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揭秘已經消失的走方醫!

——第544話——

每日一話,讓中醫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導讀

走方醫,又稱鈴醫、草澤醫、虎撐醫,是舊時遊走于民間鄉裡賣藥治病的行醫者。人們稱他們為“走方郎中”“串方郎中”或“遊醫郎中”,貶之者則呼為“江湖郎中”。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扁鵲、華佗均為古代有名的遊醫。唐宋以後儒醫盛行,多世醫、師承相傳,他們明醫理、有醫術,大都有固定的場所行醫。一些功底不足又難以變通或者精進的中醫,便因生活所迫淪落草澤以行醫糊口。

當然,走方醫中既藏龍卧虎,也有卑劣之徒。清代名醫趙學敏在《串雅内編·序》中評價說:“人每賤薄之,謂其遊食江湖,貨藥吮舐…誠有是焉,亦不可概論也。”


1 走方醫的三大裝備

走方醫,最為常見的形象是一手拿着“市招”(廣而告之的幌子),胳膊肘上挽着藥裳,另一隻手晃虎撐,走街串巷。

虎撐

虎撐又叫作“串鈴”、“虎銜”“虎刺”“報君知”,是一種形如環盂而中空,外側留有小的開口,内置鐵彈丸,周轉搖動有聲的鐵器或銅器。《串雅内外編》謂:“手所持器以鐵為之,形如環盂,虛其中,置鐵丸,周轉搖之,名曰虎刺。”很多講究的虎撐上會鑄有圖飾,比如八卦圖飾就很流行,寓意為除兇辟邪,趨利避害。現在還能看到宋代很考究的“虎撐”,一面鑄有八卦,一面鑄有七星、三星、金烏(日)、玉兔(月)。

虎撐有大有小,小的可繞指,大的可拿捏。因為攜帶方便,小的串鈴比較常用。郎中将食指伸入串鈴中間的孔内,随走随搖,中間的彈丸來回撞擊發出一連串的鈴聲,聲音能傳出很遠。聽到鈴聲,人們就知道走方郎中來了。

在走方醫群體中,搖動虎撐時有一定的規矩:如果放在胸前搖動,表示是一般的郎中;與肩齊平搖動,表示醫術較高;舉過頭頂搖動,象征醫術非常高明。

但不管在什麼位置,在經過藥店門口時都不能搖動虎撐,因為藥店裡都供有孫思邈的牌位,倘若搖動便有欺師藐祖之嫌,遇到這種情況可以上前沒收遊醫的虎撐和藥籃,同時遊醫還必須向孫思邈的牌位進香賠禮。

藥囊

走方醫“負笈行醫周遊四方”,“笈”就是藥囊,是走方醫最重要的家當。藥囊或是布袋,或是木制抑或竹、藤編織的箱、簍,輕的手挽、肩背,重的則肩挑,也有少數走方醫就是簡單地懸挂一個葫蘆。

藥囊有一定的神秘性,因為人們不知道“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些藥物大都簡、便、廉、驗,是廣大底層民衆用得起的藥物。

另外,很多走方醫不僅賣藥治病,還會針灸、推拿、取牙、點痣、去翳、捉蟲(去寄生蟲)等技能,所以藥囊裡不僅裝着常用的藥物,還有一些行醫的器具。

幌子

走方醫走街串巷時會随身攜帶一個文字幌子作為自己的招牌。這個幌子用布或者紙制成,下方有一根長杆,幌子上寫着自己的身份或者擅長醫治的疾病,或是自我标榜的宣傳語,如“祖傳秘方”“太醫禦藥”“名師真傳”“包治百病”之類。人們看到幌子,就知道行醫賣藥的郎中來了。

2 走方醫的三字訣、三大法與四驗

用藥三字訣 《串雅内編·緒論》:“走醫有三字訣:一曰賤,藥物不取貴也;二曰驗,以下咽即能去病也;三曰便,山林僻邑倉卒即有。能守三字之要者,便是此中之傑出者矣。”正因為用藥大都是廉價易得之品,走方醫得以在民間生存。

然而走方醫良莠不齊,其間不乏制僞藥牟取厚利者,比如一些走方醫賣虎骨、麝香、冰片等貴重藥品,很多都是僞藥。走方醫所造的這些僞藥,大多是為了追求形似,沒什麼效用。但也有些特殊藥品能夠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比如假象皮膏治療跌打損傷的出血,效果就很好。總之,于走方醫而言,“心正藥自真”。

