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I
2021-12-30 12:13
每天踮腳10分鐘,好處真不少 !
踮腳尖,别看隻是一個小動作,卻是一種古老的養生方法!在古代被稱作“敦踵法”
。西漢初期的《引書》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和“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記載。
而這一鍛煉方式,在具有800年悠久曆史的導引養生術“八段錦”中,也有運用。
其最後一勢動作名為“背後七颠百病消”,這個動作也正是通過颠腳跟的方式,刺激腎經系統,誘發全身震蕩,柔和地按摩五髒六腑,從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樹老根先竭,人老腿先衰。每天踮腳2~10分鐘,全身都受益!
1、強壯肌肉
雙腿被稱為身體的“ 第二心髒”。常踮腳有助發展小腿肌群力量,拉長足底肌肉、韌帶,提高平衡能力,預防跌倒,增加站立、行走、跑跳時的耐受力。
2、保護心髒
靜脈回流需要肌肉運動産生的壓力來推動。據測定,雙側小腿肌肉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量大緻相當于心髒搏動一下、一側心室射出的血量。
踮腳能促進下肢血液回流,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益心血管健康。
3、補益腎氣
踮腳時,前腳掌用力,前内側腳掌、足大趾在起支撐作用。而足内側有腎經、肝經、脾經三條經絡經過,常踮腳可以疏通經絡,馭氣上行,補腎固本。
4、預防關節疼痛
坐着時,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減慢,下肢肌肉活動基本關閉,新陳代謝速度下降50%。
常踮腳有助增強踝關節穩定性,預防下肢靜脈曲張,防止膝關節僵硬、酸痛。
5、預防痔瘡
踮腳尖的同時如果配合收肛提臀,還可以預防痔瘡的發生。
動作要領:擡腳時吸氣提肛;落腳時呼氣、放松肛門。
6、刺激足底筋膜
踮腳對腳跟是一種恰當的按摩和刺激,可以防止跟骨墊退變,促使新保護墊的形成。
根據中醫全息和反射理論,腳跟是人體的生殖反射區,踮腳産生的抻拉和震動,還有助保健相應髒器。
踮腳的正确姿勢是?
擡起腳後跟再落下,如此反複颠足,讓腳跟有節奏地輕震地面:
擡腳跟時,身體自然站立,兩臂自然下垂,兩腳微微并攏,将兩腳跟提起,感覺提到最大限度後,保持平衡,此時小腿緊繃,動作略停兩秒。
落腳時,兩腳跟先微微下落,在快要接近地面時颠足,讓身體産生一個輕微的震動。
動作熟練後,可配合提肛運動,即擡腳時,緩緩吸氣,提肛收腹;落腳時,慢慢呼氣,會陰部放松。
每天早晚可以各做一次,踮腳頻率控制在2~3秒一次,每次持續1~5分鐘,感覺腳底發熱即可。
老年人剛開始練習時,可以扶着窗台、欄杆等以免摔倒,動作娴熟後,再脫離扶手練習。
推薦3種“花式踮腳法”!
踮腳尖動作非常簡單,除了站着踮腳,在坐卧行走時練習,更有助收獲養生效果。
1、走路時
踮起腳尖,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再重複幾組。速度可自我調節,以感覺舒适為宜。剛開始練習若不能保持平衡,可扶牆進行。
2、坐着時
兩腿微分,大小腿垂直,用力踮腳尖或勾腳尖,重複30~50次。可将兩瓶礦泉水放在大腿上,進行負重練習,速度可自我調節。
行動不便的老人、較嚴重的骨質疏松症患者,為避免摔倒,不建議踮腳走路,可以選擇坐位或平躺練習。
3、躺着時
平躺,兩腿并攏伸直,将腳尖一勾一放,可兩腳一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每次20~30下,每日2~4次。
躺着勾腳尖又稱踝泵運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消退下肢腫脹,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踮腳千萬不要用力過猛,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練習,才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快叫上身邊的朋友一起動起來吧!
戳這裡,閱讀原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