堵,就犯困。
講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個45歲姓呂的男子。在春節時,和親朋好友聚會,喝了好幾天的酒。喝完後,就睡覺,怎麼叫都叫不醒,睡了好久。偶爾醒了,沒過多久,還得睡。
後來大家發現不對勁:一直到七月份,大半年都過去了,還是動不動就睡覺,整天昏昏沉沉,逮個空就能睡着。
患者還反複出現低熱,反應也很遲鈍。
于是帶他就醫。
刻診,面色發暗,臉色渾濁,大便也不暢快,舌紅,苔白膩,脈象濡數。
思量再三,寫了一張方子。
配伍、;蟬衣,片姜黃,炒山栀,前胡,蘇葉各6克,僵蠶,淡豆豉,藿香,佩蘭,大腹皮,槟榔,大黃各10克。
水煎服。
結果患者用藥七劑後,嗜睡明顯減輕,低熱未曾發作,精神狀态大為好轉。
遵原方稍作加減,繼續投用,最終諸證悉平。
酒,用中醫的視角看,是屬于濕熱之邪。說的是白酒。如果啤酒,就不一樣。啤酒性寒,屬于寒濕之邪。
酒喝太多,濕熱之邪郁滞在身體,身體無力化散,導緻濕熱彌漫三焦。
三焦就是髒腑之外,軀殼之内,人體的這個大腔(此為六腑之三焦的一般意義)。是身體内元氣和津液通行的場所。三焦作為人體大腔,被四處彌漫的濕熱之邪阻滞了,堵上了,神智就不清醒,導緻反複犯困,想睡覺,出現嗜睡。
因為濕熱阻滞三焦,導緻大便不爽、反應遲鈍、面色暗濁、舌紅苔白膩。都是濕熱之象。
這時候把彌漫在三焦的濕熱之邪化散掉,讓元神之府恢複清曠之性,那就好了。
配伍裡,蟬衣、姜黃、大黃、僵蠶,四味藥構成了升降散。
升降散是一個古方子,用于通洩三焦熱邪。陳潮祖先生所著《中醫治法與方劑》(第五版)第536頁,對它有詳細記述。蟬衣可以疏風清熱,僵蠶可以祛風化痰。兩味藥入氣分,升浮之性很強。大黃可以瀉熱,令熱邪有退路,姜黃入血分,可以活血。兩位藥性沉降,往下走。前兩味藥向上,後兩味藥向下,一升一降,讓三焦熱邪得解,氣機得暢。
這個方子是打通三焦,疏解郁熱的良方。和炒栀子搭配更好。栀子可以洩三焦之熱。
再配前胡和蘇葉。入肺經,暢肺氣。肺主治節,是一身氣機輸布的源頭。肺氣宣展,那麼三焦之氣的運行可以為之一振。
藿香和佩蘭。芳香化濁,入脾經。脾主運化,容易為濕熱所困。藿香和佩蘭連用,化脾濁,去脾濕,讓脾作為運化之中樞而為之一振,可以更好地化解三焦濕熱。
大腹皮、槟榔、淡豆豉。可以解表,行水、理氣,有暢通三焦之意。
生活中,因為濕熱而嗜睡的人很多。文中患者發病時間是7月份。夏季是濕熱之邪猖獗的時候。同時再飲食不節,嗜酒無度,讓内外濕熱之邪撞在一起了。一配合,身體就好不了。僅僅是嗜睡還是輕的。
那些夏日在戶外喝酒乘涼,吃露天晚餐的。在我看來,都是慢性自殺,是容易作病的。特别是一些大胖子,晚上肥吃海喝,白天昏昏欲睡。這樣的狀态,怎麼面對生活,怎麼奮發有為?
飲食不節制、應酬多、飲酒頻繁,同時特别容易犯困的人,一定要及時就醫,看中醫,搞清楚是不是濕熱困阻三焦引起的。趙師的驗方,屬于升降散加減,是值得借鑒的。
我們一定要避免大量飲酒。白酒就是一杯杯濕熱之邪。酒下肚,其實就等于喝了一杯濕熱之毒。長此以往,後果不堪設想,會百病叢生的。
本文理論依據:《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内科學》、《中醫基礎理論》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