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耳熟能詳的話語,出自法國思想家伏爾泰。他本人就喜歡爬山、騎馬、日光浴、遊泳、擊劍、散步、跑步等等運動。直到八十多歲高齡時,還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
那麼,為什麼說生命在于運動,而不在于其他的方面呢?實際上伏爾泰闡述了生命存在的形式及運動的本質。
内觀己心 外察世界
運動起源于人類最原始的生存及發展本能,從距今30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祖先誕生之日開始,直到信息發達的文明社會,以至未來的社會;從全程的思維時間角度看,運動始終都是人類身體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生存及發展本能之一。
《莊子·知北遊》有曰:“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既是寶貴的,也是短暫的。人生苦短,猶如白色的駿馬在縫隙前飛快地越過,光陰易逝,我們都需要珍惜生命、熱愛生命。
熱愛生命,自然離不開運動,因為追本溯源運動是生命産生的基礎,沒有物質運動作為前提條件就不會有生命的誕生;生命的存在也在于運動,身體需要維持生命體存在,離不開物質運動,運動是生命存在的形式;生命的發展在于運動,運動更是生命發展的源泉及動力。生命沒有了運動,就不能夠說擁有生活。
啟迪多元思維
依據動機心理學原理,運動的欲望是人本身就具有的最基本欲望之一,但是運動欲望的高低在人與人之間會有不同的展現。有的人天生熱愛運動,喜歡跑步、遊泳、登山、打球等等,甚至一天不運動渾身難受;然而有的人很久都不愛運動,情願選擇看書、寫作、養花等等,甚至發展為“宅”一族。
所以每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攜帶不同的個性基因來到世界上,對各種欲望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當遇到輕度情緒問題的時候,比如委屈、懊惱、生氣、郁悶等,可以嘗試運動,因為大多數人在運動之後,身體内可以産生内啡肽類的物質,讓人的身體放松,情緒放松,幫助緩解情緒問題。
如果一個人愛打籃球的,那麼在他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暫時放下那些煩心事,忘記它,痛痛快快地去打一場籃球,運動完後,他會發現不知不覺心情就變好了,遇到事情也更有動力去解決了。
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是一個天生就不愛運動、不愛打籃球的人,那麼當他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不要去打籃球了,因為天生運動欲較低的人,運動并不能滿足他的自我欲望,需要從其他方面去調節情緒。
所以,從唯物主義哲學的角度來說,這個世界有一個問題,那麼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會有這個問題的一個答案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情緒問題。
正心正舉
一切物質都在運動變化之中,宇宙天地萬物無時無刻都在運動變化:
從宏觀的角度看待世界,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每一個星體都按照一定的規律軌迹運行着,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每一天都有新的恒星誕生,同時每一天都有恒星變成白矮星。
從微觀的角度看待世界,在我們生命的個體小宇宙中,我們的身體每天都在新陳代謝,每天都會分裂新的細胞,每天都有舊的細胞消失。人體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生殖系統、内分泌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也都在按照自有規律運轉着,運動可以促進身體各大系統發揮作用。
比如:運動能增強呼吸系統組織攝取氧、有氧代謝和利用氧的能力,組織心血管荷載及輸送氧的能力;運動可以對胃腸道消化系統起到反複刺激的作用,促進身體消化能力,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環;運動可以改善神經系統功能,使其協調準确、反應敏捷靈活等。
撥迷見智
從宏觀及微觀視角觀察世界,發現萬物一體,萬事萬物都在運動變化的規律之中,同樣生命也在于運動,才能保持健康的身心。
開啟自在之門
生命的不朽,在于其生生不息的運動。生命的時間是有限的,是随着時間的流逝在逐步變老,運動的意義在于我們不僅僅是對于空間的移動,也是對于時間的移動。
《黃帝内經·素問·經脈别論》有曰:“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于過用,此為常也”。
身心健康需要氣血調和,氣機通暢,那麼我們可以多參加能夠讓髒腑功能活躍起來的運動,達到防未病的目的。身心感到“形勞而不倦”是最合理運動量的标準,我們隻需要遵循平衡的原則,根據自己身心特點把握好運動的度及量,做到适度、适量、适時、樂觀,運動可以說是一種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健康生活方式,所以生命在于運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