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實用中醫藥|月經不調的中醫治療

凡是月經的周期或經量出現異常者,稱為月經不調。《婦科玉尺》去:“經貴乎如期,若來時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數月一至,皆為不調”,其主要發病機理是髒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沖任二脈損傷所為。

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病,除期、量的異常改變外,常伴有經色、經質的變異。月經不調有以月經周期改變為主的月經提前、月經延期、月經先後不定期、經期延長等;有以經量改變為主的,如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等。

中醫認為,月經不調多為氣血虧虛,營血衰少,沖任氣血不足,血海不能滿溢所緻。當以益氣養血,調理沖任為治,中醫辨證施治,主要分為以下幾型。

1.血分實熱型:主要表現為月經提前,或月經過多,顔色深紅或紫紅,粘而稠,心胸煩悶,面紅口幹,尿黃便結,舌質紅,苔黃,脈滑數或洪數。當以清熱涼血為治,可選用清經散加減,藥取丹皮、地骨皮、白芍、青蒿、黃柏、茯苓、生地、旱蓮草、玄參、山栀各10克,竹葉、夏枯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劑;餘藥渣可水煎取汁足藥浴,每日1~2次,每次10~30分鐘(下同)。

2.陰虛血熱型:主要表現為經行提前,月經量少,經色鮮紅,質地粘稠,兩顴潮紅,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當以養陰清熱為治,可選用兩地湯加減,藥取生地、地骨皮、玄參、白芍、麥冬、阿膠(烊化)、龜闆膠(烊化)、旱蓮草、知母、胡黃連、黃精、天冬各10克。

3.肝郁化熱型:主要表現為經行先期,或月經過多,或月經過少,色紅或紫,或挾有瘀塊,經行不暢,乳房、胸脅、小腹脹痛,心煩易怒,口苦咽幹,苔薄黃,脈弦數。當以舒肝清熱為治,可選用丹栀逍遙散加減,藥取丹皮、山栀、柴胡、當歸、白茯苓、白術、白芍、夏枯草各10克,梅花、竹葉、甘草、薄荷各5克。

4.肝郁氣滞型:主要表現為月經延後,量少色暗有塊,小腹脹甚而痛,胸脅乳房作脹,舌苔薄,脈弦或澀。當以舒肝解郁,行氣活血為治,可選用逍遙丸加減,藥取柴胡、當歸、茯苓、白術、白芍、烏藥、木香、元胡、香附各10克,砂仁(後下)、薄荷(後下)、甘草、炮幹姜各5克。

5.寒濕凝滞型:主要表現為經期延後,或月經過少,經色暗淡而量少,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苔薄白,脈沉緊。當以溫經行滞為治,可選用溫經湯加減,藥取黨參、牛膝、當歸、川芎、白芍、桂枝心、莪術、丹皮、小茴香、烏藥、木香各10克,細辛、炙甘草各5克。

6.脾腎陽虛型:主要表現為經行延後,或月經過少,經色淡而量少,質地清稀,小腹綿綿作痛,喜熱熨,按之痛減,腰酸無力,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當以養血溫經,扶陽散寒為治,可選用大營煎加減,藥取當歸、熟地、枸杞、炙甘草、杜仲、牛膝、肉桂、菟絲子、巴戟天、鹿膠(烊化)、山茱萸、龍眼肉各10克。

7.氣血虧虛型:主要表現為經行先期,月經過多,或月經過少,經色淡紅,質地清稀,或時如土黃色,神疲肢軟,心悸氣短,或納少便溏,或小腹空墜,舌淡苔薄,脈細弱。當以補氣攝血為治,可選用歸脾湯加減,藥取黨參、茯苓、白術、山茱萸、當歸、黃芪、大棗、遠志、棗仁、木香、龍眼肉各10克,生姜3片,甘草5克。

8.肝腎不足型: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少,或月經後期,色鮮紅或淡紅,腰膝酸軟,足根疼痛,或頭暈耳鳴,舌淡少津,脈沉細。當以滋補肝腎,養血調經為治,可選用當歸地黃飲加減,藥取當歸、熟地、山茱萸、杜仲、牛膝、山藥、炙甘草、菟絲子、續斷、枸杞子、阿膠(烊化)、魚鳔膠(烊化)各10克。

9.氣滞血瘀型:主要表現為經來量少,或月經後期,色紫暗有塊,小腹脹痛拒按,血塊排出後疼痛減輕,舌質紫暗或有瘀點或瘀斑,脈弦或澀。當以活血化瘀為治,可選用桃紅四物湯加減,藥取桃仁、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香附、烏藥、三七、月季花、益母草各10克,甘草、紅花各5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