治病三大法

頂、串、截,是走方醫的三大法。三法,“藥上行者曰頂,下行者曰串,故頂藥多吐,串藥多瀉。頂、串而外,則曰截。截,絕也,使其病截然而止”。頂、串相當于吐、下法,其不言吐、下,似乎是受醫行“市語”的影響。截法範圍很廣,頂、串法之外,都可以稱為截法,包括內治法、外治法,體現了走方醫“速驗”的特點。

醫技四驗

走方醫各有自己的醫技特長。《串雅内編·緒論》:“走醫有四驗,以堅信流俗:一取牙;二點痣;三去翳;四捉蟲。四者皆憑藥力。手法有四要:用針要知補瀉;推拿要識虛實;揉拉在緩而不痛;鉗取在速而不亂。”當然,這其中有真本事,有的也摻雜着一些“小把戲”。

3 走方醫的小道和醫術 說辭和市語

走方醫除了靠醫技之外,重要的手段就是靠說話來取得病人的信任。是故,有俗語:“賣藥算卦,全憑說話。”走方醫的說辭是有套路的,常是朗朗上口的歌賦形式。

如走方醫流傳下來的著作《醫龍治虎》中有各地走方醫最普遍的說詞如“血走如長江,一處不到一處傷”“不怕吐痰,隻怕吐血”“日後痰中帶血,不怕一大片,就怕一條線”等等。

另外,走方醫為秘其術常常用“市語”,也就是市井隐語、行話。如在醫藥行業,宋·周密《志雅堂雜鈔·醫藥》:“俞老醫雲:‘醫家怕四子:口,痞子;瘧,頓子;嗽,癫子;痢,市子,或作世子。’此皆醫行市語也。”

醫技

走方醫多有一技之長,他們靠着師授或祖傳的醫技、偏方行醫治病。同時,因為他們遊走四方,所以見多識廣,能夠“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 舉幾個例子:

(1)高深的“望診”

扁鵲,可以說是走方醫的鼻祖了。“扁鵲見蔡桓公”(《韓非子·喻老》)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扁鵲四次見蔡桓公,判斷疾病在腠理、肌膚、腸胃、骨髓,用的就是他高深莫測的望診功力。中醫有“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的說法。望診之功,可以彰顯醫生的實力。

扁鵲的故事,或許有一點傳奇色彩。但類似的案例,在現實中實實在在的發生過。如《對山醫話·卷三》中,載有這樣一則案例:

走方醫賣藥市中,或曰一日必療一病,雖未必然,而亦時有驗者。邑有李跛開魚行于東門外,自言幼時足背生細瘡數顆,無甚痛苦,絕不為意,夏月赤足坐門首,有走方醫目之曰:此非癬疥疾也,毒發陽明已久,亟宜外達,不治當發腸疽,此足廢矣。

伊父怒其妄而叱之,遂去,不逾月病發,醫藥半年始愈,而足果廢。可見走方祝由之類,雖多以小術惑人,訛取财物,而于方藥所不能療之痼疾,往往以符咒草藥取效,即此亦見其非全妄也。

這種望診的功力,恐怕在坐堂醫中也不多見了。故曰:醫之小道莫卑視,藏龍卧虎未可知。

(2)便捷的“單方”

走方醫行走在醫療資源有限的民間,通常采用常見物品入藥,賤、驗、便的特點十分突出。其用藥多秘,但一些簡便單方治病的事例還是有流傳的。

全浙夫人,忽一日面上生黑斑數點,數日後,滿面俱黑,遍醫治不效。忽過一草澤醫雲:夫人中食毒,治之一月平複。後校其方,止用生姜汁服之。問其故,雲:夫人日食斑鸠,蓋此物常食半夏苗耳,是以中毒,故用生姜以解之。(《奇症彙·卷之三·面》)

盛啟東明初為禦醫,晨值禦藥房,忽昏眩欲死,募人療之莫能應。一草澤醫人應之,一服而愈。帝問狀,其人曰:盛空心入藥房,猝中藥毒,能和解諸藥者,甘草也。帝問盛,果空心入,乃厚賜草澤醫人。(《明史》。雄按:禦藥房所貯,豈盡大毒之品?審如是,則藥肆中人将何以處之?)(《續名醫類案·卷二十二·中毒》)

