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最全面的骨科常見康複功能鍛煉方法

一、康複功能鍛煉相關知識



随着醫學護理改革的不斷深入,在骨科患者診治過程中,康複功能鍛煉逐漸成為治療骨折的重要環節,是加快骨折愈合,促進肢體功能恢複的一項重要護理工作,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指導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早期康複鍛煉,對骨折愈合、傷肢功能恢複及患者身心健康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骨折治療的目的

骨折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恢複功能,骨科病人在外傷和手術後進行功能康複鍛煉對預防骨關節、肌肉、軟組織的功能障礙,促進功能恢複起着積極的作用。功能恢複得好壞與早期功能恢複鍛煉有着密切的關系。早期進行有計劃的系統的功能康複鍛煉在整個康複期尤為重要。因此,加強對病人早期功能康複鍛煉的指導是治療骨折的一個重要環節。

什麼叫康複功能鍛煉

所謂康複功能鍛煉是指在骨與關節的損傷中,除醫生治療外,患者自己鍛煉、按摩、伸縮肌肉、活動關節來恢複肢體的正常活動就叫做康複功能鍛煉。

康複功能鍛煉的目的是什麼

康複功能鍛煉的目的在于恢複軀幹和肢體各部關節固有的功能,防止由于出血而産生的關節攣縮、韌帶短縮、肌肉僵硬、滑膜粘連等不利于關節活動的各種改變。即使關節周圍已有血腫、水腫、機化,通過活動也可以使疤痕松弛、軟化,不再影響關節活動。

康複功能鍛煉的重要性

1、複位、固定和康複功能鍛煉是骨折治療的三個基本過程。複位和固定是治療的核心,而康複功能鍛煉是骨折術後肢體獲得滿意功能和療效的保證。沒有正确而積極的康複功能鍛煉,即使複位和固定都很理想,也不能很好的恢複肢體的功能。

2、據有關資料報道,患肢制動超過3周,在肌肉和關節周圍疏松的結締組織變為緻密的結締組織,易至關節攣縮,卧床超過3-5周,肌力即減一半,肌肉亦出現廢用性萎縮。

康複功能鍛煉的作用

1、促進消腫,防止關節粘連和僵硬

2、促進骨折愈合

3、促進血液循環

4、減少并發症

通過康複鍛煉可以減少并發症

急性肌萎縮

深靜脈血栓形成

脂肪栓塞

筋膜室綜合症

關節僵硬與粘連

骨不連

康複功能鍛煉的原則

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進行:

活動範圍由小到大

次數由少到多

時間由短到長

強度由弱到強

活動以不感到疲勞

骨折部位不感到疼痛為宜

康複功能鍛煉的要求

功能鍛煉的要求是以達到恢複原有的肢體生理功能為目的。

對上肢要求靈活機動,達到恢複功能。

對下肢要求堅固穩定,恢複負重、行走




二、康複功能鍛煉方法



康複功能鍛煉方法

最全面的骨科常見康複功能鍛煉方法

被動運動

被動運動:靠自身以外的力量進行運動,主要依靠他人或健側肢體帶動。

适應證

适用于體弱無力,暫不能作主動運動的患者。

在固定部位的遠端關節做被動運動以防止關節攣縮和肌腱粘連,但運動要輕柔,以免影響骨折的複位和固定。

被動運動的方法

(1)關節被動活動:骨折固定初期,少數病人因懼怕疼痛不敢作主動鍛煉,宜在醫務人員幫助下進行輔助性活動,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動鍛煉,但操作時要輕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創傷。

(2)按摩:适用于骨折斷端有腫脹的肢體,通過輕微按摩幫助腫脹消退。

被動活動力量要柔和,不要過力,防止損傷,以病人不痛或輕痛為度。

主動運動

關節制動:等長收縮鍛煉,即靜力性肌肉收縮,在關節不活動的情況下整個肢體的肌肉緊張用力然後放松。

關節可以活動:等張收縮鍛煉,即動力性肌肉收縮

原則: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一)第一階段

功能鍛煉的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使腫脹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粘連。主要形式是使患處肌肉作舒縮活動。

上肢骨折:可作握拳、提肩活動,握拳時使整個上肢肌肉用力,而後放松。

下肢骨折:可作股四頭肌收縮動作,使整個下肢肌肉用力後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關節屈曲。

