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貝甯回歸《今日說法》了,不少網友都直呼“青春回來了”!
在節目裡,撒貝甯的專業程度絲毫沒有下滑,讓人們瞬間忘記他“芳心縱火犯”的身份。
已過不惑之年,但這個男人身上濃郁不膩的少年感一直沒有消散。
這些年,熒幕前的他,智慧與幽默并存,正經與搞怪齊飛。
在央視“何以琛”和綜藝“撒三歲”的角色之間自由切換,不得不讓人驚歎:這樣的人生狀态,是怎麼活出來的?
撒貝甯的人生,是“玩”出來的進入《今日說法》前,撒貝甯的人生可謂是“皮猴闖天涯”。
生在部隊,卻長成了小造反派頭子的模樣:上房揭瓦、偷菜挖坑、撒車胎、灌蛐蛐都是常事。
就算是屁股經常挨揍,五次摔斷腿,他還是樂此不疲,恢複元氣後繼續皮。
撒貝甯的童年是無比快樂的,即使上了學,他也特别會自己找樂子。
一次綜藝,幾個央視主持人談起自己的高考,他在一旁好笑又假意不屑表示:“跟一幫還需要考試的人坐在一起,真是。”
這滿屏的凡爾賽,多虧當年的輕松心态。
17歲時,正值北大藝術冬令營招人,撒貝甯被校領導抓去“湊個人頭”。
面對毫無表情的專業老師,撒貝甯的關注點沒有在“我好緊張,該怎麼做?”而是逗比地模仿郭富城的口吻,向老師們打了個招呼:“嗨,大家好。”
然後全然不顧老師皺起的眉頭,開始放聲高歌,甚至還把自己唱到感動哭了。
結束後,老師讓再唱一首,看看水平。
撒貝甯想唱《小白楊》,但撓撓頭,有點糾結地跟老師說,詞還沒記住。
老師給他一個晚上準備,第二天再次面試後,就被北大收了。
在高考這道人生重要的坎上,撒貝甯用“跟鬧着玩似的”狀态,一不小心考上了北大,所以他在回憶時也是幸福感滿滿。
會玩兒,是撒貝甯的天分,也是他滲透到骨子裡的快樂密碼。
他總是在不經意間,把自己逗樂,順便逗樂了别人。
在《開講啦》中,有一次邀請林丹做演講,林丹很少參加這種活動,緊張得來回踱步,現場氣氛很冷清。
撒貝甯學着他的樣子來回走動,嘴裡還若有所思說道:“運動員就是不一樣,随時在準備對抗的狀态。”
簡單一句,引起全場爆笑,所有人都被他剛剛好的幽默感折服。
我們總是羨慕這種又聰明又會玩的人,并會質問自己:為什麼我們,越來越不會快樂了?
正向心理學家馬丁·賽格立曼提出過一個快樂公式,他認為快樂=設定點+生活環境+你做了什麼事。
“你做了什麼事”,是你當下的選擇,它在這個公式中的占比是40%,也就是說,我們是否快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做了什麼,如何做?
帶着玩的态度去做,能夠最大限度提升幸福感。
這種“玩”不是無所謂的态度,而是一種輕松愉悅的狀态,它能讓你的潛力和快樂于無聲處生長起來。
那我們該如何找回這份“會玩的能力”呢?
真正的會玩,是專注且流動的撒貝甯的“玩”,不是玩物喪志型的,而是合理分配時間,專注于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該玩的時候,好好玩;該認真對待的,絕不含糊。
所以,不論是插科打诨還是嚴肅莊重,他都處理得遊刃有餘。
他曾說,自己北大法學院科班出身,從來沒有想過徹底放棄法制節目或娛樂綜藝,轉型成單一的主持人。
“(綜藝)這類節目對我而言,是緩解自我、達到放松的一個平台。它喚起了一種新的體會:哦,原來我還可以這樣說話。”
事實證明,在綜藝中“放飛自我”,也的确讓他更能活在當下。
2013年,撒貝甯參加綜藝《舞動我人生》,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跳舞。
面對勁敵,撒貝甯嘴上和隊友說着,我們還是回去吧,但一上台,就立馬變了一個人,認真感受每一個韻律和節奏,專注每一個動作和表情,全情投入的樣子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
就算被質疑舞蹈技術,他也隻是一笑而過或者自嘲,然後整裝進入下一個環節。
因為對他而言,這隻是人生中的一次體驗。
重在參與的心态,讓他放松;因為放松,所以格外專注。
這似乎成了撒貝甯的生存哲學,我們總能在各個綜藝中窺見,他一面“放縱”,一面“認真”。
在綜藝節目《了不起的挑戰》裡,撒貝甯放縱地玩了大半集:
用馬克筆畫出腹肌線;
跳銷魂的螃蟹舞;
面癱搶鏡+比劃剪刀手;
冷不丁地把坐在泳池旁的小嶽嶽踹下水,然後大笑起來。
有人說,撒貝甯笑着鬧着的時候,就宛如一個10歲小孩,甚至在惡搞以後還洋洋得意。
但在該認真嚴肅的時候,他又切換自如。
節目中,挑戰絕壁上清潔垃圾時,撒貝甯卻動情地哭了。
當他看到朱師傅冒着風雨,吊得老高去撿拾别人扔下懸崖的垃圾時,他止不住流淚。
給了朱師傅一個感謝的擁抱後,撒貝甯向鏡頭深深鞠了一個躬,懇求大家别亂扔垃圾。
他的“玩法”高級之處在于:
讓自己的每次體驗,都沉浸到心流中去,從而對生命産生不同的理解。
而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玩,我們誤把欲望的放縱,當做了玩。
放假了,隻是宅在家裡躺屍,刷手機,點外賣,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等到假期結束,一面後悔沒有利用好時間,一面又被“假期綜合征”纏身,無法全身心投入新的工作。
高端的“玩家”,是給自己一個高質量的身心放松時間。等到假期結束,輕松切換狀态,沉浸式完成任務。
有句老話叫,會玩的人,才會學習。
因為他們知道,生命也是有呼吸的,勞逸結合,把人生活成彈簧的樣子,張弛有度,才能将每一份注意力用到極緻。
同時,會玩的人,更拒絕活在“被定義”的賽道中,他們的松弛,會允許自己活出不同的人生面向。
人生就是遊樂場撒貝甯是公認的學霸,而他人生的B面,是個實打實的“遊戲王”。
曾經有人問他,從一個嚴肅的法制主持人,到一個活蹦亂跳的綜藝王,心理有沒有要過的一關?
