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天,很多人都在咨詢怎麼化痰,因為很多老年人一到冬天就咳嗽咳痰特别多,胸中非常憋悶。
這種病一般是老慢支,嚴重的甚至已經到了肺氣腫的地步了。
所以,到底應該怎麼化痰呢?今天咱就好好聊聊這個事情。
一般人會給你推薦二陳湯。
二陳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到現在,這個方子已經有上千年的曆史了。甚至很多人把它稱之為千古化痰第一方。
但是,說實話,曆史上很多中醫大咖并不看好這個方子。
為什麼呢?因為二陳湯是以陳皮半夏為主的方子,它所化的痰,主要是肺痰、脾痰。
很多中醫高手,認為真正的痰并不是來自脾、肺,而是來自腎。
比如,王潔齋、張景嶽都認為想要治痰,必須從腎入手。
到了民國年間,一代中醫大師張錫純先生也力主從腎入手治痰,他認為痰之本源在腎。腎虛才會生痰。
所以,現在中醫界對于化痰,就有了兩派:一派認為脾是生痰之源,一派認為腎是生痰之源。
到底痰從哪裡治呢?從腎入手治痰,可能更貼近根本。
因為很多老年人之所以源源不斷咳痰,都會有腎虛的表現。而腎是人體先天之本,腎一虛,五髒六腑皆虛。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腎比其他髒腑更重要。
而且,老人的咳痰,會伴有喘息。從中醫來說,喘是腎不納氣的表現,如果從腎入手化痰,不但能夠化痰,還能平喘。
腎主水,是水髒。如果腎虛,不能很好地處理水液,就會造成水液凝聚成痰,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水泛為痰”。這個觀點,明确指出治痰要治腎,而不是簡單地健脾。
在這裡,我們推薦一首張錫純的化痰名方:理痰湯。它就是從腎入手化痰的代表方。
生芡實30,清半夏12,黑脂麻(炒,搗)9,柏子仁(炒,搗)6,生杭芍6,陳皮6,茯苓片6。
這首方子,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主治胸中多痰,咳嗽滿悶、憋喘。很适合一些有慢支的老年人使用。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它是怎麼從腎入手化痰的。
1.首先,這裡用了30生芡實,也就是這個方子裡的君藥了。
啥是芡實呢?南方的朋友應該都見過,它就是雞頭米,生長在水中,外形和蓮花有點相像。
芡實是一味補腎的藥,很多補腎的方子都有芡實的身影。像是腎虛遺精,都會用芡實來補腎止遺。
腎主水,腎一旦虛衰,就不能很好地代謝人體的水液,水液就會停蓄,時間一久,這些水就會變得粘稠,如果粘稠時間長了,就變成了痰。
所以,用芡實來補腎,就好比增強了人體處理水液的能力。
2.接着,還用了一味補腎的藥——黑芝麻。
黑芝麻,想必不用我細說了,大家都見過,甚至很多人都喜歡吃黑芝麻。
黑芝麻雖然是食物,但是也是一味藥物,它也能夠入腎,起到補腎填精的效果。
腎好了,五髒六腑都會改善,所以,毛毛姐建議,那些覺得自己腎虛的,不妨多吃點黑芝麻,絕對是補腎的佳品,而且味道比較香。
3.另外,張錫純還用到了柏子仁。
,就是柏樹的種仁。這種仁富含油脂,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以說善補五髒。當然,柏子仁像黑芝麻一樣也能入腎滋腎。
就這樣,張錫純用了3種食物——芡實、柏子仁、黑芝麻來補腎,都是非常平和、适合久服的藥食同源的好東西。老年人多吃點,還能增加營養。
4.除了補腎,張錫純還用了芍藥、茯苓。
一般人都認為,芍藥是滋陰的藥,這裡是化痰的,為何用滋陰的藥物呢?
其實,芍藥除了滋陰,還有一大功用,那就是利水。利水就是利小便,小便排的多了,身體裡的水分就會流動起來,不會停聚生痰。所以,芍藥也是間接起到化痰的效果,它能把多餘的水排出去,水都沒了,就不可能有痰了。
茯苓,是滲濕利小便的,跟芍藥一樣。小便多了,體内的水濕就會減少,水濕減少,就能杜絕生痰之源,所以茯苓也能化痰。
可以看到,張錫純到目前為止,一直在強調腎的作用,一方面補腎,另一方面利小便,這樣,讓體内水分得到充分地管控,就不會生痰生濕了。
5.最後兩味藥,才是真正健脾化痰的,這兩味藥就是陳皮和半夏。
陳皮和半夏,是二陳湯的組合,是健脾化痰的代表方。
陳皮就是橘子皮,它具有行氣的功能。
中醫認為,津液如果能夠順暢運行,就不會凝聚成痰。如果氣滞,導緻津液停聚,這些津液就會慢慢形成痰液。所以想要治痰,必須先行氣,氣行痰自消。
而半夏可以燥濕。啥叫燥濕化痰呢?
比如這裡很多水,這些水最後慢慢變黏,凝聚成痰。而我給你撒上一點幹土,把這些水分給幹燥掉,那就不會形成痰了。半夏就是起到幹土的作用,它能夠吸收體内的水濕,進而杜絕痰涎的産生。
應該說,陳皮和半夏,主要入脾,是通過健脾而化痰的代表方。
所以,在張錫純這個方子裡,不但有健脾化痰的,還有補腎化痰的,雙管齊下,比單純的二陳湯更高明。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