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誕生之初,實際應用的領域并不廣泛,其中聯系最為密切的當屬肖像。至于為何?這還得追溯到文藝複興時期。
度過了黑暗的中世紀,來到文藝複興時期,歐洲人的思想進一步解放,文學藝術領域碩果累累,先後出現了“文壇三傑”和“美術三傑”等代表性人物。
△文壇三傑,分别為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美術三傑,分别為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如此濃厚的藝術氛圍,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的藝術觀。和其他的藝術形式一樣,肖像藝術一直都受到很高的重視。
因為在當時的人們看來,肖像不僅能夠記錄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能夠揭露人物的内在性格。
△Mona Lisa,約1502-1506,Leonardo da Vinci
而且從18世紀末開始,關于肖像的姿勢、姿态和表情應該展現人物内心的觀點被廣泛解讀,很多文章都認為肖像應從記錄人物外表上升到揭示人物内心和靈魂的高度。
其中,約翰·卡斯帕·拉瓦特(Johann Kaspar Lavater)1789年發表的《論相面術》(Essays on Physiognomy)系列文章,将肖像應該揭示人物内心的這個觀點表達得最為清晰明确。
△Johann Kaspar Lavater,byAugust Friedrich Oelenhainz
他認為“畫家開發了透過人物外表洞察其内心的天賦,這種洞察要通過那些很自然的細節,而我們往往會不經意忽略它們。”
關于肖像應該揭示人物内心的觀念已然成為一種潮流,并一直影響到20世紀。而從17世紀開始,歐美國家不斷壯大的中産階級,對肖像藝術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Van Gogh self-portrait,1889
因此,藝術家們想盡辦法,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新需求。除了傳統的繪畫肖像,袖珍肖像、人物剪影、肖像描摹等新形式層出不窮。
在衆多新形式中,袖珍肖像是最接近傳統大型肖像藝術的。盡管它規格很小,但通常以象牙作底,采用彩色繪制,并要求繪畫者有充分的想象力和精細的技巧,來傳達人物神情。
△《埃本·法雷》(Eben Farley),1807年,象牙袖珍肖像,愛德華·格雷尼·馬爾伯恩
作為珍貴的紀念品,袖珍肖像通常被裝裱在精緻的盒子裡或者插入到小金盒,後來達蓋爾式攝影法制作的肖像也采用了這種裝裱方式。
而常常被認為是窮人的袖珍肖像的肖像剪影,其實有時候規格并不小,而且也吸引了不少能夠負擔繪畫肖像的人。
首先,藝術家們會根據投射的原理,用油墨來勾畫人物影像,或者在黑色的紙上徒手繪制,然後再将黑色的紙張置于淺色的背景上。
△約翰·卡斯帕·拉瓦特人像剪影儀,約1780年
不過,剪影隻能呈現人物輪廓,但對于捕捉和展示人物表情并沒有太大發揮空間。可是,人們依舊相信人物輪廓和其他要素一樣,也是展現人物性格的關鍵因素之一。
袖珍肖像和肖像剪影往往呈現的都是獨一無二的形象,如果想要準确複制,就得借助不同的系統和技術,其中有一種技術叫做“肖像描摹(Physiognotrace)”。
1785年,吉爾·路易·格列基安(Gilles Louis Chretien)發明了支持這種技術的設備,它有一個指針,指針上附帶若幹類似杠杆的裝置,最後固定到一支鉛筆上。
△Gilles-Louis Chrétien,The philosopher Louis-Claude St. Martin,Physionotrace by G.-L. Chrétien
通過這種方式,繪畫者可以将投射到玻璃上的人物剪影繪制下來。縮放繪圖儀會将肖像按照比例縮小,轉換到一塊銅版上面,然後通過在銅版上雕刻,并塗上油墨,最後輸出影像。
△Quenedey's drawing of the tool called Physiognotrace
雖然肖像藝術出現了不少新形式,但都是些低成本的油畫替代品。與此相比,攝影帶來的令人震驚的真實,則将這些曾經的新形式遠遠抛在了後面。
并且随着攝影技術的不斷完善,包括曝光時間大幅縮短的達蓋爾式攝影法和卡羅式攝影法、新的火棉膠濕版工藝和蛋白工藝,都進一步降低了肖像藝術的金錢和時間成本。
△《約翰·霍格在貝爾德的工作室為客戶拍照》(Jabez Hogg Making a Portrait in Richard Beard’s Studio),1843年,佚名攝影師
△《維多利亞女王和她的女兒》(Queen Victoria with Her Daughter,Victoria,Princess,Royal),1844-1845年,卡羅式攝影法,亨利·科倫
攝影作為新技術,不僅代表了科學的偉大勝利,也開啟了藝術創作的新領域。
而在藝術審美觀不斷變化的曆史進程中,攝影從起初為肖像提供新的載體和媒介,到成為肖像藝術的主流形式之一,也始終堅持着肖像藝術最初的審美觀和信念:
個人的性格、智慧和外貌特征都可以通過描繪人物的面部特征和表情來揭示。
條目注釋:
1、約翰·卡斯帕·拉瓦特(1741-1801年),瑞士神學家,于1789年發表了《觀相術文選》(Physiognomy Anthology),進一步促進了觀相術的發展。
2、吉爾·路易·格列基安(1754年2月5日 - 1811年3月4日),法國大提琴演奏家。
下一篇
怎樣看待歲運并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