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傳世《戒子書》解讀
——獻給所有立志奮進的朋友
諸葛亮《戒子書》解讀:
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龍。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其著名著述有《隆中對》、《前出師表》、《後出師表》等。
《戒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
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修行的:以靜下心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堅定,不心定氣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努力。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處于甯靜之中,要增長才能必須在不斷學習中積累;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奮;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操守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願随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敗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于社會,隻能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敗舍裡,到那時再懊悔就來不及了。
曾國藩《戒子書》
曾國藩《戒子書》解讀:
曾國藩(1811—1872年),字伯函,号滌生。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因曆盡艱辛為清王朝鎮壓了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太平天國運動,而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曆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谥“文正”。
曾國藩一直被譽為成功教子名人。他認為持家教子主要應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嚴明家規。二、盡孝悌,除驕逸。三、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四、居家之道,不可有餘财。五、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六、家事忌奢華,尚儉。七、治家八字:考、寶、早、掃、書、疏、魚、豬。八、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九、不可厭倦家常瑣事。十、擇良師以求教。
此篇是曾國藩臨終前為兒子紀澤寫下的遺訓,亦被後人稱為《戒子書》。
《戒子書》
● 曾國藩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内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内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内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衆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後知覺後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着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韪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馐,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聖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能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饑己溺,一夫不荻,引為餘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祗欽仰,逸則無補于人而神鬼不歆。
譯文:
第一、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修身養性做人做學問的道理,最難的就是養心,養心中最難的,就是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能夠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可以問心無愧,就可以對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質問。如果一個人在獨處時沒有做過一件問心有愧的事,那麼他就會覺得十分安穩,自己的心情也常常會快樂滿足寬慰平安,(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強不息的道路和尋找快樂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礎。
第二、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态度恭敬就能使身心強健。内心專一甯靜渾然一體,外表衣着整齊态度嚴謹,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态度恭敬的方法;一出門就像要去拜訪一個尊貴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恭敬的樣子,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态度恭敬的氣氛。想要憑借自己掌握的知識來安撫老百姓,必須做到一絲不苟,這樣,老百姓才會信服,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态度恭敬的效果。聰明的人和機智的人,因為他們都能夠做到對人對事對物态度恭敬,所以總能夠給别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态度莊重嚴謹恭敬,就會一天比一天壯大自己,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态度傲慢無禮肆意妄為,就會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如果能做到無論對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無論對小事還是大事都态度恭敬,不敢有一絲一毫松懈怠慢的意思,那麼自己身體和内心的強健,還用值得懷疑嗎?
第三、講究仁愛就能使人心悅誠服。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機理才成就自我性格的,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氣息才成就自我形象的,我和普通老百姓相比,對于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其實都是相同的。假如我隻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對老百姓講究仁愛對事物加倍愛惜,那麼就是違背甚至抛棄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至于那些享有豐厚俸祿的高官,高高地位于衆人之上,就應該承擔起拯救老百姓于溺水之時和饑餓之中的責任。讀古書學古人的思想,大概知道了古書中的意思,就應該有大力推行古書中自己已經領悟到的古人正确思想的責任。孔子的儒家學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講究仁愛,而講究仁愛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貴自己首先就要富貴他人。能夠成就他人富貴他人的人,人們哪會有不心悅誠服地歸順于他的呢?
第四、努力工作、辛勤勞動就能得到神明的欽佩。一個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到與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氣相匹配的,就會得到身邊人的認可和鬼神的贊許,這是因為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假如普通人家男耕女織,一年到頭地辛勞,才有了幾擔谷和幾匹布的收入,而富貴人家的老爺少爺卻一年到頭安逸淫樂,不做一件事情,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錦羅綢緞。喝醉了酒以後就像豬一樣呼呼大睡,醒來後他一叫喚就有下人們對他唯唯喏喏,這是天底下最不公平的事情,連鬼神看見了都不會允許他(富貴人家)這樣胡作非為,難道富貴人家就可以長期這樣安逸淫樂享福嗎?古代聖明的帝王和賢良的大臣,沒有一個無時無刻不是把勤奮工作作為座右銘來激勵自己的。如果從個人安身立命的角度來說,就應該努力操練和學習技術本領,積極煅練自己的體魄,感覺到自己知識太少時就加倍努力去學習,時時刻刻做到居安思危,這樣才能夠做到通過增長自己的學識來增長自己的才幹。而從為天底下老百姓着想的角度來說,就應該做到讓普天下的百姓都吃飽飯、穿暖衣,不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讓他們都接受教育,不再像水邊的蒿草一樣沒有自己的主見,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背負的責任。大禹、墨子大都提倡對于個人生活應該非常節儉,而對于工作應該非常努力,辛勤勞動以使自己豐衣足食。勤苦勞動的人長壽,安逸享受的人短壽,勤勞的人因為經常參加社會勞動,學有才幹而能夠派上用場,安逸享受的人因為從不參加社會勞動,毫無才幹而被社會淘汰,一個人努力工作辛勤勞動就能為社會創造财富給别人帶來好處從而得到神明對他行為的欽佩與敬仰,一個人貪圖安逸享樂就不能為社會創造财富不能給别人帶來好處從而受到鬼神對他行為的厭惡。
|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