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中國的職校問題

軍事撰稿人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12-23 08:57

中國的職校是個大問題。一方面,職校數量嚴重不足;另一方面,職校的的教學與需求常有脫節。

1、為什麼需要職校

中國工業在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型,大量需要熟練技工,靠傳統的師徒制,根本跟不上需求。還有大量的農民工,需要再技能化,從簡單勞動力轉型到熟練技工。

在曆史上,德國趕超英國,職校制取代師徒制是成功秘訣之一。成功的職校有能力從初高中畢業生開始培養,最終向工業界大量提供準熟練技工。在現在,準熟練技工的範圍超過傳統手藝(木工、電工、管子工、機修工、汽修工等)、土建(泥瓦工、挖土機手、卡車司機、吊車工等)和制造業(儀表工、操作工、焊工、鍋爐工、金工等),還包括幼教、護理、社工、網頁設計、網站維護、小應用開發等,當然還有農技、果園、花木、養殖、畜牧。

中國發展到現在,大量農民工在幹熟練技工的活,很多人也在實踐中自己學出來了,成為熟練技工。但也必須看到,自學成才的質量參差不齊,能幹的很能幹,不很能幹的也濫竽充數。從雇主的角度來說,技工隊伍的連貫性不好,走了一個關鍵技工,可能就垮了一支隊伍。

職校不能保證最高質量的熟練技工,但能保證基本質量的準熟練技工。這和高考一樣。通過高考的,都達到了一定的标準。職校也可以和認證系統連接起來。認證同樣保證最低标準,而且可能成為法規規定的資質要求。作為盡責要求,雇主以後會需要雇傭有資質的人員,否則出了問題,雇傭無資質人員,沒有做到盡責,那法律官司打起來就有大麻煩了。

當然,職校不是考證的唯一渠道。可以自學後去考,在職的更可以自考。考不過而取消從業資格的話,都幹了那麼多年了,基本要求都達不到,這就隻能怪自己了。

2、職校定位在哪裡

中國的職校體系很複雜,有中專、大專、職高、技校。實際上沒有必要弄得那麼複雜,弄得隻有專家才分得清楚誰是誰。義務教育應該12年制,這是符合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高中應該分流,在基本的數理化文史哲課程之外,學術性課程面向考大學的,手藝性、技術性的課程面向準備直接走向就業的。

比照加拿大高中,這些手藝性、技術性的課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焊接、木工、電工、機修、汽修、理發、美容、烹饪、導遊等。修完課程有證書,但這樣的證書一般達不到行業準入門檻,隻能作為自娛,或者下一步職校的入學資格。比照在加拿大,理發都需要大專資格了。除了要會各種發型、染發什麼的,還需要有常見病等基本知識,不僅保護客人,也保護自己。

職校入學資格并不需要高中職業課程的證書,但好的職校的入學競争還是挺激烈的,有一份高中課程證書是有利的,而且職校期間的起點較高,有利于獲得好成績和畢業時拿到較好的入職邀請(offer,一直不知道這個詞怎麼翻譯為好)。

但這樣一來,中專就沒有多少存在的必要了。職校隻需要大專,或者“速成大專”(學制更短,一年甚至隻有幾個月)。

3、大專與大學

中國人對學曆比較糾結,大專學曆常有心有不甘,總是想專升本,連帶出一系列鄙視鍊的問題。

學曆不代表能力,名校也不高人一等,人生的成敗在于成就,不在于标簽,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不需要再多說了。大專與大學代表的是不同的能力。大專引向技工,大學引向工程師。工程師不比技工高級,不同分工而已。在收入上,發達國家的高級技工的收入不比中級工程師低。高級工程師的收入還是更高的,但在數量上,中級工程師與高級技工才是可比的,高級技工的人數甚至可能更多。中國還有工程師和技工的收入差别問題,還有高級技工質問為什麼不能評級工程師的問題,這恰恰是中國還不夠發達的标志。

在生産線上,技工和工程師的職責都是确保生産都達到産量、質量的最大化、能耗和材料損耗的最小化,但技工的時間尺度是以小時、分、秒、具體産品計的,工程師則是以月、周、日、産品批次計的。不同的時間尺度決定了視角、方法的不同,和對待偏差、異常的處理方式和權限。在某種程度上,技工好比艦長,工程師好比艦隊司令。在正常情況下,艦隊司令指揮艦長作戰,但在實際交火的時候,艦長有權相機行事,艦長才是對本艦和水兵最終負責的,不是艦隊司令。

之所以把高級技工比作艦長而不是水兵,是因為自動化使得勞動環境發生了本質變化。任何一件具體工作需要的人手越來越少,在場的僅有的一兩個人常常既是幹活的,也是分析和決策的,甚至有相當大的決策權。以現代化130萬噸大型乙烯廠裝置為例,每班操作工5人(包括外場和中控,5班輪班,兩班倒,6點到6點),外加一個工頭(負責當班協調和内外場機動增援);儀電5人(包括分析儀器、DCS硬件、PLC),外加一個工頭(負責分派任務;機修5人,外加一個工頭。

