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 “窮養的女兒沒人泡”?
by 蘇清濤
蘇清濤
微信号(charitableman)
1984年出生,金牛座,2007年畢業于複旦大學曆史系。
一個不務正業的記者,不會寫詩的詩人,不懂藝術的藝術家。
“盡管我毫無藝術細胞,但我自己就是個藝術品”。
窮養的女兒在結婚後,一旦掌握了家庭的财政大權,很容易對男人銀根緊縮——小時候的匮乏感,使得她們很容易将财産控制權視為安全感;适當地管管是必要的,但像個會計一整天對男人進行财務審計,便無趣至極了。
前幾天,微信公共平台“南周知道”發了篇文章:《為什麼窮女孩容易被甩》。作者先以自己的圈子裡“三個窮女孩被甩”為引子,然後又結合文學影視作品中的故事,說“窮女孩被甩,并非個案,而是某種普遍性的現象”。
文章寫道:電影《緻青春》中,在男女主角正你侬我侬熱戀時,陳孝正卻抛棄了鄭微,他準備出國留學去了。嚴格意義上講,鄭微家境尚屬小康,算不上窮女孩,但跟競争對手(校長的女兒曾毓)相比,她就是個“窮女孩”。在陳孝正看來,鄭微對自己一心想打造的大樓不僅沒有什麼幫助,還可能拖累自己。可事實上,陳孝正并非是近十年來才有的人物。在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裡,高加林可謂是陳孝正的前傳。與鄉下窮姑娘劉巧珍的關系一确立,高加林就後悔了:“他甚至覺得他匆忙地和一個沒文化的農村姑娘發生這樣的事,簡直是一種堕落和消沉的表現;等于承認自己要一輩子甘心當農民了。”高加林選擇了官二代黃亞萍,“'為了遠大的前途,必須做出犧牲!有時對自己也要殘酷一些!’”
作者最後寫道:“窮姑娘常被抛棄,這不僅是愛情問題、道德問題,實際上還是個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強者通吃一切,在這樣的機制下,愛情便成為一種利益抉擇。在我們這個時代,還會有源源不斷的高加林和陳孝正,還會有無數心碎的鄭微和巧珍。”
但我在最初看到這篇文章的标題時,卻沒有從“選擇誰對前途更有利”的角度思考。 我是想到了某高中同學的一句名言:窮養的女兒沒人泡。
窮養的女兒沒人泡,這背後有個典故:
2013年3月份,我在校内上發了一段話:“在網上找襯衣的時候,發現有一件的顔色跟女神身上的襯衣顔色是一樣的,很令我心動,準備買下來,然後再穿着這件襯衣突然間出現在她身旁;可是,買不起啊——其實,也不貴,230塊而已。。。人窮了就是麻煩,一個小小的願望也滿足不了。以後如果生了兒子,一定要富養,讓他泡得起别人家妞;如果生了女兒,盡量窮養,讓别人泡得起。”最後半句,真是打動了無數“窮逼”,他們在轉發的時候,紛紛加上批注:業界良心! 但一位高中同學卻回複道:你錯了,窮養的女兒沒人泡,他們都跟你一樣,喜歡泡白富美!
石破天驚啊。再結合我自己在先前的一篇舊日志,我就更同意他的觀點了。
那篇出爐于2012年的日志是這樣寫的:
仔細盤點我自初中以來喜歡過的女生,挑選出其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并且也對我影響最大的幾個,結果發現:知性、活潑、漂亮,這是她們幾個最明顯的共同點,這也是她們之所以吸引我的原因;同時,她們幾個又都是清一色的白富美!
