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壓十二原穴内治一切疼痛歌》 陽明大腸合谷強, 胃經疼痛取沖陽。 太陽小腸原腕骨, 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陽池膽丘墟, 肺覓太淵脾太白。 心包疾發大陵治, 肝原太沖按摩良。 少陽心經神門在, 腎尋太溪是良方。 督脈無原求百會, 任脈膻中乳中央。 每穴指壓5-10分鐘,用按、揉二法由輕至重。 ------------------------------------------------------------- 大陵穴,可用指尖掐揉穴位,更以指尖壓之妙,(例如在大陵穴上用膠布固定一粒珍珠,那就叫珍珠療法;在大陵穴上用膠布固定一粒園磁珠,那就叫“磁療”。如果好女兒和好媳婦們,給老奶奶和老媽媽買對玉镯子帶就更好了,因老人手上的大陵穴(心包經原穴)、神門穴(心經原穴)、太淵穴(肺經原穴)、陽池穴(膽經原穴)、腕骨穴(小腸經原穴)、以及養老穴,陽谷穴,陽溪穴....都得到玉石按摩。所以百歲老人手腕上,玉镯子或貴或賤的都帶着呢。 背熟它 下面是十四正經的原穴。 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原穴 簡易取穴法:拇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 . 主治症狀: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贅疣、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喉嚨疼痛、耳鳴、面部神經麻痹、口眼歪斜、打嗝、頭痛,目赤腫痛,鼻出血,牙關緊閉,口眼歪斜,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熱病無汗,多汗,腹痛,便秘,經閉,滞産。該穴為人體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指壓的小竅門: 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此穴道的療效。隻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的疾病減輕或消除。由于大腸經從手走頭,凡是顔面上的病,像牙痛、頭痛、發熱、口幹、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 沖陽穴:胃經原穴 簡易取穴法:人體的足背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 主治病症: 口眼歪斜,面腫,齒痛,癫狂痫,胃病,足痿無力。 胃經原穴:本穴地部經水的氣化之氣性合胃經之氣血,為胃經氣血的重要來源,故為胃經原穴。 操作: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取患側沖陽穴,避開動脈,直刺0.2—0.3寸。要求得氣明顯,行撚轉手法,平補平瀉。留針20~30分鐘。 ------------------------------------------- 腕骨穴:手太陽小腸經原穴。 簡便取穴法:在手掌尺側,當第5掌骨基底與鈎骨之間,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病症:頭痛,項強,耳鳴耳聾,目翳,肩臂疼痛麻木,腕痛,指攣,脅痛,熱病汗不出,口腔炎,黃疸,消渴,糖尿病,瘛疭,驚風,瘧疾。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 京骨穴:足太陽膀胱經原穴 簡便取穴法: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跗外側,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際處取穴。 主治:頭痛,項強,目翳,癫痫,腰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陽池穴:手少陽三焦經原穴 簡便取穴法:在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主治:①頭痛、目赤腫痛、耳聾、喉痹等頭面五官疾患。 操作:直刺0.3-0.5寸。 ----------------------------------------- 丘墟穴:足少陽膽經原穴 簡便取穴法: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主治疾病:頸項痛,腋下腫,胸脅痛,下肢痿痹,外踝腫痛,瘧疾,疝氣,目赤腫痛,目生翳膜,中風偏癱。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太淵穴:手太陰肺經原穴,八會穴之脈會。 簡便取穴法:仰掌、腕橫紋之桡側凹陷處。 主治病症:1.呼吸系統疾病:扁桃體炎,肺炎;2.循環系統疾病:心動過速,無脈症,脈管炎;3.其它:肋間神經痛,桡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膈肌痙攣。 刺灸法:1.直刺0.2~0.3寸,局部麻脹;2.針刺時避開動脈。 灸法:艾炷灸1~3壯,艾條灸5~10分鐘。 ------------------------------------------ 太白穴:足太陰脾經原穴 簡便取穴法:太白穴位于足内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主治疾病: 胃痛,腹脹,腸鳴,洩瀉,便秘,痔漏,腳氣,體重節痛,痢疾。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濕疹。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大陵穴:手厥陰心包經原穴。 簡便取穴法: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桡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嘔吐,驚悸,癫狂,胸脅痛。 操作:直刺0.3~0.5寸。 ----------------------------------------- 太沖穴:足厥陰肝經原穴 簡便取穴法:位于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主治:頭痛,眩暈,疝氣,月經不調,癃閉,遺尿,小兒驚風,癫狂,痫證,脅痛,腹脹,黃疸,嘔逆,咽痛嗌幹,目赤腫痛,膝股内側痛,足跗腫,下肢痿痹。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 神門穴:手少陰心經原穴 簡便取穴法: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桡側凹陷處。 主治:①心痛、心煩、驚悸、怔仲、健忘、失眠、癡呆、癫狂痫、暈車等心與神志病證。 ②高血壓。③胸脅痛。 操作:直刺0.3~0.5寸。 --------------------------------------- 太溪穴:足少陰腎經原穴 簡便取穴法:位于足内側,内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病症:頭痛目眩,咽喉腫痛,牙痛,耳聾,耳鳴,咳嗽,氣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經不調,失眠,健忘,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腫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百會穴: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 簡便取穴法: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 主治疾病: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日常保健: (1)按摩:用手掌按摩頭頂中央的百會穴,每次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堅持按摩,低血壓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 (2)溫灸:持扶陽罐溫灸該穴位,時間為三至五分鐘,讓罐體的溫熱、紅外線及磁場刺激該穴位,可預頭昏頭痛、失眠、陽氣不足、神經衰弱等疾病。堅持每天溫灸,有保健長壽的功效。 -------------------------------------------- 膻中穴: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 簡便取穴法: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主治:胸悶,咳喘、吐逆,心悸等。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約揉50~100次; 推用雙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 刺激膻中穴的方法: 揉法:拇指或由手掌大魚際部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方向各按揉20次,反複10次。 擦法:拇指或手掌大魚際部由上向下按擦即可,持續5-10分鐘。 推法:兩隻手掌面自膻中穴沿胸肋向兩側推抹至側腰部,20次左右。 溫灸法:用扶陽罐溫灸即可,每次3-5分鐘左右。适用于有寒證者或産後缺乳者。通過罐體磁場和紅外線刺激該穴位,具有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清肺止喘、舒暢心胸等功能。 本文十二原穴,任何一個穴位,你用按摩、針灸、拿捏,揉圈,不論你會不會氣功,有沒有學過氣功,懂不懂醫,動一動它就能治病! 但請你記住:子、午、卯、酉正點前後各15分鐘(共30分鐘)你别去碰這些穴位。 子、午、卯、酉、初一、初三、十三、十五、二十四個節氣日,你自己生日的日子;這些時間不但不要碰十二原穴,而且要節(戒)欲樂、欲念,好好修靜入定。這些時間有人叫你針灸,你也應引導患者修靜入定。道家的大小周天在這篇,佛家的打開中脈也不離“十二原”。 |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