他卻笑呵呵地說:“這是我的個性,很多東西都喜歡自由發揮。”
事實上,從學生時代開始,他就一直是公認的“學神”。
但同時,他也是同學眼中不靠譜的人,大家一直覺得“撒貝甯能不能畢業”都是個問題。
高二的某一個晚自習,撒貝甯突然被叫到老師辦公室,原本以為是之前遞給女同學的紙條被發現了,最後收到的卻是北大錄取通知。
老師們也都沒想到,這個經常逃課的“壞學生”,劍走偏鋒,闖進名校了。
喜極而泣的撒貝甯跑回教室收拾書包,同學們個個狐疑:“你終于被開除啦?!”
直奔回家,一把抱住老爸,還沒來得及開口,撒爸爸卻擔心地問:“又被人打啦?”
撒貝甯在别人眼裡,似乎沒有固定的形象,也從不按套路出牌。
這種奇異的混合體質一直延續到他的事業。
起初,大家眼裡的撒貝甯是法學界名副其實的“何以琛”:冷靜而專業,有内涵有風度。
但不久後大家逐漸發現這個高冷男神的畫風有點不太對勁。
和撒貝甯參加綜藝節目的嘉賓,都開玩笑道:“原來撒貝甯是這個樣子,還以為是正人君子。”
在公開場合聊起北大,撒貝甯卻是一句:“北大,嗯,還行。”
當馬雲說出“我對錢不感興趣”,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小撒的憋笑。
大家在驚呼男神“自我調侃”的同時,也發現了他身上的另一種力量,那就是在嚴肅與輕松中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
因為有平衡,生命能量的流動也變得更加順暢。在人生這條漫長的河流中,才能不斷撞擊出活力和驚喜。
寫在最後撒貝甯似乎總是給人帶來驚喜。
43歲,卻活得如14歲的少年般鬧騰。
明明是央視主持人,卻偏偏既能正經又能幽默。
讓人不禁感慨:原來頂配的人生,都是“玩”出來的。
玩得溜,則吃得開。
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放不開,讓幸福的能量逐漸流失,活成麻木機械的“空心人”。
但其實,“撒三歲”告訴我們,幸福的秘訣很簡單,就是會玩,且專注地玩。
在玩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快樂,讓體内的能量得以流轉,平心靜氣地享受每一刻的美好。
有三點小建議可供大家參考:
①保持好奇心,培養知識面,去發現生活中的“有趣”。
你可以花點時間,走向大自然,去和花花草草、樹木飛鳥接觸,欣賞它們,和它們做一次聯結。
大自然是宇宙中能量振動頻率最平穩和諧的地方,會提升你的能量頻率,讓你更愉悅地活在當下。
你還可以在大自然中閱讀,坐下來安安靜靜讀一本書,在大地間思索,允許好奇心自由飛翔。
②疏通情緒能量的通道,敢于釋放自己的不同面向
首先,你要允許自己内心升騰而起的情緒存在,繼而讓它們流露出來。
你對此要有覺知,你可以給它命名,問問自己,這種情緒是悲傷、是委屈、還是憤怒?
同時,你要接納它,和德芬老師說的那樣,好好和這種不舒服的情緒感覺待在一起,不要抵觸和抗拒。
尊重你的情緒,不要壓抑内心的真實感受,當情緒能量流動起來,你自然而然會活出不同的面向,生命更平和也更有力量。
③不要說謊,呈現最真實的内心
心理學教授阿尼達·凱利曾主持過一項研究,名為“誠實科學”,為的就是測試說實話是否對人的健康有好處。
結果證明,誠實組檢測的病症比對照組少很多,心理狀态也更為健康。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說出内心真實的想法,對身心皆有益。
現實生活中,我們面對各種壓力,不免想要用謊言掩蓋,以維持形象。
但面子有了,裡子卻破了,最終苦了自己。
人生不隻是“苦哈哈”的考試題,和撒貝甯一樣把人生玩起來,将幽默和玩樂攪拌進生活的細節,也許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參考資料:
1、南方人物周刊《撒貝甯,忠于自我,活得真實》
2、可凡傾聽《如果愛有天意:撒貝甯專訪》
3、嘉人網《專訪撒貝甯:如何保持高濃度的少年感?》
4、CCTV節目《暑假七天樂》:撒貝甯在北大的演講
策劃| 魚甜
編輯 | 艾米
主播 |雪冬,電台主播,二級心理咨詢師 ,冥想引導師。
親愛的,你擁有“玩”的能力嗎?撒貝甯的頂配人生,給你怎樣的啟發?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