踝關節骨折: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動作。

(二)第二階段

鍛煉的形式:逐步活動骨折附近的關節。

上肢骨折:除作握拳外,還可作一些主動性的關節伸屈活動。整個上肢的伸屈、外展、内收,先由簡單動作開始,逐漸增加。

下肢骨折:可進行擡腿和髋關節伸屈活動,并可上下肢結合,進行攀扶站立,逐步開始輕度負重活動。

(三)第三階段

這時患處軟組織已恢複正常,肌肉有力,已有足夠的骨痂,一般接近臨床愈合。

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面的關節活動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動都可以進行,活動的次數及範圍可擴大。

(四)第四階段

此期病人的骨折已達臨床愈合,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加強患肢關節的主動運動,使各關節迅速恢複正常活動。

上肢骨折病人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輕工作。

下肢骨折病人可作上下坡、上下樓活動,在拐杖或手杖保護下,作一些負重的活動。




三、上肢骨折術後康複功能鍛煉



鎖骨骨折術後功能鍛煉

(1)早期(2周内)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前臂内外旋(圖1、2、3)等主動練習,幅度盡量大,逐漸增加用力程度。

(2)中期(2-4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及被動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轉運動(圖4、圖5、圖6)等。

(3)後期(4周後)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轉;仰卧位,頭與雙肘支撐做挺胸練習(圖7)。

(4)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後,應開展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練習:站立位上肢向患側屈,做肩前後的擺動(圖8)。

(5)患肢上舉爬肩梯,抗阻牽拉肩、肘屈伸練習(圖9、圖10)

肱骨幹骨折術後功能鍛煉

(1)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見圖 1、圖2、圖 3)。

最全面的骨科常見康複功能鍛煉方法

(2)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 2-4周除繼續以上訓練外,因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圖 11)。

最全面的骨科常見康複功能鍛煉方法

(3)旋轉肩關節:病人身體向患側傾斜,肘關節屈曲 90°以上,健手握住患側手腕部,做肩關節旋轉動作,即劃圓圈動作(圖12)。

最全面的骨科常見康複功能鍛煉方法

(4)外展、外旋運動: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頭後部(圖 13)。

(5)雙臂輪轉: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後、向上;健側上肢伸直,外展于體側,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經外下方再向内劃弧圈,回至原處;同時健側上肢向下經内上方向外劃弧圈,回至原處(圖14)。如此循環往複。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頸部均可得到鍛煉。以上鍛煉方法每次 15 分鐘,每天 3-4 次。

功能鍛煉時要堅持鍛煉,活動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漸進。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間禁做肩關節前屈、内收動作。

尺桡骨骨折術後功能鍛煉

(1)固定後即可做伸屈指、掌、腕關節活動,患肢做主動肌肉收縮活動(見圖 1、圖2、圖 3)。

(2)肩、肘關節的活動:傷後 2-4周腫脹消除後除繼續以上訓練外,因逐漸做肩、肘關節活動,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後伸,然後屈曲肘關節,同時上臂後伸(見圖 11)。

(3)骨折愈合後的鍛煉:骨折愈合後,增加前臂旋轉活動及用手推牆動作,使上、下骨折端産生縱軸擠壓力(圖15、圖 16)。




四、下肢骨折術後康複功能鍛煉



下肢骨折内固定術後

早期 (1-2周)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直腿擡高

中期(2-4周)髋膝屈伸

後期(一月後)扶拐→棄柺→下蹲起立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

就是大腿前面肌肉群的繃勁練習。所謂等長收縮,指的就是肌肉在收縮時,肌肉的長度不變,不會産生關節的運動,隻是肌肉内部張力增加。因為肢體和關節不用動,所以又叫做靜力性收縮。是最常用的傷病和手術後早期的肌力練習,可以保持肌肉的張力,維持或者是增強肌肉的力量。

下肢伸直平放在床上,大腿肌肉繃勁再放松。如果剛開始練習的時候不容易找到肌肉收縮的感覺,可以在膝關節下面墊一個小毛巾卷,這樣在收縮肌肉的同時有個伸膝向下壓毛巾卷的動作趨勢。(注意!隻是趨勢,不需要真的做出伸膝的動作。)

可以用力繃緊肌肉5-10秒,再放松算1次。因為這個練習的強度非常小,即使每天練習很多次也隻能減緩肌肉萎縮速度。還可以把股四頭肌收縮繃勁之後,一直保持這種緊張狀态,直到感覺疲勞為止,放松休息算1次,休息5秒之後再做,如此循環10次為1組,每天練習3-5組,或者每個小時練習1組。