黃履素曰:予家有仆婦,患小便不通之症,時師藥以丸節湯,腹漸滿而終不通,幾殆矣。有草澤醫人,以白蘿蔔子炒香,白湯吞下數錢,小便立通。此予親見之者。(《續名醫類案·卷二十·小便秘》)

這是三則用生姜、甘草、蘿蔔子治病的例子。前二則屬奇症,本不常見,但生姜解半夏毒、甘草和解諸藥是确實的功效,可姑且聽之。後一則用炒蘿蔔子降氣通小便,治療的應該是氣秘證,療效确切可信。

(3)神奇的“針刺”

用針治病,在古代很是廉價,在缺醫少藥的貧苦階層是很受歡迎的。因此,針刺療法也是民間走方醫的特長。或許是司空見慣的緣故,這些事迹少有流傳。反而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卻是走方醫為皇帝、皇親國戚和高官治病的事迹。

嘉祐初仁宗寝疾,藥未驗。間召草澤醫,始用針自腦後刺入,針方出,開眼曰:好惺惺,翼日聖體良已。自爾以穴目為之惺惺穴,經初無此名,或曰即風府也。(《書謾煉》宋·張舜民。)(《續名醫類案·卷十六·頭》)

李王公主患喉癰數日,腫痛,飲食不下。才召到醫官,言須針刀開口,方得潰破。公主聞用針刀,哭不肯治,痛逼水谷不入。忽有一草澤醫曰:某不使刀針,隻用筆頭蘸藥癰上,霎時便潰。公主喜,遂令召之。方兩次上藥,遂潰出膿血一盞餘,便覺痛減,兩日瘡無事。今傳其方:醫雲乃以針系筆心中,輕輕畫破腫處,乃潰散耳。(《續名醫類案·卷十八·咽喉》)

“草澤醫”大多是在禦醫、醫官束手無策的情況下登上“大雅之堂”,并以治愈皇帝疑難雜病等經典病例,被記錄流傳下來。這些走方醫四處遊曆,見多識廣,經驗豐富,确有一定的實力;另外,與他們閱人無數,深谙病人的心理,也是國手所不及之處。

也有反例,如《冷廬醫話·卷一·醫鑒》謂:“吾裡有走方醫人治某哮病,以針貫胸,傷其心;立時殒命,醫即日遁去。”這是,走方醫中的“粗工”,未守“膽欲大而心欲小”之戒。

(4)用藥“善攻”

走方醫擅長攻治一些實證,用藥也偏于峻猛,多以吐、洩為法,見效比較快,而其“取其速驗,不計萬全”(趙學敏)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同邑張夢廬學博千裡,醫名隆赫。道光間,應閩浙總督無錫孫文靖公之聘,至閩時,公患水脹已劇,猶笃信草澤醫,服攻水之藥,自謂可痊。張乃詳論病情,反複數千言,勸其止藥。私謂其僚屬曰:元氣已竭,難延至旬日矣。越七日果卒。(《冷廬醫話·補編·醫範·張夢廬》)

走醫不辨疾病的淺深,病人身體的虛實,隻以峻下的藥重傷虛體,藥反為賊,以緻害人性命。此類事件,在魚龍混雜的走方醫的群體中,并不罕見。再加上其中有賣假藥的,更有以江湖小道惑人的,“江湖郎中”的招牌也因此受累。

《中國醫學源流論·鈴醫秘方》評價說:“所謂草澤鈴醫者,其格日卑,其技亦日劣,蓋此輩大都不通文義,罕能著書,僅恃師授,無複發明。師說傳之歲久,必不免于訛謬亡失;其技愈劣,則世視之也愈卑,則其人益不自重,而技日以劣,二者實相因也。”

4 走方醫的歸宿

走方醫,走四方,各有不同的歸宿。有的在漂泊中,一代代地重複着先輩人的生活。随着經濟水平和醫療條件的改善,走方醫的行當逐漸走向沒落了。

尤其在新中國,由于行醫資格的限定,走方醫的行當也就消失了。然而,在走方醫中還有一部分人,在醫療經驗和經濟基礎有了一定的積累後,往往會結束走方的生涯,自己開設藥鋪或者去坐堂行醫了。

搖鈴負笈走南北,各承醫技救貧厄。多聞博識非虛幌,魚龍混雜奈若何。這正是走方醫的真實寫照。

END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