我自己就是個根不正苗不紅的窮矮矬,可我“竟然也敢”喜歡白富美!并且自己曾經喜歡過的女生還幾乎全都是白富美!這就更說明了,我這人掂量不清自己到底幾斤幾兩,擺不清自己的位置。
那麼,既然我是以知性、活潑和漂亮作為審美标準的,為什麼最終“選出來”的又都一律是“家境不錯”的白富美呢?我們逐一來看:
首先:漂亮與否
這個,與家境怎樣沒有關系。
其次:活潑與否
這個,與家境就有一點點關系了——不是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嘛,這樣,家庭經濟條件不是特别好的孩子,因為懂事比較早,從小就考慮的問題比較多,心理負擔比較重,可能就活得“不夠開放”,甚至有點壓抑;于是,在總體上,與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的孩子相比,我們這些窮人家的孩子,可能就顯得不夠活潑。(據不完全統計和個人不負責任的臆斷,出身于貧寒之家的孩子,要比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容易顯得内向、深沉;農村長大的孩子,也要比城市長大的孩子更容易顯得内向、腼腆和拘謹,而後者的待人接物則更容易顯得落落大方。)
最後:知性與否
即文化素養,這個,就與“家境”就有很大的關系了:全社會範圍内,教育資源越來越與經濟條件挂鈎了,一方面是城鄉之間教育資源差距拉大,另一方面是城市内部不同區域之間教育資源差距拉大——優質教育資源由農村向城市集中、由城市的“窮人區”向“富人區”集中(好學校附近的房價高,隻有經濟條件好的人才能住得起);并且,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往往能為孩子提供種類豐富的課外書,可以花錢為孩子培養各種文藝特長,而這是普通的貧寒之家做不到的。。。。。。結果就是,我所接觸到的那些視野比較開闊、富有詩書才情的女孩子絕大多數為家庭經濟條件不錯的,而像我一樣貧寒出身的農家女子則寥寥無幾。(此外,由于農村在教育方面的重男輕女,也使得農村“窮女孩”的文化素養在總體上落後于農村“窮男孩”。)
需要聲明的一點是:我前面說我自己喜歡(分“過去時”、“現在完成時”和“現在完成進行時”這三種時态)的這幾個知性女子全都是白富美,這并不是說,文化素養好的女孩子就百分之百地出産于經濟條件好的家庭,而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家庭就培養不出文化素養比較好的女孩子;而是說,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更加容易培養出這樣的女孩子。當我發現社會的兩極分化竟然影響到我的擇偶範圍時,我就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痛恨這種兩極分化了。
在意識到自己更喜歡白富美而不是跟我相同“出身”的女孩子時,我就再也沒有勇氣為自己的“嫌貧愛富”辯護了,原來,我也不過是一個俗人而已。很早之前,我就發現,我的朋友圈子呈現出這樣一個奇怪的特點:男性朋友大多數是在農村長大的(我本人就是在農村長大的),而女性則大多數成長于城市家庭。總體而言,這些成長于農村的哥們兒,相比于在城市裡長大的同齡人,要更加成熟(我說的是成熟,而非世故哦)、更自立、更能吃苦耐勞、抗挫折能力更強,也更善于體貼與理解别人;這些在城市裡長大的妹子們,相比于長期生活在農村的女孩子,要更加活潑、更加會撒嬌、更加會玩、更加會羅曼蒂克、有更加完善的知識結構。。。當然,這種比較,對在我們農村長大的姑娘們其實是很不公平的——她們跟我一樣,小時候沒有漫畫和童話書看、沒有條件逛公園、十歲就開始洗衣做飯喂豬放羊了,而城市長大的女孩子二十幾歲了可能還在爸爸面前撒嬌。相比這下,這些'不太會瘋玩’的姑娘們,往往生活自理能力更強、更加務實、更加會相夫教子、更加适合過日子。”TMD,我當時竟然還把戀愛的對象談心的對象和過日子的對象分開了——認為“富養女”是更好的戀愛和談心的對象,而和我同樣出身的“窮女孩”才是更合适的過日子的對象——還真夠無恥的。
窮養,會給孩子造成匮乏感,進而形成一種“稀缺頭腦模式”,并影響到她後來的人生觀。(在這一點上,男孩也一樣。)
從小在匮乏感中長大的女孩子,便會放不開、不會玩、不敢玩、玩不起,因此,她們在成年後戀愛或擇偶時便不大會把詩意和浪漫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不是不喜歡,而是“消受不起”),相反,她們會更看重對方的“條件”和責任感、靠譜等。“條件”的問題,沒多少讨論價值,暫不說,“責任感”和“靠譜”這兩個标準其實蠻吓人的——太有責任感和太靠譜的男人,往往就是所謂的“好人”,這樣的人,往往不夠精彩、不夠可愛、不夠有意思。因此,窮養的女兒過分強調這些“靠譜”“責任感”,便讓自己顯得不夠可愛,使得别人接觸她的意願降低了。 此外,窮養的女兒在結婚後,一旦掌握了家庭的财政大權,很容易對男人銀根緊縮——小時候的匮乏感,使得她們很容易将财産控制權視為安全感;适當地管管是必要的,但像個會計一整天對男人進行财務審計,便無趣至極了。
當然,隻要願意追求有詩意的浪漫的生活,即便是窮養的女兒,也仍然可以跳出這個陷阱的。(同樣,窮養的兒子,經過精神生活上的努力,也可以改變被責任感塑造出的飽經滄桑的臉,做一個浪漫而有趣的人。)
【上面幾段關于“窮養女孩”的分析,主要不是基于經驗、不是基于觀察,而是憑邏輯推理出來的,因此,難免會冤枉一些人。要是哪位姑娘看了這段話後很生氣,覺得自己被冤殺了,那麼,我很高興,你就是我喜歡的類型。歡迎聯系我。微信charitableman】
我深深地懂得,作為窮逼,我喜歡白富美,并且還幾乎是“隻喜歡白富美”,這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鵝肉;可我也說過:不想吃天鵝肉的癞蛤蟆不是好蛤蟆! 當我立志做一隻好蛤蟆的時候,也就基本上等于是做好了打一輩子光棍的心理準備。
在此,我強烈呼籲黨中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使教育資源均等化,保證讓我等貧寒之家的子弟和妹子們都能受到好的教育,這樣,跟我出身相同的女孩子也就可以具備“白富美的氣質”了;這樣一來,我等的擇偶問題就容易得多了。(這一段,才是本文的主旨)
最後,提醒各位讀者,尤其是男性讀者,如果生了女兒,甯可把她寵壞,也不要讓她“缺愛”!這對她一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至關重要。每一個對女兒疼愛不夠的父親,終将成為曆史的罪人!
