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中華國寶重器:王子午鼎(春秋-楚)



  王子午鼎,春秋時期楚國青銅器。 1978年于河南淅川縣下寺楚墓中出土,時共出土一套7件用失蠟法鑄造的列鼎,造型裝飾藝術相同,大小依次排列,其中最大的一件是王子午鼎。 現藏于河南省博物院,其他6件分别藏在國家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淅川縣博物館。 王子午 鼎通高76厘米,口徑66厘米,侈口、束腰、鼓腹、平底、三蹄形足,口沿上有兩外侈的長方形耳,旁邊攀附6條龍形獸,腹部滿浮雕的攀龍和竊曲、弦紋。内腹及底和蓋内均鑄有相同的銘文。此 鼎 優美的造型、精細的紋飾、奇詭的銘文,形象地表現了楚國文化藝術的突出特征,是研究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曆史、習俗、文化、書法的珍貴史料。
王子午鼎是楚莊王之子、楚共王的兄弟、曾任楚國令伊(宰相)之職的王子午(又名子庾)的器物,中有确切的人名與地名。王子午鼎成為研究楚文化的标準器。鼎大多為三足圓形。(王子午鼎便是最負盛名的三足圓鼎。
王子午鼎寬體、束腰、平底、斜立式耳,口部有一周厚邊,器身周圍有六個浮雕夔龍作攀附狀,獸口咬着鼎的口沿,足抓着鼎的腰箍,使鼎在香煙缭繞中有升騰的感覺。鼎蓋作平頂微弧, 有圜形鈕。蓋、頸、腹内壁均鑄銘文,腹銘84字,記述王子午作器的用途和歌頌自己的功德。   王子午鼎系分鑄後焊接而成,采用了榫卯、中介物等新型構思,技藝之高超,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内,是第一流的水平。 王子午鼎具獨特的楚式風格,造型呈平底束腰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楚王好細腰”的故事。環繞鼎腹的六條立體怪獸,各由兩條夔龍蜷曲盤繞而成,是采用失蠟法分别鑄出,然後焊接于鼎身的,顯示了很高的鑄造水準。在細部裝飾上采用浮雕、立雕、分鑄、榫卯、焊接等技術。優美的造型、精細的紋飾、浪漫奇詭的題材,正是楚國文化藝術的突出特征。   長篇銘文表達了對先祖的追思,叙說了王子午自己施德政于民的業績,并教育子孫須以此為準則。全文語詞流暢押韻,是楚國青銅器上不多見的長篇美文,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此外,銘文用鳥篆書寫,有中國最早的“美術字”之譽。 圖片資料:新浪博友·小容;網絡
文物特征   王子午鼎造型的顯著特征,就是極度誇張輪廓線條,使輪廓線在不同的平面上,沿着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收縮或伸展。各部位 和部位結合之間,都拒絕了直形,而頻繁地使用斜形、弧形線條的組合,以求得造型空間上的變化。如鼎耳的造型呈弧形,摒棄了常見的直立安裝法,而采用極為誇張的向下傾斜的形式,安裝于口沿之上;鼎腹的中部向内收縮,形成一個明顯的腰形結構,從而将腹部的輪廓線一分為二;鼎足的外側則使用内凹的弧形線條,造成鼎足向内收斂的視覺感。整體看去,其造型輪廓有“一波三折”之感。這是東周時期楚國所獨有的一種造型形式,故又被稱為“楚式鼎”。在鼎腹的周圍,附有六隻以失蠟法鑄就的怪獸,它們的前爪緊抓住口沿,後爪蹬着腰部,正在向鼎内探視,似在觊觎鼎中的美食。鼎足的上部浮雕獸面紋,鼎腹部的外壁和耳部雕镂當時流行的龍形紋和蟠虺紋。“王子午”鼎的制作工藝十分精湛,鼎足與底部的結合還采用了冷焊工藝,這是中國古代冶金工藝史上極其重要的突破。這些精湛的制作工藝的運用,使得“王子午”鼎進入了非常完美的境界。
   銘文 王子午鼎内壁銘14行86字,銘文字體修長,筆畫婉轉逶迤,頗多類似鳥蟲書一樣的裝飾性筆畫,看上去别具一格。

  王子午鼎内壁銘拓片  
  蓋銘:倗之(齍),器銘:隹(唯)正月初吉丁亥,王子午(擇)其吉金,自乍(作)彜齍)鼎,用亯(享以)孝(于)我皇且(祖)文考,用(祈眉壽)(弘恭舒遲),(畏忌)趩趩,敬氒(厥)盟祀,永受其福。餘不(畏)不差,惠(于)政德,(惄于)威義(儀),闌闌(獸獸)。命(令)尹子庚,殹(繄)民之所亟,萬年無諆(期),子孫是制。
  銘文大意是說,在某年的正月丁亥日,王子午選擇上好的銅料,鑄造了七件列鼎,用于祭祀祖先神靈以及進行嚴肅的盟誓,祈求長壽安康。希望子孫後代永遠像他一樣:恭敬而嚴肅地對待祭祀和盟誓,既要有膽有識,無所畏懼,又要小心謹慎,避免失誤;既要施行德政,又要不失威儀;既要以保衛楚國社稷為根本,又要照顧國民的意願,急民之所急。并将此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
王子午鼎欣賞

河南省博物院鎮館之寶王子午 鼎










附一、出土的七件王子午列 鼎之 王子午升鼎·河南博物院藏

春秋·楚(公元前770-476年)通高67厘米、口徑66厘米、腹徑68厘米 。1979年河南淅州下寺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王子午鼎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