另有5個“可靠性專家”(reliability specialists),分别負責儀電、機修等,他們和工程師一起,準備、簽發儀電、機修出工時需要的技術文件包。除了直接更換,所有現場工作都需要技術文件包的。大型汽輪機的振動分析、不同年代和規格的儀表系統與DCS打通通信協議,這些都是這些專家的工作。他們大多是大專畢業,而不是大學畢業的,至少在歐美是這樣。

但技工也不是盲目地照着技術文件包去做,看到錯誤或者不合理、不明白的地方,有責任質疑。盲目照做是有連帶責任的。這就像裝修,設計師出圖,施工隊施工,但還是要動點腦筋才照做的,不能機械照做。

技工的提議是大部分過程優化和改進設計的基礎,而不是工程師。工程師/工頭下命令、工人幹活是越來越遠去的陳舊模式了。

4、大專需要教什麼

自動化正在大批消滅簡單勞動,技工教育的起點隻能提高,高中畢業是必要的。城裡人這個問題不大,農村也必須普及高中教育,這是時代的必需。技能培訓是需要教育基礎的,農村教育赤字是比人口萎縮更大的問題。

職校的最大誤區是過渡糾結于“學以緻用”。從從大原則來說,這當然是重要的,但切忌糾結于立刻可以上手的具體技術。這是需要的,這正是職校畢業後可以直接就業的基本優勢。但現在技術發展太快了,什麼具體的培訓都有很快果實的問題,要是不會自己繼續學習,沒多久就要面臨重回培訓的尴尬。

人類最大的本事就是善于站在前人的肩上。科技越來越發達,前人的肩膀越來越高,站上去的過程也隻能越來越長、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學校裡教授的東西必然是向後看的,是前人經驗的總結。世界在高速發展中,“你”要面對的是現在和未來,想學校裡教的東西可以永葆青春是很難的。20年前學修汽車,基本上都是機械的東西;10年前已經需要插電腦診斷了;現在修車是先插電腦後說話了;10年後修車可能大頭都不是發動機燒機油、刹車不給力這些,而是自主駕駛太自主了或者車聯網亂聯把車鎖死了。怎麼辦?隻有不斷學習。

對于職校來說,一方面有的焊接、電工、金工、木工等傳統手藝需要教,另一方面有PLC、CNC、IT、儀表等方面的新質手藝需要教,需要做到這兩方面平衡已經不容易了。還有需要教一點“所以然”。比如說,VB,JAVA,HTML,一代又一代的“時髦”編程工具來了又去了,沉澱得下來的是編程原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計算機是“怎麼想”的。隻教怎麼用,不教怎麼學,這是不行的。

編程也不光是碼農的事。編程也不隻是一行一行寫代碼,填寫、編輯組态也是編程。現在生産線上,一點不碰組态編程的工作越來越少了,尤其是儀表、機床這些。

除了直接的技能有關的東西,還需要教行業法規和安全法規。比如說,儀表工需要懂得1-5伏信号線、RS485/232串行線、CAT5同軸線、現場總線、光纜的差别、特點和使用場合,懂得不同防爆要求下的接地、屏蔽、接線、電源要求,懂得帶電操作、高空操作、無靜電操作的方法、裝具使用等。

5、職校師資從哪裡來

這是一個很不好回答的問題。職校當然是要教動手的,教别人動手,自己就要動過手,隻有老師傅才适合。在歐美,即使高中職業課程的老師也是具有工業實際背景的,而不是“科班師範”的,因為師範不教這些東西,學校到學校也沒有實踐的機會。

另一方面,老師傅對新質技能自己也不熟悉,更談不上教了。這是連大學教授下放到職校都不好辦,因為大學教授自己也缺少實戰經驗。

工業界在職技術專家當然是最合适的,但人家有穩定的高薪工作,未必有時間、有意願到職校兼職。一個辦法是利用新近退休的資深技工作為師資。他們的經驗直接、新鮮,又沒有升職壓力,原來的人脈可能還是畢業生就業的有力幫助。這不是說要開後門。在很多情況下,擇優錄取并不是絕對是挑最優秀的,而是足夠優秀就夠用了。有可靠的熟人擔保,降低用人看走眼的風險。這與反腐、反裙帶風并不矛盾,擔保人是有連帶責任的,薦人不當是要進黑名單的。

中國大學有過一波專升本狂潮,功過是非衆說紛纭。現在需要一波職校狂潮,不僅面向應屆高中畢業生,也面向成年人再就業的職業培訓。

職校狂潮需要解決“隻認本科、不要職校”的問題。其實,提這種入職要求的地方還不隻是懶政,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要什麼,就和談朋友時時“隻認選美出線的”一樣荒唐。

解決這個問題是雙方面的,一旦正面互動形成,就形成良性循環了。這方面,政府可以從盡責要求入手,推動職校的需求。

免責聲明 以上内容為用戶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上傳并發布,僅代表發帖用戶觀點。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