PS
1或許,有人會憤怒地想,你把“窮養女”說得這麼苦逼,讓我們這些窮人還怎麼活啊?盡管我很愛我的女兒,但我就是窮,沒能力對她進行“富養”,那怎麼辦啊?
别急,我跟你一樣,我現在是窮人,以後還會繼續是窮人,但我的女兒一定會是“富養女”——我所理解的“富養”,并不局限于給孩子提供豐厚的物質條件以及精神上的富養,還包括,即便是你實在很窮,但你願意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内最大限度地滿足她的合理願望,讓她感受到你的愛。如果你很有錢,但對女兒卻很苛刻,那照樣是“窮養”。所以,窮人也可以有富養女,富人也會有窮養女。
2騰訊大家上曾經有一篇文章,《女孩為什麼要富養——張幼儀被徐志摩抛棄的啟示》,也寫得很透,不知道其作者是否“抄襲”過我的觀點。文章寫道:
林徽因與陸小曼的,一個生于杭州,一個生于上海,成長背景卻頗為相似。她們的父親均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切均為清末民初時候的風雲之士,類似的背景使得他們視野開闊,不會囿于愚昧的重男輕女傳統,所以林徽因與陸小曼,皆是她們父親的掌上明珠,得到極好的教育,從小到大,皆入名校就讀。
相形之下,張幼儀的幼年就慘淡得多,她父親隻是個小鎮醫生,他的識見并沒超過他當時的身份。張幼儀說,在這個家裡,“女人就是不值錢”。她與父親有嚴重隔膜:“除非爸爸要求,我從不在他面前出現……除非他先開口對我說話,否則我不會在他面前啟齒。”這與林徽因的經曆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當時,張幼儀雖然心裡有數,卻不能提出質疑,她知道隻有自己能幫助自己。張幼儀的成長确實非常勵志,但堅強少女往往無法成為有魅力的女人,因為她們一開始就明白有付出才有收獲,對世界缺了一種很傻很天真的信賴,也就不能明眸善睐說笑自如。
在不自信同時對外部世界也不能信任的情況下,她們通常選擇嚴肅,選擇收緊自己。試想,有幾個男人會樂于面對鐵闆一塊呢?起碼活潑的徐志摩不會,盡管張幼儀長得不差,他依然視她為一個無趣的土包子。
張幼儀不明就裡,一直以為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她後來為徐志摩做得确實也非常多,但這些使得徐志摩依賴她、信任她、尊敬她,而始終不能愛上她。
而他林徽因陸小曼們,則因被愛而可愛,因可愛而更加被愛。她們的父親對她們的寵愛,使得她們後來在男性世界裡也自信、明朗、活潑、嬌嗲,那是她們自童年起就形成的一種氣質,這種氣質甚至會形成一種催眠,讓接近她們的男子感到,不愛她們,簡直天理難容。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但轉載請注明以下事項:
1.版權屬于作者;作者:蘇清濤(微信:charitableman);出處:公衆号“扯淡不二”。
2.在文末“閱讀原文”中添加上原文鍊接。
3.文末附“作者原創公衆号二維碼”。
4.如有不同意見,請聯系作者。
上一篇
三個情商最高的說話技巧
下一篇
在我眼中的裡下河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