要注意的是,在練習的時候不要隻練手術的那條腿,而是要兩條腿都練。因為康複功能練習中,有一種理論,叫做交叉效應,是一種神經生理概念,指的是一側肢體用力可以導緻對側肢體正在同時收縮的肌肉力量增加。所以在傷病或者手術後的早期康複功能練習中,要雙腿的股四頭肌同時做等長收縮練習。

有研究表明,通過這種交叉效應來練習,可以讓手術這一側腿的肌力增加30%!兩條腿同時練習的原因還有:這樣練習可以更好地促進整個下肢的循環,同時健康一側的腿的力量不至于因為卧床休息而下降,在之後的下地行走和其它難度更大的練習中,能夠更好地幫助支撐和穩定身體,保護傷腿。

直腿擡高

直腿擡高也是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鍛煉

膝關節盡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收縮,踝關節盡量背伸,緩慢擡起整個下肢大約15CM,保持5秒鐘,再保持同樣姿勢,緩慢直腿放下。

踝泵運動

踝泵運動:就是通過踝關節的運動,起到像泵一樣的作用,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

踝關節用力、緩慢、全範圍的跖屈、背伸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對防止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有重要意義。遠勝于任何藥物(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每日2小時1次,每次1-2組,每組20個。

踝泵運動分為屈伸和環轉兩組動作。

1.屈伸動作(跖屈、背伸)

躺或坐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緩緩勾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時保持10秒鐘(圖1),然後腳尖緩緩下壓,至最大限度時保持10秒鐘(圖2),然後放松,這樣一組動作完成。稍休息後可再次進行下一組動作。反複地屈伸踝關節,最好每個小時練習5分鐘,一天練五至八次。

2.環轉動作

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關節為中心,腳趾作360度繞環,盡力保持動作幅度最大。

股骨頸骨折術後康複鍛煉

(1)骨折複位固定後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每天3-4 次,每次 10 下。(圖 17)。

最全面的骨科常見康複功能鍛煉方法

(2)術後第二周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内收情況下做髋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圖18)

(3)3周後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擡起臀部。(圖 19)

(4)在骨折恢複期,術後 1個月要加強髋、膝、踝部的肌力,以恢複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煉髋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圖20、圖 21)

股骨幹骨折術後功能鍛煉

(1)骨折早期,做下肢股四頭肌靜止收縮,踝關節伸屈活動。(見圖17)

(2)4周後可以練習坐在床邊進行髋、膝、踝部的主動運動(鍛煉方法同股骨頸骨折)。

髌骨骨折術後功能鍛煉

(1)術後早期疼痛稍減輕後,病人即可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髋、膝、踝、趾關節主動運動。(見圖17、圖 18)

(2)固定後 3-5天可兩腿直腿擡高和膝關節屈伸運動,扶拐進行患肢負重練習。(圖 22 圖 23)

(3)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時可做髌骨傾向被動活動 ,做主動屈膝活動練習,6- 8周可負重行走。( 圖 24 )

胫腓骨骨折術後功能鍛煉

(1)外固定後早期,疼痛減輕即刻進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運動,髌骨被動活動及足部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活動。(見圖17、圖 18)

(2)外固定去除後,傷口愈合,可充分練習下肢各個關節活動,并逐步去拐行走。(見圖23)

(3)增加髋、膝、踝關節活動練習,可做起立與坐下練習,健肢站立,患肢做髋屈伸、内收。外展活動,膝、踝關節活動,踝關節内外翻抗阻活動。(見圖24)

功能鍛煉時要堅持鍛煉,活動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漸進。外固定早期禁止在膝關節伸直的情況下旋轉大腿,以免影響骨折穩定。

功能鍛煉的注意事項

(1)向患者說明功能鍛煉的意義及方法,使患者充分認識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主動功能鍛煉。

(2)認真制定鍛煉計劃,并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骨折愈合進度,鍛煉後的反應效果等各項指标,不斷修訂鍛煉計劃,增删鍛煉内容。

(3)一切活動均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活動範圍由小到大,次數由少到多,時間由短到長,強度由弱到強,循序漸進的進行鍛煉。

(4)功能鍛煉以患者不感到疲憊,骨折部位不發生疼痛為度。

(5)功能鍛煉以恢複肢體固有的生理功能為中心。

(6)功能鍛煉,不能幹擾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動。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場。希望大家理性判斷,有針對性地應用。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